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的故事50字左右(第1段)
1、1951年27岁,加入九三学社。
2、长期艰苦工作损害了邓稼先的身体。1986年,他患癌症病逝。一向到报上发布了他去世的消息,全国人民才知道邓稼先这个名字。他不图个人的名和利,舍弃了个人的幸福,几十年默默无闻地为国家大业奋斗,却从不后悔。临终前,他欣慰地说:“我能够瞑目了。”拓展资料: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1935年考入志成中学,在读书求学期间,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陷后,他曾秘密参加抗日聚会。后在父亲邓以蛰的安排下,他随大姐去往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8年至1950年,他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当年,他就毅然回国。
3、1967年43岁6月17日,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
4、北京陷落后,日军逼着市民和学生开会游行庆祝他们的胜利。还在念书的邓稼先气不过,撕碎了旗子,扔到地上还踩了一脚。这件事被校长知道后,虽然被搪塞过去,但是邓稼先不能在北京继续待下去了,家里安排他远赴昆明继续求学。
5、邓稼先是一名留美学生,仅仅用了一年时间便获得了博士学位,被称为“娃娃博士”,这位少年英才在新中国成立后,便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回国,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力量。这句话说起来轻描淡写,但如果身处其中便会知道其中的艰难。宛然拒绝丰厚的待遇,选择回国搞建设,金钱荣誉早已抛诸脑后,这份高风亮节又岂是常人所能及?
6、1950年10月,邓稼先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和二百多位专家学者一起回到国内。同他的老师王淦昌教授以及彭桓武教授投入到中国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建设中。
7、1972年,任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副院长。1979年,任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院长。是年,在一次试验中,身体受辐射影响,但仍坚持工作。
8、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与奉献至今让我感到震撼。当我们的国家处于危难之中,总有人站出来拯救我们。就像我们去年遭遇新冠一样,又是钟南山院士带领着全国的医务人员挽救了万千的生命。
9、1986年62岁4月2日,由邓稼先和于敏署名,包含九院(中国工程院物理研究院)多位科学家心血的建议书完成,上交中央。写出上交中央的建议书,使我国核武器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5月,任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5月,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7月17日,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7月29日,卒于北京。8月3日,在北京八宝山举行追悼会。
10、邓稼先在北京大学教学,他想的是,要到科学水平更高的美国去,学习更先进的知识,掌握更先进的知识后,报效祖国。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获得了博士学位!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1、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12、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13、焦耳听了恍然大悟。从此,他对学习科学知识更加入迷。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认真地观察计算,他终于发现了热功当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14、1979年,在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
15、邓稼先在北京大学教学,他想的是,要到科学水平更高的美国去,学习更先进的知识,掌握更先进的知识后,报效祖国。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
16、1979年55岁任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院长。是年,在一次试验中,身体受辐射影响,但仍坚持工作。
17、1989年逝世三周年,因“核武器的重大突破”,再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18、邓稼先和周光召合写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研究总结》,是一部核武器理论设计开创性的基础巨著,它总结了百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这部著作不仅对以后的理论设计起到指导作用,而且还是培养科研人员入门的教科书。邓稼先对高温高压状态方程的研究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培养年轻的科研人员,他还写了电动力学、等离子体物理、球面聚心爆轰波理论等许多讲义,即使在担任院长重任以后,他还在工作之余着手编写“量子场论”和“群论”。
19、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又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
20、1985年,身患癌症的邓稼先已经病得很厉害了,当国防部长张爱萍来探望他时,他平静地说道:“我早就知道这一天会到来,但没想到它到来的这么快”。国家还有太多太多的事情等着这位伟大的英雄去处理,可时间却不再允许。
邓稼先的故事50字左右(第2段)
1、为了解开原子弹的科学之迷,在北京近郊,科学家们决心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研制出我国的“争气弹”。那时,由于条件艰苦,同志们使用算盘进行极为复杂的原子理论计算,为了演算一个数据,一日三班倒。算一次,要一个多月,算9次,要花费一年多时间,又请物理学家从出发概念进行估计,确定正确,常常是工作到天亮。作为理论部负责人,邓稼先跟班指导年轻人运算。每当过度疲劳,思维中断时,他都着急地说:“唉,一个太阳不够用呀!”
2、1752年6月的一天,美国费城郊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在一块宽阔的草地上,有一老一少两个人正兴致勃勃地在那里放风筝。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一声雷响,雨点就倾泻下来了。
3、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
4、他自1958年开始组织领导开展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迈开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了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
5、邓稼先庄重地把奖章戴在胸前,高兴地说:今天副总理亲临医院授予我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我感到万分激动。核武器事业是成千上万人的努力才取得成功的,我只不过做了一小部分应该做的工作,但d和国家就给我这样的荣誉,这足以说明d和国家对事业的重视。
6、1985年61岁因直肠癌于7月30日住院。是年,因“原子弹的突破和武器化”和“氢弹的突破及武器化”,两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7、1982年,获全国自然科学一等奖。
8、英国着名科学家焦耳从小就很喜爱物理学,他常常自己动手做一些关于电、热之类的实验。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游。聪明好学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做他的物理实验。
9、邓稼先不仅注重科技实验,还格外注重对科学理论的及时梳理和总结。
10、他领导完成了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他组织领导了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的研究,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颗氢弹的研制与试验工作。在组织领导与规划中国新的核武器工作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不仅忘我地投入科学研究,而且常常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危险的岗位上,表现出高度的牺牲奉献精神。他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11、20世纪中期,邓稼先就读于北京崇德中学,杨振宁也在该校读书,自此,两人成了要好的同学和朋友。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杨振宁一家随校远赴西南大后方。
12、妻子得知他的经历后,拉他去做检查,很不幸的是,他的身体中检测出了放射物质,他成了一名癌症患者。
13、抗日战争胜利时,他拿到了毕业证书,在昆明参加了中国共产d的外围组织“民青”,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d统治的斗争。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京大学教职工联合会主席。
14、杨振宁在防空洞左等右等,一直没有见到邓稼先的影子,他立即猜到对方怕是不知道要往防空洞跑。危头,他将生死置之度外,一头脑的冲了出去,然后急忙找到邓稼先,接着火速将他拉进了防空洞。在他将邓稼先带进防空洞后的半个小时,邓稼先原本待的地方就受到了日本的炮弹攻击。所以说这一次,杨振宁再一次拽回了他的命。
15、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
16、1947年23岁,通过赴美研究生考试
17、在一次进行炸药实验时发生了爆炸事件,实验室被炸的无影无踪,5个助手全部牺牲,连他小的弟弟也未能幸免。这次惊人的爆炸事故,使诺贝尔的父亲受到了十分沉重的打击,没有多久就去世了。他的邻居们出于恐惧,也纷纷向政府控告诺贝尔,此后,政府不准诺贝尔在市内进行实验。
18、邓稼先是我国两弹一星元勋,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国防事业,并做出了杰出贡献,深受各界人士和全国人民爱戴。
19、1985年,邓稼先离开罗布泊回到北京,仍想参加会议。医生强迫他住院并通知他已患有癌症。
20、同学们,只有我们现在好好学习才能长大更好的报效祖国,为祖国出一份力,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邓稼先(1924—1986),安徽省怀宁县人,中国杰出的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先后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和美国普渡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50年回到祖国;他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主要参加者,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邓稼先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此外有同名影视作品、散文、游戏等.邓稼先的爱国故事
邓稼先的故事50字左右(第3段)
1、牢记父亲嘱托科学报国
2、1952年28岁,晋升为近代物理所副研究员。
3、邓稼先,邓石如的六世孙,1924年6月25日出生于安徽怀宁县的邓家祖屋,也叫铁砚山房的祖居内。父亲邓以蛰当时是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哲学系教授,与杨振宁父亲杨武之是多年之交,母亲王淑蠲,操持家务。
4、诺贝尔的父亲是一位颇有才干的发明家,倾心于化学研究,尤其喜欢研究炸药。受父亲的影响,诺贝尔从小就表现出顽强勇敢的性格,他经常和父亲一起去实验炸药。多年随父亲研究炸药的经历,也使他的兴趣很快转到应用化学方面。
5、1958年秋,开始投入原子弹的研究,并从此隐姓埋名。
6、1932年入北平四存小学四年级,至毕业。
7、1954年30岁,任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的副学术秘书。是年,女儿典典(邓志典)出生。
8、他克服了层层困难,远离家人,来到荒凉的戈壁,进行两弹一星的研究数十年如一日,终成就了自我
9、在邓稼先去世前不久,组织上为他个人配备了一辆专车——他只是在家人搀扶下,坐进去并转了一小圈,表示已经享受了国家所给的待遇。
10、邓以蛰四个子女,邓稼先排行第邓稼先出生8个月以后,随母亲和两个姐姐来到北平。1936年,邓稼先考入北平崇德中学初中二年级,读至高一(因抗日战争,崇德中学在1939年停办)。在崇德中学,与高他两班的杨振宁成为好友。
11、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不久,杨振宁考入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次年,邓稼先考取留美研究生。在征求杨振宁的意见后,邓稼先顺利地进入美国普渡大学就读物理系。
12、一到北京,他就同他的老师王淦昌教授以及彭桓武教授投入中国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建设,开设了中国原子核物理理论研究工作的崭新局面。1956年,邓稼先加入了中国共产d。同年与何祚庥、徐建铭、于敏等人合作,在《物理学报》上相继发表了《β衰变的角关联》、《辐射损失对加速器中自由振动的影响》、《轻原子核的变形》等论文。为中国核理论研究做出了开拓性的工作。
13、1986年7月,邓稼先去世,杨振宁回到北京为邓稼先扫墓,邓稼先的夫人许鹿希将一只蓝色盒子交给杨振宁,盒子里面整齐地放着他们的家乡安徽出产的文房四宝,表示两人长达半个世纪的友谊永世长存。
14、就在戴上这枚奖章的12天后,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全身大出血,医治无效,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他为之奋斗、奉献了一辈子的中国核事业。在生命的后时刻,邓稼先对妻子许鹿希说:“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
15、几双尼龙袜子和一脑袋知识
16、突然他象被谁推了一把似地,跌到在地上,浑身发麻。他顾不得疼痛,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将带来的莱顿瓶接在铜钥匙上。这莱顿瓶里果然有了电,而且还放出了电火花,原来天电和地电是一个样子!他和儿子如获至宝似地将莱顿瓶抱回了家。
17、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数十年。他常常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危险的岗位上,充分体现了他崇高无私的奉献精神。他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却鲜为人知,直到他死后,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
18、邓稼先留学的时候,生活很艰苦,开始没有奖学金,吃饭不敢按饭量吃,只能按钱吃。有一段时间,他和洪朝生(后在科学院低温物理中心工作)合住在一位美国老太太的阁楼里。
19、然而,人生的转折往往在不经意间到来。
20、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人物:
邓稼先的故事50字左右(第4段)
1、1953年29岁,与许鹿希结婚。许鹿希系许德珩教授的长女。
2、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的中国。
3、这时,天空浓云密布,电闪雷鸣,刚想上岸躲雨的焦耳发现,每次闪电过后好一会儿才能听见轰隆的雷声,这是怎么回事?焦耳顾不得躲雨,拉着哥哥爬上一个山头,用怀表认真记录下去每次闪电到雷鸣之间相隔的时间。
4、很多人都问过许鹿希,为什么能够忍受和丈夫分离长达28年。她说是因为她不仅见过洋人,还见过洋鬼子;不仅见过飞机,还见过敌人的飞机在空中盘旋轰炸自己的家园;不仅挨过饿,还被敌人的炮火逼着躲进防空洞忍饥挨冻。她说因为有了这些经历,才使她能够理解邓稼先,理解他因为要造原子弹而和自己分离28年之久。
5、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破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
6、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7、愚公,移山,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8、1957年33岁8月,调到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任理论部主任,领导核武器的理论设计。从此,邓稼先隐姓埋名工作28年,直到去世。
9、司马迁被宫刑以后埋头苦干写史书。
10、1956年31岁4月,加入中国共产d。儿子平平(邓志平)出生。是年,与何祚庥、徐建铭、于敏等人合作,在《物理学报》上相继发表了《β衰变的角关联》、《辐射损失对加速器中自由振动的影响》、《轻原子核的变形》等论文。为我国核理论研究做出了开拓性的工作。
11、1953年,曾经青梅竹马并结下师生之谊的许鹿希与邓稼先结婚了,婚后度过了5年宁静的幸福生活,此后便是长达28年的两地分离。然而,28年的分离并没有疏离许鹿希与邓稼先夫妇间的感情,反而加深了彼此的思念与牵挂。幸福宁静径一天内被转变
12、1984年60岁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是年,地下核试验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邓稼先高兴地写下:“红云冲天照九霄,千钧核力动地摇。二十年来勇攀后,二代轻舟已过桥。”
13、1962年9月11日,邓稼先和其同事拿出了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为中国核武器研究奠定了基础。
14、邓稼先的成就,也纳入了美国政府的视线,他们打算用更好的科研条件、生活条件把他留在美国,他的老师也希望他留在美国,同校好友也挽留他,但邓稼先婉言谢绝了。1950年10月,他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和二百多位专家学者一起回到国内。
15、开学后焦耳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做的实验都告诉了老师,并向老师请教。老师望着勤学好问的焦耳笑了,耐心地为他讲解:“光和声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光速快而声速慢,所以人们总是想见闪电再听到雷声,而实际上闪电雷鸣是同时发生的。”
16、1941年,邓稼先进入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受业于王竹溪、郑华炽等著名教授,以良好的成绩圆满完成了大学四年的学业。
17、1941年,邓稼先进入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成立于抗战极端困难时期,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合并而成,条件简陋,生活清苦。
18、我收到邓稼先的信。
19、尽管已经出现了危险,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爱做实验的小焦耳的情绪。他和哥哥又划着船来到群山环绕的湖上,焦耳想在这里试一试回声有多大。他们在火枪里塞满了火药,然后扣动扳机。谁知“砰”的一声,从枪口里喷出一条长长的火苗,烧光了焦耳的眉毛,还险些把哥哥吓得掉进湖里。
20、赞美邓稼先是永恒的骄傲 。
邓稼先的故事50字左右(第5段)
1、1946年1月22岁,在昆明培文中学任数学教员。6月,回到北京,在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是年,许鹿希考入北京大学,在给一年级物理课助教时,两人初识。
2、1963年39岁2月,在华北某地参与并指导了核试验前的轰炸模拟试验。9月,接元帅命令,邓稼先、于敏率领九院理论部研究原子弹的原班人马,承担颗氢弹的理论设计任务。
3、这点奖金,现在看来,的确是可怜兮兮,不值一提。但重要的是,获奖者的着眼点不在这里,而是“志存高远”。邓稼先的感人事迹和精神境界,为此作出了鲜明注脚。
4、我见到了阔别22年的邓稼先。
5、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在离开人世之前,他仍旧叮嘱搭档于敏,尽一切努力,不要让别人将我们落得太远……,现场人员无不泪目。
6、但是诺贝尔百折不挠,他把实验室搬到市郊湖中的一艘船上继续实验。经过长期的研究,他终于发现了一种容易引起爆炸的物质--雷酸汞,他用雷酸汞做成炸药的引爆物,成功地解决了炸药的引爆问题,这就是雷管的发明。它是诺贝尔科学道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7、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个新兴的政权遭遇到西方列强的排挤,原子弹强大的威力已经在长崎与广岛得到验证,那些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动不动便将核武器挂在嘴上。意图很明确,便是用原子弹威胁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亘古不变的道理。要想彻底改变当时的处境,就得研制出核武器。
8、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马,由他哥哥牵着,自己悄悄躲在后面,用伏达电池将电流通到马身上,想试一试动物在受到电流刺激后的反应。结果,他想看到的反应出现了,马收到电击后狂跳起来,差一点把哥哥踢伤。
9、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邓—于方案”,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八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8年零6个月、美国用7年零3个月、苏联用6年零3个月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快的速度。
10、1958年,邓稼先便开始了原子弹设计的工作,一切都是从零开始,走过的弯路客服的困难,估计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会懂得。从1958年开始,到1964年10月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历经6年多的时间。两年之后,又传来了氢弹爆炸成功的消息,我们有了自己的核武器,我们再也不害怕别国的威胁了。在1979年的一天,在一次核投射实验中,降落伞出现事故,导致原子弹坠地被摔坏。核辐射是看不到摸不着而又真实存在的伤害,但即便如此,邓稼先一个人冲向前,仔细检查了摔破的原子弹碎片。等到检查完毕之后,他说了一句“没事了”。
11、突然威廉大叫:“爸爸,快看!”老者顺着儿子指的方向一看,只见那拉紧的麻绳,本来是光溜溜的,突然怒发冲冠,那些细纤维一根一根都直竖起来了。他高兴地喊道:“天电引来了!”他一边嘱咐儿子小心,一边用手慢慢接近接在麻绳上的那把铜钥匙。
12、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被损。
13、在危险面前,邓稼先说:“我不能走” 。
14、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d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按姓氏笔画排序)。
15、邓稼先少年时光生活在国难深重的年代,七七事变以后,日本侵略军进入了北平城。不久北大和清华都撤向南方,邓稼先的父亲身患肺病,咳血不止,全家滞留下来。1939年9月,邓稼先再入北平志成中学,读高中二年级。
16、邓稼先一生功勋卓著,获奖无数,他生前的后一枚奖章是在医院的病房里获得的。1986年7月17日下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全国总工会书记、国防科工委科技委主任朱光亚、核工业部部长蒋心雄等领导,前往解放军总医院。
17、1941年夏,邓稼先考取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此时杨振宁已是西南联大的三年级学生,在该校,两人又可以经常在一起切磋学业、交流心得。邓稼先对其姐说,振宁兄是我的课外老师。
18、邓稼先不怕艰险、工作艰苦,当他知道自己要去的地方是一片庄稼地,而科技人员也寥寥无几,他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换上工作服当小工,和建筑工人一起砍高粱、挖土、推车、和泥、盖房子。
19、1937年13岁,抗日战争爆发。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搬迁至云南昆明。因父亲患重病,邓稼先一家滞留沦陷后的北京。
20、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破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核试验基地。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以院长的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1985年,邓稼先后离开罗布泊回到北京,仍想参加会议。医生强迫他住院并通知他已患有癌症。他无力地倒在病床上,面对自己妻子以及国防部长张爱萍的安慰,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中央尽了一切力量,却无法挽救他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