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名句赏析【文案46句摘抄】

admin 说说大全 2023-04-04 00:31:26

峨眉山月歌名句赏析

1、第三首诗是一首具有寓意的咏物诗。此诗正面赞美秋浦的锦驼鸟,而以山鸡作为陪衬,但对后者并无贬意。从诗意看,诗人对山鸡所倾注的同情似乎还更多一些。

2、君,一说指峨眉山月,一说指故人。但山月在哪里都能见,故后一说法较为准确。

3、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

4、秋浦水像秋一样的长,景色萧条令我心愁。客愁像秋浦水一样不可量度,我乐行至大楼山以散心忧。站在山顶西望伏安,直见长江之水正滚滚东流。我问江水:你还记得我李白吗?请你将我一掬泪水,遥寄给扬州的朋友去吧!

5、这是开元十三年(七二五)作者离家准备出蜀时写的一首诗,虽题为"峨眉山月",

6、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去向渝州。

7、桃波一步地⒅,了了语声闻。黯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

8、冬天的太阳像月亮一样苍白无力。太阳正被薄云缠绕着,放出淡淡的耀眼的白光。

9、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0、  首先,这第一句的编排有点特别,有不少赏析认为,李白是为了押韵才把“秋”字移到后面去的。而我们认为,除了押韵考虑外,李白可能更是为了突出秋季的来临。李白之前离开峨眉山的时候,可能是在夏季,当他再次来到这里,想要跟蜀僧晏一起远游时,已是清秋季节了。

11、夜猿在秋浦水上哀鸣,连附近的小黄山也愁白了头。青溪虽非是陇水。但也发出像陇水一样的悲胭之声。我想离开这里,但却因故而去不得;本来打算暂游此地,但却滞留此地而成了久游。何年何月才能回家乡啊,想至此不觉在孤舟上潜然泪流。

12、第五首诗前两句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说明了地点和描写的对象,并塑造出白猿欢乐嬉戏的群像;后两句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则是对白猿母子戏月的特写,把白猿的动态写得活灵活现。

13、  第是对二联对句中"君"字的不同解说。有的说是指作者怀念的友人,或为其"送行之人";沈德潜则云:"月在清溪三峡之间,半轮亦不复见矣。君字即指月。"(《唐诗别裁》)看来后一种说法更合情理。峨眉山是作者实际上的故乡,月是故乡圆。作者对峨眉山月的怀念。无疑也是对故乡的依恋。如果把"思君"解作"思友",便嫌平直,倒不如看作以月拟人更有诗意。俞陛云认为:"以秋宵之残月,映青峭之峨眉。江上停桡,风景幽绝。无奈轻舟夜发,东下巴渝。回看斜月沉山,思君不见,好山隔面,等于良友分襟也。"(《诗境浅说续编》)所以"思君"不是单指对某一友人的思念,而是一种宽泛的乡情。以象征着故乡的山月为友,不是比指某一具体的友人更有深意吗?

14、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除“峨眉山月”以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连用五个地名,精巧地点出行程,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语言流转自然,恰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15、  此外,"秋"字还训作飞动的样子,或腾跃的样子,如《汉书·礼乐志·安世房中歌》之七:"飞龙秋,游上天。"据此,将这句解作弯月飞挂峨眉山,似亦说得通。

16、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这位“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而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表达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17、  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除“峨眉山月”以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连用五个地名,精巧地点出行程,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语言流转自然,恰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18、在秋浦的干重山岭中,唯有水车岭的风景为奇特。天空好像要随着大石一道倾倒下来,山石上的松萝兔丝在顺水飘拂。

19、赏析:静下心来好好想想你所走过的路,体验过的生活,你就会觉得其实你一直活在幸福的包围圈中。

20、(20四川阿坝·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21、其实当蜻蜓点过湖心,故事便结束了、、、、、、

22、  此诗是作者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出蜀途中所作。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23、第六首诗开篇以愁字领起,展现出诗人面对残酷现实和即将爆发的战乱一筹莫展的苦闷心情和深广忧愤。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连观赏秋色也要强打精神,与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感受相似,可见情绪是比较低落的。

24、A.第二句上下映衬、动静结合,写出月映清江的美景,点明是秋夜行船。

25、字词典故  “轮”:(圆形,像车轮的东西。)“平羌qiang1江”:(是“岷江”流经“青神县汉阳坝”至“乐山城”东一段水路的古称。)

26、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27、  李白诗歌的另一个浪漫主义艺术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点,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加以大胆的想象夸张。他的夸张不仅想象奇特,而且总是与具体事物相结合,夸张得那么自然,不露痕迹;那么大胆,又真实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强化感情的作用。有时他还把大胆的夸张与鲜明的对比结合起来,通过加大艺术反差,加强艺术效果。

28、连用五个地名,精巧地点出行程,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语言流转自然,恰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29、⑤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

30、  第是对"三峡"的不同解说。一说这里的"三峡"是指鄂川交界的瞿唐峡、巫峡、西陵峡;一说指四川乐山县的黎头、背峨、平羌所谓小三峡。要辨别哪一个更合理。不妨先考察一下李白的出川路线。作者看到峨眉山月的倒影映在平羌江里,说明是从峨眉山的方面启程的。平羌江即青衣江,源出四川芦山县西北,至乐山县入岷江。第三句的"清溪"即清溪驿,在四川犍为县。"清溪"在乐山三峡的下游,作者夜间从这里出发。目标是"向三峡气显然不是指乐山县的三峡。否则不仅"向"字失去了着落,行人便成了走回头路。所以。此处的"三峡"必定是指著名的巴东三峡。这里是人们向往的地方,也是由乐山经渝州(今重庆一带)出川的必由之路。

31、(20福建南平·一模)阅读《峨眉山月歌》,完成下面小题。

32、第四首诗是李白的自画像。全诗描绘的诗人形象是满腹忧郁,形容枯槁,白发苍苍的孤苦老人。盛年不再的李白,是怀着失意的心情来到秋浦的,虽然是刚过知天命的年纪,可是好像一下子白发就全白了。在此诗的开头,他说自己是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听起来似乎觉得原来还李白一直是两鬓青丝,但到了秋浦之后,没有想到竟然会在一天早上起来之后,发现两鬓已经白发苍苍了!一朝极言头发白得之快,简直出乎意料之外,言下之意,还真有点当年伍子胥过不去昭关,一夜之间,就把头发愁白了的味道,但是伍子胥是心急火燎,李白却并不着急赶到哪里去,而且,也不像伍子胥那样过不了昭关就有性命之忧,但是又为什么白了头发呢?李白在惊异之余,给自己找了一个看上去说得过去的原因: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中国古代的文人一听到猿声,马上就会愁肠百结的,这其中的例外恐怕还只有李白一人,不过那也是他晚年在长流夜郎的途中,在三峡中得到大赦,乘舟东归的时候,曾经欢快地写到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可是在眼下,他可没有这么好的心情,猿声一催,他满头的青丝,不管是长是短,统统白了,这个催字可谓是用得惊心动魄,本来头发就在一夜之间白了,那里还禁得住猿声的催促!这首诗由于用了一朝和催这两个词来着重强调自己头发白得异乎寻常地快,不由得让人想到他在《将进酒》中的名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首诗的表层意义是诗人对进入暮年的喟叹,深层意义是抒发一种匡时济世之大志而又无门可报,欲罢而又不能的矛盾情怀。

33、半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前,青衣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去向渝州。

34、  第是对"秋"字的不同理解。一种认为是指秋天,另一种认为"是指峨眉山月上弦或下弦呈半圆形的时候"。揆度其意,当然以后一种说法较合理。不过可以肯定,李诗中的"半轮",不会是指上弦月,因为峨眉山此时在作者的西南方向,自然是指阴历月终的时候了。同时,将"秋"字解作"时候",可以在训诂方面找到根据,即"秋"字可训为"时期"、"日子"。

35、你把我从梦境深处唤醒,却只告诉我,你要借着风筝远离六月的雨,而我却只能留在原地。我把我们的私密全部尘封于树林寄给秋季。我躲在秋风的衣襟里回想当时的心情——

36、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37、《逢入京使》的名句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38、早晨,太阳像个刚出门的新媳妇,羞答答地露出半个脸来。太阳落山了,它那分外的强光从树梢头喷射出来,将白云染成血色,将青山染成血色。

39、  其实李白这里说得很清楚,他本诗的起点是“清溪驿”,并没有说是从“平羌江”一路十几公里顺流而来。而且,既然“平羌小三峡”周边是山崖的话,李白在里头看得到“峨眉山月”吗?所以,我们认为,这“清溪驿”的位置就在“平羌江”下游的开口处。李白上峨眉山找蜀僧晏没找到,于是来到平羌江边的清溪驿,在这里准备坐船出发了,方向是长江三峡,不可能是反向的“平羌小三峡”了。可是他一直在想蜀僧晏,究竟是已经出发了,还是跑去哪了?“清溪驿”在当时是岷江的一个重要码头,是客流和货物的重要集散地,李白的这首《峨眉山月歌》很可能就写在驿站的某根柱子或者某堵墙上,如此,如果蜀僧晏看到了,就会知道,李白从这里出发先到“渝州”了。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这个设想是成立的话,李白这首《峨眉山月歌》其实是一首留言诗,留在了“清溪驿”,不然他都没见到蜀僧晏,谈何送诗给他?

40、第二首诗与前一首一样,也是抒发客愁和对长安的思念,思归益切,愁绪愈来浓。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前四句写别愁,比较婉曲;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后四句进一步言归思,直抒胸臆,一气呵成。

41、  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是李白年轻时的作品。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二年(724年)秋天。

42、一眼望去,雨中的年轻是一幅耐读的图画。在北方,一年365天中,有雨的日子并不很多。

43、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去向渝州。

44、  李白既有清高傲岸的一面,又有世俗的一面,他的理想和自由,只能到山林、仙境、醉乡中去寻求,所以在《将进酒》、《江上吟》、《襄阳歌》等诗中流露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逃避现实等思想,这在封建社会正直孤傲的文人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45、听着雨水轻轻叩击大叶杨或梧桐树那阔大的叶片时沙沙的声响,那种滋润到心底的美妙,即便是理查德·克莱德曼钢琴下流淌出的《秋日私语》般雅致的旋律也难以比较。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造化,真是无与伦比。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