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巴金原名叫什么(文案100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4-06 07:37:52

二十句巴金原名叫什么合集

1、此时的癌细胞已经扩散到了肝部,在手术前萧珊对巴金说:“看来,我们要分别了。”

2、同时巴金还贡献了以“两个一致”的典型化方法和“比较象活人”的性格真实的现实主义美学理论;追求真实,剖析自己的灵魂,猛烈地批判封建伦理道德、深挖国人灵魂中的奴性,以人格的魅力参与现代伦理文化的建设。他所提供的带有强烈主观性、抒情性的中、长篇小说,与茅盾、老舍的客观性、写实性的中、长篇小说一起,构成了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中、长篇小说的艺术高峰,而巴金小说所创造的“青年世界”是 30 年代艺术画廊中具有吸引力的一部分。

3、后来萧珊听了巴金的话打消了这个念头,巴金平易近人的态度,拉近了这位大作家和中学生之间的距离。

4、再也见不到她活泼的身影了,再也听不到她喃喃细语了,再也感受不到她调皮了。巴金后来写道:“想到死亡,我并不害怕,我只能满怀着留恋的感情。”

5、▲1962年摄于巴金的书房。这家庭的气氛是那样的友爱,每个人的脸上都流露出满意的微笑。

6、而《随想录》的后一篇,依然和曹禺有关。曹禺去世之后,巴金先生不仅为他题写了墓碑,还写了关于他的一篇文章,叫做《怀念曹禺》。与其说“写”,不如是“说”,当时巴金只能口述,由女儿记下再作补充。巴金本还想着再写一篇纪念郑振铎的文章,可还没完成便与世长辞了。这样,《怀念曹禺》就成为巴金后完成的作品,《随想录》系列写作就此画上句号。《随想录》第一篇《望乡》、第二篇《望乡》是根据曹禺的讲述而写的,而后一篇是《怀念曹禺》,可以说,《随想录》由曹禺而起,以怀念曹禺而终。

7、往事依稀浑似梦,都随风雨到心头。

8、动手术那天,我哭着跟你说:看来,我们要分别了。

9、事实并不是这样。生活并不是悲剧。它是一场“搏斗”。我们生活来做什么?或者说我们为什么要有这生命?罗曼·罗兰的回答是“为的是来征服它”。我认为他说得不错。

10、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茅盾

11、作家贾平凹:巴金是我国当代文学巨匠,他的道德和文章,都是当代作家的一面旗帜。

12、23岁那年,正在清华大学求学的曹禺写出了他的第一个剧本《雷雨》,也因此结识了巴金。当时,巴金在《文学季刊》任编委,曹禺起初并不是把《雷雨》交给巴金,而是给了他在南开中学上学时好的同学靳以。对此,曹禺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靳以也许觉得我和他太接近了,为了避嫌,把我的剧本暂时放在抽屉里。过了一段时间,他偶尔和巴金谈起,巴金从抽屉里翻出这个剧本,看完以后,主张马上发表。靳以当然同意。”巴金也回忆说:“我同靳以谈起怎样把《文学季刊》办得更好,怎样组织新的稿件。他说家宝(曹禺的原名叫万家宝)写了一个剧本,放了很久了,家宝是他的好朋友,他不好意思推荐其稿子。我要他把稿子拿来看看。我一口气读完《雷雨》,决定发表。”

13、巴金文学思想的核心为:真与善。这两点之间,“真”是巴金文学思想的生命,是核心,“善”是巴金文学思想的基点,是价值。巴金文学思想中的善是人的自由追求的价值观,这主要得益于他早期所接触的无政府主义思想。

14、巴金想都不想,直接回答:“不想找老伴,没有兴致和劲头。”其实大家都知道,巴金心中那个位置依旧是萧珊。

15、此后,巴金也遵守了自己的若言,坚决不干涉萧珊的生活,给予萧珊自由,然后默默的等待。他总对萧珊说,你是自由的。

16、巴金不为人知的故事

17、今年是你诞辰115周年。为了纪念你和友人走过的岁月,巴金故居与中国现代文学馆共同推出“温暖的友情——巴金与友朋往来手札展”全国巡展。我带着不足两岁的女儿和老父亲前往参观,原以为参观者不多,没想到却热闹,小小院子里挤满了人,很多人都在追忆你的故事,我的女儿对你的打字机颇感兴趣,几次要我抱她去看。

18、1939年摄于昆明,当时萧珊在西南联大外文系读书

19、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

20、于我而言,如果没有你,我想我或许还要走无数的弯路,或许会因为不被认可而放弃这条文学道路。是你“慧眼识英才”,发现了我,也成就了我。

四十句巴金原名叫什么合集

1、无政府主义思想提倡个体之间的自助关系,关注个体的自由和平等。而巴金处女作的《灭亡》则把他反专制的憎和对人类的爱的这两面作了青春激情的表述,而后的《家》则更为直接的体现了他对限制个人自由的封建的主义的无情的控诉。

2、1983年起,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1990年,获得苏联人民友谊勋章;同年获第一届福冈亚洲文化奖特别奖。1998年3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2003年11月,被国务院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2005年10月17日,因病在上海逝世。

3、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巴金是笔名。代表作品: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表现巴金是有革命精神的人《爱情三部曲》(《雾》《雨》《电》)表现巴金是感情丰富的人《抗战三部曲》又名《火》,因书分三册,又被称为《抗战三部曲》。《火》《冯文淑》《田惠世》等。

4、这里面也有“约饭”的,老舍留下的便条说:“巴金兄,明天中午在全聚德请您吃烤鸭。”

5、我有了生命以来,在这个世界上虽然仅仅经历了二十几个寒暑,但是这短短的时期也并不是白白度过的。这其间我也曾看见了不少的东西,知道了不少的事情。我的周围是无边的黑暗,但是我并不孤独,并不绝望。我无论在什么地方总看见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动荡,在创造它自己的道路,通过乱山碎石中间。

6、文学家鲁迅: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7、上海武康路113号,是一幢独门独户的花园洋房,林荫之下的铁皮门很小,毫不起眼,格外低调。定居上海后这两年,我曾很多次路过,却都不曾留意。

8、巴金,原名李尧棠。作品《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等

9、没有一砖一瓦,没有一桌一椅,只委托弟弟李济生以双方家长名义,向亲友印发了一张旅行结婚的“通知”,但是这也没有丝毫的影响两人之间的心情。

10、巴金,原名李尧棠,1904年出生于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族。

11、你从成都锦江码头乘舟离川,先取道重庆,又自夔门出发,江水浩渺间,游子离乡,惊涛拍岸声中,你到了十里洋场的上海滩。那时的我,黄发垂髫,童稚简单,每日怡然自乐,不知你,更不懂你心中的悲凉。

12、苏轼曾在《江城子》里悼念亡妻王弗:“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13、花溪之于我们,是刻骨铭心的。

14、可正是因为有死亡的存在,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爱,才显得格外深情而有意义。

15、午夜梦回,那一抹倩影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辗转反侧,情动之下,苏轼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江城子》。

16、巴金代表作品——《家》

17、再后来,我对你的经典作品《家》进行改编。我的观点是,对小说的改编不应该是匠艺式的,而是一种真正创造性的改编,所以我在剧作中融入了我对现实生活的切身体验和人生感受。可搬上了话剧舞台后,我的改编和诠释也饱受争议。依然是你,自始至终都大力支持,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你认为我的改编让话剧《家》具有了独立的生命。

18、字蒂甘,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汉族。代表作有《激流三步曲》,包括《家》、《春》、《秋》,还有《爱情三步曲》,《雾》、《雨》、《电》,散文集《随想录》。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有影响的作家之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

19、在艰难的岁月里,你被打压,我知道你跟我隐瞒了无数次遭遇的非人待遇,你有时会跟我说,“日子难过啊!”日子是难过,可是我总充满希望,总在想,黑夜或许很长,但终将过去,就像路再长也会有终点,雨再大也会有停止的时候,乌云再厚也不能永远遮住微笑的太阳,不是吗?我不断给你打气,“日子难过啊,要坚持下去啊!”

20、尽管巴金一直克制自己的情感,但是他还是慢慢的被热情活泼的萧珊所吸引了,每次看到萧珊那双明亮的眼睛,巴金的心也在轻轻的颤抖,他渐渐忘却了独身主义立场。

六十句巴金原名叫什么合集

1、巴金1904年出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官宦之家,19岁时考入了上海南洋中学,1925年的夏天,中学毕业后的巴金,准备报考北京大学,但因检查出肺病,不得不回到上海养病。

2、萧珊逝世,我却看到了“四人帮”的灭亡。编造假话,用假话骗人,也用假话骗了自己,而终于看到假话给人戳穿,受到全国人民的唾弃,这便是“四人帮”的下场。以“野蛮”征服“文明”、用“无知”战胜“知识”的时代也跟着他们永远地去了。

3、2005年10月17日,巴金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一百零一岁,终他做到了自己的承若,把他和妻子萧珊的骨灰撒入东海,两人永不分离。

4、▲1972年8月,巴金在龙华殡仪馆与萧珊做后的告别。

5、走过百年风雨,在起伏跌宕的社会演变过程中,巴金先生的生命走到2005年,但他的道德和文章,永远是当代作家的一面旗帜。

6、巴金一直以“愿天下人都有饭吃”为己任,全身心地投入事业而无暇顾及儿女私情。1936年,巴金以《家》而成为青年之心中偶像,追求他的人很多。有一个女高中生给他写的信多,他们通信达半年之久,却从未见面。后,还是女孩在信中提出:“笔谈如此和谐,为什么就不能面谈呢?”女孩主动寄了张照片给巴金,然后他们约在一家咖啡馆见面。经过8年的恋爱长跑,年届不惑的巴金与这个名叫萧珊的女孩结为连理。比巴金小13岁的萧珊是第一个也是惟一一个让巴金动情的女人。

7、信中言词不多,字迹娟秀,文辞秀美,并且礼貌蔼然,落款是署名“一个十几岁的女孩”。

8、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本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除巴金。

9、1940年底,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会议上,我们再次相遇。我因病住在歌乐山,你常来看我,那时候我穷困潦倒,你十分不忍心,你比我小,却多次帮助我。后来,我的著作集能重新出版印刷,也得你助益。你对朋友永远充满真诚,能伸手时就伸手,能帮忙一分绝不偷懒一丁点。

10、备受精神肉体双重摧残的萧珊如一支风中摇曳的烛火,她患了直肠癌,后又转为肝癌,不久后的8月13日,萧珊的生命之灯猝然熄灭,她在生命之火将熄之时一遍又一遍呼唤着巴金的名字,呼唤着这个她在少女时代就深深爱恋着的男人。她舍不得离开他。

11、一九六九年我开始抄录、背诵但丁的《神曲》,因为我怀疑“牛棚”就是“地狱”。这是我摆脱奴隶哲学的开端。没有向导,一个人在摸索,我咬紧牙关忍受一切折磨,不再是为了赎罪,却是想弄清是非。我一步一步艰难地走着,不怕三头怪兽,不怕黑色魔鬼,不怕蛇发女怪,不怕赤热沙地……我经受了几年的考验,拾回来丢开了的“希望”,终于走出了“牛棚”。我不一定看清别人,但是我看清了自己。虽然我十分衰老,可是我还能用自己的思想思考。我还能说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文章。我不再是“奴在心者”,也不再是“奴在身者”。我是我自己。我回到我自己身上了。

12、一个永远无法知道的真相

13、冰心说,他是一个爱人类,爱国家,爱人民,一生追求光明的人,不是为写作而写作的作家。

14、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15、把自己的病写进小说幼年多病的巴金,其实从来没有读过大学。14岁时,他好不容易得到祖父同意进入英语补习学校念书,刚刚一个月,就因病辍学。1925年,他到北京准备考北京大学,但是体检时发现患有肺病,无奈与北大失之交臂。在巴金的作品中,常常有主人公患肺病或其他疾病的描写,并且因患病而发生情绪、思想的变化,《灭亡》中的杜大心等都是如此。写《灭亡》时正是巴金调节肺病与休养的关键时期,主人公杜大心也就因患有肺病而萌生暗杀军阀以解脱痛苦的念头

16、虽然萧珊总是热情的给巴金写信,但是巴金也并不是一开始就爱上这个天真活泼的女孩,他把萧珊当做朋友,忘年之交,总在信里叫她小友。

17、巴金的作品《给家乡孩子的信》被选为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课文。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期课文,《索桥的故事》被选为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课文。

18、张兆和写道:“您在病中寄来的信和剪报,令我们深深感动,从文看后哭了。我们万分珍重你的友情,常望你保重,今年能够见面。”

19、那一年,你19岁。翩翩的少年郎,面如冠玉,才华横溢,偏偏一双眼睛里盛着这个年纪不该有的忧郁。

20、因为信里萧珊告诉巴金,她几乎读完了他的著作。还深受他的影响,实践了“战斗”,此前她因为参加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转学到另一所高中读书。一个十几岁的少女有为苦难民众幸福奋斗的决心,参与学生运动,和当时巴金的革命理想价值观相同,这令巴金特别赞赏。

八十句巴金原名叫什么合集

1、1972年6月,巴金挤出一点小假期从干校回家。迎接他的仍有萧珊的笑容,却变成了病床上的强颜欢笑。萧珊已经卧病在床很长一段时间了,但是因为是“罪人”的家属,一直不允许入院正式调节。

2、这个发现使我十分难过!我的心在挣扎,我感觉到奴隶哲学像铁链似的紧紧捆住我全身,我不是我自己。没有自己的思想,不用自己的脑子思考,别人举手我也举手,别人讲什么我也讲什么,而且做得高高兴兴——这不是“奴在心者”吗?这和小说里的黄妈不同,和鸣凤不同,她们即使觉悟不“高”,但她们有自己的是非观念,黄妈不愿意“住浑水”,鸣凤不肯做冯乐山的小老婆。她们还不是“奴在心者”。固然她们相信“命”,相信“天”,但是她们并不低头屈服,并不按照高老太爷的逻辑思考。她们相信命运,她们又反抗命运。她们决不像一九六六八年的我。那个时候我没有反抗的思想,一点也没有。

3、后来,你从上海来北平看望沈从文,住在《文学季刊》编辑部所在地三座门大街14号。在南屋客厅旁那间用蓝纸糊壁的阴暗小房里,你看到了这个放在抽屉里近一年无人问津的稿子,你以艺术家的敏感和鉴赏力,发现了《雷雨》的价值,一口气读完了,成为第一个被《雷雨》感动的读者,你还为之落泪。第二天,你就将剧本推荐给郑振铎,并且作主将这个剧本在《文学季刊》一卷三期(1934年7月1日出版)上一次刊登完。

4、1927年,巴金自费去法国留学,第二年,因家里破产,便终止学业回国。1933年5月,巴金出版了他的长篇小说《家》,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

5、那一年,你40岁,我27岁。相恋8年的我们,终于要走进婚姻的殿堂。我当时想,你一定是爱极了我。对!就像我爱极了你一样,不然曾坚持不婚主义的你,怎会让我披上嫁衣?我们都是时髦青年,给亲友印发了一张旅行结婚的“通知”后,就到了贵阳的花溪。这的十里河滩明如镜,几步花圃几农田,很美很美。

6、老舍(1899年~1966年),享年67岁,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姓氏一拆为二),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一个满族城市贫民家庭

7、被誉为“世纪老人”的巴金走过了几个朝代,其文学作品融合了中西方风格,对扩大现代文学的影响,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卓越贡献。

8、到了约定的地点,巴金看见一位穿着校服,梳着学生发的清秀少女站在那里等他,看上去年纪还小。女孩看到巴金,开心地笑起来,这让生性比较腼腆的巴金轻松了许多,他说你比我想象的还像个娃娃。萧珊快活地告诉巴金说我已经不小啦,都18岁啦。

9、爱情都可以在一瞬间的火花中产生,

10、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1928年赴法留学归国后,翻译的《托尔斯泰论》载于《东方杂志》,署名巴金。1929年至1933年出版《家》、《雾》、《雨》等作品,翻译完克鲁泡特金的《我的自传》等。

11、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12、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有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

13、1979年巴金访问法国、1980年访问日本,在海外,他看到人们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和资料搜集的热情,他还看到一份资料,讲日本东京有一家近代文学馆是靠作家们自己的力量建立起来的。于是,他提出了建立中国文学资料馆的倡议,并四处呼吁。对这个倡议,茅盾、叶圣陶、夏衍、冰心、丁玲等老作家纷纷赞成和支持。一生靠稿费生活的巴金,还将自己积蓄的十几万稿费捐了出来,全部用于文学馆的建设。

14、巴金与家人(12)1936年,巴金与上海爱国女学校学生陈蕴珍(萧珊)结识。陈当时是巴金作品的喜爱者,两人由通信讨论作品开始认识。1938年7月,萧珊高中毕业后追随巴金来到广州。直到1944年,已经40岁的巴金与萧珊结婚,两人的婚礼极其简朴,没有任何仪式也一桌宴席。1945年,抗战胜利,女儿李小林出生。

15、那天傍晚,我们踏着落霞而归,在镇子上的一家小饭馆里,要了一份清炖鸡和两样小菜,在暗淡的灯光下从容地就餐、碰杯。吃完晚饭,手拉手散着步,回到住所。在“花溪小憩”里,伴着一盏清油灯,谈着过去的事情和未来的日子,就这样平静地结婚了。

16、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笔名叶陶、圣陶、斯提、桂山等

17、▲巴金幼年时的全家照。左三是外婆抱着巴金。右三是巴金的母亲。

18、这段岁月,巴金在《回忆萧珊》里是这样记录的:“她是我的一个读者。一九三六年我在上海第一次同她见面……一九四四年我们在贵阳结婚。我认识她的时候,她还不到对她的成长我应当负很大的责任……她同我谈了八年的恋爱,后来到贵阳旅行结婚,只印发了一个通知,没有摆过一桌酒席。从贵阳我和她先后到了重庆,住在民国路文化生活出版社门市部楼梯下七八个平方米的小屋里。她托人买了四只玻璃杯开始组织我们的小家庭。她陪着我经历了各种艰苦生活。”

19、我是萧珊,是答应过要陪伴你白头的爱人。我爱了你36年,却戛然而止,我只恨我们厮守的时间太短。憾!憾!憾!

20、而巴金处女作的《灭亡》则把他反专制的憎和对人类的爱的这两面作了青春激情的表述,而后的《家》则更为直接的体现了他对限制个人自由的封建的主义的无情的控诉。后期,《火》三部曲、《第四病室》、《憩园》、《寒夜》,都体现了对40年代中国社会黑暗的揭露与批判。

一百句巴金原名叫什么合集

1、直至萧珊去世之后,他回忆两人之间的往来,才发现,自己已经不记得第一封信的内容,但是落款他却深深地印在脑海里:一个十几岁的女孩。

2、桌面放着萧珊的译作,床头放着萧珊的骨灰,把思念记叙在文章里,写下《怀念萧珊》、《再忆萧珊》、《一双美丽的眼睛》。晚年的巴金完成《随想录》,还原那段真实的历史,还原爱妻的冤屈。

3、巴金只好用手轻轻捂住萧珊的嘴巴,眼泪却不禁流下。二十多年的相濡以沫,如今泪水涟涟,叫他如何不心痛,肝胆尽碎。手术后巴金寸步不离地照顾着萧珊,面容也日渐憔悴,巴金不断陪她说话,生怕她一睡不醒。萧珊望着床边满脸倦容的巴金,也喃喃说道:我不愿丢下你,我走了,谁来照顾你啊。

4、巴金小说的生命意识首先体现为对美好人生的爱与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巴金关于爱的思想首先体现为其善良意识。在巴金看来,善良意识是促使人向的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它是统摄人的情感和理智运动的心灵的力量。

5、你对我是有“知遇之恩”的,像是我的引路人。1933年,我还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无名大学生,写了一个剧本《雷雨》,四处投稿,不被认可,这对我是个巨大的打击。试想一下,一个年轻作者经过辛勤劳作,写出一部好作品,但无人发现、推荐、评价,那种感觉就像是把自己的文章投在水里,任它浮游四海,没有人来理睬,伤害作者的自尊心。

6、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有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d派爱国民主人士。

7、简介: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中国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8、鲁迅先生的朋友圈,笑死人不偿命!

9、1949年后,巴金曾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主席等职。

10、结婚第二年,抗战胜利,我们怀揣激动的心情,欢呼雀跃地回到了上海,在霞飞坊59号3楼定居下来,结束了漂泊和分隔。没过多久,我们的女儿小林出生了,可爱的女儿让人越发体会到家的温暖,你再也不喜欢四处奔波,一门心思留在上海,守着我和孩子,你说“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我何尝不是这样想的呢?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相聚呀。

11、就题材而论,巴金的长篇小说以描写家庭生活为主,并且带有强烈的自传性。他的短篇小说则题材多样,涉及范围相当之广。在巴金的作品中,家即社会,家庭是构成社会机体的细胞,家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巴金的创作实践表明,他喜欢通过描写家庭生活情景来反映社会生活的状况及其发展变化。其中尤以他的《激流三部曲》和《寒夜》为著。

12、明代的归有光曾写下: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也。枇杷苗早已经长成大树,可当初那个和我一起种树的人,却不在了。人世间深的痛大概就是:物是人非事事休。

13、而这其中,有一位十九岁的少女经过一宿的紧张和羞涩之后也投出了一封信,改变了他的一生,这位少女就是日后成为巴金妻子的萧珊。

14、▲1937年5月巴金与萧珊摄于苏州青阳港

15、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巴金16岁时,阅读《每周评论》等革命刊物与克鲁泡特金的《告少年》等外国作品。1921年,翻译俄国作家迦尔洵的小说《信号》,这是他第一篇译作。

16、《家》被认为是巴金的代表作之一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第8位)。

17、对于光明的追求正是巴金小说的总主题,他的作品的主要内容大部分是写青年知识分子接受了“新思潮的洗礼”后对旧制度、旧文化的憎恨、斗争,对于幸福未来的憧憬、追求,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向上精神。在艺术上擅长于用一种带有抒情意味的语气来展开故事情节,描写细致,感情细腻,极具特色。

18、我多么希望我的话你能听到心里,我总是忘不掉初次见你的时候。1923年,我的诗集《繁星·春水》发表,引起文坛的注意,十年后,你在北平创办了《文学季刊》,和章靳以一起来拜访我,希望我给刊物组稿。那时候,你温文尔雅,丰神俊秀,充满活力,没有这么忧伤。

19、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中国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

20、如果说当年,萧珊的勇气点燃了你们爱情的火花,那么后来漫长岁月里,是你的深情成就了这段爱情传奇。岁月飘摇,你至死不渝的爱,感动了我,也感动了无数的读者。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