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老子道德经(文案100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4-14 08:15:22

二十句老子道德经合集

1、向相反的方向变化是道的运动,示弱是道的运用。天下万物生于能看得见的“有”,而“有”却生于看不见的“无”。

2、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3、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

4、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5、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说:“常见有人,年才逾不惑,就开始挑食,蛋黄不吃,动物内脏不吃,每到吃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窘态可掬,看了令人失笑。以这种心态而欲求长寿,岂非南辕而北辙!”

6、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7、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

8、(译解)委曲反能求全,弯曲则能伸直,低洼反能充盈,破旧反能成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

9、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10、(翻译讲解):做事要做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处理祸乱一定要在祸乱发生之前。

11、上天要毁灭你之前,必会先把金钱、名利、鲜花、掌声统统送到你的面前,来考验你的德行,如果你心生傲慢,轻狂自大,不能厚德载物!任你随意挥霍你命里的福报,然后失败灾祸必然降临。正如《太上感应篇》所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层次越低的人越是“取”,境界越高的人越是“给”。

12、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老子

13、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14、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5、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16、——出处:《道德经》第五十八

17、——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18、大“道”空虚开形,但它的作用又是无穷无尽。深远啊!它好象万物的祖宗。消磨它的锋锐,消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隐没不见啊,又好象实际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后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19、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

20、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居其實,不居其華。

四十句老子道德经合集

1、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故贵以*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为本邪?非乎?故致誉无誉。是故不欲□□如玉,珞珞如石。

2、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為天下貴。

3、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

4、(译文)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的,给万物提供滋养,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

5、我们无论学什么东西,关键都在吸收消化,就象东西吃进肚子里,如果食物永远是食物,我们的身体永远是我们的身体,那这些食物对我们来讲,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只有把它们彻底消化了,让它们进入到我们的血液里,融入我们的每一个细胞,再也没有“身体”和“食物”的区别,这才能真正体现出“食物”的价值。

6、愿与广大网友进一步探讨!

7、不推崇有才能的人,免得人民竞争,不诊视难得的货物,不让看到人民去当盗贼。不让看到可以引起贪欲的事物,使民心不被扰乱。因此圣人治理天下,使天下人心里空空的,吃得饱饱的,没有争强逞能的志向,身体棒棒的,经常使人民没有心智和欲望使那些有心智的人也不敢妄为。用无为的原则办事,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8、故道生之,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之,覆之。

9、然而“道不可道”究竟是为什么呢?这就涉及到“中”究竟是什么的问题了。

10、天下的圣贤都是一致的,他们告诉人类的真理只有一个,积德行善才会获吉,才会有福。

11、是以聖人言,受國之垢,是為社稷主。

12、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13、国要小人少。即使有各种器具也不使用;使人民看重死亡也不想远方迁移;虽有船车,没有乘坐的必要;虽有武器装备,没有陈列的必要。使人民回复到结绳记事的状况。吃得香甜,穿的美观。住的安逸,过得欢乐,邻国之间互相看得见,鸡鸣犬吠的声音互相听得着。而人民直到老死,都不互相往来。

14、人活着时身体是柔软的。人死后身体是僵硬的。万物草木活着时是柔软脆弱的,它们死后就变得枯槁了。所以僵硬的属于死亡一类,柔软的属于生存一类。所以军队逞强就会被消灭,树木僵硬就会被摧折。僵硬的处于下降状态,柔软的处于上升状态。

15、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16、真实的话不见得漂亮,漂亮的话不见得真实。行为善良的人不巧辩,巧辩者不是善良的人。有专门知识的人不是什么都懂,什么都懂的人不会有真正的专门知识。圣人没有积蓄,尽力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充实,尽力给与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天的道有利万物而不加伤害。圣人的道即使做点什么,也不跟人家争夺。

17、做人随和圆融,说话做事永远给别人留余地,不死板教条钻牛角尖,别人才会对你有好印象,有了好印象自然会有好人缘,人缘一好路就越走越宽了。

18、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19、——出处:《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20、(翻译讲解):方正的东西却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大的形象没有形迹。

六十句老子道德经合集

1、是謂行無行,攘無臂,仍無敵,執無兵。

2、一者,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3、载营魄抱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如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4、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5、上士闻道,勤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老子

6、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老子

7、(翻译讲解):诚信不足,就会失去信任。

8、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9、三十根条幅集中在车毂的周围,车毂中间有了穿轴的空洞(无),才有车的作用。揉抟粘土作器具,当器具中有空虚的地方才有器具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当房屋中有空虚的地方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只提供条件,“无”(空虚)才起到作用。

10、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11、胸藏文墨怀如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12、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

13、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

14、在《史记》中,只提到两件老子的事迹:

15、人民不怕威胁时,可怕的祸乱就要到来。不要逼迫得人民不得安生,不要堵塞人民谋生的道路。只有不压迫人民,人民才不感到压迫。所以圣人只求能自知而不自我表现,只求自爱而不自居高贵。所以要抛弃后者保持前者。

16、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

17、(感悟)治国须正,用兵须奇,顺应自然,才能达到无为而治。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用兵、平天下的基本策略。

18、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19、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20、(感悟)老子提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观点。事物在量变之中,但还未形成质变之前,有的尚处于萌芽状态,就要及早动手解决。

八十句老子道德经合集

1、老子,名李耳,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也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一生主张“无为”与“不争”。他撰写的《道德经》,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早的一部哲学著作。后世将他的思想学说与黄帝学说合并起来,统称为“黄老学说”。

2、道是"视之而不见"、"搏之而不得"的,即看不见摸不着的意思;

3、純純兮,俗人昭昭,我獨若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4、大意就是,一个人即使不出门就能知道天下大事,不看窗外就能认识"天道",走得越远,知道的越少。所以,"圣人"不用行动就有了知识,不用看就知道是什么东西,不用做就能成功。

5、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6、有人去杭州旅游,看到一代红顶商人胡雪岩的故居豪门大宅,当年辉煌一时,如今拿钥匙的,全都是不相干的人。

7、——出处:《道德经》第八章

8、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9、《道德经》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这一章,老子通过自然之道引出一般人的为人之道。国学经典世界哲学读书学习传统文化

10、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并扩展到全世界。例如英国哲学家克拉克认为现代经济自由市场的原理就是源自《道德经》的无为而治;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呼吁每个德国家庭都应该买一本《道德经》,以帮助人们解决思想上的困惑;而2011年连任联合国秘书长的潘基文,则在就职演说中援引《道德经》“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的名言,表示将用道家“不争”思想践行《联合国宪章》的时代精神,将这一智慧应用到工作中,与各国共同应对当今世界的挑战,求同存异,找到行动上的统一性。如今,在国外,《道德经》是被译介得多的中国典籍,已被译为73种语言文字,是英语世界发行量仅次于《圣经》和《薄伽梵歌》的书籍。

11、清净则天下正——老子

12、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13、(翻译讲解):过分爱惜名声必带来大的损伤,过多的积聚财物,必定给自己带来不幸。知足的人就不会遭受耻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给自己带来危险,这样才可以长久平安。

14、1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5、意思就是:上天要谁衰弱,必先使谁强大;上天要谁颓废,必先使其兴旺;上天要取谁,必先给谁。简言之,就是我们常说的:上天要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16、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

17、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

18、(感悟)这是老子哲学思想的重要命题。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无不为是对无为的作用的高评价。

19、处众人所恶,故几於道。

20、生养天地万物的道(谷神)是永恒长存的,这叫做玄妙的母性。玄妙母体的生育之产门,这就是天地的根本。连绵不绝啊!它就是这样不断的永存,作用是无穷无尽的。

一百句老子道德经合集

1、(感悟)以上六句是古代成语,老子主张用辩证的思想,来认识和把握社会生活的变化。

2、强势的人像石头,随和的人似水柔,貌似坚硬的石头,终究会被水滴石穿,以柔克刚。《道德经》言“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强势的人锋芒太盛,迟早要遭到损折不能长保。

3、此书共计五千字左右,初称为《老子》而无《道德经》之名。后来称《道德经》,并分成八十一章,编为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三十七章,下篇德经四十四章。

4、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5、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6、——出处:《道德经》第二十六章

7、道可道,道。名可名,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8、上德不表现为有德,实际上是有德。下德自以为有德,实际上是没有德的。上德无所表现不故意表现他的德。下德有所表现并故意表现他的德。上仁有所表现,但非故意表现他的仁。上义有所表现,并故意表现他的义。上礼有所表现而得不到响应。就伸出胳膊强迫人家来响应。所以失去了道以后才有德,失去了德以后才有仁,失去了仁以后才有义,失去了义而后才有礼。礼这个东西,是忠信的不足是混乱的开始。有先见之明的人,是道的虚华是愚昧的开始。因此,大丈夫立身淳厚而不居于贫薄,存心朴实,而不在于虚华。所以要舍弃后者采取前者。

9、道,可以说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可以叫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名。无,是天地原始的名字;有,是产生万物的名字。所以常从“无”中,去观察道的奥妙。常从“有”中,去观察道的运行。这两者是同一个来源,只是名称不同。都可说是含义深远。深远再深远,就是一切奥妙的总门。

10、关于老子的故里,历来有一些争论:

11、所以中国人常说,吉人自有天相,你能够秉持天道,行善积德,当然天会眷顾你。这就是道德经讲的“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智慧。

12、《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13、(翻译讲解):能了解别人的称为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聪明。能战胜别人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才叫刚强。知道满足者(总感到)自己富有,身体力行者(才说明)他有远大的志向。

14、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

15、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16、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7、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18、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颡;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媮,质真芳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老子《道德经》

19、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20、能认识别人的叫做智,能认识自己的叫做明。能战胜别人的叫做有力,能战胜自己缺点的叫做刚强。知道满足就感觉富有,坚持力行的就是有志气,不迷失本性的就能长久,死而不被遗忘的就是长寿。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