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辜鸿铭被逐出北大(文案100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4-06 07:21:27

精选辜鸿铭被逐出北大20句

1、辜鸿铭一针见血地指出:

2、故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

3、柏树胡同26号,旧时的门牌是椿树胡同30号。据房屋档案记载,该院在胡同西段南侧凹进去的小夹道内,占地面积为130余平方米;街门面西,是一个随墙“小门楼”;院内的三间北房是起脊瓦房,一间南房是灰顶平台,建筑面积共计60平方米。

4、先说辜鸿铭吧,在蔡元培接手北大校长职位的时候,为学校做出的一系列改革包括聘用陈独秀做文科学长的时候,他都表现出了一位老派学者对新文学的不屑和贬低,形象的演绎了新旧文学在当时社会的真实场景,另人印象深刻。而他自身角色的演绎也是好,剧中的辜鸿铭是有很多“毛病”的,他出门要跟两个用人,一个端茶,一个伺候吸烟,动作浮夸,派头十足,俨然一个清朝贝勒爷的排场,另人反感,但是正因为对角色的充分理解和演绎,使得角色鲜活深入人心。

5、辜鸿铭刚到英国爱丁堡的时候,接触西学。起初他由于语言不通,根本就读不懂书中讲述的内容。他的义父一句一句地将书中的话翻译给他听,并且领着他一句句地读,并加以讲解。

6、虽然辜氏在朋友中大谈茶壶理论,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家中却十分惧内,“他平生很怕老婆,所以他告诉我们:‘老婆不怕,还有王法么?’这是他的幽默。”(震瀛《记辜鸿铭先生》)

7、从1937年8月中华民国教育部决定国立长沙临时大学组建开始,到1946年7月31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停止办学,西南联大前后共存在了8年零11个月,“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冯友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保存了抗战时期的重要科研力量,培养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优秀人才,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

8、此外,他还凭借自己的才能,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中做出着巨大的贡献,不仅是西方人眼中中国文化的传播者,也是中国人眼中的怪杰。

9、闻听此言,北大学生一片静默

10、在新文化运动时期,那时候北京的青年们都急于打破一切旧的东西,旧思想、旧文字、旧制度等等,当时辜鸿铭被邀请去北大当讲师,他去北大主要是教几门外语,因为他对外语十分精通,而且在翻译上很有天赋,他曾经用英语翻译了中国许多的国学经典,就是这样一位精通西方文化,并且对语言很有天赋的辜鸿铭,十分喜欢东方传统文化,他否定西方文化的价值,他总是说中国文明是拯救西方文明的良药。

11、辜氏在京城吃花酒,逛妓院几乎是公开的秘密,他却似乎把它当成了一件文人雅事。“辜先生有时亦逛八大胡同。认识一妓,名纫香者,貌不美而有风致,酒量极好。予在大森里识一吴人名小凤第者,每吃花酒,必请辜先生。先生常以小辫与群妓嬉戏,有时打茶围。至天亮始各归寓。”(贻《记辜鸿铭》)

12、C非选择题(18分)解析:辫子是专制的象征,“我的辫子是有形的,可以剪掉”说明民主共和深入人心;“脑袋里的辫子,就不那么不好剪了”反映的是专制思想的根深蒂固。

13、有多霸?不过是精通9门外语,拿到13个博士学位嘛!

14、北大学生笑辜鸿铭小辫子因为在他们看来满清的辫子是和封建、迂腐、保守联系的,北大学生心里自认为那是奴隶象征,自降身价,看不起自己的民族,看不起他们自己人的辫子。而遍历五湖四海、傲视洋人的辜鸿铭则认为留辫子和戴帽子、打领带等只是一个装束形式而已,他作为一名中国人十分自信;所以说当时北大那些学生虽头上没有辫子,但心理有封建的“辫子”,他们自贬身价,认为辜鸿铭那小辫子一定是奴役和封建象征;“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一针见血,扎入北大学生痛处,对他们的讥笑给予看似轻松,却十分有力的回击,他们怎能轻松!再说了,这帮不知天高地厚的东西有什么理由讥笑辜鸿铭,论视野、论才华,这些学生都还嫩的很!

15、1867年,10岁的辜鸿铭,被“干爹干妈”布朗夫妇带回了英国,跟随布朗夫妇在英国成长学习了四年。估计,这正是他练就伦敦腔的时候。在辜鸿铭十四岁的时候,又前往德国继续求学,直到1880年他二十四岁的时候才结束这场长达十四年的求学旅程,回到了故乡槟榔屿,并且他在此期间掌握了法文、拉丁文、希腊文等九种语言,获得了文学、哲学、理学等十三种学科的博士学位。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高校于1952年进行院系调整,北京大学成为一所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大学的校友和教师有400多位两院院士,中国人文社科界有影响的人士相当多也出自北京大学。

17、在此期间(1881年),他见到了外交家和学者马建忠,两人进行了有关中华文化的讨论,这次长谈打动了他,加上父亲“莫忘中国人”的教导,他毅然辞去南洋政府的工作,自此潜心学习中国文化。

18、我们大家熟知辜鸿铭,一方面来自于他跟胡适的不合,另一方面则出自这一个典故,他的一句名言:

19、砸完了场子,他还挺高兴,跑到张之洞那里去邀功:

20、在11集里,辜鸿铭的形象在我心中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精选辜鸿铭被逐出北大40句

1、虽然他喝得“洋墨水”比当时的其他人都多,外语水平也比其他人都高,但他无论在国内国外大力强调的,却是中国的文化。

2、后来不得不写个谦虚的求见的信,才得以相见,这段历史被林语堂先生收录在《信仰之旅》,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阅!

3、其中有名,影响力大的,就是辜鸿铭!他的人生经历,实在太丰富了,有人把总结下面一句话:

4、初见陈独秀,他的不满就表现的很明显,处处与其针锋相对。

5、其实他又是一个用情极专的人,一生只有一妻一妾,妻子是淑姑,符合他的三个条件,是个小脚女人,让他迷恋。

6、辜鸿铭生活在清末民初,生于南洋,长在欧洲,学贯中西。

7、至于如何看待这位著名学者,首先,他是中国文化的坚定捍卫者,在他所生活的年代,他的行为可以被肤浅认为是“保皇”,其实,深究其原因,他得一些言论虽有偏颇,但大多保的是中华文化精髓。当然,他的某些思想也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主张男人娶小妾。

8、正当辜胡两人互撕时,胡适的学生罗家伦,状告辜鸿铭在讲堂上宣扬“君师主义”,并建议开除他。

9、在辜鸿铭看来,如果中国是为了超越西方,而“西化”成西方,等于是勇士为了打败恶龙而变成恶龙,这是令人扼腕的行为。

10、辜鸿铭(1857年7月18日—1928年4月30日),名汤生,字鸿铭,号立诚,自称慵人、东西南北人,又别署为汉滨读易者、冬烘先生,英文名字Tomson。

11、甚至在慈禧过大寿的时候,他大骂道:“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

12、1917年,胡适从美国回来,在陈独秀和蔡元培的力邀下,成为北大年轻的教授。也就是这一年,他在演讲里遭遇辜鸿铭的猛怼。

13、相信大家都听说过“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这句话就是辜鸿铭说的,辜鸿铭出生在马来西亚,由于很多机缘巧合,辜鸿铭很小的时候就在苏格兰学习西方文化,由于他好学,又很聪明,在大学获得了硕士学位,而他也不仅仅只学一门专业课,他对各个学科都有涉猎。

14、他倒着读英文报纸,以此嘲笑英国人英语太简单,正着看没意思。

15、辞退是学校按着学校的规定执行的,为人师表是所有学校工作的教师应有的品德和义务,辛勤的园丁就是学校老师对学生就像对小树培养一样,要定期的浇水,定期的施肥,定期的修剪,小树才能成长成大树。所以作为教师违反的学校的规定就要受到相应的处理的。

16、辜鸿铭何许人也?以一袭破旧的马褂、一顶瓜皮小帽压着的长辫子,以及关于缠足、纳妾等奇谈怪论闻名的旷世怪杰辜鸿铭,自称是“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的“东西南北人”。

17、不仅如此,他还有一个奇葩怪癖,那就是闻女子的小脚,他还专研出了一套品小脚的七字秘诀:

18、自古文人相轻,立场不合往往无情开撕,尤其辜鸿铭怪癖性情,对这个后背小生并不轻饶。

19、推荐理由:《觉醒年代》中对于辜鸿铭这一代奇人的形象塑造可谓出神入化,编剧整体上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从一开始的顽固守旧、傲慢无礼到后来的孤标傲世、坦率赤诚,观众对他的印象逐步改观,以至于渐渐爱上了这个脾气古怪爱摆谱的老头子。一段时间没见他出场,便会有人在弹幕中呼喊:“辜老爷子何在?”细心的观众还发现——有一段轻松、俏皮的背景音乐几乎是辜鸿铭专属。

20、这就是他后来固守传统礼教的重要原因,除了留辫子,他甚至连“小脚”文化、一夫多妻等等封建陋习都一一继承!

精选辜鸿铭被逐出北大60句

1、当时北大校长蔡元培请他去英文老师,讲英国文化,他拖个长辫子去讲课,北大学子轰然大笑,他说一句至理名言:

2、1883年开始,辜鸿铭以自己的英文便利,开始在西方国家的杂志上,陆续发表有关中国文化的文章。

3、痴迷儒家文化,对国学情有独钟

4、在1913年,他和泰戈尔一起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5、辜氏上课时,并不呆板,有时甚至还很幽默。“辜先生对我们讲英国诗的时候,有时候对我们说:‘我今天教你们外国大雅。’有时候说:‘我今天教你们外国小雅。’有时候说:‘我今天教你们外国国风。’有一天,他异想天开地说:‘我今天教你们洋离骚。’”(罗家伦《回忆辜鸿铭先生》)震瀛在《补记辜鸿铭先生》一文中也曾有类似记载:“看他的为人,越发诙谐滑稽,委实弄到我们乐而忘倦,也是教学的一种方法,所以学生也很喜欢。”可见,辜鸿铭上课时并不刻板,还是比较生动的,深受学生欢迎。

6、经过14年的跋涉后,辜鸿铭到马来半岛成为了英属殖民地新加坡政府的一名公务员。也是在这个时候,他开始接触学习中国文化,并结识了张之洞,他们很快就成为了挚友。辜鸿铭还受邀参加了张之洞的生日宴。

7、百年历史,弹指匆匆,而中华民族之复兴依然任重而道远,中国之读书人,理应赓续中国精神,传递时代炬火,诸君共勉之。

8、辜鸿铭还有恋脚癖,他十分喜欢妻子淑姑的小脚,辜鸿铭认为淑姑的三寸金莲是他的兴奋剂,他的文思泉涌都来源于淑姑的三寸金莲激发的灵感。

9、对于胡适领导开展的新文化革命,辜鸿铭适时抨击,自然胡适也是经常对这个守旧派,进行强烈反击,比如,他写了两篇文章,来调侃辜鸿铭留的长辫子。

10、按照顺序来看,越往后,越抽象,很难用一两句话就能形容出来,也非具体的事物或技艺。大家可以用5S理念来理解,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越往后,越抽象,越自然。

11、千万不要以为我们割掉了毛发,穿上了西装,满嘴的English,洋人就会高看我们,恰恰相反,当一个中国人西化成一个洋人的时候,恰恰会引起他们的蔑视,只有让他们看到,我们中国人,有着他们与众不同的文明与精神,他们才会在心里对我们有真正的尊重。

12、深眼隆鼻,一半血统的中国人

13、剧作选取了其中的一个讲座“中国人的精神”来进行表现。这出戏精彩,这场演讲也可以说是演讲的典范,强烈推荐大家看看这段(第十一集23分开始),可以说无一句不发人深省。辜鸿铭认为,中国人精神的实质是“温良”,这是一种深沉、博大、纯朴的精神,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礼貌、体谅,“真正的中国人,是有着赤子之心和成人之思,过着心灵生活的人,中国人的精神是永葆青春的精神,中国人精神不朽的秘密就是中国人的心灵与理智的和谐。”

14、从第六集到第九集,辜鸿铭出场的前三集里,似乎就是一个封建腐朽、顽固守旧的腐儒形象。

15、在与马建忠的交流中辜鸿铭对中国的现状以及中国文化等有了些许了解,马建忠令他与祖国开始真正结缘,同时也引发了辜鸿铭对中国文化的极大兴趣,在决定回到中国前辜鸿铭便开始广泛阅读中文典籍。

16、在欧洲学业成就和回国之前,辜鸿铭在马来槟榔屿政府,从事过一段时间的工作。

17、他本身也是一个矛盾体,既反对帝制,又反对革命,既眼界开阔,又思想守旧。旧时代对他畏而弃之,新时代对他忌而远之,也使得他总是那么另类,人家留辫子,他剃头,人家剃头,他偏又留起了辫子。众人号召妇女解放,他偏偏独爱缠足,众人呼唤民主,他偏崇尚专制,等真有人专制了,他又开始呼唤民主了……

18、他的著作被列为国外大学必读书目。

19、若我们不了解辜鸿铭的信念,对他一生守旧的主张和表现出来的怪诞行为,或许认为没有意义,认为他是一个被时局“逼疯”的可怜人。

20、“‘妾’字,即立、女;男人疲倦时,手靠其女也。”

精选辜鸿铭被逐出北大80句

1、《觉醒年代》展现的是在中国昏暗的一段时期爱国志士寻求救国之路的历史,1916年12月,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遵循“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蔡元培对北京大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的这十年,被视为北京大学校史上的一段辉煌期,奠定了北大的传统和精神,中国的思想界也由此迎来了一场新时代的百家争鸣。但中国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其后的国民政府也未能交出一份令民众满意的答卷。而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开始,中国始陷入亡国灭种的大危机。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紧急迁往西南,终组成了号称“史上穷”的西南联大,整个中国的爱国学者与学子汇集于此,成为中国科学、文化与精神传承的火炬。

2、正如吴宓所说,他是个炽热的爱国者,但是他和当时提倡“西化”的新文化运动者的爱国方式却完全不一样,他用自己固执的方式,来向世界宣扬中国!

3、北大红楼读书会,李大钊教导同学们:红楼读书会的创办旨在传播真理、开发民智进而改造整个社会,所以应是朴素的、平实的,要常态化,推广至大众化。陈延年在红楼读书会关于世界时事的总结发言赢得蔡元培的赞许,蔡元培鼓励同学们通过争辩来梳理思想。

4、辜鸿铭后来在1924年,在日本还做过一场颇具争议的演讲,在这场演讲中,他说了两句话,一句是:

5、辜氏著名的幽默故事是他关于婚姻的茶壶理论。“他是公开主张多妻主义的,他一个出名的笑话就是:‘人家家里只有一个茶壶配上几个茶杯,哪有一个茶杯配上几个茶壶的道理?’”(罗家伦《回忆辜鸿铭先生》)这个笑话流传如此之广,以至陆小曼与徐志摩结婚时,她怕徐再与别的女人谈恋爱,便对徐说:“志摩!你不能拿辜先生茶壶的譬喻来作藉口,你要知道,你不是我的茶壶,乃是我的牙刷,茶壶可以公开用的,牙刷不能公开用的!”(罗家伦)

6、王国维、梁鼎芬、辜鸿铭!

7、在欧洲各国游学期间,辜鸿铭曾多次聆听西方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所作的演讲,已经对西方文化有了深刻理解的辜鸿铭,便萌生出了了解中国文化的想法,或许因为祖上便是中国人,辜鸿铭希望回到母国去进行一番游历探索。促使辜鸿铭终前往中国的是与清廷的外交官马建忠的一次相遇,两位学识渊博的学者一见如故,相互交谈了三日之久。

8、辜鸿铭是属于旧文化学者,虽然他文化造诣很高,精通多国语言,但他的思想理论是与北大的核心理念相冲突的,后他被北大驱逐,所以北大也不可能为他树立雕像。

9、爱电影的人,一直关注我

10、“我的辫子是有形的,顶在头上,你们的辫子是无形的,藏在心里。”

11、辜鸿铭,用自己的一生告诉我们:

12、“东西南北人”造就其特立独行

13、北大一些学生和教师自然而然的提出了要将其逐出北大。

14、柏树胡同属北京东城区东华门地区,是东四南大街路西从南往北数的第三条胡同,自东向西沟通东四南大街与王府井大街,长530余米。明代,称“椿树胡同”,据说,因此地原有一棵大椿树而得名;1965年整顿地名时将北侧的马尾巴胡同并入,又因与西城区的椿树胡同重名而改称“柏树胡同”,“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瑞金路十五条”,后复称“柏树胡同”。

15、前几天,断更了近10天的《觉醒年代》终于更新了,我和老公又加入了追剧大军之中,但是再回首,总觉得没有前几集的韵味了。

16、辜氏幽默与讽刺还体现在他的文章中,比如:“什么是天堂?天堂是在上海静安寺路舒适的洋房里!谁是傻瓜?傻瓜是任何外国人在上海不能发财的!什么是侮辱上帝?侮辱上帝是说赫德(SirRobertHart)总税务司为中国定下的海关制度并非至美至善。”(罗家伦《回忆辜鸿铭先生》)

17、我个人喜欢的角色可以说剧中的每个人物角色我都喜欢,但是剧中另我印象深刻的,打动我的是北大教授辜鸿铭,还有陈独秀的两个儿子,陈延年和陈乔年。

18、自此,辜鸿铭思想大变,转而崇尚中国文化。并先后翻译了《论语》《中庸》《大学》等中国文化典籍,可以说,他成为了西方人了解中国文化的桥梁。文化保守主义的捍卫者一般来说,但凡接触过西方文化的中国文人都有着一腔大破中国落后文化的热情。而辜鸿铭恰恰相反,他虽然精通中西文化,但却过于推崇中国文化,而且陶醉于中国的保守文化之中不能自拔。

19、他就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20、“爱国主义是流氓后的庇护所!”

精选辜鸿铭被逐出北大100句

1、辜鸿铭的一生充满了矛盾,这不仅体现在一个拥有现代先进思想的人痴迷于小脚和一夫多妻制,还体现在文化和服饰上。他从小学习西学,但是在接触中国文化之后却在报纸上用英文直言西学远远不如中国文化,甚至对西学加以嘲讽。

2、其实读懂辜鸿铭,就读懂当时的中国!

3、法国文豪罗曼·罗兰说过:“他在欧洲是很著名的”。20世纪初的西方世界,曾流行着这么一句话:“到中国来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4、张勋是为了效忠清廷而留长辫,王国维是为了传统文化的原因,而辜鸿铭虽然和王国维相似,更大的原因,恐怕则是为了搞笑和奇葩。

5、然而,一个人物的出现却扭转了他对西学的印象,这便是马建忠。1881年,当时在英国殖民政府中担任职务的辜鸿铭,遇到了马建忠,二人畅谈了三。

6、“温良,不是温顺,更不是懦弱,温良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同情和人类智慧的力量。我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我们中国人之所以有同情的力量,是因为我们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地生活在一种心灵的生活里,这就是与洋人不同的地方。中国人的全部生活是一种情感生活,是一种来自人性深处的情感,是心灵的激情,和人类之爱的情感”

7、虽然他算是半个洋人,其母亲是白人,他也是出生在国外,但他坚信中国文化是伟大的文化,甚至能拯救整个世界。

8、游学多年获13个博士学位

9、青年虽非《觉醒年代》的主角,但正是在李大钊等人的引领下,他找到了救中国的方法,走上了正确的道路。当时的,虽然年轻,但既好学又有自己的主见,他并不盲从,而是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陈独秀对“新青年”提的六大标准并不完善,应当加上一条“健壮的而非体弱的”,同时他化名“二十八画生”在《新青年》上发表了著名的《体育之研究》,一代伟人已初显峥嵘。该剧也激起了人们重读《选集》、《诗词》的热潮,故在此推荐以上书籍。

10、说到他们就不能不提到他们和陈独秀的父子感情,陈独秀因为革命失败被通缉,离家出走,在日本求学,寻找救国之道,就连父亲病死也没回家尽孝,家人对他不理解,这种情况在他大儿子陈延年身上为突出,而剧中的他们也是见面就吵,两人开始信仰不同的主义,观念不同,有一幕陈独秀从日本回国,在友人家中聚餐时,在上菜的时候,把一道菜换成蛤蟆给他父亲,在到后,陈独秀坐牢出来,重聚一堂吃饭的时候,两位儿子又重新给他单独准备了这一道菜,以表歉意,从初的决裂到后来的融合理解,故事衔接很捉人心,令我感动。让人想起自己的经历,着实厉害。

11、辜鸿铭的人生轨迹遍及东南西北各大洋,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南北人”。正是因为辜鸿铭有了这样的出身环境、成长经历,整体概括就是“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才让他有了这样丰富的见识和与一般人不同的性格。

12、由此可见,辜鸿铭这个人绝顶聪明,难怪他能获得十三个博士学位。

13、张之洞不愧是当年的一甲探花,简单一句话,就把自己跟李鸿章的区别说出来了。但,这名外国记者肯定听不懂,不仅杨角风这么认为,辜鸿铭其实也会这样认为的。

14、回到中国后,辜鸿铭曾担任过张之洞的外交秘书,在张之洞身边工作了20多年,多次出席国外来宾的接待活动。在中国工作期间,辜鸿铭十分痴迷于儒家文化,虽然精通多国语言,但辜鸿铭却对汉语情有独钟,他感叹于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博大精深。他是第一位致力于向西方传播中国典籍与中国精神的学者,一生学贯中西,文学素养极高。

15、比如说美国人,他们纯朴、博大,但是他们不深沉;英国人,纯朴、深沉,但是不够博大;德国人博大、深沉,但是没有纯朴。

16、在学术中的对抗中,始终抱着一颗学者的心态,不和剧中的张议员同流合污,攻击蔡元培,在与被解雇的英国教授和外使团谈判的事件中,又体现了在大是大非面前的立场鲜明,圈粉无数,性格特点鲜明突出,剧中的每个角色基本都是如此,让观众欲罢不能。这也正是我觉得心动的地方。

17、1916年,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一职,他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并实行到实践中去,一时间北大成了中国思想开放的地方,1917年辜鸿铭受蔡元培邀请到北大续职,再任北大教员。

18、真正的高人会“天人感应”!

19、“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而你们心中的辫子是无形的。”

20、整部剧给人的感觉是清晰的,矛盾的,前卫的,带来思考的。也让人意识到到,在国家濒临崩塌之际,我们的先辈们为了救国所体现出来的牺牲奉献精神和大智大勇。无一不让后世之人感叹,今日之生活,实在来之不易,实在需要加倍珍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