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全文二十篇原文及解析
1、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1)
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3、《论语》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古时称为方术士,擅长祭祀,算命等),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计有三种不同的本子:鲁人口头传授的《鲁论语》二十篇。
4、孔子说:“看见德才兼备的人就想着像他一样好;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毛病。”
5、◆诵读国学经典《论语》-泰伯篇第1-10章
6、译文: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论语全文二十篇原文及解析)。
7、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8、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矣。”
9、译文:孔子站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
10、(译文)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等)六艺的范围之中。”
11、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12、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13、◆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公冶长篇第6-10章
14、(3)易:有两种解释;一是改变的意思,此句即为尊重贤者而改变好色之心;二是轻视的意思,即看重贤德而轻视女色。
15、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16、译文:德行优良者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杰出者有:宰我、子贡。长于政事者有:冉有、季路。熟悉文献的有:子游、子夏。
17、◆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公冶长篇第6-10章
18、(译文)孔子说:“上天把德赋予了我,桓魋能把我怎么样?”
19、译文: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20、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21、(译文)孔子说:“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想达到仁,仁就来了。”
22、(译文)孔子说“富裕如果真的是可以求得到的话,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
23、◆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微子篇第1-11章
2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5、◆诵读国学经典《论语》-雍也篇第6-10章
26、孔子说:“父母的生日,不能不知道,一方面该高兴,另一方面该害怕。”
27、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有一定的地方。”
28、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29、(3)先王之道: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
30、(原文)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31、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3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3、译文:颜渊死了,孔子哭得伤心。跟随在旁的学生说:“老师过度伤心了!”孔子说:“我有过度伤心吗?我不为这样的人过度伤心,还为谁伤心呢?”
34、译文:柴(高柴名子羔),生性愚笨;参(曾参),生性迟钝;师(颛孙师字子张),生性偏激;由((子路),生性鲁莽。
35、◆诵读国学经典《论语》-颜渊篇第1-24章
36、◆诵读国学经典《论语》-述而篇第1-10章
37、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38、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
39、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40、孔子说:"只有在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bǎi)是后凋谢的。"
41、(译文)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42、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已记得牢固,就与切身有关的问题提出疑问并且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43、(原文)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44、1-2有子⑴)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8)?”
45、(原文)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46、曾皙再问:“难道求所讲的不是指国家吗?”孔子说:“你怎么看得出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不是国家呢?”曾皙又问:“难道赤所讲的不是指国家吗?”孔子说:“有宗庙祭祀的国际盟会,不是诸侯之国又是什么?赤如果只做个小司仪,谁又能做大司仪呢?”
47、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地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知道)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48、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9、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50、(译文)孔子说:“有这样一种人,可能他什么都不懂却在那里凭空创造,我却没有这样做过。多听,选择其中好的来学习;多看,然后记在心里,这是次一等的智慧。”
51、(译文)(孔子认为)很难与互乡那个地方的人谈话,但互乡的一个童子却受到了孔子的接见,学生们都感到迷惑不解。孔子说:“我是肯定他的进步,不是肯定他的倒退。何必做得太过分呢?人家改正了错误以求进步,我们肯定他改正错误,不要死抓住他的过去不放。”
52、10子禽(⑴)问于子贡(⑵)曰:夫子(3)至于是邦(4)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5)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6)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7)异乎人之求之与?”
53、这里之所以害怕是因为父母过一年生日就意味着少了一年活头,为人子女想到这一层应该感到害怕。
54、(5)使民以时:时指农时。古代百姓以农业为主,这是说要役使百姓按照农时耕作与收获。
55、6子曰:“弟子(1)入(2)则孝,出(3)则弟,谨(4)而信,泛(5)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56、1子日(1):“学(⑵)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
57、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58、◆诵读国学经典《论语》-雍也篇第26-30章
59、译文:孔子说:“颜回不是对我有所帮助的人,因为他对于我所说的话,没有一句不是不喜欢的。”
60、译文:季子然请教:“仲由与冉求可以称得上是大臣吗?”孔子说:“我以为你要问别的事,原来是由与求。所谓大臣,是以正道来服侍君主,行不通就辞职。现在由与求二人,只可以说是专业的臣子。”季子然说:“那么他们唯命是从吗?”孔子说:“遇到长官杀父亲与杀君主的事,他们也不会顺从的。”
61、(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2、◆诵读国学经典《论语》-里仁篇第21-26章
63、古代着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2)
64、(原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5、孔子又问:“点,你怎么样?”曾皙弹瑟的声音渐稀,然后‘铿’的一声把瑟推开,站起来回答:“我与三位同学的说法有所不同。”孔子说:“有什么妨碍呢?各人说出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暮春三月时,春天的衣服早就穿上了,我陪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小孩子,到沂水边洗洗澡,在舞雩台(祈雨台)上吹吹风,然后一路唱着歌回家。”
66、(⑴)道:一本作“导”,作动词用。这里是治理的意思。
67、齐人口头传授的《齐论语》二十二篇,其中二十篇的章句很多和《鲁论语》相同,但是多出《问王》和《知道》两篇。
68、(译文)冉有(问子贡)说:“老师会帮助卫国的国君吗?”子贡说:“嗯,我去问他。”于是就进去问孔子:“伯夷、叔齐是什么样的人呢?”(孔子)说:“古代的贤人。”(子贡又)问:“他们有怨恨吗?”(孔子)说:“他们求仁而得到了仁,为什么又怨恨呢?”(子贡)出来(对冉有)说:“老师不会帮助卫君。”
69、孔子认为,人之所以犯错误,从根本上讲是他没有仁德。有仁德的人往往会避免错误,没有仁德的人就无法避免错误,所以从这一点上,没有仁德的人所犯错误的性质是相似的。这从另一角度讲了加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70、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d。观过,斯知仁矣。”
71、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72、(译文)孔子不谈论怪异、暴力、变乱、鬼神。
73、◆诵读国学经典《论语》-述而篇第31-38章
74、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75、翻译: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后凋零的。”
76、(原文)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77、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78、孔子特别强调个人道德修养,尤其是养成仁德的情操。但当时动荡的社会中,爱好仁德的人已经不多了,所以孔子说他没有见到。但孔子认为,对仁德的修养,主要还是要靠个人自觉的努力,因为只要经过个人的努力,是完全可以达到仁的境界的。
79、201 尧曰(1):“咨(2)!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3)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6)在帝心。朕(7)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80、◆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公冶长篇第1-5章
81、◆诵读国学经典《论语》-述而篇第21-30章
82、(4)道:有时候是一般意义上的名词,无论好坏、善恶都可以叫做道。但更多时候是积极意义的名词,表示善的、好的东西。这里表示“合理内容”的意思。
83、(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4、译文;“季康子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好学,不幸短命死了,现在再也没有像他那样的人了。”
85、1-4曾子⑴)曰:“吾日三省(2)吾身。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乎?"
86、◆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子罕篇第1-10章
87、孔子并非不想成名成家,并非不想身居要职,而是希望他的学生必须首先立足于自身的学问、修养、才能的培养,具备足以胜任官职的各方面素质。这种思路是可取的。
88、◆诵读国学经典《论语》-里仁篇第16-20章
89、(⑴)君子:这个词一直贯穿于本段始终,因此这里应当有一个断句。
90、(译文)孔子只用(有一个鱼钩)的钓竿钓鱼,而不用(有许多鱼钩的)大绳钓鱼。只射飞鸟,不射巢中歇宿的鸟。
91、(注释)(1)文:文献、古籍等。(2)行:指德行,也指社会实践方面的内容。(3)忠:尽己之谓忠,对人尽心竭力的意思。(4)信:以实之谓信。诚实的意思。
9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孔子学说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句话,被人们传诵。这就明确提出了义利问题。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他的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所以,把追求个人利益的人视为小人。经过后代儒家的发展,这种思想就变成义与利尖锐对立、非此即彼的义利观。
93、◆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公冶长篇第16-20章
94、(⑴)其:他的,指儿子,不是指父亲。(2)行:音xing,指行为举止等。
95、◆诵读国学经典《论语》-乡d篇第1-27章
96、◆诵读国学经典《论语》-为政篇第21-2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