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墨子名言及翻译(文案100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4-10 07:39:12

墨子名言及翻译(前20句)

1、《尚书》博士——夏侯胜

2、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3、(释义)不得志的时候就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都能得到好处。

4、“儒以天为不明,以鬼为不神,天、鬼不说,此足以丧天下。”翻译成白话文意思是说:“儒家认为天不明察,鬼神不神明。天、鬼神不高兴,这足以丧亡天下了。”

5、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

6、俭节则昌,淫佚则亡。译文:节俭的就昌盛,淫佚的就灭亡。

7、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墨翟

8、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不得见也。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傲爵禄者,固轻其主;其主傲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傲爵禄,吾庸敢傲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见。天下闻之,皆曰:“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

9、故父母、学、君三者,莫可以为治法。

10、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

11、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墨子

12、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译文)兴天下的利益,除天下的祸害。兼爱。(译文)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爱天下所有的人。非攻。(译文)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人类和平。尚贤(译文)不分贵贱地推荐、选拔、使用德才兼备的人。尚同。(译文)政令、思想、言语、行动等要与圣王的意志相同一。节用。(译文)反对奢侈浪费,主张勤俭节约。节葬。(译文)反对厚葬久丧,主张薄葬短丧。非乐。(译文)反对奢靡的音乐活动,提倡节约人财物力。非命。(译文)反对命运之说,主张强力从事。天志。(译文)天是有意志的高主宰,天的意志是兴利除害。明鬼。(译文)辨明鬼神的存在,鬼神能扬善惩恶。兼相爱,交相利。(译文)既爱自己也爱别人,与人交往要彼此有利。

13、帝欲用安石,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帝曰:“文学不可任耶?经术不可任耶?吏事不可任耶?”介对曰:“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阔,若使为政,必多所变更。”帝不以为然,竟以安石参知政事,谓之曰:“人皆不能知卿,以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帝曰:“然则卿设施以何为先?”安石对曰:“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帝深纳之。

14、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

15、解读:《师说》是由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所著的一篇关于教育的议论文,批判了当时“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肯定和颂扬了尊师重教的必要性。韩愈的这句名言体现了“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即教师和学生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常常在考试中与同样体现“教学相长”思想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结合起来考察。

16、翻译:吕蒙正先生不喜欢记着别人对他的犯下的错。当初刚任参知政事的时候,上朝时,有一个朝廷官员在帘内指着他说:“这样的粗陋之人也能够参与朝政吗?”蒙正假装没有听到走了过去。他的同事很愤怒,让人询问那位官员的姓名,蒙正急忙制止了同事。朝事结束后,他的同事心中仍然愤愤不平,后悔没有追问到底。蒙正说:“一旦知道了他的姓名,那么我终身不能再忘了他,还不如不知道。没有查询他的姓名,又有什么损失呢?”当时的人都很佩服他的气量。

17、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选出后请填在选择题答题栏内。

18、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9、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译文:兴天下的利益,除天下的祸害。

20、王天成︱孔子焚书——读《郑板桥家书》有感

墨子名言及翻译(前40句)

1、宋明心学的开山祖师——陆九渊

2、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离娄下》

3、翻译:曾子穿着很破旧的衣服在耕田,鲁国的国君派人要封送给他一大片土地,曾子坚决不受。那人回去,又再送来,曾子还是不接受。使者说:“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是别人献给你的,你为什么不受?”曾子说:“我听说,接受别人馈赠的人就会害怕得罪馈赠者;给了人家东西的人,就会对受东西的人显露骄色。那么,就算国君赏赐我的土地而不对我显露一点骄色,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吗?”孔子知道了这件事,就说:“曾参的话,是足以保全他的节操的。”

4、回复“近义词”或者“反义词”查询近义词反义词大全

5、B.兼并六国,完成统一

6、翻译:甘戊出使齐国,要渡过一条大河。船户说:“河水那么浅,你都不能靠自己的力量渡河,又怎么能做出使齐王高兴的事呢?”甘戊说:不是这样的,你不知道这其中的道理。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老实谨慎地做事,辅助主人不战而胜;骐骥、騄駬这样的好马,可以日行千里,而把它们放在家里,让它们去捕老鼠,还不如小猫;干将这样锋利的好剑,工匠用来伐木还不如斧头的作用大。而现在在河中摇船,进退自如,我不如你;游说那些国君,国王,你就不如我了。

7、翻译:渤海鲍宣的妻子,是桓氏的女儿,字少君。鲍宣曾经跟随少君的父亲学习,少君的父亲为他的清贫刻苦而惊奇,因此把女儿嫁给了他。(少君出嫁时)嫁妆陪送得丰厚,鲍宣不高兴,就对妻子说:“你生在富贵人家,习惯穿着漂亮的衣服和装饰,可是我实在贫穷低贱,不敢担当大礼。”妻子说:“我父亲因为您修养品德,信守约定,所以让我拿着毛巾梳子(服侍您),既然侍奉了您,(我)听从您的命令。”鲍宣笑着说:“(你)能这样,这是我的心意了。”少君就全数退回了那些侍从婢女服装首饰,改穿(平民的)短衣裳(汉代贵族的衣服是深衣,就是长衫),与鲍宣一起拉着小车回到家乡。(她)拜见婆母礼节完毕后,就提着水瓮出去打水,修习为妇之道,乡里的人对她称赞。

8、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

9、刘安是世界上早尝试热气球升空的实践者,他将鸡蛋去汁,以艾燃烧取热气,使蛋壳浮升。

10、非命。译文:反对命运之说,主张强力从事。

11、A.一些封建贵族信奉佛教

12、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13、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兼并六国,完成统一

14、人之于就兼相爱、交相利也,譬之犹火之就上、水之就下也,不可防止于天下。——墨翟

15、王充(27—约97),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无神论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今属浙江)。王充年少时就成了孤儿,乡里人都称赞他孝顺。后来到京城,进太学学习,拜班彪为师。

16、《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记传体通史,可以从书中查阅的史实有①商汤灭夏②齐桓公称霸③商鞅变法④赤壁之战

17、咨询地址:通辽市第三中学对面一楼中公教育

18、甘戊使于齐,渡大河。船人曰:“河水间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长,谨愿敦厚,可事主不施用兵;骐骥、騄駬,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干将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子亦不如戊矣。”

19、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况

20、(1)据材料说明,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农民,是否支持商鞅变法?(1分)为什么?(2分)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的变化。(3分)

墨子名言及翻译(前60句)

1、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墨子《墨子》

2、王天成︱挽救中华文明的民族英雄冉闵

3、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 《墨子·七患》。虑:计谋。卒:同“猝”,指突然事变。这两句大意是:心中没有预先考虑应对事变的方法,就不能应付突然变故。无事之时备有事,平素就要对可能突发的变故准备应对的策略和方法。这样,在事变发生时才不至于慌张,才能避免忙中出错。这两句多用于说明居安思危的道理。

4、明末天下大乱,明熹宗时,孔子的第64代孙子孔胤植承袭衍圣公。1644年,李自成进京明朝灭亡,孔胤植令曲阜衍圣公府,供奉大顺国永昌皇帝龙位。满清入关,连妓女李香君都知道亡国恨,不愿做亡国奴,血溅诗扇,衍圣公孔胤植却马上向清廷上《初进表文》,阿谀颂扬满清君主“承天御极,以德绥民”“六宇共戴神君”“八荒咸歌圣帝”“山河与日月交辉”国祚同者韩并永“。顺治二年,颁布《剃发令》,规定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孔胤植举双手赞成,第一个带头表率。大清光绪年间,德国强占胶州湾,孔府竟然将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画像请入孔府,与孔子一同供奉。英国强占威海卫时期,孔府的祠堂中又多了一张英国爱德华三世的画像。

5、诗意记录生活真情温暖人心

6、甘井近竭,招木近伐,灵龟近灼,神蛇近暴。——墨子

7、兼相爱,交相利。

8、孤明先发——竺道生

9、(2)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2分)措施:穿汉服,说汉话,迁都洛阳。(3分)作用: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2分)

10、翻译:李林甫为宰相后,对于朝中百官凡是才能和功业在自己之上或受到玄宗宠信或官位快要超过自己的人,一定要想方设法除去,尤其忌恨有文学才能而进官的士人。有时表面上装出友好的样子,说些动听的话,而暗中却阴谋陷害。所以世人都称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11、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12、(释义)谦逊礼貌的人不会随意侮辱他人,节俭朴素的人不会掠夺他人。

13、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墨子修身》

14、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15、本不固者末必几。行不信者名必耗。《墨子修身》

16、(释义)不做那些自己不该做的事,不要贪图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17、翻译:陈胜年轻时,曾经被雇佣给人耕田种地,有一次,耕作中他忽然停下手来,走到田垄上,烦恼忿恨了许久,对伙伴们说:“要是谁将来富贵了,彼此都不要忘掉。”伙伴们笑着应声问道:“你是被雇佣来耕田的,哪里来的富贵呢?”陈胜叹息道:”唉,燕雀怎能知道天鹅的志向呢?”

18、子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无愈于人乎?”子墨子曰:“我将上大行,驾骥与牛,子将谁驱?”耕柱子曰:“将驱骥也。”子墨子曰:“何故驱骥也?”耕柱子曰:“骥足以责。”子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责。”

19、师以质疑,友以折疑。师友者,学问之资也。——李惺《西沤外集·冰言补》

20、以攻战亡者,可胜数。译文:由于攻战而灭亡的,多得难以数清楚。

墨子名言及翻译(前80句)

1、翻译:后赵王石勒请武乡有声望的老友前往襄国(今河北省邢台市),同他们一起欢会饮酒。当初,石勒出身贫贱,与李阳是邻居,多次为争夺沤麻池而相互殴打,所以只有李阳一个人不敢来。石勒说:“李阳是个壮士,争沤麻池一事,那是我当平民百姓时结下的怨恨。我现在广纳人才,怎么能对一个普通百姓记恨呢?”于是急速传召李阳,同他一起饮酒,还拉着他的臂膀开玩笑说:“我从前挨够你的拳头,你也遭到了我的痛打。”随后任命李阳做参军都尉。

2、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3、佛教西汉末年传入我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提倡和扶植。其根本原因是

4、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5、翻译:我在朋友家里看一棋。一位客人屡次输掉,(我)讥笑他计算失误,总是想替他改放棋子,认为他赶不上自己。过一会儿,客人请求和我下棋,我颇为轻视他。刚刚下了几个棋子,客人已经取得主动的形势。棋局快到中盘的时候,我思考得更加艰苦,而客人却轻松有余。终局计算双方棋子,客人赢我十三子。我很惭愧,不能说出一句话。以后有人邀请我观看下棋,我整天默默地坐着看而已。

6、翻译:宗悫,字元干,是南阳涅阳人。他的叔父宗炳,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的巨浪。”(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遭到强盗打劫。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本进不了正屋。当时天下太平,有点名望的人都认为习文考取功名是正业。宗炳因为学问高,大家都喜欢跟着他读儒家经典。而宗悫因为任性而且爱好武艺,因此不被同乡称赞。

7、(释义)君子的操守,是从修养自身开始,进而使天下太平。

8、故其乐逾繁者,其治逾寡。自此观之,乐非所以治天下也。

9、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择举之。

10、“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体现了新型师生关系中的()。

11、梁启超(18023——19019),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

12、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偏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 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人之于就兼相爱、交相利也,譬之犹火之就上、水之就下也,不可防止于天下。 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原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 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襟三江而带五湖。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13、主张以吏为师——韩非

14、大国之攻小国,譬由童子之为马也。

15、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16、宗悫(què)乘风破浪

17、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8、翻译:有个想向董遇求教的人,董遇不肯教,却说:“必须在这之前先读百遍。”意思是:“读书一百遍,它的意思自然显现出来了。”求教的人说:“苦于没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是一年的农余时间(可以读书),夜晚是白天的多余时间(可以读书),下雨的日子一年四季都有余。”

19、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

20、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墨子名言及翻译(前100句)

1、(唐)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往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古人云:‘不学,墙面,莅事惟烦。’不徒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2、(经典)一口气读完四书五经

3、翻译: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多次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银子来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这样呢?”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拿着银子)羞愧地出去了。后来杨震调动到涿郡任太守。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见。他的子子孙孙常吃蔬菜,步行出门,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长的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说:“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把这个馈赠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

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5、翻译:狄梁公与娄师德一同作相国。狄仁杰一直排斥娄师德,武则天问他说:“朕重用你,你知道原因吗?”狄仁杰回答说:“我因为文章出色和品行端正而受到重用,并不是无所作为而依靠别人。”过了一会,武则天对他说:“我曾经不了解你,你作了高官,全仗娄师德提拔。”于是令侍从拿来文件箱,拿了十几篇推荐狄仁杰的奏折给狄仁杰。狄仁杰读了之后,害怕得连忙认错,武则天没有指责他。狄仁杰走出去后说:“我没想到竟一直被娄大人容忍!”而娄公从来没有骄矜的表现。

6、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浪。”炳曰:“汝若不富贵,必破我门户。”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挺身与拒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艺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7、翻译:大凡治国的道理,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人民富裕就容易治理,人民贫穷就难以治理。凭什么这样说?人民富裕就安于乡居而爱惜家园,安乡爱家就恭敬君上而畏惧刑罪,敬上畏罪就容易治理了。人民贫穷就不安于乡居而轻视家园,不安于乡居而轻家就敢于对抗君上而违犯禁令,抗上犯禁就难以治理了。所以,治理得好的国家往往是富的,乱国必然是穷的。因此,善于主持国家的君主,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来,然后再加以治理。

8、胡瑗(993~1059)字翼之。中国北宋学者。理学先驱、思想家和教育家。因世居陕西路安定堡,世称安定先生。庆历二年至嘉祐元年历任太子中舍、光禄寺丞、天章阁侍讲等。

9、投稿邮箱:450266292@QQ.COM

10、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与处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11、尚贤。译文:不分贵贱地推荐、选拔、使用德才兼备的人。

12、兼相爱,交相利。 《墨子·兼爱中》兼相爱:指不分亲疏、贵贱、贫富、一视同仁的爱所有的人。交相利:互相帮助,共谋福利,反对争夺斗争。墨子认为天下的一切祸害皆起于人们之间“交相别”,即亲疏远近,彼此利益之别。因此,要除去天下之大害,就必须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13、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心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

14、翻译:陈万年病了,把儿子陈咸叫到床前。教他读书,教至半夜,陈咸瞌睡,头碰到了屏风。陈万年很生气,要拿棍子打他,训斥说:“我口口声声教你,你却睡去,不听我讲,为什么?”陈咸赶忙跪下,叩头说:“爹爹的话,我都晓得,大抵教儿子对上司要拍马屁、讨好啊,如此而已!”陈万年没有再说话。

15、德高望重的严师——伊尹

16、官无常责而民无终贱,有能刚举之,无能则下之。

17、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描述的是西晋永嘉五年,中原人民纷纷迁居江南的情景。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是因为

18、法不仁,不可以为法。——墨子

19、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关而止,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说之。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三石,实也;九石,名也。宣王说其名而丧其实。

20、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崐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