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描写儿童的古诗有哪些(文案100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4-05 17:53:08

描写儿童的古诗有哪些(一)

1、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2、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3、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4、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5、这首诗写作者午睡初起,没精打采,当看到追捉柳絮的儿童时,童心复萌,便不期然地沉浸其中了。

6、《小儿垂钓》 (作者)胡令能 (朝代)唐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诗词译文) 一个蓬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7、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8、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心态上,寒天“弄冰”,童心炽热;色泽上,“金”盘“彩”丝串“银”冰;形态上,是用“金盘”脱出的“银铮”,圆形;声音上,有“玉罄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全诗形色兼具以感目,声意俱美以悦耳赏心,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9、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

10、 《听张立本女吟》 唐代:高适 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 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1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2、描写童真童趣的诗句有:

13、描写儿童的古诗有《小儿垂钓》、《牧童》、《池上》、《舟过安仁》和《宿新市徐公店》。

14、《花影》(宋)苏轼

15、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

16、 《静女》 先秦:佚名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17、(赏析)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读来意趣横生。

18、《田家》(宋)范成大

19、(简析)因为衣服上少绣了朵金线花,就整个晚上哭闹着不肯停歇。诗抓住小女孩学话、贪玩、爱漂亮、喜欢哭闹的特点,通过这些生活琐事的描写,使小女孩的天真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诗人爱女之情也流于笔端。

20、这首诗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原野、绿草、笛声、牧童、蓑衣和明月。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诗人的视野里的;写出了农家田园生活的恬静,也体现了牧童放牧生活的辛劳,是一首赞美劳动的短曲。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读者的心灵感到安宁。

描写儿童的古诗有哪些(二)

1、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2、正是以这种老少相通的心理特征为审美基点,杨通过“以稚为老”的手法使童趣化为诗趣,一方面从稚子的心理出发,描写“脱冰”的动作细节;另一方面基于世人的心理去感受,欣赏其行为细节,这样孩童的稚气与老人的“天真”相映成趣,融为形之于笔端的盎然诗意。诗人发自内心地尊重儿童的天真,才能把孩子玩冰的情趣描绘得如此真切酣畅。

3、(赏析)儿童们奔跑着,追捕那翩翩飞舞的黄色蝴蝶。可是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后,孩子们就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急走”、“追”是快速奔跑追逐的意思。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4、观村童戏溪上宋代:陆游

5、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6、宿新市徐公店 杨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7、这首诗是陆游免官闲居后的人生体验,是其厌恶官场倾轧、追求澄明心境的写照。不过,诗题中一“观”字,却无意识中流露了真实心态,“观”在这里乃静观、旁观之意,并非完全融入其中与村民浑然一体士大夫的特殊身份决定了陆游可以唯美的眼光透视田园生活,却不一定真能躬行。

8、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小儿垂钓》

9、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

10、——伍缉之《劳歌二首》之一古巷少人行,新月弯弯瘦,藤萝满墙头,儿童摘扁豆。——佚名晴明风月雨乾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11、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12、春景既然如此动人,生活在这如画的春光中的人更是如此,诗的后两句,由景而及人,诗人饶有情致地写了一个群童放风筝的场面。天气实在太好了,连平时爱在外贪玩的小学生们也一反常态,放学后早早地回到家,赶紧放起风筝来。“散学归来”用一“早”字,说明连孩子们也让这风和日丽的气候给打动。

13、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村居》

14、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15、打杀许多小孩儿,看他弥勒何能解

16、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所见 袁 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17、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铺:铺开。横野:辽阔的原野。弄:逗弄,玩弄。

18、作者简介:骆宾王(约638—684),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唐代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19、尾联联提及当时宋朝实景:农夫冬闲跟着村里的穷书生学习,但这只是学习极基础的东西,为的是在立契,作保时不被蒙骗。。

20、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描写儿童的古诗有哪些(三)

1、古代诗人描写儿童嬉戏活动玩耍的诗句,大都集中展现了一幅幅乡村的美好画面,乡下人们安居乐业,生活怡然自得的情景,写出了童真童趣。抒发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

2、小小牧童竟怕羞,赤身蹲在,田边和地头。口中唤着大花狗,手里牵着老黄牛。

3、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

4、多少长安名利客,用尽不如君。

5、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

6、老翁分社酒,匕箸小孩提

7、本诗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七言绝句。宿:住宿。

8、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小儿垂钓》日暮鸟雀稀,稚子呼牛归。

9、长篇如《帝京篇》,五七言参差转换,讽时与自伤兼而有之;小诗如《于易水送人》,二十字中,悲凉慷慨,余情不绝。《草》这首诗简单四句描写了小草一年四季的形态,小草的慢慢长大和枯萎,孩子也是知道的。

10、垂髫(tiao):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

11、(简析)牧童的腰间插满蓬蒿做成的短箭,不怕猛虎来咬牛犊。这首诗里描绘的牧童憨态可掬,腰间插上几枝蒿竿子,小胸脯一挺,自信心爆棚,就以为自己是李广了,老虎来了也不怕。

12、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人家里面九岁的小男孩的一个故事。故事的意思是这样的:

13、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14、大儿锄豆溪东,二儿正织鸡笼。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宋辛弃疾清平乐

15、三四句仍然是继续描写神态。第三句是过渡,是作势。写牧童的心理活动,交代了他“闭口立”的原因,也是全诗的转折点。第四句,急转直下,如千尺悬瀑坠入深潭,戛然而止。“忽然”一词,把这个牧童发现树上鸣蝉时的惊喜心情和机警性格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忽然”发生了变化:由响而静、由行而停,把小牧童闭口注目鸣蝉的瞬间神态写得韵味十足。而“闭”和“立”两个动词,则把这个牧童天真的神态和孩子式的机智刻划得淋漓尽致。全诗纯用白描手法,紧紧抓住小牧童一刹那间的表现,逼真地写出小牧童机灵的特点,让人倍觉小牧童的纯真可爱。

16、骨子里的高贵(深度好文)

17、为我们留下了诸多率真而轻快的作品。

18、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9、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杨《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二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20、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描写儿童的古诗有哪些(四)

1、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2、一曲酣歌还自乐,儿孙嬉笑挽衣裳。——权德舆《览镜见白发数茎光鲜特异》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3、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白居易《池上》

4、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你是一个好人,为什么还是有人不断地议论你?

6、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

7、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8、(赏析)“儿童偷把长竿”,是词人所见的一个场面,甚似特写镜头:一群儿童,正手握长长的竹竿在偷着扑打犁、枣。“偷”字极有趣味,使人仿佛看到了这群馋嘴的儿童,一边扑打着犁、枣,一边东张西望地提防随时准备拔腿逃跑。词的下片充满生活气息。

9、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杜甫《江村》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

10、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1、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苏轼《花影》

1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13、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14、知有儿童捉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15、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宿新市徐公店》

16、一只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前进啊。

17、披着蓑衣走在细雨绵绵的树林里,折支芦管躺在绿草地上吹着小曲。

18、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苏轼《守岁》

19、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20、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施肩吾《幼女词》幼童轻岁月,谓言可久长,一朝见零悴,叹息向秋霜。

描写儿童的古诗有哪些(五)

1、关于“看着女儿一天天长大”描写父母心情的古诗词:

2、《巴女谣》唐代:于鹄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江时。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释义:一个巴地小女孩骑着牛儿,唱着竹枝词,沿着处处盛开着荷花、铺展菱叶的江岸,慢悠悠地回家。不怕天晚了找不到家门,我知道我家门前有一棵芭蕉高高地挺出了木槿篱笆。

3、桑茶坑道中宋代:杨

4、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闲居初夏午睡起》(宋)杨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5、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6、《池上》(唐)白居易

7、孔子不能决也。孔子不能判决谁对谁错。决:决断,判定,判断。

8、“欢乐和自由,是童年时代的纯真信念。”

9、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10、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1、这是一首饶有理趣,借题发挥的警世诗。

12、《牧童诗》宋代:黄庭坚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用尽不如君。释义:远远地看见牧童骑着牛缓缓地在前村走过,轻风隔着田垄送来阵阵牧笛声。长安城内那些追逐名利的人,用尽心机也不如你这样清闲自在。

13、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4、答:描写儿童活动的古诗句有: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宿新市徐公店》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村居》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池上》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夏日田园杂兴》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小儿垂钓》古代诗人描写儿童嬉戏活动玩耍的诗句,大都集中展现了一幅幅乡村的美好画面,乡下人们安居乐业,生活怡然自得的情景,写出了童真童趣。抒发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

15、多少长安名利客,用尽不如君。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16、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17、这首诗的第一句平平而起,不着痕迹。第二句调子突然高昂,旋律突然加快,从而形成一个高潮。一二句描写了小牧童的天真活泼、悠然自得的可爱模样和他的愉快心情,“骑”字直接写出了牧童的姿势,“振”字则间接点出他的心情。通过“骑”和“振”两个动词,把牧童那种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心情和盘托了出来。他几乎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简直不知道世间还有“忧愁”二字。正因为心中欢乐,才不禁引吭高歌,甚至于遏行云,“振林樾”。

18、这首诗选用了梅子、芭蕉、柳花等物象来表现初夏这一时令特点。诗人闲居乡村,初夏午睡后,悠闲地看着儿童扑捉戏玩空中飘飞的柳絮,心情舒畅。诗中用“软”字,表现出他的闲散的意态;“分”字也很传神,意蕴深厚而不粘滞;尤其是“闲”字,不仅淋漓尽致地把诗人心中那份恬静闲适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表现出来,而且巧妙地呼应了诗题。

19、《牧童》(宋)黄庭坚

20、乡村春日,人们都在田间劳作,村里是很清静的,除了孩子们在宅前屋后嬉戏之外,少有闲人。有一位小童正玩得痛快,突然发现有船进湾来了,以为是客人来了,撒腿就跑回去,忙忙地解脱柴门的扣子,打开柴门迎接客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