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高境界的一句话(一)
1、庄子临终之前的一句话,参悟了参悟天道、地道和人道奥秘,道出人生高境界
2、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3、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4、经过以上稽考,我们回过头看河上公所拟定的章名,大体可以明白,所谓“辩德”,就是通过内省功夫和外在调理,来升华生命境界。相对于河上公“辩德”注重内省外修,宋常星用“尽己”二字为章名,则更加强调自我的内在修行。他在概括本章思想旨趣时说:
5、魏华存,一位传奇的修炼成仙的女神仙,本出于天师道。后来另立门户,创立了道教上清派,上清派的经典是《黄庭经》。后来,上清派又以《黄庭经》为核心,发展出来了《上清大洞真经》。上清大洞真经认为,人不用修炼,直接把这本书念一万遍,就可以变成神仙。
6、夫有力而胜人者,未甞不终为人所胜。
7、荒漠纪:以息为天之气功派
8、读庄子,大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帮助你认识自己的价值和定位,生活中可以将坏心态变为好心态,进而你会发现世界好的一面。
9、无听之于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
10、答:道家认为人修身的高境界是天人合一。
11、得道高人的修炼全过程
12、西医是整个形体,物质世界的部分,肉体上长病了,看得见摸的着了才叫病,中国的道家文化是把人和天地文物都认识到是无形的部分,根本的部分,重要的部分,一般人认为看得见摸的着的东西是真实的,这是道家文化不同的地方。
13、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14、老子,不跟世界计较,永远随缘应世!
15、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16、真正的修行,是修之于身,行于大道。又怎么可能是盲流,猩猩,苍蝇,老鼠和蟑螂能够理解的呢。这些在垃圾场上如鱼得水的老鼠苍蝇们,他们向无辜被蒙蔽的人们宣称垃圾和垃圾之间的殊途同归,垃圾和垃圾之间,都应该互相尊重和包容,只要能集满所有的垃圾,就能得道。
17、一个是道家文化关注人和天地万物,我叫做本然之性,人和天地万物都有他本来的面目,实际上这是老子的自然思想,人和天地万物都有他自己的然,然也,自然的意思,自是自己本来的,然,然也,他本来就是这样,人和天地万物都有自己本来的状态,这就叫本然之性,这个老子叫做“道”。道存在于人和天地万物之中,是人和天地万物的灵性。学术界认识的“道”是从学术的角度上,我们道家修炼的角度是这样认识的,人修道修的不是规律,人得道了就了不得了,你的灵性就完全独立了。这是自然的思想。
18、1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19、乘车路线:宝鸡市市内乘坐40路车,汽车西站坐48路车,高铁站、高速汽车站坐7路车到火车站换乘3路、38路车到陕西机电职院(陕西电子工业学校),下车向北即到
20、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我的缺点,那么你的性命将会不平凡。
道教高境界的一句话(二)
1、道术五纪讲完了,这是道家修炼的五纪,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五纪,更是我们这个文明的五纪。一切都从那座森林开始,在森林后的时期,老子预言了那场森林大火,孔子奔走疾呼却救火无果,庄子亲眼目睹了那场大火,发出了千古悲叹。后是秦始皇扑灭了大火,汉武帝重新支起了炉灶。
2、它收集了庄子学派著述总集以及道家的重要典籍与一体,里面的每一个小故事,都具有很深的启发性。
3、修道之人,果能晓得杀机颠倒之妙,以杀机自知,以杀机自明,以杀机自胜,则我之身可与太虚同体,我之寿可与造物同然。杀机颠倒者,譬如心死神活,心活神死,便是杀机颠倒之用也。知此杀机颠倒,逆而修之,则性体虚灵而不昧,真心浩刼以常存,所以谓之寿也。
4、在以天为天的天道思想里,老子说,天之所恶,孰知其故?老子认为,人只能合天顺道,只能根据天地出现了什么状况,然后再相应的进行善谋,善应,善利和善胜。这就是莫知其极而无不克的思想。
5、道教的高境界是回归“道”,证“道”,与“道”合一。佛教就是把上面的道字换成佛字,名虽不同,所指一致。
6、致虚极,守静笃。。
7、这个例子讲周朝以忠诚仁厚为德,这难道不是自胜的绝好例子吗?这样的君主,难道不算是“自胜者”的典范吗?王真的反问恰恰证明,内敛、谦让乃是“自胜”的要义。对于国家治理而言,领导者能否“自胜”至关重要。关于这一点,王真有进一步的阐述:
8、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9、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佛说十善业道经》
10、道家的修炼,从森林纪长生术,退化到灌木纪神仙术,再从灌木纪,退化到草原纪内丹术。修炼的高追求,也从提挈天地,退化到了举形冲虚,又从举行冲虚,退化到了阳神出体。又说什么羽化成仙,其实就是和每一个人都一样的肉体死亡。至于出阳神成仙,这是个死无对证的事,怎么说都行。
11、人生路漫漫,何曾有坦途。
12、行也安然,坐也安然,富也安然,贫也安然;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大鱼大肉固然香甜,粗茶淡饭更香甜;名也不贪,利也不贪,恬淡寡欲,知足赛过长生药。
13、1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14、道家学派的理论奠基人老子,为世人留下的《道德经》,千百年来传诵不绝。为《道德经》作注者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人们雅好《道德经》,是因为这部经典著作所关注的是人类生存的普遍问题,所以能够像永不干涸的泉眼一样,为人类生活提供源源不断的思想滋养;也因为这部经典著作以“古始”之经验启迪不同时代的人们进行思考,所以能够扣人心弦。然而,这部千古奇书又处处蕴藏着文化密码,倘若找不到解码的钥匙,就可能陷入云雾之中,因看不清方向而感到迷茫。
15、道家认为天时地利人和相结合才能顺从自然规律,人要顺应天道,也就是自然规律,要尊重自然,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要保护自然环境,破坏自然环境就是违法天道,是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的,现在全世界都逐步认识到了这个道理,道德经说的明白,每个人都值得一读。
16、☯腊五帝朝会考校定福报!北京平谷药王庙祈福转运道场启告!
17、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今天我们所理解的这个道教的根和源头,是汉儒,而不是老庄,它只是披着黄老庄之道的外衣,行汉儒谶纬之实。黄帝老庄为代表的天道之学,从不论装神弄鬼之言。先秦诸圣的经典和官学正史中,也从不论鬼怪神巫之说。装神弄鬼,是汉儒谶纬之学的产物。汉儒中,孔子为素王,所以在道教中,也如法炮制,老子就变成了太上老君,都被神格化了。
18、很多人认为,和光同尘就是韬光养晦,圆滑世故的社交艺术,这样的想法是十分粗鄙。同样,还有人认为,齐物论是指社交艺术,要包容别人,海纳百川,这也是十分粗鄙的流俗理解。提挈天地,玄同,齐物,三个说法是一个意思,都是指修炼的高境界:合道。
19、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20、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謩士。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也。
道教高境界的一句话(三)
1、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2、一般人怕死,无非就是恐惧死亡的感觉罢了,而正是因为这种恐惧感,就是人们怕死的原因:恐惧感比死亡本身更可怕。
3、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4、这些特质,即便是放在现代来看,也是备受尊崇的。
5、庄子就具体的修炼思路,和黄帝,老子是一脉相承的。总的来说,都是要恬淡虚无。庄子的具体修炼思路是“纯气之守”“心斋”“坐忘”“正静明虚”。
6、岐黄派和神农伊尹派,在张仲景那里交汇,就形成了后世中医的基本面貌。以道治身,需要圣人才可以做到,以兵治身并没有那么高的要求,所以后世的中医,基本上全是用兵派,这也给人们造成了普遍的认知误区,认为中医就是中药,中药就是中医,其实并非如此。有人说,中药有毒,所以中医不好,这是完全没常识的说法。既然是用兵,刀没刃,枪没尖,怎么打仗,药不毒,又怎么攻邪。
7、手持灵珠常奋笔,心开天籁不吹箫!上面这句是金庸的小说《射雕英雄传》里,全真七子之一的谭处端临死之时所说的话。
8、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9、知足常乐也是道家精神修炼的重要内容之一。《道德经》认为,世上没有比不知足更大的灾祸了。只有知足,才能经常感到满足,感到满足,精神上就乐观,少有烦恼,这样身心清静,就可以长生久视。
10、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11、“三花聚顶”和“五气朝元”,其实是道教流传的两个名词。道教的高境界是养三花聚顶,五气聚元。通过修炼,可以达到大罗金仙的境界。什么是金仙?”“金仙”是仙境中好的,即无极金仙。他是不朽的,从不转世,喜欢无极大道。”“三花聚顶,五气朝元”是道教的佳作。它无法修复,也无法进入金仙界。
12、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貌你会很痛苦。
13、那个姓元的,更令人捧腹,他把生物学,灵修,冥想,内丹术,清明梦,婆罗门教,心理学,基督教,回回教各种流派,都掺杂勾兑在一起,后总结出一个高目标和追求,叫做证本源。这样也能蛊惑几十万人,叹为观止。大道隐没,垃圾丛生,这些开垃圾收购站的盲流,居然也敢吆喝着宣称自己是有道之人。
14、如何实现精神上的真正富有呢?老子进一步说“强行者有志”。老子讲的“强行”是与《周易·乾卦》之《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旨趣不谋而合的。在《周易》中,乾为天,象征天道运行不息,人要实现生命的自我完善就应该效法天道。能够自知、自明、自胜、自足,就不会分心,而可以矢志不移。孔子曾经讲过:“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个凡夫俗子,志向尚且如此重要,何况修道养身以完善生命境界的人呢!志向一旦确立,就像大江大河那样川流不息,浩浩荡荡,不可阻挡。
15、这时期,用来指道家修炼的是长生,摄生,养生等词语。也就是说,在黄帝和老庄一脉相承的思想里,道家修炼是指长生术。在黄帝内经中,画龙点睛的一句话是“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这句话是说,有道之人,不会衰老也不会病。
16、这一章,大多古本要么以首句头两个字为章名,要么只以数字标列顺序,但有一些版本却另取章名。例如河上公章句本谓之“辩德”,白玉蟾《蟾仙解老》所取章名与河上公章句本略同,但改“辩德”之“辩”为“辨别”之“辨”。清代道士宋常星则以“尽己”为名。直接选取经文首句为章名,大抵只是为了标识位次,如《论语·学而》一样的处理方式,但另取章名者则体现了注释者思考与对核心精神领会的不同。
17、中药能治病的基本原理,就是黄帝所说的毒药攻邪。药之所以能攻邪,就在于它有毒,在于它有偏性。人之所以会生病,是因为自身阴阳出现了偏盛,所以就需要用毒药阴阳的偏性,来纠正和修复身体阴阳的偏性。以药之毒,攻人之邪,这就是和用兵打仗一样了。要了解中医概貌和源流,建议阅读徐灵胎所著的《医学源流论》,此人天赋甚高,为数不多真正把中医弄明白的人。
18、如何理解和处理“知”与“境”的关系呢?唐末五代著名道家学者杜光庭说:
19、道教是天尊对人间慈悲的叮咛!
20、10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道教高境界的一句话(四)
1、得理时不苛责,待人心宽一分。
2、一个是形体,我们的体是一个载体,他不是我们真实的我,真实的生命,道教不是把形体生命认识到真实的生命,它只是一个载体,没有这个载体不行,没有这个载体我们的道、精气神就没有依靠。《易经》上有这么一句话,行而上则为之道,行而下则之器,为什么叫不叫物,因为取载道之气,我们的身体是承载道的。道是主宰万物的,统治万物的。可以这么说,道无气就没有办法存在,气无道不灵,这是形体生命的范畴。
3、人之心,意,渗透,驾驭控制体。至柔者无形无质。至坚者,无隙无摧。如水如石,如风如木,如火如金,如女如男,如民如君。阴阳消涨,阴极而阳,阳极而阴。至柔起于至坚,溶于至坚,克于至坚,合于至坚。坚柔如阴阳两面,而非面,两性而非性,两物而非物。意会可,言不达意
4、凡事无小大,物自为舍。
5、可以说,欲求长生不老,清心寡欲是法宝。欲望愈多的人,愈容易自寻烦恼;奢望愈大的人,愈容易挫折缠身。物质上的清贫,可以拥有精神之乐;欲望上的清贫,可以舍去烦恼之苦。个人欲望不多,不在世俗中随波逐流,不为争名夺利而苦恼,自然化解了心理危机,防治了心理疾病。精神轻松,机体的生理功能处于佳状态,免疫力高,抗病力强,病魔也要退避三舍,自然会延年益寿。可见清心寡欲同健康长寿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6、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7、《元》中“元”有不同的说法:根据医学经络和穴位的概念,有人说“元”是指“元”的一部分,也就是俗称的“下丹田”。有人认为“元”是指“会阴穴”,密宗和瑜伽也把它称为“海底”。谁对谁错从未得到证实。的确,精仙会现身作证,但这场争论是可以解决的。从学术理论和语文学的阐释,以及经验的验证。
8、这些盲流里面,靠吃垃圾为生,如鱼得水的人,比如招摇撞骗姓南的那个,写武侠小说的姓金的那个,在比如在网络修行界比较出名的元吾氏,都是盲流和老鼠。南写的道德经注解,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每一句都是错的,一本书一句都没注解对,这也的确是国学大师们的普遍水平了。
9、阵排天地,势摆黄河。阴风飒飒气侵人,黑雾弥漫迷日月。悠悠荡荡,杳杳冥冥。惨气冲霄,阴霾彻地。消魂灭魄,任你千载修持成画饼;损神丧气,虽逃万劫艰辛俱失脚。正所谓:神仙难到,尽削去顶上三花;那怕你佛祖厄来,也消了胸中五气。逢此阵劫数难逃;遇他时真人怎躲?
10、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11、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12、森林纪:以天为天之长生术
13、从“知人”到“自胜”
14、人间社会造就了一个比拼的赛场。既然有比拼,就有竞争。生物学“适者生存”的规律延伸到社会领域,便形成了争强好胜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一个人要放弃利益而不争是很难的。但如果放任下去,走到极端,必然爆发抢夺乃至战争,长此以往,结局凄惨。老子从个体生命的真性回归角度出发,放眼人类整体生存的大格局,谆谆教诲。他说:
15、以人为天,势必就需要把人拔的和天一样高。所以,在汉儒中,出现了和先秦之儒不一样的趋向,那就是儒家思想的神学化。孔子被赋予神格,被汉儒称之为素王。汉朝皇帝也要和天之间,进行天人感应。天人感应论一出,顺理成章的,灾异说就出现了。
16、我们说天人合一也是在这个范畴之内,天人合一不是我们的形体,和万物和天去合,他是指的高度统一高度和谐相互依存的部分,无形世界的部分,他们是和谐的,所以这是人和天地万物的关系。
17、第再高一层,自然生命,某个人本份很纯朴,想不起来琢磨,想不起来小聪明,这种人在现在可能是很落后的,但是往往这种人才能相对接近天年。真正能够明白了自然,然后按照自然的法则走,这种是真正的尽天年,老子说少食寡欲就能尽天年,但是要做到这点很难。
18、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电亦如露。
19、道教,他的微妙,不是简单的几句话,或者大部头的说,需要一个过程。体,历练,经历,没有经历的人,没有这个资格评价,因为你不懂。这个要不得,尤其涉及宗教,涉及宗教里面的一些功法,是要命的。这个你妄语了,会麻烦的。前几日,弟子问我老君碑的字,说听人说认得前两句,叫“玉炉烧炼延年药,正道行修益寿丹”。我反问他这是什么意思?告诉你怎么念这两句的人,知不知道什么意思?都传闻是这么念的,可是,人云亦云能领悟吗?能修成吗?屡造口业而不自知。今天我在这里如此讲,道祖为何不留可以读音的字,而费心再造字?!如同祝由科,轩辕帝何以命仓颉重新造字?!什么是身宝?什么是身丹?为什么是丙火?怎么造字不是丁火???……
20、至于钟吕道术传至王重阳,全真教认为,抛弃肉体,解脱了道,才是高的境界,这恰恰是和葛洪反过来的,全真教的高神仙境界,在葛洪那里,其实是低等的尸解仙。全真教喜欢使用解脱,轮回这样的词汇,说明葛洪和钟吕的道术在他们手里,已经受到了印度文化的严重污染。修仙修不成,连做个仓库保管员都不合格,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道教高境界的一句话(五)
1、于诸佛法,心无所碍,住去来今诸佛之道,随众生住,恒不舍离。如诸法相,悉能通达,断一切恶,具足众善。——《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2、驾车路线:百度导航搜索“长寿山道观”即可
3、根据道家“身国共治”的思路,“国”与“身”比观,则治国之法,亦是治身之法。如果说老子在本章开头讲的“自知者明”具有“命功”的法门旨趣,那么“自胜”则提示了“性功”的操持路向。所谓“性功”,简单讲就是涵养自我、回归真性的功夫。真性就是事物的自然本性。《庄子·马蹄》说:
4、于身无所取。于修无所著。于法无所住。过去已灭。未来未至。此刻空寂。无作业者。无受报者。此世不移动。彼世不改变。此中何法。名为梵行。——《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5、世界皆知孔子是圣人,但是有所不知的是,庄子应该被称作是“神人”。她的“神”体现在,庄子把自己融入到自然中去,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他r热爱变化却顺应自然,顺应自然,他坚持人的本性,尊重人的自然属性,追求自由自在、超然物外的生活。他有着宁静、平和的心态,在名利和贪欲面前,他不屑一顾。
6、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整理了一些道教高境界的一句话,大家一起看看吧!
7、杜光庭这段解释,用了“虚室”与“清庙”两个概念,值得特别注意。“虚室”这个词早见于《庄子·人间世》:“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按照唐代成玄英的解释,“瞻”是观照的意思,而“彼”表示“前境”,即以前的境况;“阕”表示“空无”,观察万有,却不起心动念,一片空寂,心室虚静,所以能够察照真道的源头,心止于静,则吉祥来随。不过,杜光庭并不是在这样的意义上使用“虚室”这个概念的。他讲的“虚室”,指的是空荡荡的独处场所。在这种状态下,人心无所驻,奔驰不定,此所谓“心猿意马”,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的牵引。因此,需要进入“清庙”,接受大道的洗礼。这个洗礼的过程,也就是《庄子·人间世》描述的孔子传授颜回的“心斋”之法:
8、再说写武侠小说的那个老鼠,把打通任督二脉这种幼儿园层次的修炼次第,当成是道家修炼的高境界。就好比认为幼儿园是高的教育追求一样。他还把易筋经这种拉筋的书,称之为绝世武功。这个人啊,什么都不懂,什么都敢乱写,作为一个文盲,起码得有点文盲的自我修养吧。
9、当你长期用双修的方法,长期把精气神凝聚起来,这里有一个理论,道在人心当中分一性一命,但是这个命又分成金,性又分为魂魄神智,这些都是性的范畴,实际上在我们身中,我们的道到了我们身中分成一性一命,由于我们的私欲妄为整天损害道,通过凝聚的方法补充的方法恢复,后合起来,当从精到气完善了以后叫真命,从心入手到聪明思神魂魄念头等等都完善到他的性,这叫真性,真性和真命合起来这叫性命双修,这不是一般人能做起来的,庄子有一个词,那开头两个字是缮性,我们的本性让我们伤害的七零八落,把它修缮的完整了,这叫缮性,然后返回到原来的道,这叫一是从后天完善了以后叫一。
10、内丹术继续向下退变,就演化出来了形形色色的气功流派,下面我们开始说气功。这也意味着,道家修炼,从草原生态,进一步退化到荒漠生态。
11、弟子们解释道,是因为怕庄子的身体被鸟兽所破坏。
12、他凭一己之力,通过融会贯通很多发生在身边的简单故事,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循循善诱的笔法,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
13、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这本书的思想来源有三部分,一是周易,二是黄老庄之道,第三是神农之道。后来的内丹士们,称这本书为万古丹经王。在这本书里面,开始出现了丹这个字。丹是什么,本意是指丹砂,一种药材。在《神农本草经》里,药材主要可分为四大类,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金属药。
14、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15、高尚的道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富有的精神是心理系生的重要因素。难怪连孔夫子都说:「大德必得其寿。」
16、至于其他曾经闻名遐迩的功法,比如修炼大轮胎的,严新,张宝胜之流,不说也罢,这些人根本就什么都不懂,什么事都敢做,毫无知识、修为和原则。说白了就是跑江湖的骗子。不入流,就不说他们了。
17、为什么称作“辩德”?河上公章句本并没有题解,倒是宋代的道教学者董思靖有个提示,他说:
18、你只管精彩,蝴蝶自会引来。
19、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20、这里要提一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其实是讲钟吕派内丹术的道家修炼之书。只是借着印度要饭文化来做一个巨大的隐喻,把看热闹的愚人都筛选出去,以免金丹大道所传非人。后来鲁迅和胡适这些粗鄙之人,他们把西游记解释的乱七八糟。当然了,郭沫若这个粗鄙之人,也把《行气铭》解释的更加乱七八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