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古文翻译(文案100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4-14 08:52:12

古文翻译(前20句)

1、句中“与”前省略主语“邹忌”,“与”后省略宾语“客”,翻译时都应补出。

2、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3、——文言文翻译知识清单

4、这个前提条件就是你能理解句中关键实词含义、虚词的意义及用法和掌握特殊句式用法。

5、(3)状语后置。例⑧:短屈原于顷襄王。(《屈原列传》)

6、他的排版视觉效果,翻译,注释,译文,赏析全都有,你还可以进行朗诵。

7、调、合、套、补—文言句式

8、有多种情况,都应用现代汉语的说法,先说谓语或介词,再说宾语。值得注意的是用“之”“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的句子。翻译时按现代汉语的结构调整。助词“之”、“是”不译。如:

9、译文:从那时以来已经二十一年了。

10、古汉语中,借“之”和“者”使定语后置,常用“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结构。翻译时调整顺序。如:

11、①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12、“补”即补出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或隐含的成分,如句子中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以及介词“于”等,从而使句意完整。

13、晔曰:“吾观食者皆以右手持箸,而汝独以左。今死者伤在右肋,非汝而谁?”囚无以对。

14、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调节就会更加深入”。

15、句子流畅,再行搁笔。、篇二: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六字法,可能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六个字是:对、增、删、移、留、换。

16、直译和意译是对译文的总体分类,在今译时还应运用具体的翻译方法。具体方法大体包括对译、移位、增补、删除、保留等项。

17、言简义丰的句子,根据句义扩展其内容

18、至于如何提高翻译能力,老穆的建议就是多读、多记、多背、多理解。

19、“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

20、(译文)因为郑国对晋侯无礼。

古文翻译(前40句)

1、例:“还自扬州。”可调成“自扬州还”。

2、一一对应,字字落实(除特殊句式)。

3、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例如:“齐师伐我。”(《曹刿论战》)齐国军队攻打我国。

4、译:比田里的农夫还多。

5、“丝竹”,本来是指丝线和竹子,这里用来代用丝线和竹子制成的弦乐器和管乐器,又因这些乐器能奏出音乐,故代音乐。古汉语中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如“杏坛”代教育界,“社稷”代国家,“干戈”代战争,“桑梓”代乡里,“祝融”代火灾,“纨袴”代富家不肖子,“管弦”代音乐,“笔墨”代文章,“朱门”代富家,“而立”代三十岁,“杜康”代酒,“丹青”代史册,“钟鼎”、“山林”代在朝、在野,“缙绅”代官员,“三尺”代法律或剑,“万钟”代高官厚禄等。

6、课程好不好,要看家长的评价。

7、这些句子直译就使句子的意义不全,要重新组合,相互补充,意译出正确的意思。把同一成分组合后,放到一起翻译。

8、译文:子厚在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逝世,享年四十七岁。

9、吾:微斯人,吾谁与归?

10、(解析)这里的“无乃……乎”就是固定句式“恐怕……吧”,可以套用为:恐怕太晚了吧?

11、古文今译的具体方法

12、且:相当于“啊”。

13、“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译句:“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呢?”“役”、“赋”扩展为双音节词。

14、②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5、(答案)(1)有一天,他得到了一个好句子,要来笔迅速写下来,笔在整张纸上像龙蛇一样飞动。

16、(解析)句中划线部分是谓语前置句,这句应译为“这样的世道真可悲啊!”

17、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8、“删”即把没有意义或不必译出的衬词、虚词删去。

19、译:这部文集收录的,长于说理的文章大概十分之六。

20、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古文翻译(前60句)

1、(1)原文: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郑伯克段于鄢》)

2、(解析)这是状语后置句。划线部分应按“于晋无礼”的语序翻译。

3、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当时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其侄曰:“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

4、通读全文,领会大意;句不离文,词不离句;联想推敲,辨别仔细;字字落实,坚持直译;补充省略,调整词序;专门名词,不必翻译;语句通畅,忠实原意

5、原文: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子曰:“吾不如老圃。”(《论语•子路》)

6、译:于是召集他们的首领,把祸福(利害关系)告知他们,各部落都认为许逖的话是可信的。

7、古汉语中,多数情况下,数量、分数等表示的方法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别,不用量词和表分数的词语,在翻译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补出。如表物量,可补“个”、“只”、“把”等,如表动量则补“次”“回”等。如:

8、文言文中的固定句式很常见,遇此情况可以套用翻译。如:

9、这里“有”的后面省略了宾语“人”,“相示”前省略“以文”,后句省略主语“吾”,尾句省略宾语“之”,翻译时应该补上。

10、(解析)(1)“龙蛇”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翻译为“像龙蛇一样”。(2)“熟”应翻译为“仔细”。

11、想一想,下面句子翻译时要注意哪些赋分点?用什么方法翻译?

12、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13、“甚矣!汝之不惠。”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14、例句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翻译时应该译出借代的本体。“布衣”指平民百姓身上穿的粗布衣服,也就代这些穿粗布衣服的人,译为“平民百姓”、“百姓”。

15、 汉代所建长安城和营宫殿,现在都已经堙没于荒草间,变作了平原。到现在的坊市,北面依靠高原,南面对视爽垲,在上面看去的终南山好像和手掌拇指差不多。

16、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7、(解析)这里的“出入”是偏义复词,只要保留“入”而要删去“出”。

18、范升很了解全国的局势,曾专门写了一份意见书,指出当时的危险不只来自外族,而主要来自国内。他奉劝王莽政权迅速改弦更张,并以十分急切的心情,表示要亲自见到王莽,陈述自己的意见。

19、译为:(您)每天吃饭喝水该不会减少吧?(“日、得无”是赋分点。注意套用句式)

20、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古文翻译(前80句)

1、第一步:初读全文。指的是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近几年高考都有一篇考人物传记的,看这样的文章要知道记载几个人,有的人物关系简明,有的人物关系复杂。一般有主人公,主人公有正反好坏之分,在人物身上,表现一种特殊的品格和性格。这要求考生解读人物关系,体味出人物的特有的品格和性格。作者写人物传记,或出于某种政治需要,或出于个人目的,通过人物传记,表现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要求考生能分析传记的基本内容,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2、原文: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梁惠王下》)

3、互文,上下文各有交错而又相互补足,交互见义并合而完整达意。

4、⑥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促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

5、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读读写写及注音

6、缺乏古代文化常识,不了解古代社会生活,也会造成误译。

7、“留”即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

8、如果按部就班,即使有难以理解的句子,一般都可以顺利地解决。

9、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10、第一遍能懂六七成即可。往届有些考生在读文言语段时,对自己要求太高,第一遍没读懂就心急火燎,在个别语句上纠缠,非要字字句句弄个水落石出不可,结果反而难以明其大意。应该说,学生当中这种情况存在还是普遍的,其实你应该明白,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它所选的文言语段一定不会容易到一看即懂的地步,第一遍看不大懂是很正常的。所以大可不必因此而紧张。

11、①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

1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导学号:76082051)

13、以下是古诗文网中的页面:

14、(译文)这样的世道真可悲啊!难道仅仅是一张琴吗?整个世风无不如此啊。

15、古汉语否定句中,如果代词作宾语,一般要前置于谓语动词之前。例中“未之有”即“未有之”,翻译时将“之”放到“有”的后面,即“有之”。又如“时不我待”“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16、张丞相喜好书法但写不工整。当时的人们都笑话他。丞相还是像原来那个样子,不改常态。有一天,他得到了一个好句子,要来笔迅速写下来,笔在整张纸上像龙蛇一样飞动。他让侄子抄下来。到了笔画怪诞的地方,侄子感到很迷惑,就停下来,拿着丞相写的字去问他:“这是什么字?”丞相仔细地看了许久,自己也认不出来。便责怪侄子说:“你为什么不早问,以至于我都忘记写的是什么了。”

17、writingsinthevernacular

18、“标准朗诵”“学习方法”

19、例: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

20、③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轼《赤壁赋》)

古文翻译(前100句)

1、⑤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2、②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

3、“既望”是古代时间称谓,大月为小月为十五。这里七月为大月,故应译为现代的说法“十六”。

4、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5、(2)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吾以之名吾亭。

6、从“小学生遇见苏轼”现象看如何走出阅读误区

7、(1)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

8、①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刘向《晏子治东阿》)

9、“迁”、“桑怿”均为人名,故保留。

10、文言文中有许多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常被命题老师看重。要想能够准确翻译此类句子,就必须要能够译出其句式特征。

11、吏人陷于汤火之中,非国家之人也。如此,则青、徐之寇在于帷帐矣。

12、译文:他将要去哪里呢?

13、(1)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曹刿论战》)

14、译:你想要的东西已得到了,还请求什么呢?

15、单音节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

16、(2)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17、译文:当初,郑武公在申国娶妻,称为武姜,生下庄公和共叔段。

18、(多读)读课内外文言文,尤其是注释和译文,更要精读。

19、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其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落实,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如:句首的发语词(夫)、感叹词(嗟乎)、同义复词、偏义复词中的虚设成分、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足音节或停顿,只起结构作用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等均可略去不译。如:

20、译: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看出那些不良方面加以改正。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