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门立雪的故事内容(Ⅰ)
1、那个小书僮见杨时不肯走,也就不再理他,自己进去了。
2、这个成语来源于《宋史.杨时传》,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3、思想上,杨时一生精研理学,特别是他“倡道东南”,对闽中理学的兴起,建有筚路蓝缕之功,被后人尊为“闽学鼻祖”,他的著述颇多,主要的都收集在《杨龟山先生文集》中,他的哲学思想继承了二程的思想体系,被后人称之为“程氏正宗”。
4、两个人走到程颐家的时候,恰巧程颐在家里面睡觉。很懂礼貌的杨时就建议不要惊醒老师的睡觉,于是两个人就静静地站在门口,等待老师醒来。一会儿,天上下起了鹅毛大雪。天气变得很冷。雪越下越大,天越来越冷,但是老师还在睡觉。
5、在当时,杨时拜师求学的精神被广泛传烦。后世,人们从这段故事中概括出“程门立雪”这一典故,用来强调尊师重道,虚心求学的精神。程门立雪的经典故事篇3北宋时期的,在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
6、(拼音)chéngménlìxuě
7、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已的学问,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睡觉。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老师睡醒后,看见了外面的两个雪人——杨时和游酢,对此,程老先生感动不已。
8、程颐见杨时求师心切,又那么懂礼貌。心里高兴,就收下了杨时这个门徒,而且还把自己哲学思想的精髓全都教给了他。
9、杨时这种尊敬老帅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正由于他能够尊敬师长,虚心向老师求教,学业才进步很快,后来终于成为一位全国知名的学者。四面八方来向他求教的人,都不远千里地来拜他为老师,大家尊称他为“龟山先生”。程门立雪的经典故事篇5远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10、所以这里说的游酢想几番叫醒老师也没有根据,也不会不尊重程颐,所以流传到现在程门立雪故事是有一定的夸张性和不实性。
11、大概意思宋代杨时在下雪天拜谒著名学者程颐,程颐瞑目而坐,杨时不敢惊动,在旁站立等待。程颐醒来,门前积雪已经一尺深了。后来便有了程门立雪这个故事。
12、到达洛阳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拜望老子。见到老子后,孔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自谦道:“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13、我们在学习和工作当中,应该有程门立雪的精神,虚心向他人学习。
14、尊师重教,我们中华民族千年不衰。为人子弟,在年少的时候就要亲近良师,结交益友,要从他们那里学习礼仪和知识。
15、杨时、游酢两人听说二程后便不远从南方北上求师。他们先是拜程颢为师,对老师的学说钻研不懈,一学就是四年。
16、程门立雪: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比喻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17、求学之路漫漫,一定要坚持不懈,千万不能半途而废。
18、宋朝的时候,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对老师十分尊重,一向虚心好学。“程门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师、刻苦求学的一段小故事。
19、程是指宋代理学家程颐。立雪是指学徒站在雪中虔诚求道。“程门立雪”的原意是说:冒着大雪在程颐门前站着。用来形容尊敬老师,虔诚求教。
20、杨时这种尊敬老帅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正由于他能够尊敬师长,虚心向老师求教,学业才进步很快,后来终于成为一位全国知名的学者。四面八方来向他求教的人,都不远千里地来拜他为老师,大家尊称他为“龟山先生”。
程门立雪的故事内容(Ⅱ)
1、宋朝的时候,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对老师十分尊敬,一向虚心好学。“程门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师、刻苦求学的一段小故事。
2、两集重播:FM4星期天17点到18点《相声小品》节目
3、(简介)成语出自《宋史·杨时传》:“至是,游酢、杨时见程颐于洛(今洛阳),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游酢(音zuò)与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4、杨时那时已经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5、“程门立雪”讲述的是一个尊师重道的故事,出自《宋史·杨时传》:“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6、有一年,杨时要赴浏阳县令上任,杨时早就仰慕程颐的学问才华。虽然上任路途遥远,但是他任然不辞劳苦,绕道经过洛阳,想去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程颐家请教。
7、“禀先生,这个叫杨时的年轻人,现在还在门外。”小书僮回答说。
8、洛阳曾是周王朝的统治中心,有大量简册图籍、文书档案,是周王朝的文化荟萃之地。当时,老子任国家守藏史。孔子为了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前往洛阳向老子请教。
9、城门立雪的成语来自《宋史·杨史传》。
10、有关“程门立雪”的早史料,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二程语录·侯子雅言》:“游、杨初见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人侍立,既觉,顾谓曰:‘贤辈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及出门,门外之雪深一尺”。一个是《宋史》中的《杨时传》:杨时和游酢“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11、感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尊重师长是一种美德,是受到人们赞扬的。我们从小就要尊重老师、尊重长辈。
12、当您遇到困难时,您必须意识到困难,并且您的信念必须坚定。
13、尊师重教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文化的传统美德。教师是知识、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的传授者,是道德和学术的代表者,在社会上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理应受到全社会的尊重。
14、后来,杨时学得程门立雪的真谛,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学正宗”,世称“龟山先生”。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程门立雪的故事6远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15、1一张表看明白,一个孩子的毛病背后是他父母的教育缺陷!
16、(亲子共读)好听的秋天的儿歌,快快收藏吧!
17、“首页”——“节目回顾”——“阿文与阿明的朋友圈”
18、程门立雪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19、我懊恼的想:今天又不知道要做到几点了。眼皮正直往下耷。门吱哑一声响,妈妈穿着睡衣,给我端了一杯水。“还没有做完吗?”“还多呢!还要背课文,预习《程门立雪》。”我拿过语文书,开始朗读。妈妈听着我有气无力的声音突然停顿了一下,然后又继续下去,疑惑地问:“怎么了?”我回答:“喔,有个字不会读,没关系!”她皱着眉问:“哪个字?”我指向“酢”字,她一把拿起字典,耐心的查。我不耐烦说:“不要紧,老师不会问的。”
20、请在WiFi环境下看视频,没有WiFi可以先听音频。
程门立雪的故事内容(Ⅲ)
1、程门立雪这则成语出自《宋史·杨时传》。
2、这则成语出自《宋史·杨时传》。杨时和游酢去拜会当时著名的理学家程颐。程颐正在闭目养神,杨时、游酢二人恭敬地站在一旁,等了很长时间。程颐醒来,门外已雪深一尺。后人就以“程门立雪”作为尊师重道的范例。“程门立雪”也可说成“立雪程门”。
3、北宋儒家学者,著名哲学家,北宋理学的代表人物之“洛学”的创始人之一。
4、刘心武《钟鼓楼》第二章:“他还不惜自费去了趟上海,以‘程门立雪’的虔诚,感动了高龄的俞振飞。”
5、“不!晚生既……然要向……前辈请……教,当然……应该……恭恭……敬敬地……在门外等……着。”杨时冻得浑身直发抖,说话时也直打颤。
6、点击右上角,选择“收藏”,可以随时听故事哦~
7、他的著述颇多,主要的都收集在《杨龟山先生文集》中,他的哲学思想继承了二程的思想体系,被后人称之为“程氏正宗”。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8、故事的主人公叫杨时,从小就十分伶俐,有一年杨时赴县令途中,与他的学友游酢,对某问题有不一样的看法,谁也说服不了谁,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齐去程颐家请教,程颐当时很有学问,他俩去请教时正值隆冬。
9、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学派,世称“龟山先生”。程门立雪的故事7(注音)chéngménlìxuě
10、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11、游酢是杨时的好朋友,他们二人志同道合,经常就一些问题秉烛夜谈。他听说杨时要去拜程颐为师,便也不辞辛苦,与杨时结伴而行。他们到了程家,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
12、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其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3、过了一会儿,天上下起了鹅毛大雪。小书僮出来对杨时说:“这位相公,天上开始下雪了,你还是赶快回去吧,等改天天气好了,你再来见先生吧!”
14、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程颐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他欲不言不动,不予理睬。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待立,一声不吭等候他睁开眼来。
15、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
16、程门立雪的主人公是杨时。
17、他们还在大雪中等待。这时候,游酢冷得受不住了。他几次想要把程老师叫醒,但是杨时阻拦了他。他们两个人在大雪中坚持着,等待老师醒过来给他们讲解问题。当程颐老师睡醒的时候,发现门外站着两个“雪人”。
18、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19、后世据此典故概括出“程门立雪”这则成语。
20、尊师重教,我们中华民族千年不衰。为人子弟,在年少的时候就要亲近良师,结交益友,要从他们那里学习礼仪和知识。程门立雪的故事11“程门立雪”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尊敬老师,诚恳求学。
程门立雪的故事内容(Ⅳ)
1、(成语举例)这位青年学者求学坚持不懈、程门立雪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程门立雪的典故篇5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尊师更是我国传统的美德。老师担负着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被称为“全人类的灵魂工程师”。中国自古以来就流传着许多尊师的动人故事,“程门立雪”就是其中一个有代表性的典故。
2、程门立雪这则故事早记录在《二程语录·侯子雅言》和《宋史》中的《杨时传》中,在《二程语录·侯子雅言》中记载:“游、杨初见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人侍立,既觉,顾谓曰:‘贤辈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及出门,门外之雪深一尺”。
3、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的观念,提倡将那些授予自己知识的人当做自己的长辈来看待,这不仅仅是对为师者的尊敬,更是对知识的尊敬。杨时恰恰是尊师重道、求学若渴的榜样。
4、(解释)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5、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6、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松松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担心惊动打扰老师,就在门口静候,没有吵醒先生。
7、北宋时期的,在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
8、北宋时期的,在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
9、家长可以让孩子通过《程门立雪》故事里杨时对程颐的态度,了解古人对老师的尊敬,并且理解对老师的尊敬,实际上也是对知识、对真理的尊敬。
10、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入银妆,房屋也被上了洁白的素装。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11、后来,孝感百姓为了纪念二程,在程子港建起了二程祠,明末祠毁。清顺治十八年(1661),孝感知县张擢士重建于东岳庙侧,形成著名的孝感古八景之一“程台夜月”。可惜该楼毁于1968年,今仅存遗址。
12、“没关系,小兄弟,我还是在这里等先生坐禅结束吧!”杨时坚持站在雪地里等候程颐结束坐禅,好向他请教问题。
13、就说我们班的班长梁韵琪吧,她平时学习认真,又遵守纪律,要是老师不在的时候,她还会把我们管的严严实实的。她真的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啊!
14、杨时青少年时,学习不仅勤奋刻苦,而且虚心好学。他虚心求学的美德被人们传为佳话。
15、“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16、(出处)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宋史·道学传杨时》
17、王培燕同学座右铭是“虽然我没有过人的聪明才智,但是通过自己刻苦的努力,我相信,我想要的一切都会来到我的身边!有勇气,不放弃!争取做好的自己。”
18、尊师重教的故事,宋代杨时和游酢去拜见程颐,程颐明知这两人来却假装睡着,杨时和游酢就站在门外等,等了半天程颐才“醒”来,此时门外积雪已有一尺多深.
19、《程门立雪》的主要人物是杨时。
20、译文:杨时到洛阳求见程颐。杨时大概当时有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的时候,程颐偶尔坐着打瞌睡。杨时与游酢站在门外等着没有离开。等到程颐醒后,门外积雪已经一尺多厚了。
程门立雪的故事内容(Ⅴ)
1、程门立雪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chéng mén lì xuě,以前指学生恭敬受教,现在多指尊敬师长。程门立雪的故事告诉我们:求学一定要学会坚持,千万不可以半途而废,还要学会尊师重道。
2、“程”就是指孝感著名理学家、“凤凰二程”中的弟弟程颐。
3、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了。两人不言不动,等了大半天。当程颐醒来时,看到杨时和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你们两位还在这里没走?”这时候,门外的积雪已有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表情。
4、后程颐老师得知兄弟两人是为求学而来,便被他们的诚心深深的打动,他决定收下这两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兄弟二人的学业进步很快,后杨时、游酢都成为了北宋有名的哲学家和文学家。
5、双台风拐了个弯,对云浮影响……
6、“程门立雪”是主要内容是:在宋代,有一个叫杨时的人到一家叫程颐的大学去问家人。那天,倒在大雪下,程颐恰好在睡觉。杨时害怕打扰老师,不想放弃学习。于是他站在门口的雪地里,等着老师。程颐醒来时,雪已经深了一尺。
7、旧指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
8、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得有一尺多深了。
9、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就去拜见当时著名的哲学程颐。到了程颐家,可是门上的小书僮对他说:“程颐先生正在书房坐禅,你还是先回去吧,过两天再来。”
10、“程门立雪”是主要内容是:宋代有一个叫杨时的人,去拜访一个叫程颐的大学问家。那天正下着大雪,而程颐刚好在睡觉,杨时怕打扰到老师休息,又不想放弃求学。于是就在门口的雪里站着,恭候老师。等程颐睡醒的时候,积雪深达一尺。
11、程颐与哥哥程颢同为理学大家,人称“二程”,但弟弟的寿命比哥哥长20多年,因此二程弟子中的大多数学生为程颐的学生。程颐、程颢两兄弟的直传弟子很多,较有名的有80余人,大多有史可査,其中吕大临、杨时、谢良佐、游酢被称为“程门四先生”。
12、(注音)chéngménlìxuě
13、近义词:尊师重教反义词:
14、“谁知道先生什么时候结束坐禅呀?也许他今天一个下午都会坐禅呢!先生经常是这样的。”小书僮好心地提醒杨时。
15、典故:有关“程门立雪”的早史料,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二程语录·侯子雅言》:“游、杨初见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人侍立,既觉,顾谓曰:‘贤辈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及出门,门外之雪深一尺”。一个是《宋史》中的《杨时传》:杨时和游酢“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16、五一期间没发成语故事,今天开始继续更新哈。今天是成语故事第二十九期,我们一起来学习『程门立雪』。
17、过了好长时间,程颐醒过来了,这才知道杨时和游酢在门外雪地里已经等了好久,便赶快叫他们进来。
18、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19、“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儿。原文是这样写的:
20、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