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关于学生的名言
1、 7)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3、出自《论语·子路》。刚,刚强。毅,果断。木,质朴。讷,语言迟钝,不善于讲话,此指语言谨慎。近,接近。刚强不屈、果决坚毅、质朴诚实、言语谨慎,做到这四条就差不多接近“仁”了。
4、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孔子《论语》
5、子曰:”始我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我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6、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自己不愿干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7、如果你想光明磊落,说话要光明磊落,行动要光明磊落,你就是绅士。
8、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关于学生的名言)。
9、子夏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译文)子夏说:“普天下的人都应是兄弟。”
10、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
11、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其中“礼”为道德规范,“仁”为高道德准则。“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容,有了“仁”的精神,“礼”才真正充实。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学而知之”是孔子教学思想的主导思想。在主张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同时,他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同时还必须“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
12、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3、白话文:每天都能懂得以前不懂的知识,每月都能记得已经学会的东西,这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14、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论语》--他这种聪明,别人能做到,而这种愚傻,别人便难以做到了。
15、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6、学不可以已。——《荀子》译: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17、白话文: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18、出自《论语·颜渊》。非礼,不符合礼。勿,不要。动,行动、做。不符合礼的不要看,不符合礼的不要听,不符合礼的不要说,不符合礼的不要做。这是孔子关于君子行为规范的名言,强调一切以“礼”为依归、为准绳。
19、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2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为师学习的人;我选择其中好的并且向他学习,看到其中不好的就改正过来。”
2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22、翻译: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23、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中庸》--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24、孔子说:默默地将(所见所闻)记在心里,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别人从不疲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什么呢?
25、 5)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6、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27、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译文)孔子说:“把所学的东西默默地记下来,不断学习而不厌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倦怠,这些我做得怎么样呢?”
2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29、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30、 8)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1、 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2、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陈廷焯译: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33、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34、翻译:看到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在其中和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要在内心反省自我的缺点。
35、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译:人的毛病,在于喜欢教导别人,做别人的老师。喜欢教导别人的人,又往往自以为是,自以为正确,一副高高在上的气魄。
36、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对我来说,还有什么遗憾呢?
37、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8、孔子说:品德不加以培养,学问不予以讲求,听到道义所在不能前往,有缺点错误不能改正,这是我的忧虑。
39、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40、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41、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42、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43、译文:聪敏好学,又能虚心地向地位低于自己的人请教,而不以为耻。
44、《论语》既是语录体又是若干断片的篇章集合体。这些篇章的排列不一定有什么道理;就是前后两章间,也不一定有什么关联。而且这些断片的篇章绝不是一个人的手笔。《论语》一书,篇幅不多,却出现了不少次的重复的章节。
45、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见《论语述而》)。
46、 1)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47、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孔子译文
48、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49、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君子有九种事情需要考虑到:看,要考虑是否清楚;听,要考虑是否明确;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要考虑是否恭敬;言语,要考虑是否忠实;做事,要考虑是否认真;疑惑,要考虑是否求教;愤怒,要考虑是否有后患;利益当前,要考虑是否该伸手。
50、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们想问题而想不清、想表达而说不出的时候,我不会去启发他。教给四角中的一角,他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角,我就不再教他了。
5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5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发愤研究学问,常常忘记吃饭,一旦有所收获便又高兴地忘记了忧愁,连自己的渐趋衰老也没有感觉到。
53、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损矣。
54、孔子杜绝四种毛病:不主观臆测,不肯定,不拘泥固执,不自以为是。
55、孔子说:立志于道,根据于德,归依于仁,而游娱于六艺。
5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7、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58、译文:被动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天生喜欢学习的人。
59、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死和生听凭命运的安排,富与贵在于上天的决定。君子只要尽心尽力而没有过失,对人恭敬而合乎礼法,那么四海之内的人都如兄弟一般了。
6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1、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62、孔子说:只要是带点薄礼来主动求见的,我从没有不对他给予教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