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苏格拉底之死的启示(文案100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4-15 14:09:58

20条苏格拉底之死的启示

1、“我说你完全不相信神。”

2、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圣徒和殉道者,苏格拉底为希腊哲学注入了强心剂,激起了无比汹涌澎湃的浪涛,余波甚至绵延至今。苏格拉底以他的实践和人格为后世哲学家树立了不朽的榜样。

3、雅克―路易‧大卫其他作品

4、对死亡的意识还可以使我们警觉到生命、珍视生命,使我们具有一种反省精神,把一生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谋划。所以我们说死亡是一个生命的事件。

5、基本的一个前提信念是:既然舵手、鞋匠等等都需要专门的知识,那为什么恰恰在重要的事务上——政治事务上却不需要一种专门知识呢?这是他批评民主的一个内在理由。

6、总之,苏格拉底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个行动的哲学家,或者说是个话语的思想家,通过语言和对话来思考,而这样一种“思想的行为艺术”的高杰作就是他的审判和处死。

7、我们要谈的第二个问题是他究竟遇到了什么样的麻烦以至被处死,也就是说,他究竟死于什么?是民主,还是法制,抑或是他自己?这里面到底存在一种什么样的冲突?

8、大卫出生于巴黎,由叔父抚养大。16岁时考入皇家绘画雕塑院,1775年前往意大利研究艺术,受到古罗马和文艺复兴艺术影响。大卫于1784年成为法国皇家艺术院院士,还曾担任拿破仑的首席宫廷画师。他也是法国博物馆事业的奠基人之对卢浮宫的保护与建设做出不小的贡献。除了《苏格拉底之死》以外,他的《荷拉斯兄弟之誓》(1784)、《马拉之死》(1793)等作品也以古典英雄主义的主题、庄重的色彩和严谨的构图成为新古典主义画派的杰作。大卫1825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去世。

9、有一天,苏格拉底问他一个问题:“世间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

10、“很好,那么请告诉这些先生们,谁在使这些青年学好。如果你对这件事如此感兴趣,那么你一定知道他们是谁。如你所说,你已经在我身上发现了邪恶的影响,所以把我带到这些先生面前来控告我。那么请大声对这些先生说,谁对青年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你瞧,美勒托,你的舌头打结了,说不出来了。你真丢脸,这岂不是正好证明了我说的话,你对这个问题根本没有兴趣吗?我的朋友,告诉我,谁在使青年人学好?”

11、启示:凡是原本可以做得更好的,也算是懒!

12、苏格拉底:为信念选择死亡

13、以下是苏格拉底在雅典法庭遭到审判时的自我申辩陈述词,如下:

14、(8)同上书,第38页。

15、事实上,这些指控全是空话;如果你们听到有人说我想要收费授业,那么这同样也不是真话。不过,我倒希望这是真的,因为我想,如果有人适宜教人,就象林地尼的高尔吉亚、开奥斯的普罗狄科、埃利斯的希庇亚一样,那倒是件好事。他们个个都能去任何城市,劝说那里的青年离开自己的│20│同胞公民去依附他们,这些青年与同胞交际无需付任何费用,而向他们求学不仅要交学费,而且还要感恩不尽。

16、死亡是生命题中应有之义,处在生命的终点,但它不是在终点之外而是在终点之内,在此岸而非彼岸。“死亡”是属于人的现象,属于生命的现象,是生命的一个事件。

17、在一次极好的机会中,他表现了他在何种程度上超越了恐惧与人类的弱点,表现了他神圣的死”。但我想情况好象并不完全是这样,我们可以读一下柏拉图记述的苏格拉底在后的日子里的四篇对话,第一篇是《游叙佛伦篇》,发生于他在被起诉之后,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忧虑、忧伤,甚至是惶恐不安;

18、朋友说:“你怕那个人吗?”

19、苏格拉底被判处了死刑,而且是由当时作为民主典范的雅典城邦的法庭作出的,这留下此后2000多年让人们深刻反思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与研究,促进相应的法律制度设计、完善:

20、于是,只能乞灵于人自己了,乞灵于人们自愿地不做出这样的裁决,乞灵于人们的宽容与良知。换句话说,民主制度本身不是自足的,它有一个缺口,因此它是一个历史性,它只能被特定的人群拥有,如虽然杀死了苏格拉底,却仍不失宽宏大量的雅典的人们。(老猫网友把贝壳放逐法看成对个人权利的不尊重,有点委屈雅典人了。这座城邦用此法解决政争,长久地避免了内部的流血冲突,许多别的民族即便现在也做不到这一点。)

40条苏格拉底之死的启示

1、“你真使我感到惊奇,美勒托。你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你是指我不象人类的一般信仰那样相信太阳和月亮是神吗?

2、启示:要想向我学知识,你必须先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就像你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一样。

3、答:民主有很多形态,主要有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参与式民主和代议制民主,大国的民主和小国的民主等等。古代的民主主要是直接民主,比如雅典,我认为它与多数人的暴政没有必然的关系,这涉及到我们对待民主的态度问题。苏格拉底对民主当然有很多的批评,但经过一番比较之后,我们会发现,它仍然是种不坏的制度,我们只是要警惕它的弊病,比如多数人暴政的倾向,平庸化的倾向等等。但批评和反省并不意味着简单的否定。

4、在对人自身价值的认识上不同。苏格拉底喜欢的一句话是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说的认识你自己,主要是从人的存在的意义上来说,带有一种哲学的真的求索。而孔子及后来的儒家学说,认识人的价值,主要是要从自身的反思做起,这显然是一种道德理念的范畴,是一种道德修养的途径。孔子和后来的儒家学者飞铲重视人的反思精神。曾子的三省吾身、孟子的反求诸己,都是从孔子的对人的价值的思想中来的。

5、有时候,他在集市上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便会对自己说,没有这些东西我照样生活。而且他的生活很有规律,所以他逃过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初期的两次瘟疫。

6、大家回来后他问:满意吗?

7、(9)同上书,第30页。

8、我们可以看到,在阿里士多芬的《云》里,苏格拉底被描写为一个胡说八道的、别出心裁的、教儿子反对父亲的、诡辩的人。又比如用亚西比德的话来说,世俗所艳羡的东西都不在他的眼里。

9、只是到了近代,在西方以一种雷霆万钧之势裹挟全球,把整个世界纳入全球化体系之后,我们才看到西方文化的源头主要有两个,以城市来说,一个是雅典一个是耶路撒冷,或者说,有两个人处在开端,一个是苏格拉底,一个是耶稣。

10、第大灾面前,人生虽脆弱,但只要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克难攻坚,就没有过不去的坎!一样可以坚强!

11、尤其像斯通所说的,雅典发生过三次政治上的“地震”——公元前411年,400人委员会统治了4个月;前403年,30僭主统治了8个月;前401年,30僭主的余部进行了反抗。在这三次“地震”中,死伤无数,让雅典人心有余悸。

12、答:我所说的“希腊民主的奇迹”是就民主的直接性、彻底性、全面性而言的,在这一点上,它的确是迄今没有被逾越的,即便是现代瑞士的直接民主也没有达到当时雅典的程度,这主要是指公民做主的程度,公民参与政治的程度;我所说的“希腊哲学的奇迹”主要是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再到亚里士多德这“师生三人行”而言的,在这一百多间,这样三位大师接连出现,的确是后世再未发生过的。除了德国古典哲学稍稍近之,但还是没有超过。

13、“全民演说”背后的隐忧

14、于是我对这个人进行了彻底的考察,我不需要提到他的名字,但我可以说他是我们的一位政治家。我与他交谈时得到了这种印象,尽管在许多人眼中,特别是在他自己看来,他好象是聪明的,但事实上他并不聪明。于是我试着告诉他,他只是认为自己是聪明的,但并不是真地聪明,结果引起他的忿恨,在场的许多人也对我不满。然而,我在离开那里时想,好吧,我肯定比这个人更聪明。我们两人都无任何知识值得自吹自擂,但他却认为他知道某些他不知道的事情,而我对自己的无知相当清楚。在这一点上,我似乎比他稍微聪明一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知道那些我不知道的事情。

15、但是当领袖变得很糟糕的时候,它就会变成一个煽动家、蛊惑家的舞台,而民众则像羊群一样随之而去。尤其让苏格拉底耿耿于怀的是,民主的统治并不是一个完全智慧的统治,而是多数的统治,但多数并不真正拥有智慧,而只是拥有意见,苏格拉底对流行的意见往往是看不起的,而他的很多谈话正是要对此作出反省和质疑,所以他从“知识即德性”的命题出发,希望在重要的公共事务上,即政治事务上实行一种知识的统治和智慧的统治。

16、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参加战争,他一般来说是个比较消极的公民,因为他更关心哲学而不是政治,更关心真理而不是各种政治上的意见;他不介入党派之争,这样也往往为双方所排斥。

17、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启发教学思想,是世界上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

18、在苏格拉底死后四百多年,又有一个人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人,这就是耶稣。人们到很晚才看到这是两个震动世界的死,也许正因为其影响深远,所以这种震动要很久才能被人感到。

19、“你说的话一点都不可信,美勒托,我怀疑连你自己都不信。在我看来,先生们,这个人完全是个自私自利的家伙,他对我的控告纯粹出于一种│27│蛮不讲理和自以为是。他好象要发明一种试探我的方法,他心里在想,且看这位从来不犯错误的苏格拉底是否明白我在为了取乐而自相矛盾,或者在想,看我能否成功地骗过他和其他听众,对吗?在我看来,他的控告确实自相矛盾,就好象说,苏格拉底犯有不信诸神之罪,但他相信诸神。这种说法确实很轻率。

20、启示:在这个世界上,除了阳光、空气、水和笑容,我们还需要什么呢!

60条苏格拉底之死的启示

1、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是西方历史上第一位为了真理和信仰献身的人,与四百年后的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可堪比较。苏格拉底倡导有道德的生活,呼唤内在的“灵祇”指以正直的途径,这使他成为西方文化史上第一个发现良知的人。

2、关于苏格拉底审判和死亡的具体经过和直接原因,我摘录斯通普夫《西方哲学史》的一段较为客观、符合基本解读的简述:

3、画中的苏格拉底,正准备从悲伤的狱卒手中拿过毒酒,明亮的面部没有半点委屈、恐惧或伤心的表情,苏格拉底相信更高层次的正义是人类的共同价值,一手指天的手势传达出他不为生死所动的坚定。从天顶投射下来的光线,更使处于中景右侧的他成为画面的视觉中心。

4、第只有在中国党和政府的英明决策下,才能快速建立起一整套生命的护墙!且不说国家的资金投入,就一批又一批逆流而上的英雄,已感动国人热泪盈眶。一一人生在中国,也是莫大的幸运!纵观世界新冠疫情的肆虐,有哪一国能像我们国家这样把控及时、医治及时、视生命如天?如今,正逐步回归常态生活。

5、和刚才一样,让我们先来看一下他们的讼词,就好象他们提出了一桩新的指控。他们的讼词是这样的:苏格拉底有罪,他腐蚀青年人的心灵,相信他自己发明的神灵,而不相信国家认可的诸神。这就是他们的指控。让我们逐一加以考察。

6、因此苏格拉底批评民主,剧作家也很反感,所以,艺术家、政治家、手艺人都构成苏格拉底的对立面,可见他是很孤立的,而一个追求完善的人也注定是很孤立的。哲学家可以说是“少数中的少数”。这样我们能看到一点苏格拉底究竟遇到了什么样的麻烦而被处死。

7、他让学生们从一个果园中走过,每人挑选一只大的苹果,不许走回头路。

8、苏格拉底笑着说:“所以,凡是高度超过三尺的人,要长立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头。”

9、我想,老天再怎么不公,也不至于天差地别,只把机会赐给某些人群,而对其他漠然不顾。恐怕是,有的人群抓住了权力,便再不放开,而有的人群虽然权力到手,却又立即抛弃,由于他们的偏狭和不相容纳。

10、当雅典在伯利克里统治下是一个稳定而强大的民主社会时,苏格拉底可以履行他作为一只“牛虻”的使命而没有招致严重的反对。 他不留情面地在人们无序的行为之下追寻稳定恒常的道德秩序。这一追寻要么令人愤怒,要么令人愉快,这也为他带来从事于悖论的智者的名声。更糟糕的是,人们认为他的思想太没有拘束,对于那些雅典人认为不用置疑的敏感问题也进行追问。然而,在雅典经济和军事上还强大的时候,苏格拉底还是可以随其所好去进行追问而不受惩罚。但是,随着雅典社会大势走向危机和挫折,苏格拉底就再也不能免于受到追究了。

11、“空气,当然是呼吸新鲜空气!”

12、《拿破仑越过圣贝尔纳山》马尔曼松皇家博物馆藏

13、请想一想我为什么要把这件事告诉你们。我想解释对我的名声进行攻击是怎样开始的。听到这个神喻,我对自己说,神说这话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不明明白白地把他的意思讲出来呢?我明白我是没有智慧的,无论大小都没有。那么,神为什么要说我是世上聪明的人呢?神不可能撒谎,否则便与其本性不合。

14、苏格拉底之死反映了一个为道而生之人,一个为道而死之人的精神。他可以选择逃跑,他没有。在他看来,越狱是践踏法律和毁坏国家形象的行为。他坦然面对死亡,使自己的灵魂得到解放和升华。

15、不会,因为勇敢是捍卫城邦的;会因为节制而被处死吗?也不会;更不会因为幽默、大度而被处死,那么只可能是由于智慧,以及智慧在政治上的表现而被处死,而智慧恰恰也被古希腊人认为是高的德性,那么这就意味着只要智慧的方向、性质不一样,其它方面的德性水平越高反而越有罪。

16、——从柏拉图式的爱到苏格拉底之死

17、这一处死甚至可以说是人道的——如果说对死刑也可以说人道的话。在这个过程中他被允许见到朋友和亲人,执行死刑的人客气,他没有受到任何侮辱,反而得到相当的尊重——法是法,人是人。

18、就雅典人这方面来说,他们也并非一定要苏格拉底死,问题在于雅典的民主自身遇到了危机,而反省的哲学却在兴起,也许,民主在它鼎盛辉煌的时候不会在意这一点,而当它岌岌可危的时候,它就会惶恐不安,甚至产生过度反应,这样一个时机也很重要的。

19、问:雅典实行直接民主制,然而从理论上来说,这是一种相当费时费力的制度,那么雅典如何来民主的效率呢?

20、苏格拉底之死用生命和鲜血彰显了“多数暴政”这个后民主的重大问题

80条苏格拉底之死的启示

1、每天早上做一个简单的早操,分别抬左手右手五十下。

2、担任法官的先生们,我的恰当步骤是,首先对付那批早的控词及原告,他们对我进行了虚假的指控,然后再对付后来的指控。我之所以要这样区分是因为多年来你们已经听到有许多人对我进行指控,这些指控没有一句话是真的,但是我对这些人的害怕胜过害怕阿尼图斯及其同伙,尽管阿尼图斯等人也是相当可怕的。但是另外一些人要更加可怕。我指的是这样一些人,你们中间许多人自幼就受他们的影响,心中充塞他们对我的虚假指控。他们说,有个聪明人名叫苏格拉底,他既懂天文,又对地上的一切事物加以钻研,还能使较弱的论证变得能够击败较强的论证。

3、苏格拉底以死,给他的弟子及世人宣示他对众立之法的尊重及威权不可撼动,以示任何人必须在法律面前平等。不可超越特殊于法的威权。那怕是一时受到冤枉。

4、有一次,苏格拉底正在和学生们讨论学术问题,互相争论的时候,

5、看守让他四处走动,以使药性慢慢发作。当他腰部以下已经没有知觉的时候,他对一旁的朋友克里同说:“我们应该还给阿斯庇俄斯(医疗之神)一只公鸡,记住这件事,千万别忘了!”

6、苏格拉底之死是西方文化史上意义深远的事件,仿佛一则寓言,一个谜。他策划了自己的死亡方式,以一场浩大的审判,以法律正义的名义判处自己死刑,把自己生命的余烬,凝成一个死亡之谜,给后人留下了一道人文学科的“哥德巴赫猜想”。苏格拉底好像在为自己申辩,可是他又有意在死亡之中觅求真理,他的死仿佛是道德与法律的合谋。

7、我说了,我的原告几乎没讲一句真话,或者干脆说,一句真话都没讲,而从我嘴里你们听到的将全部是真话,先生们,我可以向你们,这不是因为我会象他们那样流利地使用语言和精心修饰词句。不,你们听到的话将是直截了当、脱口而出的,充满着正义的自信,我不想要你们中间有人会对我的话另作他想。先生们,要我这把年纪的人使用一名初出茅庐的演说家那样矫揉造作的语言几乎不可能是适宜的。不过,有件事我确实得求你们。如果你们听到我在申辩中用了我经常在城里的公共场所或别的地方使用的语言,请别感到奇怪,也不要打断我的话,你们有许多人在那些公共场所听过我说话。

8、柏拉图的“哲学王”思想反映了他迫于当时的政治现实,试图拯救每况愈下的希腊民主制的美好愿望。透过他的著作,柏拉图对哲人与城邦关系的反思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中国自古以来是礼仪之邦,重视精英教育,道德教育。然而,当今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道德领域却出现了缺失,人们以不择手段追求功利为目标。面对生存的困惑,人们呼唤道德的重建。可见,我们在强调法治重要性时,不应该忽视道德的重要作用。哲学家的责任就是要永远保持一种“正义”的信念,以批判为其社会功能定位的,而这也正是现代知识分子的本来使命。

9、路人:这些都是正义的,而只有对朋友这样做是非正义的。

10、至于对错褒贬的问题,比如斯通在《苏格拉底的审判》一书中,更多地批评了苏格拉底,但他也反对雅典处死苏格拉底,尤其是以言论罪处死他。

11、哲学要反省,就意味着它对任何东西都要检查,“未经反省的人生不值得活”,同样,未经反省的政治也不是有价值的政治。政治往往需要一些紧急的行动以解决一些迫切的问题,哲学往往要求彻底和单纯,而政治却往往要求妥协和混合,哲学通常渴望“至善”,而政治通常满足于“不坏”,哲学总是要求,而政治总是包含缺陷。

12、问:您刚才说到希腊的民主和哲学是迄今没有逾越的奇迹,有什么根据吗?

13、“爱、美与死亡”是每个人都会在生命中必须面对的议题,寻麓书馆的《生命议题:爱、美与死亡》系列讲座(点击彩色字样,了解系列信息)的第一讲,将会回归人类思维和社会意识本质的哲学角度来讲述。

14、砍了一棵不是好的树,出来见他的导师,导师问他怎么砍了这棵,

15、我们首先说苏格拉底的哲学的研究,或者换一个角度回到刚才的问题:苏格拉底遇到了什么样的麻烦而被处死,他因为什么样的品质、德性而被处死?会因为勇敢而被处死吗?

16、也就是说,在他的死亡过程中,没有看到任何痛苦的挣扎、侮辱,以及任何让身体蒙羞的东西,他的死是很平静的。他是70岁的老人,已经接近其天年了。

17、死可以是对活的总结和升华,但并非每个人都有机会有能力做到这一点。

18、审判苏格拉底的500人议会是一个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于一身的机构,雅典虽然在当时实行的是直接民主制,但是对民主本身却没有设立任何的制约机制。凡是公民大会或者500人议会通过的决定,都拥有高的,因为这是雅典公意的体现,而公意永远是正确的。

19、(3)参见(古希腊)柏拉图著:《柏拉图全集》(《斐多篇》40C)第一卷,王晓朝译,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0页。

20、而苏格拉底的行事风格更是树敌不少。苏格拉底经常走到街上与人讨论哲学。他用独特的“苏格拉底式对话”提问,步步使对方答案破绽百出。他认为:“我所知道的一切,就是我对一切皆无所知。”他用这种方式揭露人们认识上的无知。但大多人讨厌这种被骚扰、后逼迫承认自己无知的方式。以下是“苏格拉底式对话”的例子:

100条苏格拉底之死的启示

1、《会饮》,安瑟尔姆·费尔巴哈

2、苏格拉底地不断抨击引起了许多人不满。在他晚年之时,雅典统治者以藐视神明和腐蚀年轻人道德的罪名将他送上法庭接受审判。终,由501位市民组成的陪审团在经过投票后判他有罪。

3、一个青年问苏格拉底:“怎样才能获得知识?”

4、关于我的第一批原告对我的指控,我的申辩就到这里。现在我要针对美勒托这位自命具有高度道德原则的爱国者作出申辩,然后再针对其他人。

5、谈到智慧的德性,德尔菲神庙里曾经有一道神喻说苏格拉底是世界上聪明的人,但他自己并不这么认为,反而觉得自己是无知的——自知其无知本身就是一种智慧,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很高的智慧。他四处探访,努力想找到比自己更聪明的人,他热爱谈话,但目的并不是要改变对方的意见而是要寻求真理。

6、答:雅典的民主还是颇有效率的,比如要进行战争,所有的人回家拿武器,一支军队就产生了,当然它还是会陷入一些很繁琐的程序上去。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它的直接民主有个基本的限制,即规模的限制,在这个城邦内,大家彼此了解,至少精英人物之间互相熟悉,这样也就不易产生政治上的阴谋,而召集议事相对来说也就不是很困难的事情。

7、(10)参见(古希腊)色诺芬著:《回忆苏格拉底》,吴永泉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1页。

8、如果不是三十僭主制很快垮台,他很可能在那时就丧命了。可见,无论是民主统治还是僭主统治,只要是出现了不公正的事情,他都认为应该去抵制。

9、青年人抱怨说:“你怎么提出这样一个怪问题呢?现在我也问你一个问题。”

10、雅典人民才有法治的保障。在这个意义上说,苏格拉底必须死,因为雅典的法律需要生存。所以苏格拉底毅然选择了赴死。

11、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树,挖空树心,造出一条独木船。

12、这也许因为那时的艺术家主要是剧作家,剧作家也是民主的,戏剧是所有艺术形式中民主的,它要通过赢得观众来夺取桂冠,观众说好它便是好的,所以从这个角度说,它是民主的。

13、独木船下水了,他们把苏格拉底请上船,一边合力划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

14、也许有人会问:苏格拉底呀,你不觉得可耻吗?过着这样一种很可能会不得善终的生活。对这些人我可以坚定地说:你错了,任何一个有一点价值的人不应该总是计较生死,他做一件事的时候应该考虑的是他自己做得对还是错,是作为一个正直的人还是邪恶的人。……因为不管一个人的岗位在哪里,他选择了什么,或者神圣的命令把他放在了什么地方,他都应该在任何危险来临的时候留在那里,他只应该惧怕屈辱,而不应该是死亡或者其它任何东西。这些,雅典人啊,才是至理名言。

15、苏格拉底之死通过真善合一的人生之路完成了对死亡的“知”和超越

16、也有人认为这是一场悲剧,是两种都是正确的东西的冲突——一种是个体的自我确信、主观反思、内在性的精神,另一种是人民的精神,两者都是有价值的,但却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冲突。例如黑格尔就如此认为。

17、另外我们说他不逃离可以说是一种抗议,但也可以说是一种感激,因为这毕竟是政治领域中好的制度,虽然它有着很严重的缺陷,这毕竟是他母邦的制度,它在那里生活了70年,所以他不能不一方面在法律上服从,一方面在精神上反抗。甚至可以说这两者是一致的,即必须通过在法律上忠诚才能进行精神上的反抗——他必须对法律说“是”,才能对政治说“不”。

18、一群学生在到处寻找快乐,却遇到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

19、“是的,他们也使青年学好。”

20、启示: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