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清平乐
1、晏殊清平乐春去秋来
(1)、然而,此时的“官家”,更多的是“公家”之意。五代十国时,“官家”这个称呼开始流行起来。后蜀皇帝孟昶的花蕊夫人在《宫词》中就写道:
(2)、jīn fēng xì xì。yè yè wú tóng zhuì。
(3)、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4)、hóngyànzàiyúnyúzàishuǐ,chóuchàngcǐqíngnánjì。
(5)、晏殊,字同叔,生于公元991年。晏殊天资聪颖,勤奋好学,5岁时写得一手漂亮的诗文,被誉为“神童”。公元1005年,晏殊在江南按抚张知白的推荐下参加了殿试,考取了进士功名,从此,晏殊正式步入仕途。
(6)、晏殊就念了一句:“无可奈何花落去。”王琪听了,马上就说:“您干嘛不对‘似曾相识燕归来’?”这话的意思是说,天气转暖,燕子从南方飞回来,这些燕子好像去年见过面。晏殊一听,拍手叫好,连声说:“妙,妙,太妙了!”晏殊对这两句喜欢,他写《浣溪沙》时,就用上了这副联语: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7)、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8)、xiéyángdúyǐxīlóu,yáoshānqiàduìliángōu。
(9)、倘若清算刘娥,朝堂的制度会被质疑,引起动荡。不承认自己的亲母亲是李氏。国民会认为皇帝为了权力,不认亲娘,对于皇帝品格有污。为了大宋,皇帝必须得帅锅:皇帝以前不知情,皇帝是被大臣蒙蔽了,不是不认亲娘。
(10)、过片由抒情过渡到写景。“斜阳”句点明时间、地点和人物活动,红日偏西,斜晖照着正在楼头眺望的孤独人影,景象已十分凄清,而远处的山峰又遮蔽着愁人的视线,隔断了离人的音信,更加令人惆怅难遣。“远山恰对帘钩”句,从象征意义上看,又有两情相对而遥相阻隔的意味。倚楼远眺本是为了抒忧,如今反倒平添一段愁思,从抒情手法来看,又多了一层转折。
(11)、臣曾记得曹魏蒋济有《万机论》一文,中有“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天子兼具三皇五帝之德,故曰官家。
(12)、晏殊很多的词都是在描写爱情,可能只有寥寥数语,但是字里行间又是充满了浓浓的爱意,除了前面所介绍的那两首之外,还有这首《清平乐·金风细细》,也是一首难得的爱情名篇,整首词情感细腻,每一句都感人肺腑,描写得极为深情,同时又是很伤感,这也正是宋词为独特的一个地方,使得每个人读了之后,也是立马能够感受到那种深沉的爱,还有刻骨铭心的相思之苦。
(13)、此为怀人之作。词中寓情于景,以淡景写浓愁,言青山长在,绿水长流,而自己爱恋着的人却不知去向;虽有天上的鸿雁和水中的游鱼,它们却不能为自己传递书信,因而惆怅万端。
(14)、词的上阕是写酒醉以后的浓睡。起首二句在写景中点明时间,渲染环境。金风,即秋风。此时庭院内是秋风落叶,画堂中的词人因饮了几杯绿酒,一会儿便醉眠了。用笔轻灵,色调淡雅,语气仿佛在与一位友人娓娓而谈。其中“细细”、“叶叶”两组叠字,首尾相接,音律谐婉。以“细细”状金风,就没有秋风惯有的那种萧飒之感,而显得平静、悠闲。以“叶叶”这两个名词相连用,就在读者面前展开一片片叶子飘落的景象,显得很有次序,很有节奏。向来写梧桐经秋而落都是较为凄厉的,而像晏殊写得如此平淡幽细的,却极为少见。下面“绿酒”一句,因为用了“初”、“易”二字,就觉得他的酒量不大,浅尝辄醉,虽是淡淡的一笔,但却是陪笔;至“一枕小窗浓睡”,才写出此阕的主旨。小饮何以“易醉”?浅醉何得“浓睡”?原来词人有一点闲愁。然而以酒浇愁愁更愁,愁深故易醉,醉易故睡浓。此意于下阕尤能见出。
(15)、为此,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后任礼部侍郎知审官院、郊礼仪仗使、迁枢密副使。因反对张耆升任枢密使,违反了刘太后的旨意,加之在玉清宫怒以朝笏撞折侍从的门牙,被御史弹劾。
(16)、同样是一首肉麻情词,晏殊这首词绰约多姿,是一首婉约词佳作。词的上片写女子送别爱人,送别之地在长亭古道上,那里绿杨依依,芳草萋萋,这是寄情于景。“年少抛人容易去”是在埋怨对方离去时的绝情,年少时总觉得一时的分离算不得什么,总能洒脱地转身而去,却不知给对方留下了多少愁。
(17)、白话释义:春天的花,秋天的草都是时光流逝的象征。总是把眉毛舒展开,没有抵挡多少愁苦。劝你喝酒消愁,不要管别人的说法。时光飞逝留不住,人生有几次能登上高位呢。
(18)、《清平乐》里的晏殊也算是极其贴近于历史里的晏殊,剧中的晏殊因为强烈反对刘太后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刺激宋仁宗赵祯,任用自己亲信张耆开为枢密使,他为了顾全大局疏解刘太后的不满,故意在刘太后的玉清宫前以朝笏撞折了侍从的门牙,以求被弹劾出京,而在历史的记录里倒也由此一说,故事的精彩被电视剧的体现了出来。
(19)、四两句抒发信写成后无从传递的苦闷。古人有“雁足传书”和“鱼传尺素”的说法,前者见于《汉书·苏武传》,后者见于古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是诗文中常用的典故。作者以“鸿雁在云鱼在水”的构思,表明无法驱遣它们去传书递简,因此“惆怅此情难寄”。运典出新,比起“断鸿难倩”等语又增加了许多风致。
(20)、范仲淹不仅文学成就突出,他的政绩也一样的卓著,他待人宽厚,治学严谨,举贤唯能。剧中体现出来的与历史有一定的吻合度,但是电视剧毕竟不是以他为大主,只是用他作为历史的标点,带人入戏的筹码而已。
2、晏殊清平乐春去秋来译文
(1)、日暮了,斜阳正照着阑干,也正是“双燕欲归时节”。此意平平说来,似不相干语,没要紧语。可是词不比诗,它往往用这样的语言,来调和气氛,缓冲节奏,烘托情感。“燕子欲归”,乃系景语,它对下旬“银屏昨夜微寒”,正好起了一个铺垫和烘托作用。双双紫燕即将归巢了,这个景象便兴起词人独居无依的感觉。于是他想到昨夜醉后原是一个人独宿。一种凄凉意绪,落寞情怀,不禁油然而生。但他不用“枕寒”、“衾寒”那些用熟了的字面,偏偏说屏风有些寒冷。寓情于景,含蓄蕴藉,令人低徊不尽。
(2)、白话释义:春天的花,秋天的草都是时光流逝的象征。总是把眉毛舒展开,没有抵挡多少愁苦。劝你喝酒消愁,不要管别人的说法。时光飞逝留不住,人生有几次能登上高位呢。
(3)、他7岁能文,在乡中有“神童”之名,14岁以神童入仕,赐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为官清廉,秉直从政,晏殊一身历居显官要职,如范仲淹,欧阳修等,皆出其门。他曾上书皇帝,主张严格选任州郡长官,量才录用地方知县,清除庸劣不称职者,这份万言书声震一时。在西溪任上常讲学,后人建有晏溪书院,故西溪又称“晏溪”。
(4)、红笺(jiān):印有红线格的绢纸。多指情书。
(5)、这首《清平乐·红笺小字》以斜阳、远山、人面、绿水、红笺、小字、帘钩等物象,营造出一个充满离愁别恨的意境,将词人心中蕴藏的情感波澜表现得婉曲细腻,感人肺腑。
(6)、词的下片是晏殊对相思的理解。和晏几道一样,他也认为无情人是不懂多情人之苦的,为了形容情之深,他用“一寸还成千万缕”7个字来细描,将相思形象化,堪称妙笔。后词人再用“天涯地角有穷时”的轻轻一笔,道出相思的无穷无尽,比起晏几道连用6个相思,效果更好。
(7)、《金奁集》、柳永《乐章集》亦入越调,《宋史·乐志》、张先《张子野词》入大石调,张孝祥《于湖词》入正宫。
(8)、在宋朝前,就有人将皇帝称为“大家”。汉朝采用在《独断》中就提到“天子自谓曰行在所……亲近侍从官称曰‘大家’”。然而,“大家”这个称呼是在唐朝比较流行,亲近的太监称呼皇帝为“大家”。所以我们经常在许多历史剧中看到高力士喊唐玄宗作“大家”,这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9)、rénmiànbúzhīhéchù,lǜbōyījiùdōngliú。
(10)、《玉楼春·春恨》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11)、宋仁宗天圣二年,三十四岁,迁枢密副使,实为相矣。次年十二月,因太后用张耆事,上书而忤太后旨。遂坐以笏击仆隶事,出守南京。天圣五年,掌应天府,时大旱,并于斯大兴学校,时范仲淹以大理寺丞丁忧居南京遂请其掌学。碑云“自五代以来,天下学废,兴自公始。”天圣七年,三十九岁,一日与范公曰:“吾一女及笄,仗君为我选婿。”范曰:“监中有二举子,富皋、张为善,皆有文行。他日皆至卿辅,并可婿也。”晏曰:“然则孰优?”范曰:“富修谨,张疏俊。”遂取富皋为婿。后改名富弼,仁宗至和二年晏殊去世之年富弼亦拜相,且入昭勋阁二四十功臣,为北宋一代明相,名气更是大过晏殊。时年十一月还京,为资政殿学士。次年知礼部贡举,举欧阳修第一。是年,晏殊幼子,晏几道生。
(12)、庆历中拜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晏殊历任要职,更兼提拔后进,如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皆出其门。
(13)、在宋真宗的重点“关注”下,晏殊升迁迅速,历任左正言、直史馆、王府记室参军、户部员外郎、太子舍人、知制诰、判集贤院、翰林学士、左庶子等职。公元1042年,是晏殊仕途的顶峰,他已经成了北宋的宰相,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
(14)、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15)、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16)、帝师晏殊与皇帝亲,也是瞒着官家的人,是蒙蔽官家的人之一。如果不处理蒙蔽官家之人,官家威严何在?以后会不会有人效法,有意蒙蔽官家?为这事处理以前的知情人,大家都觉得冤。所以晏殊主动第二次要求被贬,既维护了官家的皇家尊严,也给韩琦、范仲淹、欧阳修等新生政治力量让出了舞台。委屈自己一切为了官家,一切为了大宋。
(17)、词的上片写主人公以书信细诉衷肠,而无处可寄;下片叙倚楼远望,只见青山绿波,不见所思之人。此词用语雅致,语意恳挚,抒情婉曲细腻。词中运用了一些传统文化意象和相关典故,深情含蓄,音韵悠长。
(18)、晏殊因为当年阻止赵祯认自己的生母,遭到了群众的攻击。大臣们觉得这些年赵祯的后宫不睦,膝下子嗣稀少,民间灾祸不断,这些种种的不幸都是因为赵祯当年愧对自己的生母所致,而晏殊就是这一事件主要的推手,因为晏殊的一再阻挠,赵祯才没能尽孝,而赵祯身为官家,大臣们自然是不敢责备的,因此矛头都被集中在了晏殊的身上。尤其是当时八大王死后留下的遗言,激起了群臣的愤怒,赵祯为了保全晏殊,终决定了将晏殊贬谪出京。
(19)、 然,确幸的是,晏殊贬黜外放到应天府后,他大兴学校教育,邀请范仲淹到应天讲学,这可是惠及后人的一大功绩。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屡遭废禁,而宋代学校教育的兴盛,正是从晏殊兴办学校开始的。晏殊的这一功绩,在《宋史》《资治通鉴长编》等史书都记载。
(20)、结尾两句化用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之意,略加变化,给人以有余不尽之感。绿水,或曾映照过如花的人面,如今,流水依然在眼,而人面不知何处,唯有相思之情,跟随流水,悠悠东去而已。
3、晏殊清平乐·春去秋来
(1)、春花秋草。只是催人老。总把千山眉黛扫。未抵别愁多少。劝君绿酒金杯。莫嫌丝管声催。兔走乌飞不住,人生几度三台。
(2)、人面不知何处:化用唐崔护《题都城南庄》诗: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3)、《长相思》长相思,长相思。若问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见时。长相思,长相思。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
(4)、微微秋风吹拂,梧桐树叶飘飘下坠。初尝香醇的美酒人很容易就有了醉意,只好在小窗前躺卧酣眠浓睡。
(5)、清平乐:宋词常用词牌。此调正体双调八句四十六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红笺(jiān):印有红线格的绢纸。多指情书。平生意:平生相慕相爱之意。鸿雁在云鱼在水:在古代传说中,鸿雁和鲤鱼都能传递书信。惆怅:失意,伤感。人面不知何处:化用唐崔护《题都城南庄》诗: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6)、我们多读一些他的作品,就会发现情感发散大同小异,功力的深厚在于字词技巧,于主题、思想上差苏辛远矣。
(7)、剧中太后曾说“晏殊是先帝留给宋仁宗的宰相。”晏殊两次被贬都是主动所为。第一次被贬剧中曾铺垫:晏殊和仆人笑言曾占卜一卦,会离开京都,仆人问,去哪儿?晏殊笑答,卜算不出。
(8)、晏殊,从小聪明好学,5岁就能创作,有"神童"之称。景德元年(1004年),江南按抚张知白听说这件事,将他以神童的身份推荐。第二年,14岁的晏殊和来自各地的数千名考生同时入殿参加考试,毫不慌张畏惧,很快完成了答卷。受到宋真宗的嘉赏,赐同进士出身。宰相寇准说道:"晏殊是外地人。"皇帝回答道:"张九龄难道不是外地人吗?"过了两天,又要进行诗、赋、论的考试,晏殊上奏说道"我曾经做过这些题,请用别的题来测试我。"他的真诚与才华更受到真宗的赞赏,授其秘书省正事,留秘阁读书深造。他学习勤奋,交友持重,深得直使馆陈彭年的器重。三年,召试中书,任太常寺奉礼郎。
(9)、小令也分上下片,也有不分上下片的。分上下片的基本上就是一段乐曲的重复填词演唱,不分片的就是一个曲子从头到尾。
(10)、 晏殊的词很有晚唐、五代花间词的遗韵,词评家评论晏殊的这首词“风调闲雅,雍容华贵”,闲雅风调酷似冯延巳,而其华贵气象又像温庭筠。北宋著名学者刘攽在《中山诗话》中说:“元献尤喜冯延巳歌词,其所自作,亦不减延已乐府。”晏殊特别喜欢冯延巳的词,因此他的词既继承了花间词的清婉,但又有所创新,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风格。我们读晏殊的词,词里大多都为比较平和的情感,从容、风雅,这种清健的词风正如他平平稳稳的一生。
(11)、全词语淡情深,闲雅从容,充分体现了晏殊作为一代闲相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个人魅力。
(12)、事实上,就连宋朝皇帝自己,也弄不清别人为什么要叫他们为“官家”。宋真宗就曾经问过喝醉的侍读学士李仲容:“李卿家博学多闻,不知世人何故称天子为官家?”对于这个超难的提问,李仲容却不慌不忙地答道:
(13)、晏殊(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汉族,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属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是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14)、朋友你好,今天想和你分享一首北宋词人晏殊的词《清平乐》。
(15)、红线格的绢纸上写满密密麻麻的小字,诉说我对你无时无刻的思念之情。可是鸿雁高飞在云端,鱼儿潜游在水中,无法为我传递,让我无比惆怅。
(16)、晏殊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步入仕途,官至右谏议大夫,后历任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兵部尚书。晏殊所处的那个年代,天下相对太平,加上他仕途顺利,一生绝大部分时间做着京官,随着职务的升迁,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所以,在他的词作中,总是透着一股富贵气,但却也是清雅高洁,没有世俗琐碎的牵绊。他的词没有金碧辉煌,没有金戈铁马,只有悠闲的生活,真挚的情感。他的一生可谓是柔缓如水,通透如玉,不曾遇见过大的挫折。因此,他也被称为“太平宰相”。
(17)、关于“清平乐”的宫调归属问题,也是诸家记载不稍显淆乱。前引王灼《碧鸡漫志》记为越调,有黄钟宫、黄钟商两音。
(18)、为此,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后任礼部侍郎知审官院、郊礼仪仗使、迁枢密副使。因反对张耆升任枢密使,违反了刘太后的旨意,加之在玉清宫怒以朝笏撞折侍从的门牙,被御史弹劾。
(19)、在此处,“官家”明明白白说的就是皇帝。宋朝皇帝被称为“官家”,那一定是开国皇帝赵匡胤同意了的。他是五代十国时出生的人,应该听说过这个称呼,所以主流观点认为官家起自赵匡胤,不能说完全正确,但还是有相当的道理。
(20)、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任光禄寺丞,他父亲去世,他回到临川(今江西抚州)服丧,服丧期未了就被召回任职,跟从皇上到太清官祭祀。皇上令他编修宝训,做了同判太常礼院。
4、晏殊清平乐词
(1)、晏殊身居要位,平易近人,唯贤是举,不避亲。范仲淹、孔道辅、王安石均出自他的门下,韩琦、富弼、欧阳修皆是他栽培,引荐。
(2)、 近期,电视剧《清平乐》热播,这个取自词牌名的剧名符合北宋仁宗时期的时代背景,清新、平和,给人一种歌舞升平的感觉。而“清平乐”也是宋代词人都喜爱的词牌名,剧中的太平宰相晏殊曾经用这个词牌名谱写了多首《清平乐》的词作,今天就先来看他的《清平乐·金风细细》。
(3)、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4)、 正像电视剧《清平乐》中体现的人物风貌一样,晏殊在宋仁宗一朝是一位老成持重的重臣。晏殊留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聪明的老实人。有人总结,他之所以能一生安闲富贵,是因为他身上具有三个优秀的品质——“诚、慎、圆”。
(5)、晏殊在宋代,就是我们父母口中常说的“别人家的孩子”。他天赋异禀,5岁被冠以“神童”称号,14岁和数千名考生一同参加殿试时,被皇帝当场赐同进士出身。更有趣的是,在随后的考试中,晏殊竟然主动向皇帝上奏说,考题都已经做过了,希望皇帝换题目来测试他。
(6)、hóng jiān xiǎo zì,shuō jìn píng shēng yì 。
(7)、皇上每次向晏殊询问事情,都是用方寸小字把所问的内容写在小纸片上给他。晏殊把自己的建议写好后,连同那个小纸片都装在一起呈给皇上,皇上对他的谨慎严密很欣赏。
(8)、喻恩泰饰演的晏殊,是《清平乐》中的演技担当,智慧担当。
(9)、倘若清算刘娥,朝堂的制度会被质疑,引起动荡。不承认自己的亲母亲是李氏。国民会认为皇帝为了权力,不认亲娘,对于皇帝品格有污。为了大宋,皇帝必须得帅锅:皇帝以前不知情,皇帝是被大臣蒙蔽了,不是不认亲娘。
(10)、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迁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尚书户部员外郎、太子舍人、翰林学士、左庶子,仁宗即位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进礼部侍郎,拜枢密使、参知政事加尚书左丞。
(11)、他的几首耳熟能详的词也特别喜欢,也算是必背的好词。
(12)、 晏殊多年来身居要位,但是他平易近人又唯才是举,范仲淹、孔道辅、王安石等均出自其门下,韩琦、富弼、欧阳修等皆经他栽培、荐引,都得到重用。
(13)、结尾两句化用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之意,略加变化,给人以有余不尽之感。绿水,或曾映照过如花的人面,如今,流水依然在眼,而人面不知何处,唯有相思之情,跟随流水,悠悠东去而已。
(14)、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15)、随着晏殊的名气不断增大,他因此得到了北宋名臣张芝白的推荐,参与了国家的殿试,终成功考中进士。虽然宋朝存在着不少的人考中进士,但是要知道那个时候的晏殊仅仅只有15岁。宋朝15岁考中进士就相当于现代15岁成为了名牌大学的博士生,由此可见晏殊的才华和能力确实是特别强。晏殊在国家担任的第一份官职是秘书省正事,在宋朝秘书省正事指的是管理宋朝藏书机构的工作人员,这同时也等价于现如今的国家藏书机构工作者,比如说档案馆,图书馆等。
(16)、这首词的特点是风调闲雅,气象华贵,二者本有些矛盾,但词人却把它统一起来,形成表现自己个性的特殊风格。
(17)、词中客观的初秋物象,都是哀伤之境,可是词人的主观情感却含而不露,只是在字里行间让人感受到一丝含蓄的忧愁,平淡幽细、自然温婉。叶嘉莹在《大晏词的欣赏》中说:在这一首词中,既找不到中国诗人所一贯共有的伤离怨别、叹老悲穷的感伤,也找不到晏殊所特有的情中有思的思致。在这一首词中,它所表现的,只是在闲适的生活中的一种优美而纤细的诗人的感觉。
(18)、词的上片抒情。起句“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语似平淡,实包蕴无数情事,无限情思。红笺是一种精美的小幅红纸,可用来题诗、写信。词里的主人公便用这种纸,写上密密麻麻的小字,说尽了平生相慕相爱之意。显然,对方不是普通的友人,而是倾心相爱的知音。
(19)、他的词语言清丽,声调和谐,如其闲雅之情调、旷达之怀抱,及其写富贵而不鄙俗、写艳情而不纤佻,写景重其精神,赋于自然物以生命,能将理性之思致,融入抒情之叙写中,在伤春怨别之情绪内,表现出一种理性之反省及操持,在柔情锐感之中,透露出一种圆融旷达之理性的观照,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20)、另有一点,就是要有统领全词情绪或者景物的特征贯穿始终,我们称之为“词眼”。
5、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
(1)、xié yáng dú yǐ xī lóu,yáo shān qià duì lián gōu 。
(2)、仁宗明道二年,四十三岁,三月太后刘娥崩,晏殊撰志文,只言生女一人早卒,无子。仁宗大怒,恨之,遂罢参知政事,初知亳州。景祐二年知陈州,次年四十六岁。苏轼生。宝元元年。四十八岁,自陈州招还京,为御史中丞三司使。庆历元年五十一岁为枢密使,再度拜相,也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庆历新政。庆历三年,五十三岁。王安石进士及第,来谒。庆历四年因事罢相,出颍州。而后浮浮沉沉,亦多悠游之心绪矣。至和二年,正月,以久病卒于京,时年六十五岁。欧阳修亲撰神道碑,王洙书文,仁宗亲篆碑首。同年六月。女婿富弼拜相。
(3)、晏殊(yàn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4)、不久,母亲去世,他请求等服期结束后再任职。皇上没有允许。又被调任为太常寺丞,被提升为左正言、直史馆,做了升王府记室参军,掌书写笺。
(5)、晏殊获得的第一份官职是“秘书省正事”,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工作人员。秘书省,是北宋时期负责收藏、管理书籍的国家图书馆,职事乃是工作人员的意思。别看晏殊的第一份工作起点低,但后来的他步步高升。
(6)、来源 | 晏殊文|也可自话图片来源 | 网络
(7)、《清平乐》的范仲淹也算是初出茅庐,出场不多,他所做的事倒也无伤大雅,却是被不停地提起,也展示出他在剧中也算是个极其重要的人物。
(8)、如果说上阕是从昨晚的醉眠写起,那么下阕则是写次日薄暮酒醒时的感觉。词人一醉就睡了整整一个昼夜,睡极浓矣。浓睡中无愁无忧,酒醒后情绪如何,他没有言明,只是通过他眼中所见的景象,折射出心情之悠闲,神态之慵怠;不过在结句中仍然透露出一丝丝哀愁。过片中的紫薇,植物名,夏季开花;朱槿,夏秋间吐艳。上阕说金风吹得梧桐叶坠,分明是秋季了,所以词人从小窗望出去,此刻这两种花都已凋残。值得注意的是,前阕的梧桐叶坠,为耳中所闻;后阕的两种花残,乃眼中所见。词人正是通过对周围事物的细微体察,来表现此际的情怀。“斜阳却照阑干”,紧承前句,描写静景。抬头望去,一抹斜阳正照着阑干,颇有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神韵,然而词人所见者不是南山,而是残花、斜阳,其中似寓有无可奈何的心境。
(9)、这是一首长短句小令,字数不多。这是唐、五代遗留下来的音乐附属特性。
(10)、 当然,后人对晏殊评价多的还是明哲保身,处事圆滑。《清平乐》中,刘太后召张耆为枢密使,晏殊表示了反对,引起太后不悦。晏殊就表现出了圆融的智慧,在随皇帝到玉清昭应宫的时候,借着侍从送笏板迟到,用笏板打掉了侍从的牙齿,给刘太后亲手送上贬黜自己的理由,让太后把对自己的不满发泄出来,以免秋后算账。
(11)、晏殊,字同叔,谥元献。抚州临川人。据欧阳修《晏公神道碑铭》所载“其世次晦显,迁徙不常。自高祖讳墉,唐咸通中举进士,卒官江西,始著籍于高安,其后三世不显。高祖讳延昌,又徙其籍于临川。”史料所载,晏殊家室只在高祖一代时得中进士,从而为官江西,也就有了后来其族裔定居江西的一脉,而其高祖又迁至临川,而其族三世不显,其父名固,史载为“本抚州手力节级。”所谓“节级”亦不过唐宋下层刀笔小吏了。
(12)、词的上片写主人公以书信细诉衷肠,而无处可寄;下片叙倚楼远望,只见青山绿波,不见所思之人。此词用语雅致,语意恳挚,抒情婉曲细腻。词中运用了一些传统文化意象和相关典故,深情含蓄,音韵悠长。
(13)、红线格的绢纸上写满密密小字,道尽我平生相慕相爱之意。鸿雁高飞在云端,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让我这满腹惆怅的情意难以传寄。斜阳里我独自一人倚着西楼,眺望远方。远方的群山恰好正对窗上帘钩。从前的那个人不知道如今在哪里?唯有碧波绿水依旧向东方流去。
(14)、“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双调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上片“字、意、水、寄”同属词林正韵第三部第一组,下片“楼、钩、流”同属词林正韵第十二部第二组。
(15)、接下来两句写女子的愁苦。三月的雨夜里,花儿轻轻飞落,女子在残梦中被五更时的钟声惊醒,那离愁便如细雨般滴滴落入心头。在这上片中,词人对凄景的刻画是极细致的,而对相思之情的描写也是淋漓尽致。
(16)、下层的柳永开创中调、长调,而上层官员看重的是诗、文,对于在酒会宴乐时演唱的词牌是喜欢却又看轻的。一时兴起就填词演唱,绝不会想到去做创新、改革,就连诗文改革的旗手欧阳修,词作也是不收入自己作品集的——因为他们只把它当成消遣的玩意,所以并没有认真对待。
(17)、中学课本中选入了晏殊的代表作《浣溪沙》。词中有一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关于这两句的由来,有一个故事。
(18)、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清平乐》里的范仲淹倒成了这部剧的标杆似的人物,或许就是因为当下的人们对那个久远的年代的隔阂,范仲淹却是被大家津津乐道的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究其原因还是他在语文课本里那篇有名的《岳阳楼记》,因为极其的难背而总是被人耿耿于怀的“记恨”着。
(19)、词的下片又是再次入景入情,也令这首词更加独特,可能对于很多的词人来说,到了下片更多的是直抒胸臆,毕竟前面做好了铺垫,到了下片只需要把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就行,可是晏殊依旧还是通过周围的环境来渲染;外面的紫薇花和木槿花早已是凋谢了。夕阳西下照射在栏杆上,让人更加的忧愁。一双燕子归来了,这正是春天应有的景象,但是昨晚这银屏让人倍感凄凉。
(20)、微微秋风吹拂,梧桐树叶飘飘下坠。初尝香醇的美酒人很容易就有了醉意,只好在小窗前躺卧酣眠浓睡。紫薇花和朱槿花已凋落,只有夕阳斜照在楼阁栏杆上。成双的燕子到了将要南归的季节,镶银的屏风昨夜已微寒。
(1)、太后刘娥,有武后之能,却无武后称帝之心。辅佐幼帝,对朝廷是有功。辅政期间,所颁布的制度政令,基本上都是正确的。刘娥抚养幼帝是先帝允诺,当时情况复杂,各大臣心知肚明,都没有挑破。
(2)、《qīngpínglè·hóngjiānxiǎozì》
(3)、鸿雁在云鱼在水:在古代传说中,鸿雁和鲤鱼都能传递书信。
(4)、年中时,迁升为户部员外郎,做了太子舍人,不久又做了知制诰、判集贤院。过了很长时间,做了翰林学士,迁升为左庶子。
(5)、 《宋史·晏殊传》记载,他七岁能作文,后来引起了朝廷钦差的注意,把他作为神童特别推荐给朝廷。宋真宗时期,晏殊参加朝廷考试,试卷发下来,晏殊一看,诚实地举手报告,“这题做过!”要求换试题。晏殊以诚信得到皇帝的赞赏,进入秘书省供职。后来,宋真宗给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宋仁宗挑选辅臣时,在众多人员中挑中了晏殊,并表示,晏殊整天闭门读书,不像其他馆阁之臣喜欢外出玩乐,他是适合陪伴太子的人。晏殊听说皇帝对自己的评价后,诚实地表示,此前主要是贫穷限制了想象力,如果一夜暴富了,难保还能洁身自律。真宗听完更加欣赏晏殊的真诚,放心地让他做了太子舍人、左庶子,成为了仁宗的“良师益友”。
(6)、qīng píng yuè·hóng jiān xiǎo zì
(7)、rén miàn bù zhī hé chù,lǜ bō yī jiù dōng liú 。
(8)、不久,母亲去世,他请求等服期结束后再任职。皇上没有允许。又被调任为太常寺丞,被提升为左正言、直史馆,做了升王府记室参军,掌书写笺。
(9)、如果仅仅是从字面上来看的话,这首词其实是一般,并没有什么独特之处,但是我们结合当时的背景,还有词人的经历就会发现,在这首词中,他不仅写下了内心的悲痛之苦,同时也表达出了一种无奈的相思之苦。晏殊这首词正是写于晚年,这一时期他被贬外地,人生遭遇了变故,一切都再也不复从前,正是这个原因,使得他在这首词中,把自己当时的心境,还有对于人生的无奈,以一种很悲情的口吻娓娓道来。
(10)、晏殊在史馆任职时,当时天下无事,容许百官各择胜景之处宴饮,当时的朝臣士大夫们各自饮宴欢会,以至于市楼酒馆,都大设帷帐提供宴饮游乐的地方。晏殊当时很穷,不能出门游玩宴饮,独自居住家中,与兄弟们讲习诗书。一天皇帝给太子选讲官,忽然从宫中传出皇上任命给晏殊的御批。执政大臣不知为什么皇上选中晏殊,第二天进见回禀,皇上说:“近听说馆阁大臣们没有一个不嬉游宴饮,一天到晚沉醉其中,只有晏殊与兄弟闭门读书,这么谨慎忠厚的人,正可教习太子读书。”晏殊上任后,有了面圣的机会,皇帝当面告知任命他的原因,晏殊语言质朴不拘,就说:“我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只是家里贫穷没有钱出去玩。我如果有钱,也会去宴饮,只是因为没钱出不了门罢了。”皇上因此更欣赏他的诚实。
(11)、皇上每次向晏殊询问事情,都是用方寸小字把所问的内容写在小纸片上给他。晏殊把自己的建议写好后,连同那个小纸片都装在一起呈给皇上,皇上对他的谨慎严密很欣赏。
(12)、《红笺小字》的“词眼”在哪?晏殊作品并不复杂,采取了上片抒情,下片写景衬托的方法。所以在上片末句“惆怅此情难寄”就说明了这首词牌的感情基调——惆怅,为什么惆怅?思念之情无处发送,无人接收,无人共鸣。
(13)、杨察生于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卒于嘉佑元年(1056年)。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于张唐卿榜榜眼及第,除将作监丞、通判宿州。
(14)、《清平乐》的范仲淹也算是初出茅庐,出场不多,他所做的事倒也无伤大雅,却是被不停地提起,也展示出他在剧中也算是个极其重要的人物。
(15)、第二天,晏殊在殿前失仪,被贬诎去应天府。实际原因是晏殊直谏太后自知会被不容,故意失仪。这样就不会因直谏被贬。在朝堂树立了“大胆直谏,官家、太后不会让大臣因言获罪”的风气。第二次被贬若干年后,晏殊回京辅佐成年的赵桢。皇帝处于如何对待两宫太后的为难之地。八大王指出仁宗生母不是太后,太后残害了仁宗亲娘李宸妃。
(16)、了解了晏殊的辉煌人生经历,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首词中明明满是凄凉的意象,如坠落的梧桐叶,衰残的紫薇、朱槿,以及凛凛的秋寒等,却让人感受到富贵闲雅之气。
(17)、细细体会起来,与“天子”、“陛下”、“圣上”等称呼相比,“官家”一词确实透露出那么一点点人情味。然而,这个称呼不是赵匡胤的,在他之前,早就有用“官家”称呼皇帝的先例。
(18)、 宋真宗信任晏殊,常常就一些国家事务私下询问晏殊的意见,他会用小纸片写下问题交给晏殊。晏殊每次回答上奏时,都会把皇帝交给的小纸片封存在答复的稿件后,一并送还皇帝,防止皇帝的问题和真迹外流,真宗对此评价晏殊为“慎密”。
(19)、小令上下片之间情感和内容区别没长调、中调大,是因为曲调一样或者比较接近的缘故。但是上下片在写法上还是要有区别,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形成转折,不能太平。这种转折,要么是情感的递进,要么是场景的转换,相当于律诗文法“起承转合”中的“转”。
(20)、《清平乐·春花秋草》是宋代晏殊创作的诗词。晏殊在文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贡献。他能诗、善词,文章典丽,书法皆工,而以词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他的词,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
(1)、词的下片妙的是结尾两句。将浅情人与痴情人对比,令人眼前一亮。纵观这首词,通篇采用的是民歌反复咏叹的方式,将多个相思穿插其中,令人印象深刻。
(2)、希望今晚的节目能带给你一丝宁静与舒缓,让你在辛苦工作了一天之后能像晏殊一样,感受到生活的闲适与雅致。祝你晚安。
(3)、此为怀人之作。词中寓情于景,以淡景写浓愁,言青山长在,绿水长流,而自己爱恋着的人却不知去向;虽有天上的鸿雁和水中的游鱼,它们却不能为自己传递书信,因而惆怅万端。
(4)、hóng yàn zài yún yú zài shuǐ,chóu chàng cǐ qíng nán jì 。
(5)、晏殊宋仁宗时期官至右谏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枢密使,吏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
(6)、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7)、四两句抒发信写成后无从传递的苦闷。古人有“雁足传书”和“鱼传尺素”的说法,前者见于《汉书·苏武传》,后者见于古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是诗文中常用的典故。作者以“鸿雁在云鱼在水”的构思,表明无法驱遣它们去传书递简,因此“惆怅此情难寄”。运典出新,比起“断鸿难倩”等语又增加了许多风致。
(8)、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9)、富弼于天圣八年(1030年)以茂才异等科及第。步入仕途后,他先到河阳(今河南孟州)任节度判官厅公事,接着到绛州(今山西新绛)﹑郓州(今山东东平)为官。几年后山东一带多有兵变,有些州县长官见乱匪势强,软弱无能,不但不去镇压,反而开门延纳,以礼相送。后来朝廷追究,派出工作组下来严查。
(10)、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11)、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12)、这首词中有三个古典用词:金风、绿酒、银屏。金风是指秋风,因为古代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演变,而秋天属金,所以秋风也被称为金风。绿酒,是古代的一种土法酿酒,因为酒色呈现黄绿色,所以被称为绿酒。五代南唐冯延巳的《长命女》中也提到过这一意象,说是“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银屏则是屏风上有云母石等物镶嵌的屏风,因为洁白如银,因此被称为银屏,有时也叫云屏。
(13)、首先要有统领的一句话,别的都围绕这句话来写。这句话,也可以简略为一个词、几个字。然后在行文过程中不断强化、深化,达到逐渐加强的艺术效果,并且使整篇浑然一体——在大的意境统一之下,完成内部的情感起、伏、转、合,成为一首成熟的小令。
(14)、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15)、斜阳里,我独自倚靠西楼远望,远处的青山正好对住了窗上帘钩,遮挡了我的视线。碧绿的江水日复一日往东流去,那曾经的人儿,你又去了何方?
(16)、范仲淹遭到贬谪却是因为自己的鲁莽冲动和正直冒进。当时大宋的冗官问题的严重,因为大量冗官的存在,朝廷的财政开支增加了不少,而底下的官员却并非都是干实事的人,经常沽名钓誉,互相推诿。赵祯深感冗官问题的严重性,便让范仲淹等人推进裁撤冗官的举措。后期冗官问题得到了改良,但是朝政上的争议之声也越来越大,赵祯便想要将新政先放一放,但是范仲淹却一直坚持推行新政,此举遭到了赵祯和朝臣的反对,终范仲淹被贬出京。
(17)、“人面不知何处”化用了崔护的《题都城南庄》诗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之意,略加变化,给人有余不尽之感。同样是指时移世易,桃花再开着重于一年之更替,绿波东流则年复一年,给人思念无期,遥遥无尽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