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句打破砂锅歇后语下一句是啥分享
1、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2、同位关系的歇后语往往有一个共同的潜在主语,如“你”、“我”等,但一般无需出现,也可以用“这(是)”来说明“引”与“注”的关系,即:“听评书掉眼泪,这是替古人担忧”、“坟头上耍大刀,这是吓鬼”。
3、②前一部分描述的虽非奇特意象,而是现实的事物,但因为后一部分的注解别有情趣,也可能产生妙趣横生的效果。如“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要饭的借算盘——穷有穷打算”、“腊月天气——动手动脚(冻手冻脚)”。
4、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5、打破砂锅歇后语的下一句是问到底。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沙锅即泥烧制成的锅,多为人们用作熬制中药或冬季煲汤的器具,这种锅稍不小心极易破碎,而且一碎就会一裂到底。“打破沙锅问到底”实际应为“打破沙锅纹到底”,即裂纹直到底部,后来竟变成“问到底”了。也有说应该是“打破沙锅璺到底”,璺读作wèn。因为和问同声,所以就改用问字了。璺就是沙锅上的裂纹,沙锅磕坏了打坏以后就会有裂纹一直延伸到沙锅的下面。就是比喻解答问题应该追根究底。
6、“环保”公益广告:
7、“动”与“冻”同音相谐。脑子:本指头部,转指脑筋。指做事之前要考虑考虑。
8、王熙凤的为人——两面三刀林黛玉进贾府——谨小慎微林黛玉的身子——弱不禁风贾府的大观园——外强中干贾宝玉看西厢——戏中有戏贾宝玉出家——看破红尘贾宝玉游魂——误入迷津纸糊的美人灯——一吹就破刘姥姥进大观园——少见多怪王熙凤衣锦还乡——另有缘故11红楼梦十二金钗——原应叹息
9、饺子破皮——露了馅
10、“你聋子拉二胡——胡扯!”三石虎瞪眼道(动词性谓语,《漳河春》20页)
11、1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
12、一键收藏|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先生关于语文和语文教育的33个金句
13、大肚子踩钢丝——铤(挺)而走险
14、(2)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15、1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16、(1)关爱野生动物,保护美好家园!
17、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18、(歇后语)打破沙锅——问(纹)到底,
19、“度”与“肚”同音相谐。指人心胸宽广,对人宽容。
20、示例:巴金《团圆》:“她为什么不回到文工团去?不过我也并非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
40句打破砂锅歇后语下一句是啥分享
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2、(2)注的构成。注与引不同的是,它可以由一个单词构成,如“谷糠榨油——难”、“和尚到了家——庙(妙)”,或单词带上助词,如“喇嘛的帽子——黄了”、“蝎子的尾巴——毒啊”,但多数情况下还是由短语或句子构成。例如:
3、醋坛子里泡胡椒——尝尽辛酸
4、◆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5、那穿绸穿缎的她不去看,她看上了个灰秃秃的磨官。真是武大郎玩鸭子,啥人玩啥鸟。(《呼兰河传》232页)
6、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7、[成语解释]本:根本;溯:探求。追究根本,探索源头,比喻追寻根源。
8、大海捞针——没处寻
9、粤语方言:打破沙锅问到底,粤语方言表达为“打烂沙煲问到笃”,这句话,民国至今在广州番禺等地盛行,属于地方方言文化特色。后来随着后现代电子科技文化的冲击影响,电视、网络咨询发达。广州方言大部分受到外界分化,尤其是香港方言通过电视台传播,成为粤语通用的学习工具,香港语言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电视崛起的时代,通过电视传播整个广东各地,严重影响了粤语结构,打烂沙煲问到笃一词,因为电视语言文化不常提及,而没落,被近义词点解甘多问题、啰嗦等词语取代。
10、(1)喻义。许威汉(2008)说:“喻义依靠比喻部分作提示,解说部分为前边比喻的推断或为进而‘引寓’的新意。”(132页)如:
11、奇|两钉入脑男子浑然不觉怪|不愁生计老人流浪上(羊城晚报2007年6月3日A5版)
12、 其原意是“打破砂锅璺到底”,璺读作wen第三声,同问。因为和问同声,所以就改用问字了。璺就是沙锅上的裂纹,砂锅磕坏了打坏以后就会有裂纹一直延伸到砂锅的下面。 这个典故出自宋朝的黄庭坚的《拙轩颂》里面有一句“觅巧了不可得,拙从何来?打破沙盆一问,狂子因此眼开,弄巧成拙,为蛇画足,何况头上安头,屋下安屋,毕竟巧者有馀,拙者不足。”
13、(铁公鸡)一毛不拔,吝啬钱财的人。(哈巴狗)趋炎附势,百依百顺的人。
14、◆宁可做过,不可错过。◆头回上当,二回心亮。
15、粪坑关刀——文(闻)不能,武(舞)也不能
16、大风地里吃炒面——张不开嘴(带补充成分的述宾式)
17、扁担挑水——一心挂了两头
18、听评书掉眼泪——替古人担忧
19、(1)司机一杯酒,亲人两行泪;
20、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60句打破砂锅歇后语下一句是啥分享
1、①取材相同的“引”,具体说法不一定完全一致。如:
2、华语晨读|人民日报整理的国学常识100题(含答案),为孩子收藏
3、他不想让孩子糨子倒在床上——糊涂一辈(被)子,生活再艰难也坚持让他们读书识字。
4、只要你数九天不戴帽子——冻(动)冻(动)脑子,这道题一定能做出来。
5、胖得出奇的胡风风,飞着风沙眼,瞟了喜气洋洋的男人一眼,撇了撇嘴说:“看你乐的,不要闹个猫咬猪尿泡,空欢喜一场。”(《奔腾的大黑河》12页)
6、炒咸菜不放酱油——有言(盐)在先
7、“关爱他人”公益广告词:
8、打破砂锅歇后语的下一句是问到底。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打破砂锅——问到底”。因为“纹”同“问”同音,当打破砂锅时,眼见从锅边直到锅底裂开长纹,“问到底”是“纹到底”之谓也。“打破砂锅——问到底”这样的语言是熟语的一种,叫歇后语。歇后语的语言形式很有意思,它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前一部分“打破沙锅”就像谜语中的谜面,而后一部分“问到底”就像谜语中的谜底。后一部分才是歇后语的真意所在。在“谜面”“谜底”之间有一个破折号,它的意思是“间歇”,有时“间歇”之后的部分不说出来,让人们猜出它的含义,所以这种语言形式叫“歇后语”。歇后语的类型有喻意的歇后语和谐音的歇后语等。喻意的歇后语,前部分是比喻,后部分是对前部分的解释。
9、歇后语尽管多以句子的形态出现,但在具体语言运用中,常常是以句子成分的身份出现的,所起的作用类于词。那么,歇后语可以作哪些句子成分呢?
10、◆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睹。◆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
11、咸菜蘸酱——严(盐)重了
12、后边扎小辫——违法乱纪(尾发乱系)
13、“老黄瓜刷绿漆——‘装嫩’”,形象地说明了元帅号老态龙钟的状态,以印度的教训来反衬我们发展航母的紧迫性,起到较好的修辞效果。
14、(1)小草青青,足下留情;
15、10提着灯笼砍柴——明砍
16、打破沙锅问到底,不撞南墙心不死。
17、关公走麦城——骄必败
18、乌兹响三枪,国足成别客(新京报2007年7月19日A33版)
19、(2)讲好普通话,朋友遍天下。
20、“平”与“瓶”同音相谐。高:本指所处的位置离地面远,转指能力强。指人的学识或能力等很高很强。
80句打破砂锅歇后语下一句是啥分享
1、吃了秤砣——铁了心(述宾式)
2、◆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3、王教授电线杆上挂暖壶——高水平(瓶),对古文字的研究深入。
4、孔雀收屏——关羽展翅凌空——张飞凿壁偷光——孔明赤兔殉主——马忠一模一样——雷同四面囤粮——周仓相貌堂堂——颜良汉朝文书——刘表斗转星移——时迁后生可畏——童威万紫千红——花荣单刀赴会——关羽通灵宝玉——石秀
5、十二月的白菜——动(冻)了心
6、分析:“打破砂锅——问到底”。原本是“打破砂锅——纹到底”,因为“纹”同“问”同音,当打破砂锅时,眼见从锅边直到锅底裂开长纹,“问到底”是“纹到底”之谓也。
7、(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广州510632)
8、八十岁婆婆学绣花——老来发奋
9、扇著扇子说话——疯言疯语(风言风语)
10、(1)真诚面对,沟通无限。
11、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12、动词后的宾语(注)往往可以用同义的短语或词替换,如说成“死活想装模作样”、“这是多余的”,只不过生动性不如歇后语。
13、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14、此地无银三百两——不打自招
15、强逼秀才吃屎——难为人(兼语式)
16、1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17、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表现力独特,给人以深思和启迪,体现出了绝妙的汉语言艺术。
18、以下17则被国人误传了数千年的俗语,您了解多少?请一起过来看看吧!
19、打破沙锅——问(纹)到底
20、老太太吃汤圆——囫囵吞
100句打破砂锅歇后语下一句是啥分享
1、(3)花草在微笑,请你勿伤“她”;
2、结构:歇后语一般由前后两部分构成,前面的部分可称为“引”,后面的部分可称为“注”,由于其口语色彩较为强烈,所以结构的定型性较之成语、惯用语要来得差一些,表达可以更灵活一点。
3、◆砍柴上山,捉鸟上树。◆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
4、②同一意思的“注”,也可以有不同的说法。如:
5、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6、◆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十年练得好文秀才,十年练不成田秀才。
7、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了。
8、“注意交通安全”公益广告:
9、歇后语的类型有喻意的歇后语和谐音的歇后语等。
10、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11、打开天窗——说亮话
12、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13、井底青蛙——不知天高地厚
14、歇后语还有多种别称,如半截话、缩脚语、解后语、譬解语或俏皮话,各地方言也有不同的称说,如东北的“俏皮嗑”,四川的“言子”,山东的“坎子”,山西的“洋话”,不一而足。本节主要讨论共同语中的歇后语,但其实方言中也有精彩纷呈的特色歇后语,也可能进入共同语(如“萝卜干加盐——外咸(行)”是吴语的歇后语;“矮子过河——安心”“安”谐音“淹”,可能也有方音的影响)。以下对歇后语进行详细的论述。
15、百米赛跑——分秒必争
16、千年的石佛像——老实人(老石人)
17、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18、(拼音):dǎ pò shā guō wèn dào dǐ
19、肉锅丢进河——昏昏沉沉(荤荤沉沉)
20、电线杆上挂暖壶——高水平(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