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本恶的观点(前20句)
1、荀子的“性本恶”观点:荀子和孟子一样,认为食色喜怒等是人的先天性情,是人情之所不能免,是人所共有的。但是,在性情与仁义的关系上,荀子则与孟子不同。
2、我想在场的各位思考一下,我们现在之所以在这里坦诚布公的讨论善和恶,之所以有衡量善和恶的标准,是因为我们有一颗“善”心。回想一下,有多少人在争吵和打架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们所谓的“幡然醒悟”是在静默沉思中产生的,是在对自身考量下孕育的,它是善的觉醒,因为善本来就在我们心中,不是外界的教育、压迫甚至制裁。
3、但是,全国公安刑事立案数达千万,犯案的人依旧大面积存在。就日常生活而言,几乎每个人的身边都有违背法律、道德的人存在。
4、早提出“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观点的人分别是孟子和荀子。孟子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他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相对。“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个中心环节。荀子的情性观与早期儒家《性自命出》一派的思想有关。然而性自命出以“情”为天的观念引出的是自然主义、情感主义的生存论调。荀子没有沿着这一个路向发展,这是因为,他认为天然禀赋的性情是恶的。因而顺应他的发展,将引起人与人的争夺,贼杀,导致社会的混乱,这就是性恶论。扩展资料:荀子天道自然的思想:在荀子看来,天为自然,没有理性、意志、善恶好恶之心。天是自然天,而不是人格神。他把阴阳风雨等潜移默化的机能
5、正方(文学院):人性本善
6、如果人性本恶,没有一个人会心甘情愿地遵守道德规约,但是事实证明:人还是有善行、人还是有道德、还是有利他的行为。如果人性本恶,(时间警示)那么我们只有两种选择:第一个是活在一个“老大哥”无时不刻不监督我们的世界当中;第二个是我们人类社会将是彼此不再相信。如果这样的话,我就会看到一个老太太跌倒了有人把她扶起来,人们则说他居心不良,但是我们会发现,在人类历史社会当中,没有一个的君主曾经产生过,但是舍己为人的事情在不断地发生。
7、正方三辩:所以我方就觉得因为什么都没有做,不能说他是一个恶人,今天你在......(铃响)
8、每一天,你将受到王老用LiberalArts(博雅教育)理论,结合历史、政治、文化、艺术、商业故事,防不胜防的高纯度无死角知识轰炸。
9、对方辩友可曾听闻过狼孩,完全不受人类社会影响可谓本之极了吧?然而,在科学家刚刚将其带回人类社会时,它的表现却是对所有人充满了攻击性。它会无节制的寻找食物,就算吃不了也会把它储存起来。它的行为生动的体现了脱去道德束缚后的世界是无法抵御欲望的无限制扩张的。
10、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重要的一环在于掌握客观规律。孟子拿夏禹治水,根据水势就下、可导而不可遏的规律,来说明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都须如此。
11、案发后,伤人者跳楼自杀。
12、所以说,性善论与性恶论同样是通过“求”与“学”的实践原则,从而达到儒家“仁政”理想,这一点上二者并没有本质的不同。
13、找到了善恶的本质,那人性的本源究竟是什么?进化生物学告诉我们说,在40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个原始汤,里面有水二氧化碳甲烷和氨,直到有一天,基因出现了,受限于资源,它必须尽可能占用资源复制自己。简单点说,它要做的就是自私。当然我们也不怪它,因为总是考虑别人的基因,不得到资源就停止复制了。30亿年后,在自私大比拼中取胜的基因所组成的人类出现了,自私很不幸成为了人类深深嵌刻在基因里和骨子里的本性。而尊重他人从来不是与生俱来的,这来源于后天的教化。人性之本在于自私,并无本性里对他人的尊重。这不是人性本恶是什么呢?
14、“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自然界的恶劣条件决定人类社会自雏形开始便不可避免存在弱肉强食,生存竞争的局面。人性之恶作为人心之本也由此根植。但人类作为拥有高级智慧与文明的生物,与动物的明显区别在于人能正视本心,正视不足,寻人性本恶之源,从而加以改造、引导,使之符合客观社会和时代潮流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走向和谐大同。
15、人性的可怕就是来自于自身的防御机制——私心。小时候父母利用外界的事物吓唬哭闹的孩子时就是为了让自己省心,却意识不到强行干预孩子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
16、关注东方出版社,粉丝福利不定期放送哦!
17、人性本善是人类种族延续和文明发展的根本基础,父母对下一代的无私付出,使得人类种族不断延续,师者对弟子的无私付出,人类的文明得以传承发展。人性本善在存亡危机时表现的更加明显,从庞贝古城到泰坦尼克再到汶川地震,人类在危机临身时的对身边人的本能保护行为表现的淋漓尽致。从经济社会上来讲人性本恶者驱动零和,你死我活后蛋糕还是那么大,发展始终艰难。人性本善者驱动共赢,一起把蛋糕做大,发展迅速。放眼世界,零和玩家步履维艰,纷争不断,好不容易抢下一块蛋糕,转眼间发现共赢者早已去到另一个广阔的层次了。就是因为人性本善才是社会和文明发展的根本基础
18、第从个人成长初始来看,人从出生伊始,性本恶的特点充分暴露。有人说小孩子天真无邪,但若真没有邪念,为什么不满一岁的幼儿知道与人争抢食物和玩具?为什么大一点的孩子总是不自觉地欺负年幼弱小的弟弟妹妹?为什么校园欺凌、考试作弊、违反校纪、辱骂师长父母的行为在初等年级甚至学龄前儿童身上屡屡发生,而且不在少数?可见,人自成长开端,其心智尚未开启,无知多于自觉,而在这种朦胧混沌的状态下暴露出的种种恶行便更能体现人性本恶。
19、人性本恶的自然持方又说:人天生就有各种各样的欲望,这些刻在骨子里的欲望是人性,孔融让梨这样的事情就是被环境所感染而呈现的善,所有的利他主义都是为了这个社会的正常秩序运转而被人为教育出来的。人性本善,只是教养的体现罢了。
20、因此,人要用忏悔和良好的工作以及服从某种禁忌、戒律等来获得全能全知上帝的救恕。否则,人的灵魂就不能进入美丽的天堂,而只能沦落于苦难的地狱。扩展资料荀子论性恶:
人性本恶的观点(前40句)
1、但是人生在世谁能没有一点私心?所以我们需要理解与包容。
2、因为深知人性经不起考验;
3、儒家的思想是认为人“性本善”,后来人变坏是受环境的影响。所以他们认为提高社会风气的关键在于教化。法家相对“性本善”提出了一个,亦或是后人总结的“性本恶”,他们的意思是说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法律约束,人们就会展现出“恶”的一面。
4、有时候跟你一起去质疑的伙伴,他们不一定会和你一样对抗到底。他们会在你需要的时候说一些模棱两可的话,会在你备受打击的时候假意出来以长辈相劝。你别看他一起和你背地里骂着某人如此阿谀奉承,实际已经和这些人发展了相当虚伪的一套感情。我把假意同仇敌忾的人当成亲密的伙伴,真他妈的。
5、正方三辩:好,那人一生下来就是恶人么?
6、朋友们,人生而有欲,我们早已明了。当我们还是婴孩时,便已然知道啼哭唤乳;当我们仍不知世事的时候,便已经有所追求。诚然,欲望分善恶,但任何一种欲望无限制扩张后都可称之为恶。显然,我们的天性是希望自己的欲望不断被满足的,因此我们每个人都有欲望无限扩张的本性,所以说人性本恶。试想,有人给你钱,假如这钱正当,你会选择拒绝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那么假如我们没有后天形成的道德,也没有法律的约束,这钱想必来的不净也无人会选择拒绝。因为,这是我们的天性啊。既然谈本,就请返本,莫让道德的表象迷了我们的双眼,从而迷失了真理。
7、荀子以为,天不是神秘莫测、变幻不定,而是有自己不变的规律。这一规律不是神秘的天道,而是自然的必然性,它不依赖于人间的好恶而发生变化。人不可违背这一规律,而只能严格地遵守它。
8、在人性问题上,他提出“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性”和“伪”两部分,性(本性)是恶的动物本能,伪(人为)是善的礼乐教化,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9、自然立场上,我身边大部分人偏向人性本善,当然真实性有待考证。
10、南怀瑾先生一生极为重视教育,尤其重视青少年教育问题。针对青少年普遍感到迷惘、彷徨的症结所在,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他亲自撰写了一系列文章,深入浅出地考察了中国两千多年教育概况,并着重讲述了20世纪以来东西文化的交流、新旧教育制度及思想的改革演变,指出,这一切乃是历史趋势中自然的现象,文化思想在变动时代必起的波澜,也是人类历史分段生命中当然的病态。我们应正本清源地反思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修正学风,建立一番复兴文化的新气象。分析如抽丝剥茧层层深入,论述精辟句句发人深省,是对中国教育重要的一部论著。
11、下面是六位学生的辩论稿。
12、印象深刻的,是采访者在后的一句话:
13、因此我方认为人性本善,谢谢。
14、本来到上面已经写完准备发出去,觉得太悲观了点。续一个光明的尾巴。
15、成年人经历的事多了,尤其是遭受的伤害和磨难多了就很难返璞归真。但是有一种人除外——对于有信仰的人来说,磨难只会促使他快速回归本真。
16、其实原因也很简单,我是个生长在中国的人,首先我骨子里的基因就是热爱和平。在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成千上万个国家诸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究其根本,在于民生;民生好坏,在于民心善恶。
17、然后让学生写一篇辩论稿:对于“人性本善”与“人性本恶”,你的立场是什么?理由是什么?要求:论辩陈词在观点上必须有破有立,批判对方观点时要抓住要害,陈述自己的观点则要有理有据。
18、凡是人们想要去行善,就是由于人的本性是邪恶的。原本是浅薄的则希望变成深厚的;丑恶的则希望变成美好的;狭窄的则希望变成广阔的;贫穷的则希望变成富有的;卑贱的则希望变成高贵的。
19、能够认同每个人身上都有缺点,那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自己身上的缺点也是存在的,能够坦诚的看待自己的缺点,也是直面惨淡人生的一个好现象。有时候看清自己真的很难,毕竟人的眼睛都是盯着外界看的。所以说,自己只能是靠”三省吾身”来审视自己的一切了。
20、深圳宝安小区,19岁男生与保洁发生口角误杀父亲,随后自己跳楼自杀。
人性本恶的观点(前60句)
1、孟子虽然主张性善,但是他也不否定性恶。人性的善恶就像鱼和熊掌,皆我所欲也。如果说道义是善,那么为了求生而出卖道义就是恶,这两点是共存的只不过存在取舍的问题。
2、到了论争末期,荀子直截了当地提出性恶的论据,恰恰与孟子的观念成为强烈的对照。但要注意孟子与荀子都是历来公认为战国时代的大儒,只是儒家的分号,并非别处的杂货店。荀子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嚷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根据荀子这一节理论,他与西方文化中的唯物思想、经验学派、机械论者似乎都有相同的观点。但在此,只是指荀子对于性恶说这一观念而言,并非以偏概全,认为荀子的整体思想都是如此。如要研究荀子通盘思想与学术,必须熟读《荀子》全书方可,切勿因噎废食,顾此失彼。
3、正方三辩:有请对方辩友。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人民法院数据显示,中国的总体犯罪率在下降:2016年全国法院新收未成年犯罪案件数量较之2015年略有下降;2015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一审审结校园暴力案件共计1000余件,2016年案件量同比下降51%,2017年案件量同比下降37%。
5、人的本性,因贪图利益就不推辞谦让;因忌妒憎恨就不忠诚信实;因喜好声色就不讲就礼义文理。
6、我们之所以尊重尧、禹以及君子的原因,在于他们能够改变先天的恶性(化性),建立后天良好的人事作为(起伪);良好的人事作为建立起来了,便会产生礼法义理。
7、人性究竟是本善还是本恶?这要从“本”来谈起,何为“本”?即人一出生便具有的天性。我方主张人性本善,我们相信人的萌芽是美好幸福的,善良光明的。
8、和花半辈子看不清的人,
9、意思是说初生的婴儿是接近于善良的。婴儿赤条条毫无遮掩,坦荡荡心胸无私,也不知道什么是胆怯和羞耻。这样的人与天地同德,与万物无异。他不知道蛇蝎蜂虫、豺狼虎豹、鹰隼猛禽会伤害自己所以敢与之亲近。
10、他又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的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并在此基础上,对先秦哲学进行了总结。
11、主持人、各位评委以及亲爱的对方辩友们大家好!言语的机锋常常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很高兴能以辩会友,广识天下英豪。真理是愈辩愈明的,今天就让我们来为大家拨开错杂的表象迷雾,揭示人性本恶这一亘古未变的朴素真理。
12、性本恶的观点更多的是从每个人都有缺点这方面提出来的,自私、贪婪、懒惰等等都是人的劣根性。无论是谁身上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缺点存在,哪怕是圣人也是一样,总会有一些世人未知的另一面,这点估计谁都无法否认。
13、孟子认为向善为人的本能,而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因此需要后天的学习与改变,至于哪个更有说服力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实我个人认为二者本质相同,详细些你可以看相关文章。
14、所以对善良更加欣赏而不视之为理所当然
15、后我想说,请不要对人类失去信心。对方辩友认为人性本恶,那么我们就需要在人一生下来就其进行各种教育和约束,让他们生活在我们所构建的“善”的世界中,那么这样的做法就是“善”吗?我们还需时时刻刻担惊受怕,害怕他们不服从规矩,害怕他们“恶根”重生,这样防之又防,真的是有利于人类社会发展吗?请相信人性本善,人人都有一颗善良美好的种子,有时不必约束,不必教育,他们自会开花结果,而我们所有的教育,是为了尽快让善种结出善花,而不是像对方辩友所说如防“洪水猛兽”一般防止“恶种”开花。
16、今人之化师法,积文学,道礼义者为君子;纵性情,安恣孳,而违礼义者为小人。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17、原始的人性,究竟是善的,或是恶的?
18、荀子对各家都有所批评,唯独推崇孔子的思想,认为是好的治国理念。荀子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特别着重的继承了孔子的“外王学”。
19、人没有了老师所传授的方法,就会偏邪险恶而不端正;没有了礼义,就会违法乱纪而不安分讲理。所以放纵本性、情感,习惯于任意妄为,而违背礼义的人,就是小人。
20、反方四辩:您没有回答我的问题么,人性有恶和人性本恶的差别在哪里?
人性本恶的观点(前80句)
1、如果对方坚持人性本恶,那么这个世界上什么样才算被教化,什么样才算不是恶人,才算自己被改恶从善了,那么是否说世上恶人更多呢?
2、这都是中西哲学上的大问题,
3、5月9日晚,41岁男人王某建在家长群表示,女儿被受害男孩欺凌长达一年多,男孩家长和老师表示第一次听到,愿意沟通处理。
4、荀子著名的是他的性恶论,这与孟子的性善说直接相反。他的总论点是,凡是善的,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人努力的产物。价值来自文化,文化是人的创造。正是在这一点上,人在宇宙中具有和天、地同等的重要性。
5、中国哲学史上关于人性善恶的争论,已经二千余年,初由孟子特别提出“性善”说,连带批判告子论“性无善恶”的观念,稍后又有荀子的“性恶”说,与性善的观念恰恰相反,于是便成为思想界争辩的论据。再后,由于佛学的传入中国,谈心说性便成为哲学辩论的中心。宋、明的儒者——理学家们,内在接受佛家、道家的思想,于是人性的善恶问题,也就成为理学论据的要义。大体说来,理学家们大多都是秉承孟子的性善说,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人之所以为恶,都是后天的习性所养成,后天的习性和人欲又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要反省克念,去尽人欲,使天理流行,才能恢复人性本来善良的面目。
6、而把仁义礼智信归结为“伪”,是人的社会属性,对后世人性学说产生了重大影响。
7、批阅之后,笔者发现班里学生基本上一半持有“人性本善”观点,另一半持有“人性本恶”观点。于是就将班里学生一分为进行了一场辩论,用时一节课,气氛热烈,论辩有据。
8、这样看来,放纵人的本性,依顺人的情欲,就一定会出现争抢掠夺,一定会和违犯等级名分、扰乱礼义法度的行为合流,而终趋向于暴乱。所以一定要有了师长和法度的教化、礼义的引导,然后人们才会从推辞谦让出发,遵守礼法,而终趋向于安定太平。
9、大家好!我方的观点是人性本恶,论述分为以下三点:
10、由此看来,人的本性是邪恶的就很明显了,他们那些善良的行为则是人为的。
11、在政治思想上,他坚持儒家的礼治原则,同时重视人的物质需求,主张发展经济和礼治法治相结合。在认识论上,他承认人的思维能反映现实。但有轻视感官作用的倾向。
12、成年人之所以感受不到自身以外的保护力量,长期受不良情绪的影响而精神内耗,造成生命力过早的衰竭,主要是缺乏信仰。
13、而荀子也认为不论善良如尧舜,还是残暴如桀纣,他们的本性是相同的,都有善恶两面。孟子和荀子虽然各自提出性善论与性恶论,但是人的本性相同也就没有所谓的善恶之分,只不过是作为后天影响后的人性的参照原点而已。
14、第人类从古至今共同意识的总体特征是知善向善。从人与人的关系上看,从男尊女卑大行其道到现在男女平等深入人心,从黑奴受尽歧视到我们现在的反歧视法案的完备,人们在不断地与人为善。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看,工业时代对环境肆意破坏到我们现在对绿色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人们也逐步意识到自然与人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总的来说,人类的善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在不断地深化与拓宽,人性也随着人类的整体意识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呈现出善的特征。
15、反方一辩:首先,婴儿的问题已经回答您第三遍了。您不忍苛责它不忍评判它不代表他不是有善也不是有恶,对不对?还请您告诉我无私是基因中的,还是自私?
16、孟子的“人之初,性本善”是我们从小就被灌输的观念,所有人都在被告之着人性趋向“善”。但是我却一直赞同着荀子的“人性本恶”的观点,认为人性趋向“恶”,且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恶魔。
17、不久后狗镇人发现Grace是一个通缉中的逃犯。大家要赶走她,后答应,如果她更卖力的干活,才可以在这里逗留。
18、对方辩友所犯的错误在于将恶夸张化,以偏概全,只关注恶行的表面,却忽视了恶行背后的实质原因。
19、人性本善,但我方并不否认人类社会存在恶行。我认为恶行的产生是由外部环境造成的。没有人生来就会行恶,他一定是有所经历才会导致行恶这一后果。对方辩友可能会提出质疑:有许多犯罪行为并不是从外界接受的,而是人的自然属性——欲望驱使人们坠入行恶的深渊。我曾听过一则故事:一人问拾粪老头,你梦想的事是什么?老人的答案令人大跌眼镜:“要是这条大街每天有拾不完的粪该多好哇!”这则故事可以很好地解释质疑:人的欲望往往是和身份相配的更高一层别的。要是这一老人享受到温暖舒适的住宅,美味精致的佳肴,有了权,有了钱,他的答案可能就大相径庭了。我方认为,有欲望导致的行恶是外部环境不断刺激的结果,不能说明人性本恶。
20、2015年7月11日,弑母后逃走。
人性本恶的观点(前100句)
1、我们都在歌颂大地母亲孕育万物的同时对于落在自己身上的一点点灰尘也无法容忍,对于其他的事物也是抱着同样的态度。
2、唯襟怀闲远,则可化刻为厚。理解得越多,就越痛苦。
3、我们大致了解了以上所举出中国哲学史上有关儒家对于人性善恶论的一些重要资料,关于人性究竟是善是恶的争端,已经约略明了了大概,如果肯下好学深思的功夫,“博学、审问、慎思、明辨”,便应当知道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了。西方的学者,或倾心于西方文化的学者,认为中国没有真正的哲学,也可以在这些问题上看出了端倪。
4、孟子认为人性善的一方面就是“义”,但是他又说“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也”,“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因此,孟子强调对人性善良的一面进行后天的培养,所以才会有“吾善养吾浩然之气”的说法。
5、5月10日上午,王某建闯入教室,持刀刺伤小男孩,抢救无效死亡。随后杀人犯已被警方控制,案件在进一步侦办。
6、无风不起浪,小男孩肯定是对小女孩做出过她不能接受的事,即便是一件很小的事。小男孩会“欺负”小女孩本身就是一种“恶”,即便很小。
7、荀况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他的学问渊博,在继承前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各家的长处加以综合、改造,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传统。
8、他的筋骨虽然柔弱,但小拳头却握得很牢固;虽然不懂得男女交合之事,生殖器却勃然挺起,这是因为他还未受世俗的污染,故精气充沛之至的原因。他整天大声啼哭,但嗓子却不会沙哑,这是因为和气纯厚之极的缘故。
9、正方一辩:对方辩友,今天我们谈的是一个性质判断。性质是什么?就必须立足于人类发展历史中的总体面貌来看,而不能割裂的去看。
10、“性恶论”是中国古代人性论的重要学说之认为人的本性具有恶的道德价值,战国末荀子倡导这种理论。他认为,人生来性就是恶的,后天教育可以由恶变善。他认为由于人人都有欲望追求,这是性中自有,这种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就决定了人的性恶。
11、不管是文学作品中生动的人物形象或者事例,还是现实生活中处处可见的活生生的人物和事例,都可以说明这个观点,也就是说,人性本善或者人性本恶的观念都是极其错误的。说白了,人性其实就是一张白纸,这个人到底是善还是恶取决于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
12、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因此《孟子·告子上》一文中写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13、一个认真靠谱而又活泼欢脱的原创平台
14、再后,到了汉代,扬雄便提出人性的善恶混杂的观念,如说:“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气也者,所以适善恶之也与?”扬雄这一观念,上半节等于是告子思想的变相,下半节引出气和人性善恶的关系,又是孟子思想“志者,气之帅也”的观念。这真是道道地地的善恶混说,好像很有道理,严格推究起来,到底言无所宗。
15、早提出“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观点的人分别是孟子和荀子。
16、一把刀,两个家庭的悲剧
17、说人之初,性本善,想想确实很有道理,一个婴儿刚生下来,哪有什么观念要去做坏事,当然只知道自己先好好玩耍,自己开心就好,正是因为之后没有正确引导,后来才出现了一些坏人。说人性本恶,其实想想也很有道理,小孩子总是想搞破坏,不听话,给人捣乱,正是通过爸爸妈妈的教导才明白了自己应该怎么做。
18、释义:人的本性是邪恶的,他们那些善良的行为是人为的。
19、虽然人性本善,但世界上各个国家还是会制定律法来约束国人。这是因为人性本善,但善心之下并不都能做善事。假设有这样一个情境:甲和乙两个人打架,这时丙出现,为了保护朋友甲,他杀死了乙。丙保护朋友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这个结果却并非善行。为了规范人们的善行,避免使善行变质,因此才会制定律法来约束人们。若对方辩友仍坚持人性本恶,那请你们回答:既然恶是人的本性,那人们行恶是因为本性所致,那制定法律有何用?
20、好的,谢谢主席,大家好。要想有意义地讨论今天这个辩题,首先应当对几个基本概念,善、恶和人性做出清晰且负责任的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