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虚笔记那个星期天
1、启发思考:是啊!那请你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你能从中发现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吗?(预设:时间顺序)
2、①“光线渐渐暗下去”交代了天色渐晚,②“凉下去沉郁下去”写出了随着希望一点点破灭,“我”的内心越来越惆怅。“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更表现了“我”完全沉浸在伤心失望之中。
3、
4、在体会了“我”心情变化的基础上,你就要细读课文,学习表达了。你先想一想: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如果让你写快乐的心情,不直接出现“高兴”“开心”“快乐”等字眼,你会怎么表达?然后再思考: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又是怎样表现“我”的心情的呢?我们来看一看吧!
5、C.消逝(shì) 华侨(qiáo) (务虚笔记那个星期天)。
6、在生龙活虎、绚丽多彩的青春年华遭遇到生命的不幸,因而他的脾气变得阴郁无比、暴怒无常。而他的母亲此时肝病相当严重,常疼得整夜睡不着觉,可她将儿子瞒得紧紧的,仍鼓励儿子好好活着。母亲猝然离去后,史铁生写下了这篇文章以纪念他的母亲。
7、你可以再读《匆匆》第3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怎么写时光匆匆流逝的,体会作者借助描写太阳的行走来写时光的流逝,把对时光匆匆的感慨融在太阳这个具体的事物中。再联系《那个星期天》,你会发现这两篇文章都用了融情于景的表达方法。你还可以去看看本单元的“交流平台”,进一步体会两篇课文的情感表达方法。
8、史铁生,1951年生北京,1967年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初中毕业,1969年赴陕西延安插队,三年后21岁时因病双腿瘫痪转回北京,后到街道工厂当工人,1981年因病情加重停薪留职回家。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9、本单元是习作单元。对于习作单元,我们并不陌生,六年级上册中也有这样的单元。“精读课文”让你们从阅读中学习写作的方法。“交流平台”是结合对精读课文的分析,梳理总结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初试身手”是让你们尝试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表达。“习作例文”为你们提供习作范例,便于你们借鉴和模仿。“习作”是让你们运用学到的习作方法,结合生活中印象深刻的经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10、第①段中的画线句是怎样既交代了时间变化,又写出了“我”的心理感受?
11、史铁生(1951一2010)中国作家、散文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散文、随笔集《病隙碎笔》《我与地坛》,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等。
12、 包裹(guǒ) 张皇(huāng)(务虚笔记那个星期天)。
13、我看着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时,焦急又兴奋。
14、(预设:阳光明媚)而到了晚上他很失落时,他对周围的环境的感受又是如何?(预设:光线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原来啊!当我们心情不同时,对周围环境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15、布置作业:下课之后再阅读史铁生的其他文章。
16、教师出示,这一天里“我”的心情经历的变化,学生齐读,回忆心情。
17、随着等待时间的延长,“我”觉得有些难耐了。到第4自然段,直接点出了等待的时光“不好挨”。看云彩走、拨弄蚁穴、翻看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这些事并不是“我”想做的,不过是打发时间。作者通过动作的描写和内心的刻画,表现了“我”在等待中的无聊、无奈。第5自然段,则是眼看期待要落空的阶段。这一段描写了“我”紧跟着劳作的母亲,提醒她赶紧兑现承诺的一系列动作。“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啊?走吧……“表现了“我”在上午即将结束而自己盼望的出行还没有实现时的急切心情,同时也暗示了母亲迫于生活无暇顾及“我”的现实状况。第6自然段读起来情绪缓慢,通过描写母亲劳作的繁多和光线的渐暗,暗示了这次盼望的无果而终。“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这些语句细腻地写出了“我”此时的心情,主人公看似平静地接受了现实,实则处在崩溃的边缘。
18、组词:砖瓦、砖头、砖坯、茶砖、面砖、地砖、瓷砖、砖雕、砖窑。
19、预设:我圈画的是长句子“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男孩儿蹲着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流泪、依偎、闭眼这些都表现了小男孩期盼落空后的悲伤。
20、学习这部分内容时,你要用心感受光线“渐渐暗下去”“沉郁下去”的情景,体会这样的描写实际上是在写“我”的心情越来越沮丧,体会作者把心情融于景物中的写法。课文中类似的写法还有不少,你再找找看。一切景语皆情语,当作者的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21、第一组:阳光明媚、沉郁、缥缈、急遽、一派荒凉
22、A.盼望 明媚 绊脚 翻箱倒柜
23、师: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作者运用什么方法,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呢?请看看课后习题的小帮手。
24、(教学内容)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那个星期天》。
25、到这里,学生终于关注到,课文第3段写的其实是“早晨起来之后,母亲准备出门去买菜”,因此,第3段应该归入“早晨”部分。于是,学生将“早晨”部分所对应的的上骨内容修改为——“母亲答应带‘我’出去,却又去买菜”。
26、师:在这个片段里,出现了很多个我想....我想....我想,我蹲,我看着,我盼着,正是这种直接的内心独白的描写,就让我们体会出小男孩那懊悔焦急的心情了。
27、(明媚)(景物)鲜明可爱;(眼睛)明亮动人。
28、教师引导:你们一定都能发现,这位同学选择了自己心情好的状态,基本可以做到完整地写一段话。但是如果我们将:“阳光洒在我的脸上”改成:“灿烂的阳光洒在我的脸上?”会是同样的效果吗?你们是不是可以这段话中加上更多的形容词?试一试吧。
29、预设二:通过读课文,我认为急遽的意思就是很快,急速。
30、关注作者:史铁生(1951一2010)中国作家、散文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散文、随笔集《病隙碎笔》《我与地坛》,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等。课文选自半自传体小说《务虚笔记》,知道课文背景,对于学生理解文本提供一定的帮助。
31、这段时光不好挨。我拿着一个个沙包扔,扔沙包,等母亲过来。我看着天看着鸟儿飞,等母亲过来,着急又高兴。我趴在广场的地上,用手摆布一只刚捉的蝴蝶,我想象着它从虫子变成蝴蝶的过程,想象着它到底能飞多远,不时的抬头看看远方,看看母亲有没有回来。
32、(设计意图: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在比较中使学生明白两种表达方式各有好处。接着拓展到交流平台,分析具体的写作手法应该如何使用,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33、学生细读“上午”部分时,先从对第4段的零星感受入手,等学生将对语段内容的阅读感受交流得差不多之后,我提醒学生联系《匆匆》,发现了第4段中借助具体事例以间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随后,学生聚焦第5段,从“我”的念念叨叨中,感受到内心独白式的语言的表达效果——此处的内心独白,犹如《匆匆》中的连续提问,是一种直接抒情的方式。还有学生抓住第5段“我就这样念念叨叨地追在母亲的腿底下”中的关键字——“追”,从“我”像向主人讨要吃食的小猫小狗一样缠着妈妈不离身中,感受到“我”对于“出去”的强烈盼望。
34、教师跟进:此时的环境是阳光明媚,我们通过环境也能体会到作者开心的心情,是否写作时也可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
35、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属中学,1969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后因急性肾损伤,回家疗养。1979年后,相继有《我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 《我 与地坛》《务虚笔记》等小说与散文发表,并先后获多种全国文学大奖。1998年病情转为尿毒症,终至透析。此后有随笔集《病隙碎
36、师:我们今天学习了这么多方式,其中,本篇课文有特点的是“融”的写法,将情感融于景物变化之中,我们一起来试一试用这种融情于景的写法。
37、体会课文对人物内心、动作、周围环境的细致描写,感受细腻真挚的情感。
38、部编三下第三单元《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整合课教学设计/李洋
39、在读这部分内容时,你要体会表达特点:有些话是“我”和母亲口头说出来的,有些话是“我”在心里默默说的,这些语言和心理独白交织在一起,平实质朴,明白如话,甚至有些“念念叨叨”如儿语,直接而又鲜明地表现出”我“焦急的心情。你在读这段文字时,要读出“念念叨叨”、越来越急、甚至有些不耐烦的感觉。
40、教师过渡:这篇文章与《匆匆》相比,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