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

admin 说说大全 2023-04-15 13:04:11

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

1、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杳无音信,生死未卜。正值白露时节,在戍楼鼓声和孤雁哀鸣的映衬之下,诗人对兄弟的忧虑和思念之情愈发显得深沉和浓烈。此诗前两联侧重写景,后两联侧重抒情,情景交融,结构严谨,首尾呼应。颔联用语平易而意味新警,将“露”“月”前提、“白”“明”殿后,倒装的句式顿收奇崛之效。全诗语言精工,格调沉郁哀伤,真挚感人。

2、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明亮。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寄往洛阳城的家书老是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

3、这首诗是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月夜忆舍弟》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

4、今夜霜露格外白,仍是故乡的亲切,月亮也是故乡的明亮。

5、⑹无家:杜甫自天宝五载(746)离开河南偃师陆浑庄故居后,老家没有什么亲人,无从询问诸弟消息。

6、 今晚正是白露时节,清辉洒满大地,不知不觉之中心里生起了些许寒意,这就自然想起了远方的弟兄,望月思乡,故乡的月亮应该比他乡更圆更明吧。《出自杜甫《月夜怀舍弟》》

7、颈联“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8、颈联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9、这首诗首联即突兀不平。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点明“月夜”的背景。

10、“月是故乡明”已成了我们热爱故乡的名言佳句,杜甫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并用精炼的诗的语言表达的委婉含蓄且恰到好处,不愧是一代诗圣,值得后人怀念追思。

11、 月光照亮水面,此时在亭中可感受到周围水面茫茫,云起之时,云气遮蔽群山,并模糊了山与天的界限,此时在亭中则可感受到周围群山苍苍。《出自 郑板桥题写的一幅楹联。 》

12、⑵戍鼓:指戍楼上报更的鼓声。自黄昏至拂晓,分为五个时段,称为五更。一般鼓报三更,便不准路有行人。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断,截断。

13、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明亮。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14、我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更何况安史之乱的战争还没有停止。

15、⑶边秋:一作“秋边”,边地之秋。一雁:孤雁。

16、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明亮。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寄往洛阳城的家书老是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

17、⑺书:信。长:一直,老是。不达:送不到。达,一作“避”。

18、从今天夜里就正式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我自己故乡的亮明了。

19、有弟皆分散,无家问生死: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20、首联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

21、以上四句信手挥写,若不经意,看似与忆弟无关,其实不然。不仅望月怀乡写出“忆”,就是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也无不使作者感物伤怀,引起思念之情。所以是字字忆弟,句句有情。

22、兄弟离散各一方,家已残破,生死消息何处寻?

23、⑴舍弟:对自己弟弟的谦称。杜甫有四弟,幼弟杜占时随诗人同在秦州,杜颖、杜观、杜丰则散处各地,故诗人忆而赋诗。

24、“月是故乡明”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该句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原诗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25、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26、“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从今夜白”。既是写景,又点名了今天是“白露”节气。“月是故乡明”。注入了作者对故乡热爱的情感。

27、故乡是生斯养斯的地方,是诗人可爱的家乡。这里的山山水水孕育了一代诗圣杜甫,杜甫对家乡的五谷六畜及一草一木都有深厚的感情。天上的明月陪伴了童年的诗人。“月是故乡明”是杜甫发自内心的对家乡的热爱和感叹。这种感情也是大家共有的对家乡美好的情感,故能引起我们强烈的共鸣。

28、秋边:也作“边秋”,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

29、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30、白话文意思是: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明亮。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31、这首诗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治所在今甘肃天水)所作,此时距安史之乱爆发已有四年。乾元二年七月,杜甫由华州弃官,携家客居秦州。秦州城位于六盘山支脉陇山的西边,当时属偏远的边郡。同年九月,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杜甫的几个弟弟当时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此诗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