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苏轼(一)
1、对月独酌,何等凄苦。他感叹年华逝水,对负罪放逐,势利小人避之唯恐不及感怆不及。有酒少客,门庭冷落,世态炎凉,人情纸薄。月明云遮,才高人妒,忠而见谤,因谗入狱。在这万家灯火的中秋佳节,他却成了一个天涯沦落人,“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情思不尽,落寞不尽。
2、丙⾠中秋,欢饮达旦,⼤醉,作此篇,兼怀⼦由。
3、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4、但对苏轼而言,并非如此。
5、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
6、所以熙宁九年(1076)的这个夜晚并不因孤独的思念与长久的落寞而走向寂灭、干涸乃至疯狂,相反,它是如此的丰厚、充实,平静、温和,饱含着人间深情与超越的智慧。
7、凭高眺远,见长空,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8、cǐshēngcǐyèbúzhǎnghǎo,míngyuèmíngniánhéchùkān。
9、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10、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11、“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看,从诗词谐韵上应读作kān,指欣赏(类似还有“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等)。这首词后两句是说,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12、标题《阳关曲》,词牌名。因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西出阳关无故人"句而得名。单调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韵。
13、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14、又是中秋,又是明月。团练副使苏轼一个人吹着冷风,喝着劣质的勾兑酒,看着皎洁的月光映照在黑黢黢的门廊,回想起那些得到的与失去的,感觉自己这四十年来像是做了一场梦。
15、苏轼中秋节的七言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七绝中秋月
16、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17、十副经典对联,说不尽的妙趣故事
18、苏轼醉了,他俏皮的微笑在酒樽边上荡漾着扑朔迷离的色彩:不要那么高,不要那么清冷冰寒,不要动不动学嫦娥赌气飞走。就这样起舞吧,就在此刻与月共舞,与影同行,与酒共醉。
19、释文:令子所示,专在意,来日相见即达之。但未必有益也。辄送十缗,省为一奠之用。难患流落中,深愧不能展毫末也。不罪、不罪。轼手启。
20、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苏轼写的关于中秋节的诗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中秋苏轼(二)
1、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青荧灭没转山前,浪风回岂复坚。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2、李白“狂”的9句诗,只想跪下唱《征服》
3、“溢”字,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转’字不但是个动词,给人的感觉是星烁月辉相应成趣孔令动人,更表达了月亮动感的圆润与美丽。
4、这个中秋月夜,苏轼欢饮达旦,大醉之际更加怀念弟弟子由。苏辙的文才尚难与兄长相媲美,但他却是苏轼生命中重要的朋友,他的书信与关怀是苏轼在尘世喧嚣中所能听到的清澈的知己之音。
5、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6、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亮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无限美好的憧憬与理想。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文学家,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7、米兰·昆德拉说:“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我们都不擅长告别。”人生的列车,人来人往,人往人来。某一段路上,给彼此留下朗朗笑声,已是难得。
8、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9、银汉无声,宇宙无垠,自然似无情。暮云倘在霞光照,一收而尽夜色寒,月光当空洒满身,冷光琼影浸凉凉。此生此夜家何方,独陷异乡家难团。明月不知心中苦,明年漂向更哪方,可否仍得看?
10、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11、中秋赏月是由古以来的文化习俗,礼制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之说。这一习俗在宋代盛行,无论贫富贵贱都要在中秋节这天安排家宴,团圆子女,饮酒赏月,其乐融融,故而流传至今。苏轼是继李白之后,对明月情有独钟,且写有大量的吟诵明月的诗、文、词的作家。借月抒怀是他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的文人情怀。从他的咏月之作中,我们可以感知他的喜怒忧愁,探知他所走过的崎岖之路。时空已经转换千年,可每当吟诵这些佳作时,我们仿佛又穿越了时空,和他一样置身其境,感同身受了。
12、这一年的中秋,黄州还是那个黄州,月亮也还是那个月亮,但苏轼已经不再是那个感叹“中秋谁与共孤光”的苏轼了。
13、现在我把天上的明月和身边自己的影子当成知心朋友和他一起起舞,希望愉快地度过如此良宵,邀月赏心,用酒浇愁,但悲愁还在。不要辜负了这良辰美景,此时此刻,唯有月亮才是我的知音,渴望乘风归去,在明净的月宫里,把横笛吹得响彻云霄,唤起人们对美好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14、此后五年,苏轼都在黄州度过。
15、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16、⑼“起舞”句:与上“我醉”句关联,化用《月下独酌》诗意:“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17、放弃了经国之相的偶像包袱,苏轼变回了他熟悉的文人墨客。如果还能够抱起吉他的话,在月明星稀的中秋之夜,他应该会穿起皮夹克,扎起长发,高歌一曲:“仍然自由自我,永远高唱我歌,走遍千里”。
18、然而,作者毕竟是一个处于逆境而善于而善于自我解脱的人。所以,下片笔锋一转写道:“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这三句化用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句。作者通过高超的想象,把天上的明月和身边的影子当做知心朋友,一起欢乐。这样写,既使词染上了浓厚的浪漫色彩,给人有一种奇异之感;又真实地展现出他孤单、凄凉的影子。作者之所有“举杯邀月”,正是意味着他对当时社会的憎恶,意味着他对权贵们的讨厌。
19、——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释义: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20、醉意朦胧中,苏轼想起家人,想起弟弟子由,想起自己的跌宕起伏,想起人生的悲欢离合,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情绪喷薄而出。电光火石之间,旷古刷屏的中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横空出世了。
中秋苏轼(三)
1、月亮的光辉从天上照射下来,使秋天的碧空沉浸在一片清冷之中。在月宫的琼楼玉宇上,仙女们乘鸾凤自由自在地来来往往,我向往月宫中的清净自由,秀丽的江山像图画般的美丽,看过去在朦胧的月色里,树影婆娑。
2、——苏轼《阳关曲》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3、yángguānqǔ·zhōngqiūyuè
4、|古典文学|诗词|古文|国学|
5、我想知道苏轼的《中秋月》和《中秋月》的解释苏轼中秋月苏轼的中秋月写法由什么入什么关于苏轼的《中秋月》苏轼《中秋月》解释更多相关问题>>查看"书画美术"分类更多问题回顶部↑用百度知道APP,更省60%流量登录
6、苏轼何尝不明了这些?所以他的中秋才如此的不同寻常:他追求遗世独立的人格境界,但并不止于老庄的虚无悲凉,否则怎会如此一往情深?他渴望现实人生的完满团圆,但并不止于人伦亲情,否则怎会如此旷达、超逸?
7、远离政坛,远离了繁华,自然也就远离了嘈杂。
8、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
9、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思就是希望这世上,所有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10、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11、没想到在彭城山下,一起泛舟古汴河上,同去凉州。有鼓吹助兴,惊起汀上的鸿雁。
12、起起伏伏人生如梦一场,苦短,能有几度春秋?
1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14、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当年当夜推想次年中秋,归结到别情。形象集中,境界高远,语言清丽,意味深长
15、创作背景:熙宁十年(1077)八月十五日作于徐州。是年二月胞弟苏辙与东坡相见,四月间陪他同赴徐州,八月中秋之后方才离去。这是暌别七年来兄弟相聚并共度中秋。此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16、每年的八月十五至十八日,是沿海的天文大潮,海潮汹涌,蔚为壮观。杭州的钱塘大潮更是天下奇观。公元1071年六月至1074年,苏轼任职杭州通判。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曾忆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苏轼不同于白居易,他要亲临其境,观看山飞云走,撼人心扉的潮起潮落。公元1073年中秋之夜,皓月当空,霜风撩面。杭州城几乎万人空巷,前来钱塘观潮,“寄语重门休上鈅,夜潮留向月中看。”
17、1082年中秋,苏轼在黄州写下《念奴娇·中秋》:
18、中秋之月暂满还缺,或许你也和苏轼一样,和家人匆匆相聚就要奔赴远方,和好友倾诉心肠后就要天涯两端。
19、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20、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中秋苏轼(四)
1、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2、《念奴娇·赤壁怀古》自有横槊气概,英雄本色,可谓千古绝唱。它以三国时火烧赤壁的历史为题材,着力刻画吴国青年将领周瑜风姿潇洒,指挥若定的英雄形象。苏轼仰慕周瑜,自有惺惺惜惺惺的英雄情结。当时,宋朝边疆危机日深,朝廷上下又是萎靡慵儒。他在呼唤如周瑜那样的青年英雄,来扭转这个不容乐观的现状。可反观自己一个流放之人,谁又能体谅他的良苦用心呢?“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3、——苏轼《阳关曲》释义: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中秋谁与共孤光。
4、《中秋见月和子由》苏轼〔宋代〕
5、⑧便欲三句:化用《庄子·逍遥游》:“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唐李白曾被称为“谪仙人”,谓如神仙谪降人世。苏轼也自比谪仙,故称归去。
6、这首小词,题为“中秋月”,自然是写“人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则又涉及别情。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7、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
8、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9、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当年当夜推想次年中秋,归结到别情。形象集中,境界高远,语言淸丽,意味深长。《阳关曲》原以王摩诘《送元二使安西》诗为歌词,东坡此词与王摩诘诗平仄四声,大体切合,是词家依谱填词之作。
10、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11、超越的结局不是寂灭,而是回归。回归人生,回归情感,既然有情感,就有圆,就有缺,因为一切都是终点,一切都是永远;一切都是空幻中水天明媚,一切都是寂灭中生机宛如。
12、他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又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3、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14、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15、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苏轼《阳关曲》
16、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
17、苏轼的这首中秋词开创了中国古代词史中超旷清迈的词风。这首词一出现,所有写中秋的诗词似乎都可以忽略不计了!
18、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词人毕竟是旷达的,他随即想到月亮也是无辜的。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忧伤呢?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很有哲理意味。
19、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20、苏轼的中秋,深情款款。古代交通不便,没有网络,“车、马、邮件都慢”,远方的人儿,不能相见,只能怀念。中秋节,被古人赋予了太多的感情:团圆,思念,花好月圆,千里婵娟……一曲《水调歌头》,行云流水一般,淌过人们的心田。多么坚硬的心,都会被这皎洁的月光所融化。
中秋苏轼(五)
1、微醺的诗人在问谁?是远方的子由还是醉醺醺的自己?是迷离的月光还是小巧的洒樽?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满怀幻想的追问,他在意的或许并不是答案,而只是这孩子气的追问本身,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深深的渴求与失落中找到一缕轻烟般缥缈的安慰,只有这样才能给自己的醉意阑珊寻找到一个聊以解嘲的答案。
2、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3、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4、——苏轼《念奴娇·中秋》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苏轼《阳关曲》中秋谁与共孤光。
5、我也回了趟老家,所以停更了三天,在此向大家致歉,也向大家送上一份迟到的中秋祝福,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6、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遗憾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7、没有人陪我喝酒也无所谓,月亮就是我的朋友。倘若我想上天,翩翩乘风就可归去,何必需要借助虚无缥缈的鹏鸟之翼?
8、家人难寻,千山万水隔千里;知音难求,灵魂孤寂上下求索而不得——只剩凄然惆怅。
9、竟放人间添鼎色,玉立娇羞亮眼中;
10、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1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12、苏轼来黄州的第三年,与好友于七月十六和十月两次游览赤壁。十五的月亮十六圆,都是明月当空的夜晚。东坡一行“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凭吊三国赤壁古战场,遥想曹操当年挥师东下,横槊赋诗,也是时代骄子,盖世英雄,然“而今安在哉?”滔滔江水,“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唯有一轮明月映在江面,虽是或圆或缺,“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明月不会消逝,总是适时而出。人生须臾,时空无限,不由感慨万千,作《前赤壁赋》。又是一个“人影在地,仰见明月”的夜晚,东坡与客再访赤壁,作《后赤壁赋》。
13、《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苏轼〔宋代〕
14、词的上阙,诗人想要乘着清风,飞到月宫里去,因为现实生活是如此地令人沮丧!但很快诗人就否决了这个想法。还是回到人世间来吧,天上宫阙固然潇洒自在,可千里月光传递的却是一缕缕的人间温情。
15、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我醉拍手狂歌,举怀邀月,对影成三客。
16、中国古代10篇美的古文,一生至少要读一次
17、古往今来,中秋之月激发过文人多少丰富的情感和无穷的想象,苏东坡在熙宁九年(1076)写过的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尽情驰骋对月宫的幻想,表达超脱尘俗和依恋现实的矛盾,倾吐对情同手足的胞弟的思念。
18、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19、永远有多远?月光有多远,就有多远。
20、⑿水晶二句:李肇《唐国史补》卷下:李舟以笛遗李牟,“牟吹笛天下第月夜泛江,维舟吹之……甚为精壮,山河可裂……及入破,呼吸盘擗,其笛应声粉碎”。李牟,或作李谟。此喻胸中豪气喷薄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