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小故事大智慧(一)
1、0寿禅师赎鳞虫得度
2、聊到高兴时,苏东坡问佛印禅师:“你看我现在像什么?”
3、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责任能够让一个人变得坚强而勇敢,当我们面对前所未有的危机的时候,有的人突然不知道了什么叫害怕,因为他知道他必须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去战胜它,因为在他身上还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佛教智慧小故事篇2:不见世间过在寺院里工作的一位朋友告诉我:寺院里新来了一位义工,一开始安排她在花圃里帮忙,做了几天,她一会儿嫌花工安排她的活多、一会儿又嫌一起工作的义工偷懒,要求换工作。后来安排她到图书馆里帮忙,她做了没几天,又开始嫌一起做事的阿姨太慢,或是嫌来借书的人没有素质,总是乱放图书。于是又安排她到偏殿门口负责卫生,没想到,她的抱怨更多了,嫌游客乱扔烟头,嫌孩子乱丢食品袋……后,她带着一腔怨气找到方丈,要求重换工作。
4、士兵们按国王的命令在十字街口整整看守了一天,也没见任何可疑的迹象。快黄昏时,一群远方的商人进了城,装满货物的马车—辆接—辆地驶过街道。突然,相反方向也来了一阵马车,两队马车挤在十字路口,把街道挤得水泄不通。双方各不相让,争吵起来。有两辆装满稻草的马车被挤翻了,满载的稻草正好覆盖在死尸身上。士兵们一看不对,忙上前把人群车马驱散了。
5、舍利弗,本来是一位小乘的阿罗汉,后来,他认为小乘属于自利,发出离心,只求自己了生脱死;而行菩萨道.救人救世,可以解除别人的痛苦。因此他发了大心,要修学菩萨行,利益众生,如果众生有什么苦难和需求,他一定要满足人家的要求。正如佛经说的:“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他要实践菩萨的这种利他的精神。
6、智慧小语:世人往往只看到果,却不了解因,所以即使一切都按照步骤来,仍是一无所获。佛教寓言故事7拉胡琴的方法
7、因为人的生命不仅是今世,而是经历了生生世世的流转,谁也无法知道自己在过去世流转的过程中曾做过什么样的业,所以今世行善、做好事,却不一定会带来今生的幸福与快乐。同样的,现在所造的恶业,亦不一定会马上报应遇到痛苦和不幸。
8、有一个叫波利的商人,他和五百位商人一起到海上寻宝。
9、“不必说了,你没有办法做到的!”孝子说道。
10、武士勃然大怒,随手抽出佩剑,朝白隐砍去:“看我宰了你!”
11、她对大家说:“我长得这样端庄美丽,为什么还让我干挑水这种粗活?”
12、“师父!我没睡觉。我在认真思考一个问题,
13、智慧小语:人要懂得远离五欲贪、镇、痴、慢、疑,一般人皆因财物利欲而苦患无穷,贪念心越重而烦恼越多。
14、然后,一休用白布将碎陶片包好,自己在蒲团上坐下来,好像静思默想的样子。不一会儿,像外鉴禅师回来了,他口渴得很,一进门就找茶壶,没看见,便大叫一休。但叫了几下,也无人应声。
15、评:一时贪念,葬送一生。立得正,行得稳,然后才能有更多机会享受美食。
16、一伙劫匪在抢银行时说了句至理名言:“通通不许动,钱是国家的,命是自己的!”劫匪回去后,其中一新来的硕士劫匪说,老大,我们赶快数一下抢了多少,那老劫匪(小学文化)说:“你傻啊?这么多,你要数到什么时候?今天晚上看新闻不就知道吗?”网友微评:这年头工作经验比学历更重要!
17、因此,商人的苦恼。
18、有一天,苏东坡到佛印禅师处与佛印禅师聊天,两人均盘腿而坐。
19、说到这,老方丈顿住了,问小和尚们道:“知道后人们为什么喊达摩祖师的小弟子为高僧、智者了吗?达摩祖师的小弟子跑到深山里又去干什么了呢?”
20、俗语道:淹死的都是会水的。若因为自己有某一方面的长处便掉以轻心,后往往还不如刚学之人做得好。
佛教小故事大智慧(二)
1、后,禅师转身问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份礼物属于谁呢?”
2、于是等到均提七岁的时候,婆罗门便带他到祇洹精舍出家修行。均提沙弥不断地勤修佛法,精进用功,后心开意解,证得阿罗汉果。均提沙弥思惟今生能得遇圣者、悟道证果,必是过去的因缘,便以神通力观见自己过去世为一只饿狗,蒙舍利弗尊者慈悲救助。
3、佛陀笑着说:“没错。若我不接受你的谩骂,那你不就是在骂自己了吗?”
4、慧可禅师辞别宝静禅师,一路风尘去少室山,来到达摩祖师面壁之地,朝夕承侍在旁。初,达摩祖师只顾面壁打坐,根本不理睬他,更谈不上什么教诲。但是慧可禅师并不气馁,内心反而愈发恭敬虔诚,用古德为法忘躯的精神激励自己:“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济饥,布发掩泥,投崖饲虎。古尚若此,我又何人?”慧可禅师有此认识,因此每天从早到晚,一直呆在洞外,丝毫不敢懈怠。
5、信徒们不以为然地说:“理想、信念和责任,说说倒是很容易,但总不能当饭吃吧!”无德禅师说:“那你们说有了什么才能快乐呢?”
6、他们没有吃的没有喝的,他们也不知道那么远的路,等待每一个人的是什么,他们更不知道是否大家能够坚持到目的地。但是他们知道,必须逃到安全的地方,所以,大家就艰难地上路了。
7、“又十年过去了,三弟子的身体越来越差了,别说帮助别人,甚至连自己都需要人照顾了。此时,众人忽然发现,身边助人的僧人越来越多了,都十分年轻,且都有一个习惯,每隔半年就跑到深山里去了。于是,众人就想到了那名早年成名的小弟子。
8、师父正色道:“谁说好好的?没见雪把树枝都压塌了吗?再压就断了。那不是‘放倒’,是‘放平’。”
9、佛陀就告诉弟子说:以前我没有跟老太太结缘,现在想度她时,用尽所有的方法,也难达到效果。阿难换你去度她。阿难说:世尊,你是超凡入圣的人,都没办法度她了,我去会有效吗?佛陀说:你去就知道,你去她就皈依你了。于是,阿难按照佛陀的指示,就去了。当阿难到了阿婆家时,受到热情的招待,这就是缘的问题了,人就处在缘份的关节上。佛陀要入涅槃时,对众生说:我们度众生时,尽我们的力量去度,能度多少,就度多少。又说:当度的已度,未度的已种下得度的因缘。也就是说,该度的众生已度完了,还没有度的,已经播下将来,得度的因缘给他了,时间到了,他自然来找三宝。
10、有一位法师在返寺途中,时近傍晚,突然雷声隆隆,天下起了雨,大雨势滂沱,看样子短时间内不会停止,“怎么办呢?”他四下张望,所幸不远处有一座庄园,好便能够求住一宿避避风雨。庄园很大,守门的仆人见是个法师敲门,问明来意,冷冷地回说:“我家老爷向来和僧道无缘,你好另作打算吧!”“雨这么大,附近又没有其它的小店人家,还是请您给个方便吧。”法师恳求道。
11、一位禅师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天,那人用尽各种方法污蔑他。
12、国王答应了医生的要求,让大臣把他的女儿带走了。医生便出去,到很远的地方找药去了。过了十二年,医生才回来,找到国王的女儿。这时,这位公主已经长成—个大姑娘了。医生随便给她服一种药,然后便带上她去见国王。国王看见女儿,十分高兴,心里想:“这真是个好医生,给我的女儿吃了药,就叫她一下子这么大了。”于是,国王便吩咐侍从们拿来许多珍宝,赏赐给这位医生。
13、这个天女说完后,即消失而去。
14、佛祖点燃了一支蜡烛,墙角果然有一把锤子。
15、‘我莫勃什么时候对不起你了?竟敢在这里造谣生事!说我动不动爱发脾气、做事急躁?今天不给你一点教训,我莫勃在村子里还抬得起头来吗?’顺势又扑上去,要给须赖一顿拳打脚踢时,大家七手八脚地拦了下来。
16、“第二个老婆说:‘我是被你抢来的,本来就不心甘情愿地当你的老婆,我才不去呢?’
17、佛陀时代的城东老母,是释迦牟尼佛的邻居,佛祖虽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但却从未与老母说法。一次弟子奇怪而问佛,佛祖慨叹:不是不慈悲,而是自己前世与她无缘,无法度化。弟子们不信,请佛去一试。老母一见佛祖来了,掉头就走,佛转到老母的前后左右,老母皆回避不见。佛又现无数分身,将老母团团围住,示现无量神通给老母看,老母却一屁股坐在地上,低头嚎啕大哭,就是不肯看佛一眼。弟子们方才相信佛言不虚,要度化众生,光有真本领还是不够,还要有善缘才行。
18、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江、河、湖、海里去。”
19、愿我得正法智已,以无厌心为众生说,示教利喜皆令开解。愿我能开解诸众生已,以佛神力,遍至十方无余世界供养诸佛、听受正法、广摄众生。愿我于诸佛所受正法已,即能随转清净法轮。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听我法者、闻我名者,即得舍离一切烦恼、发菩提心。愿我能令一切众生发菩提心已,常随将护,除无利益、与无量乐,舍身命财摄受众生、荷负正法。愿我能负荷正法已,虽行正法、心无所行。如诸菩萨行于正法,而无所行亦无不行,为化众生不舍正愿。“是名发心菩萨十大正愿。此十大愿遍众生界,摄受一切恒沙诸愿。若众生尽,我愿乃尽;而众生实不可尽,我此大愿亦无有尽。”谦敬.自省--二一老
20、父亲一见池中金子的倒影,知道这金子是在树上,才会将影子倒映在水中,父亲跟他说:
佛教小故事大智慧(三)
1、但叫了几下,也无人应声
2、有个养猪的人,见到一个荒废的村子里有乾粪,便想:将这些乾粪用草捆起来,带回去可以喂饱小猪啊!于是他用草裹著乾粪,顶在头上就回家了。不料路上下起倾盆大雨,乾粪都化成粪水,从他的头顶一直流到脚踝,众人碰到都说:
3、佛陀又说:「我有一个偈子,对你生命有所帮助,想要送给你,你是否有空和我坐下来谈谈?」婆罗门回答:「世尊,很抱歉!我现在急着盖新房子,实在没有时间听法,等以后有因缘再去向您请法!至于,您说要送我的偈子,就请您直说。」
4、当曼德拉起身恭敬地向看守致敬时,在场所有人乃至整个世界都静了下来。
5、评:顾虑太多,思虑太多,就会导致束手束脚,一事无成。
6、善生太子听到之后,忧愁,倒在地上,绝食,坚持了六天。
7、贤夫人跳下悬崖后升入了天国,然后又下凡降生在毗提醯王家做女儿。十多年时间,她就出落成一位美若天仙、亭亭玉立的少女。毗提醯王就将她许配给梵摩达王。
8、一休以无物不坏为打碎茶杯辩解,只是小聪明而已。因为物坏各有定数,不能用不小心的行为加速其坏,就像人人都会死,但不小心打死人却也不行一样。像外鉴禅师面对心爱之物的毁坏,如此不动心,把不小心失误也看成定数,不予计较,这就是虚怀若谷的大智慧
9、打坐睡觉是个坏习惯。”
10、有座寺庙,因留有一串佛祖戴过的念珠而闻名。念珠的供奉之地只有庙里的老住持和七个弟子知道。七个弟子都很有悟性,老住持觉得将来把衣钵传给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光大佛法,不想那串念珠突然不见了。
11、这位大师接着又点名问了许多人,每一个人都说:“那是一个黑点。”大师笑了笑说:“你们说的都没错,这里是有一个黑点,但你们为什么都没注意到这张大白纸呢?”
12、7天又过去了,还是没人承认。
13、他口渴得很,一进门就找茶壶
14、这件佛教小故事告诉我们
15、再说外甥逃走后,正在想办法救舅舅,没想到舅舅已被砍了头,尸体也被扔在街上,不由得心如刀绞。他想:“舅舅活着的时候没过—天的好日子,死了还要受这份罪。我真是对不起他老人家啊!我一定要把他的尸体抢回来,让它安息。”
16、一青年向道士求教:“师傅,有人说我是天才,也有人骂我是笨蛋,依你看呢?”
17、他们走过婆家新山,大家都很害怕,因为传说中这座山有很多会吃人的鬼怪。当晚整团的人打算睡在山中,山上的气温很低,大家分头去捡些木柴,然后升起火来取暖。
18、“你是我的老工匠了。”国王有些舍不得让他走,“你做的东西我特别喜欢,有心不让你走吧,但你为本王工作几十年了,也该享享清福了。赏你一百两银子,回家好好安享晚年吧。”
19、二祖慧可大师(487—5下文为描述方便故,皆称慧可禅师),俗家姓姬,是虎牢人。其父名寂,在慧可禅师出生前,经常担心无子,心想:“我家历代推崇善行,难道上天还会让我绝后?”于是天天祈求诸佛菩萨保佑,希望可以生个儿子继承祖业。就这样虔诚地祈祷,过了一段时间,终于有一天黄昏感应到佛光满室,不久慧可禅师之母怀孕,其后顺利生下一子。为了感念佛恩,慧可禅师出生之后,父母给他起名为“光”。
20、总之,行善要及时,“渴时点滴如甘露”;若不能时时刻刻把握因缘,或不愿做小善,只想行大善,甚至拖延等待,不伸出援手;这种错误的观念,将会误人误己,甚至误事,对个人、家庭、社会都会造成损害。
佛教小故事大智慧(四)
1、师父的话里藴藏着电光石火般灿烂的禅机
2、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她晾在外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
3、禅师答:蜇人是蝎子的天性,而善是我的天性,我岂能因为它的天性,而放弃了我的天性。
4、乍现生机,守着加护病房,至心虔诵南无观世音菩萨,念念掏心,不敢怠慢。天天居士帮忙放生,衍辉的病情也一天一天地进步;第十三天终于脱离险境。恻怛不安的心,才暂获舒解,然而思及连日来师父与莲友们的辛劳协助,铭感五内,泫然涕零,久久不能自己。
5、白隐又微微说道:“此乃天堂。”
6、方丈写的字,义工拿给朋友看,原来是一句偈语:“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义工请教偈语的意思,于是朋友告诉她这是六祖惠能《坛经》里的句子,其大意是说一个真心想学佛修道的人,心地是清净的,是看不到世间的是非人我的。义工辩解说:“我的心很清净啊,所以我才会看到他们的很多不对。”朋友只好又解释说:“这个‘不见世间过’是让你不要执著于别人的过失,不要把那些放在自己的心里、口里,不起怨恼,不四处传播,而是先要自己做个好样子,然后再以悲悯的心和智慧善巧的方便来帮助别人改过。”
7、是日本佛教史上有名的禅僧
8、智慧小语:做事要讲求方法,过与不及都不能让我们获得成功。如果找出正确的方向,持续努力,必能事半功倍。佛教寓言故事8水底真金
9、此人大惑不解,轻声问道:“您是观音菩萨吗?”
10、此人更加迷惑,又问:“那您自己为什么还要参拜呢?”
11、智慧小语:鬼屋里有声音,一定是鬼所为吗?先入为主的观念往往使我们不能认清事情的真相。
12、“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南隐答道,“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你不先把你自己的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
13、外甥抱着儿子来到邻国的首都,到王宫求见国王。国王接见他时,发觉他神态谦和,言语得体,举止有礼,而且见多识广,聪明非凡。国王十分高兴,便把他留下来,封为大臣。有一天,国王说:“在我国,还没有一个人像你这么聪明机智。我想把爱女嫁给你,你一定很高兴吧!”外甥忙回答说:“大王这样厚爱,我真是不敢当。如果大王真的可冷我,希望能为我聘某某国的公主。”国王真地答应了,并当即派人来到外甥原来生活的国家,向那位发誓要抓住小偷的国王求婚,说自己有一位太子,希望聘娶那美丽的公主。
14、有一个染布的师傅,同时收了两位学徒。不过他为学徒立下了一个奇特的规矩:每个月底,学徒都要对他说两个字。
15、可是等他打开锅盖一看,锅里只是一堆热沙,却不见白饭的影子。他奇怪地说:「我一切按照煮饭的方法来做,为什么烧不出饭来呢?」
16、他有气无力地回答:“食物和水,更多的事物和水!我不再想要宝藏了。”
17、有一个富家媳妇,因为常常被婆婆责骂,便赌气走进林中,想自杀了结性命,自杀没有成功,她便爬到树上,想暂时安歇一个晚上。树下有一个池塘,她的身影倒映在水中。
18、他们扬帆起航,乘风破浪,驶向大海深处。
19、三人出门,一带伞,一带拐杖,一空手。
20、须摩提又对文殊师利说:“等我修行成佛时,让我国的所有人都皈依佛门,使他们个个都穿上金色的袈裟,并且让全国各地及城郭处,长有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琥珀及珊瑚等七宝树,还让宝池和宝花不多不少,分别与全国的寺院亭子的数目相等。”
佛教小故事大智慧(五)
1、此时,舍利弗尊者以天眼看见断了腿且饥饿不堪的狗儿,便着衣持钵入城乞食,然后以神通力飞至狗儿的身边,将乞得的食物拿给它吃。狗儿欢喜地用完食物,舍利弗尊者便为其开示说法。狗儿命终后,则投生至舍卫国的一户婆罗门家。
2、心愿卡数:274541
3、饷即瘗(yi)之
4、一只老鼠不小心掉进了一个盛得半满的米缸里。这飞来的口福老鼠岂能放过?一顿饱食后倒头便睡。
5、外甥没能抢回舅舅的尸体,正在懊恼。见国王又变花招,他立即想出了对付的办法。他带领一批人,假装是跳火把舞的,一路跳着进了城。他们愈跳愈高兴,愈跳愈起劲,吸引了许多看热闹的人。那些侦探也忘记了自己的任务,只顾欣赏他们的舞蹈了。趁没人注意,外甥偷偷地把手中的火把向草堆舞去。草堆顿时熊熊地燃烧起来,人们惊恐地四处奔逃。等到侦探醒过神来,跳火把舞的人早不知到哪里去了。
6、“那主要原因是什么呀?”小和尚们眨着眼睛,问老方丈道。
7、没多久,乌云密布,下起倾盆大雨,学徒慌乱中不知所措,竟抽出上好的丝绸,盖在骆驼皮的上面,以防雨水浸湿了骆驼皮。
8、它面临的只有两种不幸的结局:成为主人的棒下鬼,或是饿死在米缸中。
9、我是看见水中有金子,在水池中搅和了半天却一无所得,因此十分疲累。这人跟父亲说。
10、智慧小语:愚人对著半块煎饼就产生了腹中饱足的空想,如同世人追求富贵,认为拥有金钱、衣服和饮食,就有了快乐、幸福,真是不切实际啊!佛教寓言故事14旧屋闹鬼
11、您讲法时总爱拿着拂尘、棍子,
12、智慧小语:为了小小的饼,这个家庭损失大量的财物,这正是因小失大的警惕!佛教寓言故事6煮沙成饭
13、如果你跟某个人闹翻了,你整个的思绪是集中在这个人的身上,还是其他好友的身上?我们经常都把注意的焦点放在缺点上,以至于把问题过度放大。其实,除了这些小黑点之外,还有更多的空白,不是吗?
14、这位教授眼睁睁地望着茶水不息地溢出杯外,直到再也不能沉默下去了,终于说道:“已经漫出来了,不要再倒了!”
15、禅师回答:“你心性火气太重,还不能出家,再等等吧。”
16、白隐反问:“你乃何人?”
17、一休禅师(公元1394——1481年)六岁投安国寺出家,是日本室町时代临济宗奇僧。
18、第二个月月底,师傅依然问这两个学徒:“你们心里想说什么?”学徒甲说:“觉稳。”学徒乙说:“床硬。”
19、当一只玻璃杯中装满牛奶的时候,人们会说“这是牛奶”;当改装菜油的时候,人们会说“这是菜油”。只有当杯子空置时,人们才看到杯子,说“这是一只杯子”。同样,当我们心中装满成见、财富、权势的时候,就已经不是自己了;人往往热衷拥有很多,却往往难以真正的拥有自己。
20、慧可禅师听到达摩祖师这一番教诲和勉励,为了表达自己求法的诚心和决心,他拿起一把锋利的刀子,咔嚓一声砍断左臂,并将断臂放在达摩祖师面前,断臂洒出的鲜血顿时染红了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