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故事简短和真实
1、孔子在教书时疏忽了一点,没将重点讲清楚,许多学生没听懂,却没有敢问的同学,其中有一位同学去问了孔子,孔子哈哈大笑,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呀。并大大奖赏了这位同学。
2、 孔子到底有多高?主要资料源自《史记》,相信《史记》是基于相信史马迁的史识与史德,《史记》上说:孔子成年后“长九尺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九尺六寸”如果有三种推算方法的话,则是这样的:
3、“依于仁”是说,君子为人处世,以爱人爱物为准绳,以利人利物为标的。
4、齐景公和晏婴到鲁国,景公问孔子:“过去秦国很小,位置偏僻,穆公为什么能称霸呢?”孔子回答说:“秦国虽小,志向远大,地方偏僻,行为端正,又能重用五张羊皮赎回百里奚。从此来看,称王是可以的。”在这里,孔子解释了秦国得以称霸一方的原因。成就一番雄伟的事业,有两个因素必不可少:志向与人才。但凡有志于成功者,必当会在这两个方面下功夫。
5、第大多数人是通过《论语》来认识孔子。《论语》主要记录对话,常常忽略了说话的情景。
6、其时,他们已经上了年纪。有一次,原壤见孔子来了,就蹲踞在那里等着,这是一种十分不礼貌的举动。后被孔子看见了,说:“小时候,你就不谦逊不孝悌;长大了也不值得一提;这么老了还不死,活着真是个害人精啊!”同时,他还拿着自己的拐杖轻轻地敲了敲原壤的小腿。
7、孔子关於诗的功能、作用之理论,言简意赅,是丰富、深刻的。
8、(4)弟子着重描述其气质。由孔子弟子撰写的《论语·述而》,更侧重描述孔子的气质,用10个字概括:“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外形不帅而赞美其气质是弟子们情商高的表现,恰恰也证明了孔子可能真的不帅。(孔子的故事简短和真实)。
9、鲁国大夫臧文仲曾在家养贵重的动物——玳瑁,孔子批评他玩物丧志,不务正业。孔子还曾把臧文仲说成“窃位者”,意思就是在其位不谋其政,身居高位,却不知提拔有才德的人。孔子批评他:“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柳下惠是孟子眼中的“圣之和者”,怀中搂着女子而没有产生非分的想法和举动,被誉为道德楷模。臧文仲明知柳下惠是个贤人,却不对其提拔重用。一个明智和有度量的管理者,对于身边有才干的人,不应心存嫉妒,要大胆提拔任用,不应当压抑有才干之人。当身边下属都强大的时候,管理者本身的能力和修养也会得到提升,这是水涨船高的道理。
10、怎么办?只能先从好的翻译作品入手。循序渐进,浸染语感。
11、当你要对一个人下结论的时候,想想:真的你所看到的才是事实吗?还是你只从一个面,一个点,去观察一个人呢?
12、赵襄子见了,觉得很奇怪,便遣人邀他来,逗留片刻。那人悄然来到襄子近旁,如入无人之境。襄子细细观察,发现他形色七窍象人。气息声音也象人。
13、综合上述几个辅助性的证据表明:孔子的外貌有六个方面的描述:一是头部凹顶,突额。二是眼睛大。三是耳轮大而后翻。四是暴牙。五是长嘴;面黑,貌恶。六是身材个高背驼,上长下短,粗壮有力,如同莽汉武夫。孔子者,丑人也,虽不能确定这一说,至少可以说不帅。(孔子的故事简短和真实)。
14、即便《左传》《史记》这样叙事记史的作品其写作手法也是诗化了的。情理兼融以情为主。人物史事的记述莫不重在性格和心灵情感的刻画有如作诗。
15、相比其他任何事物,首先要爱的是人生本身。可以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开始理解人生的意义。
16、本月尚未进行任何偿债操作,若3月15日债务净值为00,则现在净值为00。
17、这个人回来后没有去报帐,将来别人看见做奴隶的鲁国人,本想赎他出来,又想,我赎了以后,如果去报帐,别人就要议论:以前某某人不报帐,你去报帐,你的品格不如他。这样,这个人就可能装作没看见,不去赎人了。所以,这个做法就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人家赎买出来,是有害的。
18、访问某个网站阅览文章时,我们的身份不是“读者”,而是“消费者”。
19、叔孙武叔没有做官的时候受到孔子的弟子颜回的接待,颜回对手下人说:“以宾客之礼接待他。”武叔很喜欢揭示别人的过失并亲自品头论足,颜回说:“您的这种做法肯定会自取其辱,您应该听从我的劝告啊。我听孔子说:‘说别人的缺点,并不能因此而美化自己;说别人行为不正,并不能使自己的行为端正。’因此君子只批评自己的缺点,不攻击别人的缺点。”小人好搬弄是非,讽人之长,隐己之短;君子善于坦白自己的缺点,批评自己的不足,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只改正自己,正人先正己,为人处世,不可不知。
20、颜回摇头答道:“不行啊,老师!刚才我在煮饭时,屋顶有一小块黑土掉到饭里了,我就用勺子将其舀起来,想把它倒掉又觉得可惜,于是便吃了它。吃过的饭是不能祭祀先祖的啊!”
21、今天就讲到这儿。如果你读完了今天推荐的书目,别忘了在下面的投票中慷慨地留下自己的“推荐指数”!
22、善保护图书,每年二伏至重阳间,在天气晴朗之日,设案以曝书籍。桌案洁净,铺以茵缛,然户端坐看书。阅书时,不以空手捧书,唯恐手汗渍湿。藏书几十年,其书仍新如手未触一样。
23、 孔子,是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私人办学的教育家,主张“有教无类”,他说:不管一个人的出身如何,只要交上束脩,都可以做他的学生。孔子一生思想学说的核心是“仁”。“仁”这个概念在春秋时期已广泛使用,孔子却赋予“仁”以新的涵义,使其成为中国哲学史上重要的概念之一。政治上孔子提出实行德政。所谓德政,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在经济上实行惠民政策,政治上对民宽刑罚而重教化,他反对统治者无节制地剥削人民,在当时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
24、《诗经》乃中国民族的文化心灵代表,这不只是说《诗经》代表了中国文学的极高成就,魏晋文学以至唐诗、宋词、元曲,其成就都表现现於诗;也是指中国的戏曲,昆曲、京剧,旁及小说、如《聊斋》、《红楼梦》等,亦莫不是“诗”的变形,其内在精神全在於抒情,追求情景交融,而非人物性格之完整发展与情节曲折。中囯之不像希腊以话剧为文学形式,根本点即在於中囯民族之心灵籍文学以表现的,是情感、是抒情,而希腊则是理性与逻辑。话剧之不能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根本原因亦在於此。孔子时代没有元曲、杂剧和小说那样的东西,他只是教诗,但每首诗,乐与歌曲、吟词相结合,也就是一简短的曲和剧。诗教实亦是戏的演出。而《牡丹亭》,《西厢记》则不过是《洛神赋》《神女赋》及《广汉》之流变与展开。
25、这是因为文学是建立在与经济的成功或输赢不同维度上的。它是不管怎样都要追求“活着”的深层意义上的一种活动。
26、即使司马迁《史记》一定准确的话,我们仍然无法证明孔子具体身高多少厘米。只能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孔子是一个比当时男人高的男子,个子高得让人惊讶,是个高个子。具体是多高,现在已无法得出科学准确的结论了,当然挖掘孔子之墓即可得知。甚至长人这种结论也有可能是附会的。顾颉刚先生在《春秋时代的孔子和汉代的孔子》一文中指出:“到了汉朝,真是闹得不成样子了。我们只要把纬书翻出一看,真是笑歪了嘴。他们说,孔子母徵在游於大泽之陂,睡,梦黑帝使请己。往,梦交,语曰:‘汝乳必於空桑之中。’觉则若感,生丘於空桑。他们说他的头像屋宇之反,中低而四方高。身长九尺六寸,人皆称他为长人……”这些大抵是汉初方士化的儒生们臆想附会的“杰作”。
27、一次,孔子北游农山,随从的弟子有子路、子贡、颜渊。
28、孔子回到他的门徒那里。门徒们问:“您跟那个老人谈什么呢?”
29、鲁迅够厉害了吧?25岁的李长之就敢写书“怼”他。这本《鲁迅批评》,是同类作品里,被鲁迅本人审阅、订正的。而鲁迅也大方地给了好评,把这位晚生称为“李天才”。
30、子路跟着孔子走,掉队了,遇见一个用拐杖挑着除草农具的老人,子路就问他:“您见到我老师了吗?”
31、孔子离开宋国到郑国去,与弟子们走散了,一个人站在城郭东门下。一个郑国人对子贡说:“东门有个人,额头像尧,脖子像糕陶,肩膀像子产,从肩往下比禹矮三寸,狼狈不堪的样子像条丧家狗。”子贡说与孔子,孔子笑着说:“说我长得像古代圣贤,不像吧。丧家之狗,倒是很像的。”敢于正视自己的落魄,敢于正视自己的真实处境,是一种大境界。每个人都应当由闻过则喜的胸怀,敢于承认自己,才能认识自己并剖析自己。凡人当如此,成功者更当如此。
32、我们生活在经济大国,但幸福感却很低。因为常常与他人比较,觉得自己的能力不足、年收入不如别人高,在比较中降低了自我评价,结果导致感受不到幸福了。但是,读文学书的话,对幸福本身的认知会有很大的变化。“我想要幸福”,这种想法虽然很对,但仅仅是简单的这一句就显得肤浅。
3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可谓孔子自己一生品格的真实的写照。
34、子路问孔子:“君子崇尚勇敢吗?”孔子回答道:“君子以义作为高尚的品德,君子有勇无义就会作乱,小人有勇无义就会偷盗。”一个人崇尚勇敢,这本身并没有错,但这种勇敢是有制约、有前提的,其前提就是要符合道义。作为决策者,施展抱负、规划宏图,都必须要符合基本的道德规范,坚守道德底线。须知,没有道德约束的勇敢,是世上大的灾难。
35、生命很短,读经典,才是让生活更加美好的捷径。
36、每个人都有且不可替代的东西,当人们意识到它的时候,就能让人清楚地认识到它对人的生存以及让人想要继续生存下去这件事上,所承担的责任之重。对等待自己的工作和所爱的人有责任感的人,是无法从生活中离开的。
37、如果能掌握宇宙、生命、物理等这些自然学科知识,你的世界就会一下子变得广阔。无论是在微观世界里还是在宏观世界里都充满着惊讶与感动。就连人生观都可能会发生改变。
38、可是,我想表达的是,访问网站浏览信息和读书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行为。
39、没有中国人不认识孔子,我们的教科书里明明白白地写着:“孔子,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
40、它并不是脱离于大众生活游离于文艺人之中,而是跟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多人喜欢用有用或无用评判事物,其实,有用之物常常令人陷入庸常,而无用之诗则可以让人脱离庸常。有用之物让你活,无用之诗让你活得美好。
41、子路说:“不出来从政做事是不道义的。长幼之间的礼节是不能废弃的,君臣之间的礼节就能废弃吗?想要保持自身的高洁,而忽视长幼君臣之间的重大伦理关系。君子出来从政做事,就是尽君子的道义和责任。至于天下大道现在能不能行得通,我们早就知道了。”
42、对有领袖气质的弟子仲弓,问“仁”,孔子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43、晏婴是与孔子同时代的政治家,为孔子所敬重。一天,晏婴的车夫回家后,他的妻子要求离婚,车夫不解,其妻说,我今天在门缝中看到你驾车经过门口,晏婴那么矮,做了宰相,名震诸侯,还是那么朴实无华、自居人下,而你身高八尺,只是他的仆役,却意气扬扬、傲气冲天,你这样没有出息,所以我要离婚。
44、孔子到庙堂参观,看到一种倾斜易覆的器皿,守庙的人说是宥坐之器。孔子说:“我听说宥坐之器,虚则欹(倾斜),中则正,满则覆。明君常将它放在自己的座右。”孔子让弟子注水,果然如此。孔子叹道:一切事物哪有满而不覆的道理呢?”弟子问:“敢问有保持满而不覆的办法吗?”子曰:“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损之又损之道也。”
45、那么,孔子的智慧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智慧?他以何等巧妙之法把学生培养成政、商、文学、外交诸多方面的顶梁柱呢?
46、《论语》里这句孤立、枯燥的话,有了李长之精心考证所得出的情景的衬托,立刻鲜活了起来,仿佛看到了一个死要面子、吹胡瞪眼的犟老头。
47、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
48、很多常识和逻辑“理所当然”的话,古人惜字如金,是不会讲的。特别是春秋时代,书都是写在竹简、木牍,甚至青铜器上,“文约而意赅”是基本要求。
49、子路有一次问孔子:“君子也有忧愁吗?”孔子回答说:“没有。君子追求道义,有终生的快乐,无一朝之忧。小人汲汲于功利,患得患失,一生都生活在忧虑之中。”仁者不忧,是一门大学问。君子之所以为君子,在于他的所作所为里,承载了他的人生追求。兼济天下的人海阔天空,胸怀广大。小人关注眼前得失,稍有挫折便怨天尤人,长久以往便“长戚戚”。
50、但是孔子并不是宗教学家,孔子是讲现实世界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理,而宗教学家们则是专门讲未来世界,把人类从现实引入到未来世界。相反,孔子是把未来世界表现在当今的现实世界里。翻开一部《论语》,可知,他是讲究积极入世的。
51、就如同“细胞拼了命地分裂,可分裂的结果只有16个细胞,以这个进度什么时候才能发育成人啊”的状态。但是,当到了某一个阶段,突然会有俱收并蓄的感觉。因为随着了解的东西多了,吸收理解也变得顺畅了。
52、这“六艺”看起来内容很多,但在根本的道理上,它们都有相通的地方。如果能明了孔子所说“一以贯之”的道理。那学起来,就会很快、很容易抓住重点。这时,你也可以真正做到,优游徜徉于各种知识的海洋 ,而不被它们沉溺。
53、但是,在线阅读和读书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那就是“体验”不同。
54、冉求认为太少,给了公孙赤母亲更多。孔子说:“公孙赤到齐国去,肥马轻裘,威风凛凛。我听说过,君子只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帮助他人周急不济富,对年轻人救急不救穷,这是君子的态度。
55、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时热而远时凉吗?”
56、有担当精神不一定就能做出伟大业绩,但没有担当精神一定不能成就丰功伟业。担当比成功更重要,因为它是成功的前提,是一种人格的体现,是道义的践行。对于社会上关系到许多人生存状态的难题,你也许在整体上是无能为力的,但是你可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不是随波逐流。孔子的伟大不仅在于他留下一套仁爱的学说,更在于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一生的实际践行,而且是带领一个团队的践行。这种担当和践行带有几分悲壮的意味,感天动地,令人肃然起敬。
57、年少的孔丘正聚精会神的在窗下读书,由于天气太冷,他又穿着单薄的衣服,不时地搓着手。
58、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好的呢?”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好学,从不迁怒别人,也从不犯同样的错误,却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没有那样的人了,没有听说谁是好学的。”孔子赞赏颜回,是因为他不重复犯错误,不把怨气无谓地施于他人。对于我们尤其是领导者来讲,好些时候,错误的铸成,都是由不分青红皂白发泄自己的不满造成的。对待下属不可轻易动怒,这是一种极高的道德境界。
59、“您连人家唱些什么都没有听清,却要去教训人家,不知老先生怎样‘对症下药’?”
60、孔子与公元前551年的9月28日在春秋末期的鲁国出生,祖籍是宋国栗邑,他是中国古代时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同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61、宰我问道孔子。他说:“对于有仁德的人,别人告诉他井里面掉下去一位仁人,他会跟着下去吗?”孔子说:“为什么要下去呢?君子可以到井边去救人,却不可以陷入井中;君子可能被欺骗,但不可能被迷惑。”君子做事情的时候,要从符合理性精神的现实逻辑出发,即便追求精神上的更高境界和仁德,也要保持充分的理智,可以被利用,但决不能被糊弄。要用充分理性的精神去生活,成全自己也成全别人。
62、丘一脸正色地回答:“不是啊,母亲,我这是在祭祀神灵,行大礼呢!”“你行大礼干什么呢?”母亲问他。“如果我现在不学好礼仪,长大就不知道怎么做人了。”母亲听了孔丘的话,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63、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64、孔子离开曹国到宋国后,就和弟子们在大树下练习礼仪。宋国的司马桓魋想要杀掉孔子,就把大树给砍了。有位弟子催促孔子说:“咱们快点走吧。”
65、他们会说着“所以怎么了?完全不明白”便抛之脑后。一旦出现公式,就马上说“太难了”,根本就没有想了解的想法。或者说“源氏物语?古文太无聊了吧”“什么x轴、y轴之类的,不懂这些也能活得挺好的”这样的话,他们都懒得深入了解。
66、若有人曾几何时说过谁是“胜利者”、谁是“失败者”之类的话,在此时,是不是觉得那些话显得那么没品位,那么让人羞愧呢?
67、过了一个多月后,卫灵公与南子同坐一辆车子,宦官雍渠陪侍左右,出了宫门,要孔子坐在第二辆车上跟在后面,招摇经过街市。
68、自然人是在自然条件下诞生的人,孔子同样是自然人中的一个,他的出身、身高与长相与其他自然人虽然有些差距与不同,但本质没有区别。他不是神仙魔怪,而是一个活生生、实实在在的人。我们的历史课堂就应该把他当作一个人、甚至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平凡人来研究和讲述他的故事。而不能把他当作神来顶礼膜拜,这也是孔子这个历史人物给予我们学生健康成长的上佳“营养液”。
69、孔子在路上听到有人哭,上前打探,那人说:“我叫丘吾子,我有三个过失,晚年而自觉,追悔莫及:我少时好学,周遍天下,回到家里,父母都去世了,是一失也;长事齐君,君骄奢而失去人心,是二失也;吾平生厚交,而今皆离绝,是三失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来者,年也;不可再见者,亲也。”遂投水而死。孔子感慨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应引以为戒啊!”听了孔夫子的教导,学生们告辞孔子而回家奉养父母的有十三个之多。《论语》有云: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丘吾子的遗憾警示我们:行孝不能等!
70、子路此时,举手问道:“请问先生,您的志愿,又是如何?”
71、无论问题多么令人无奈,都不要给自己顺从邪恶、为虎作伥的理由,都不要给自己随波逐流、蝇营狗苟的理由,都不要给自己逃避责任、躲避问题的理由。不要跪下,不要躺着,要站起来,在可能的条件下,尽自己的力量,有一点担当,做一个像孔子和他的学生们一样的真正的君子。(中央d校教授、《学习时报》原总编辑钟国兴,《求是》杂志社编辑、中央d校博士陈有勇)
72、你是否又觉察到真正的你?你自己的内心的需要是什么?对方的需要又是什么呢?
73、《周南》《召南》之诗,如《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如《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等等,确是情思绵绵。《鲁说》解《广汉》说:“江妃二女,……出游于江汉之湄,逢郑交甫。郑见而悦之,……求女之佩。女与之,稍后视佩,空怀无物,二女亦不见。”上慱简《孔子诗论》说:“《广汉》不求不可得,不攻不可能,不亦智(恒)乎?”(十三简)“不求不可得,不攻不可能”,非谓事实上不可得,不可能,乃必然不可得。所以如此,则因二女为神女也。此种浪漫情怀,其滥觞则是《楚辞》、宋玉《高唐赋》《神女赋》、曹植《洛神赋》之类。此外,《葛覃》讲“归宁父母”,《卷耳》讲怀念妻子,《蠢斯》讲多子多孙,《桃夭》表现出嫁的喜悦,《兔罝》欣赏男子的英武,《汝坟》讲夫妻情深,《鹊巢》讲被遗弃的痛苦,《草虫》讲对丈夫的思恋,《甘棠》讲对召伯的感恩,《标有梅》讲自由恋爱,《野有死麕》讲“有女怀春,吉士诱之”(类如苖族山洞定亲)。抒情之亲而浓、纯而正,在《诗经》中莫过於《周南》《召南》了。所以孔子强调“为《周南》《召南》”,可以说是以《诗》以“情”为教育之本和作人之本了。
74、“俊哉!辩士,一个神貌若仙的英才。”孔子点头称赞。
75、晏婴是与孔子同时代的政治家,为孔子所敬重。一天,晏婴的车夫回家后,他的妻子要求离婚,车夫不解,其妻说,我今天在门缝中看到你驾车经过门口,晏婴那么矮,做了宰相,名震诸侯,还是那么朴实无华、自居人下,而你身高八尺,只是他的仆役,却意气扬扬、傲气冲天,你这样没有出息,所以我要离婚。车夫听了这番话,就谦虚谨慎、发奋图强。晏婴知道后,也努力培养他,后来车夫官拜大夫。孔子尤其佩服晏子的交友之道,晏子交友,交情越久,他就越恭敬有礼,别人也越尊重他,从而能做到全始全终,所以孔子由衷地说:“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76、另外,把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在集中营里的回忆录装订而成的《夜与雾》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不要在生活中期待什么,相反,应该是一味地追问生活对我们的期待是什么呢,这才是问题。”
77、关于如何达到“仁”,孔子也是针对不同弟子的不同习气,给予不同的回答。所谓应机施教,对症投药。比如:
78、不过,下面这句孔子的话,或许透露了一点消息。
79、想参与赠书活动、看馆员荐书、√get各类浦图新资讯……
80、他竭力反对那些狂妄不直的人,说:“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他这种一以贯之的主张,也反映到他的治史态度中。
81、孔子的弟子们直接感受到了孔子的人格,想必也塑造了自己的人格吧。如果身边有人格高尚的人,就能从那个人的态度中深入地学到很多东西。而且越是好学越容易塑造人格。
82、颜渊做人,大智若愚。孔子说:“我跟颜渊说一天的话,他也没有问难的话,好象很傻的样子。等我回头暗暗观察他的行为举止,发现他足以发挥我所教诲的道理,这才发现他一点儿也不傻。”人往往被小聪明限制住了视野,一个有远大理想的人总将目光投向他的事业,沉默着奋斗,而不在乎身边的一些小争执。
83、书圣王羲之很喜欢鹅,他认为养鹅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从观察鹅的动作形态中悟到一些书法理论。有一次王羲之出外游玩,看到一群很漂亮的白鹅,便想买下。
84、孔丘一脸正色地回答:“不是啊,母亲,我这是在祭祀神灵,行大礼呢!”“你行大礼干什么呢?”母亲问他。“如果我现在不学好礼仪,长大就不知道怎么做人了。”母亲听了孔丘的话,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85、管家笑了笑说:“哪有人像你这样的呀?我们卖马怎能把人家看不出的毛病说出来!”司马光可不认同管家这种看法,对他说:“一匹马多少钱事小,对人不讲真话,坏了做人的名声事大。我们做人必须得要诚信,要是我们失去了诚信,损失将更大。”管家听后惭愧极了。
86、一次孔子到了郑国与弟子走散,孔子呆在城墙东门旁发呆,郑国有人对子贡说:东门边有个人,他的前额像尧,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部像子产,不过自腰部以下和大禹差三寸。
87、这种行为,说得难听点就是“没有文化素养的粗鲁态度”。
88、孔子说:“松树心实不虚,所以才耐得严寒。”
89、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博学者之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90、《关雎》以后被推崇为“四始”之《小序》谓:“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关雎》中,男子由相思到以礼相求,名媒正娶,钟鼓相迎,完成了“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心灵净化或诗化过程原始情欲升华为合乎善与美的“礼乐”文化,人性与生活经此“诗”化更趋规范、持久、甜美、纯净,达到情和理的交融,自由与责任的交融。这种生活的诗化与诗意的生活,就是孔子推崇《周南》《召南》所指点给世人的。
91、(1)关注孔子的出身、身高和长相,是因为他就是与我们一样的自然人与普通人,是千千万万自然人中的一个。正是基于他平凡人的身份与取得的不平凡成绩,我们才关注他和研究他,他绝不是高高在上的神仙或魔怪,他就是一个自然得不能再自然的人了。
92、颜回涨红脸,嗫嗫地说:“刚才在煮饭时,不小心掉了些染灰在锅里,染灰的白饭丢了太可惜,只好抓起来先吃了,我不是故意把饭吃了。”
93、两人又往前走,来到城门口,忽然听到一阵阵吹吹打打的喇叭声,只见从城里走出一队送葬的人。领头的那个人披麻戴孝,挥舞着器丧棍边走边唱,后面的那些人却没有哭的。
94、苇爸虽系一理科生,若来写这段故事,大概我也会这样写:
95、又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又说“可以了,你已于其数”可是孔子仍说“不可以,未得其志”。又过了相当的时间,师襄子认为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弹好这首乐曲,于是,反复的钻研,体会琴曲的内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乐曲中表现出来了,才罢休。
96、没想到那小孩一拍脑门,恍然大悟地回答:“对,画上的小城门是给小人走的,你是大人,应该走大城门,这如何办呢?我再给你画个大的吧?”
97、出了城,二人继续前行,经过的都是茫茫荒野,坐在牛背上的孔子猜到子路渴得厉害,就把藏在袖子里的樱桃悄悄地掉出一颗,子路一见,赶紧捡起来吃。孔子边走边丢,子路也狼狈地弯了十七八次腰。后,孔子笑着对子路说:“要是你刚才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了。”
98、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论语·微子》)
99、用极其简单的方式解释这个公式的话就是能量(E)等于质量(m)乘以光的速度(c)的2次方。光的速度是固定的,一秒钟可以绕地球7周半。所以不难看出光速的2次方意味着一个极大的数。
100、孔子自身没有将自己的思想写成书留下来,但是他的弟子们却把和孔子的对话内容留在了《论语》里。我们生活在现代也可以通过书了解到孔子的人格。
101、子贡问孔子怎样对待朋友。孔子说:“忠诚地劝导他,恰当地引导他,如果不听也就罢了,不要自取其辱。”在人伦关系中,朋友交往讲究的是一个“信”字,这是维系双方关系的纽带。对待朋友的错误,要开诚布公地劝导他,推心置腹地讲明利害关系,但他坚持不听,也就作罢,否则就有可能自取其辱。这是交友的一个基本准则,也是一种艺术,同时又是对别人的一种承认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