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文案72句摘抄】

admin 说说大全 2023-04-24 19:15:36

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1、人的灵魂与物质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它们互相对立,独立存在。

2、苏格拉底建立了一种美德即知识的伦理思想体系,其中心是探讨人生的目的和善德。他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

3、苏格拉底(希腊语:Σωκράτης/英语:Socrates,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公民陪审员。

4、据说,苏格拉底的朋友想知道苏格拉底是不是有知识的人,于是到德尔菲神庙祈求神谕,得到的答复是“没有人比他知道的更多”。

5、  (本文属河北华图教育原创,转载请标注来源于华图教育,未标明者必究责任。)

6、讥讽:就对方的发言不断进行巧妙的话间使对方意识到自己原有观点的矛盾、无词以对,终承认自己的无知(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7、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但是他并没有创办自己的学校。

8、 伦理道德的问题是苏格拉底哲学的主题,也是其教育思想的主题。为此,他提出“知识即美德”这一重要伦理命题,也可以说是他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    在苏格拉底看来,道德不是天生的,人之所以不能为善或为不善,是由于人对于什么是善没有真正的认识。正确的行为基于人的正确判断,错误的行为是基于人的错误的判断。因而,知识和道德是密切相连的,知识和道德是统一的。   “智德统一论”的提出,在教育实践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既然正确的行为基于正确的认识,对人进行道德教育就是可能的,道德是可以教给人的。教人道德就是教人知识,教人形成正确的认识,但同时,这个论断又是不完善的,因为知识并不等于道德,人的道德还有复杂的情感上的体验和行为上的实践。

9、可是,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学者、伟大的教育家、热诚的爱国者,却在公元前399年,被雅典极端民主政府判处死刑,其罪名是:第不信雅典的神,崇奉新神;第蛊惑青年。然而这两方面也正是苏格拉底对雅典的贡献。在他死后不久,雅典人就认识到他的活动意义,把控告他的一部分人处以死刑,实际上为他平了反。应该说,是“误解和私仇把他推上了法庭”。苏格拉底的死是“雅典的悲剧,希腊的悲剧。”

10、这是苏格拉底教育方法——“助产术”的一部分,在苏格拉底看来,这是“教育者”应该持有的基本心态。它与“平等”、“对话”、“不终结”共同形成“助产术”的完整结构。

11、在当时的雅典,人们普遍认为智慧是天生的。苏格拉底则认为,知识和美德是能通过受教育而得到的,的困难是缺少既懂美德的概念又能将它教给别人的人。尽管他认为自己没有智慧,不足以施教于人,但却甘愿去尽一个社会道德教师应尽的义务。经常同青年交往接触,教育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苏格拉底形成了一种很独特的教育方法,其基本原则是;回答问题必须简洁,明快干脆。回答对方所提出的问题,不能是提出别的问题,不许反对对方的问法。两个人可以相轮换提问,但须双方都同意。这种方法包含有辩证的色彩,能帮助对方纠正错误观念并产生新的艺术。整个过程仿佛产婆帮助孕妇生产下婴儿一样。它分四个步骤。一是讥讽,即通过不断提问,使对方陷入自相矛盾之中,承认对这个问题一无所知。二是助产,就是帮助对方抛弃谬见,使他们找5U正确、普遍的东西。换句话说,就是帮助真理产生。苏格拉底曾经对朋友说;我母亲是产婆,我向她学到了接生术。所不同的是,她是肉体的接生者,我是智慧的接生者。三是归纳,即从个别事物中找出共性,通过对个别善行的分析比较来寻找一般美德。四是定义,就是把单一的概念归纳到一般的东西中去。有一个故事,生动地反映了这种方法的应用过程。

12、这并不是说对话要永远持续下去,而是说,问题并不终结于任何一次讨论。

13、在苏格拉底看来智慧即德行,而智慧是通过知识的学习不断积累的,因此智育与德育密不可分。

14、对话便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实现。对话以人及环境为内容,在对话中,可以发现所思之物的逻辑及存在的意义。

15、(2)助产:教师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或答案。

16、苏格拉底经常和人辩论。辩论中他通过问答形式使对方纠正、放弃原来的错误观念并帮助人产生新思想。

17、提倡早期教育,是早提出胎教的人。按照他的主张,儿童受学前教育应该愈早愈好。学前教育应以游戏为主。

18、“助产术”:又被称为产婆术,是一种对话式教学方法,它并不是把学生所应知道的原理直接教给学生,而是从学生所熟知的具体事物开始,通过师生间的对话、提问和讨论等方式来揭示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刺激学生在教师帮助下寻找正确答案,使其得出正确的原理,包括步骤为①讽刺②助产术③归纳④定义。

19、②在苏格拉底所处的时代,他提出“智德统一”的见解,对于破除贵族阶级的道德天赋的理论,是有着明显的进步意义的。

20、苏格拉底还认为“美德即使知识”。他认为人们通过受到的教育能够展示出自己本身的美德,简单地说,教育的本质就是让人身上的善性展现出来。

21、Day2-333速记口诀|马丁•路德的教育思想

22、与此同时,雅斯贝尔斯还是一位教育家,他认为,“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过程的一部分。

23、一个夏天,他为自己建造了一所房子。房子小,他的邻居都很纳闷,这房子怎么会使他满意呢?

24、尤其在当前,当我们讨论教育在“培育”人格的行动中所承担的任务时,这个角度的价值及就更突出。

25、要研究苏格拉底的哲学信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由于他完全没有留下半点自己的著作,我们只能从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记载中加以探索,然而他们两人的记载又往往是互相矛盾的,因此对于何者的记载更接近真相一直是争论的话题。

26、伦理苏格拉底建立了一种美德即知识的伦理思想体系,其中心是探讨人生的目的和善德。他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认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各种有益的或有害的目的和道德规范都是相对的,只有探求普遍的、的善的概念,把握概念的真知识,才是人们高的生活目的和至善的美德。

27、苏格拉底进而提出“德行可教”的主张。既然道德不是出自于人的天性,而是以知识或智慧为基础的,那么美德是可教的。通过传播知识、发展智慧,就可以培养出具有完善道德的人。

28、广场、庙宇、街头、商店、作坊、体育馆等,都是他教育的场地。

29、苏格拉底很喜欢和青年人交往,希望青年人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他认为,一个人接受教育之后,不仅自身会幸福,能管好自己的家务,而且还能使别人和城邦幸福。他常根据不同情况,对青年人施以不同的教育。对于遗传条件优越而轻视学习的人,苏格拉底告诉他们,越是禀赋好的人越要受教育。这好比烈性而桀骜不驯的良种马,如果在小时候加以训练,就会成为有力、骁勇的千里马;否则,将始终是难以驾驭的驽马。一个人如果受的教育不好,他的意志越坚强,就越容易犯罪。对于那些以财富自夸、认为不需要受教育、财富会成就他们的心愿、给他们带来幸福的人,苏格拉底就教导他们,只有愚人才会这样想。他指出,幸福不在于财富,而在于知识,在于对人类做出贡献。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人们的尊敬。

30、而在东方老子却先有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比苏格拉底要早.

31、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在西方哲学史上开辟了从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转变的新阶段。他的一生以探讨伦理哲学和从事公众教育为乐,从不收取学费,教育对象有教无类,吸引了许多学生,是西方思想史上有长远影响的第一位教育家。

32、(333加油站独创速记口诀):目才(木材)

33、归纳是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出事物的共性、本质,形成一般的概念;

34、苏格拉底的母亲是一个接生婆。他从小跟着母亲到别人家去接生,帮助递递器械,打打下手。这一段生活经历在苏格拉底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他从助产中得到了启迪,创立了一种教育方法。他称其为“产婆术”。

35、编者按:这其实就是著名的苏格拉底的助产术式教育理念,雅斯贝斯做了自己的解读而已。——翻译教学与研究

36、《理想国》中的教育观:构建了一个培养哲学王的教育体系(1)学前教育阶段,认为教育应由国家控制,国家应该创办幼儿教育机构,对儿童进行公养,其主要内容是游戏、讲故事等;(2)初等教育阶段(7至18岁),主要以情感教育为主,重视德育和美育,他对体操和音乐尤为重视;(3)高等教育阶段,分为意志教育阶段(18至20岁,主要进行军事体育训练和“四艺”,即算术、几何、音乐、天文学)、发展智慧阶段(20至30岁,除四艺外,重点学习辩证法)、继续学习阶段(30至35岁)和哲学王阶段(50岁左右);(4)特点为①以英才教育为中心,以培养国家领袖为终目的,是一种领袖教育;②实行严格考核,层层淘汰制度,以少数德、智、体各方面都极优秀的人成为高统治者。

37、真理据亚里士多德记载,苏格拉底放弃了对自然世界的研究,想在伦理问题上求得普遍真理,开始为事物寻求定义。

38、孔子在看待犯错误的学生时,有时会用一些不合适的言论。有学生白天睡觉时,孔子也会说出“朽木不可雕也”这样的言论。孔子在评价一个学生时,往往忽视了学生是一个处在发展中的人的观点,他们会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发展特点,这点不容忽视。

39、如果我们不考虑社会和历史背景,仅就教育本身而言,我们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教育的基本类型。

40、他为哲学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在哲学史上具有伟大的意义。

41、①讥讽就是对对方的发言不断追问,迫使对方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

42、他主张彻底地探究事物的究竟,从对事物的判断,到对我们观念的确定性,到对认知结构的探索,所有与我们观念相关的内容都在追问的延长线上。

43、在教育对象上,“有教无类”的思想让我们开始更多地关注教育的平等,虽然我们也知道教育不可能实现完全的平等,但是对于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教育现状的改良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进而促进到教育事业的改革和教育方针政策的调整。在教育方法上,我们力图打破那些“灌输式”、“填鸭式”的错误方法,更多地提倡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这使得老师的角色定位变得更加明朗清晰。在教与学中,“教”的内涵变得丰富起来,学生应是主体,学生接受知识不应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积极的,这就要求老师的综合素质、教学能力过硬才能实现,我们当今教育事业对于教育者的培养也一直在朝这个方向发展。

44、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在军事战略战术的运用方面也很突出。在战术上,他主张“以奇用兵”,还要注意“将欲弱之,以固强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在战略上 ,他提出“柔弱胜刚强”的指导思想,他说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但攻坚的力量莫过于它。这种战略思想有防止盲目骄傲的一面,但也具有极大的片面性。

45、柏拉图认为,所有公民,不分男女,不论是统治者还是被统治者(奴隶除外),都应从小受到强制性的教育。他提出的教育内容广泛,主张受教育者应该德、智、体和谐发展。

46、从哲学思想的发展看,苏格拉底提出精神实体和物质实体的区分,使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对立脱离了早期哲学的朴素状态,进入更加成熟的阶段;他将早期希腊哲学家们格言式的伦理思想提到了哲学的高度;他以逻辑辩论的方式启发思想、揭露矛盾,以辩证思维的方法深入到事物的本质 。这一切对哲学思维的发展都有贡献。但是,他作为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开始了夸大主体和理性、夸大抽象思维,以哲学唯心主义的神话代替宗教神话的时代。

47、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则是旨在培养治国人才。在《苏格拉底的申辩》中,苏格拉底曾说:“真正为正义而困斗的人,要想苟全性命于须臾,除非在野不可。”可见,苏格拉底认为人要积极地参与政治。由于当时社会民主制度的混乱,苏格拉底希望具有丰厚知识和治国才能的人才来担任城邦。他在回答智者安提丰的问题时曾说道:“我若想要影响政治,那么是我一个人参与政治的力量强大一些呢,还是我所培养的人都参与政事的影响大些呢?”苏格拉底认为和自己身体力行参与政治相比,培养出从政人才更为重要。由此可见,他的教育目的就是培养出积极从政的治国之才。

48、德育论:提出“知识即道德”的命题,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养道德,德育的主要内容是培养人具有正义、勇敢、节制和智慧四种美德,并且由此提出了“德行可教”的主张;认为知识教育是培养道德的主要途径;

49、从“省察”的角度来说,儒家也有同类的提法,“吾日三省吾身”,但二者的区别在于,儒家关注的是日用生活方面:“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0、以上口诀内容出自:333葵花宝典,口诀均为团队原创,版权所有。如需引用,请标记出处:333加油站。

51、苏格拉底关于灵魂的学说,进一步使精神和物质的分化更加明朗起来。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早已有灵魂不灭的说法,已经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对立的萌芽。但在他以前的哲学家对于灵魂的看法还比较模糊,有的还将灵魂看成是精细的物质,因而,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界限还不明确。

52、电子版PDF:2022年考研真题与详解答案(回忆版)

53、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是教育学中常见考点,考生对相关理论应烂熟于心,灵活运用,才能够在作答此类题目时得心应手!

54、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的人才,有德有才、深明事理,具有各种实际知识,在实践活动中,苏格拉底把道德修养作为教育的高目的,如何培养道德,是他提出的一个重要问题。

55、(333加油站独创速记口诀):见苏美(3个)她去会见苏美(人名)了。

56、苏格拉底生就有着狮子鼻,肥厚的嘴唇,凸出的眼睛,矮小的身体。他容貌平凡,语言朴实,却具有神圣的思想。

57、孔子和苏格拉底都是以问答交流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孔子的教育方法较为多元化,在启发诱导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其他的方式,而苏格拉底主要是采用“产婆术”的方法,教学步骤比较明确,诘难的方式更为新颖。

58、②方法强调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已知到未知的概括过程。

59、他生活的时代,雅典的民主制度变成了极端民主化,变成了无政府主义,连国家都用抓阄或抽签的办法选出来。苏格拉底对此十分痛心。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

60、思考问题的时候,要以辩证的思维来深入事物的内部。

61、灵魂苏格拉底关于灵魂的学说,进一步使精神和物质的分化更加明朗起来。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早已有灵魂不灭的说法,已经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对立的萌芽。

62、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对其教学思想影响尤甚。柏拉图提出了一种理念论和回忆说的认识论,并将它作为其教学理论的哲学基础。

63、(1)讥讽:教师以无知的面目出现,通过巧妙的连续诘问,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原有观点的混乱和矛盾,承认自己的无知。只有当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时,才有可能学习。

64、苏格拉底方法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

65、所以,通过分析得出,孔子和苏格拉底在教育对象上的主张是很相像的,施教范围广泛,有教无类。从中我们也能看出孔子和苏格拉底身为一名教育者都具备了无私奉献、热爱学术,能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高尚品质。

66、他曾说:我的朋友不是城外的树木,而是城内的人,正是出于这种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苏格拉底开始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怯懦;什么是诚实,什么是虚伪;什么是智慧,知识是怎样得来的;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等。苏格拉底认为:哲学家的定义应该是热爱智慧的人,而不是有智慧的人,后人称苏格拉底的哲学为“伦理哲学”。

67、苏格拉底主张治国者必须有广博的知识,除政治、伦理、雄辩术和人生所需要的各种实际知识外,第一次将几何、天文、算术列为必须学习的科目。

68、从教育问题的视角来看,不同的境界决定了关注什么样的教育内容,换一个说法,取境决定了学习内容的立足点。

69、“学习即回忆”:学习并不是从外界得到什么东西而是回忆灵魂中已有的知识;

70、苏格拉底一生中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但他没有著作,其言行都是由弟子柏拉图等人所汇编的对话。

71、①不将现成的结论强加于对方,而是通过探讨和提问的方式,诱导对方认识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自然而然地得出正确的结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