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道德经原版全文及译文(文案100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3-27 06:11:19

二十条精选道德经原版全文及译文

1、(解释)含德深厚的人,好比是个婴儿。毒虫不蛰他,猛兽不伤他,恶鸟不抓他,筋骨柔弱而小拳头握得很牢固。不知道男女交合是咋回事,而小生殖器常常勃起,这是精力充沛的表现。整天号啼而喉咙却不沙哑,这是淳和之极的表现。认识淳和的道理叫做常,认识到常的叫做明。贪求生活享受叫做灾殃,欲望支配精气叫做逞强。事物过分壮大就会衰老,可说是离开了道,离开了道就要早亡。

2、自见者不明(自我成见不能明白事理),

3、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4、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铦袭为上,勿美也,若美之,是乐杀人也。夫乐杀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是以吉事上左,丧事上右,是以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居之也。杀人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5、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车,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6、(解释)端的满满的,不如适可而止。磨的尖尖的,锐利难保长久。金玉满堂,不可能长期守住。因富贵而产生骄傲,就会给自己带来灾害。成功了就急流勇退,这才合乎自然的道理。

7、我们所知道的事物,几乎都来自知识和逻辑,而知识和逻辑形成了思想,思想就成为语言的基础,这种模式使得人类变成二元化的产物,有着二元化的思考方式。因此,在人的世界里有“善”就有“恶”,有“对”自然有“错”,有“好”更是有“坏”,有“快乐”当然也有“痛苦”,一切皆有对立面。

8、不出门户,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可以认识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他向外奔逐得越远,他所知道的道理就越少。所以,有“道”的圣人不出行却能够推知事理,不窥见而能明了“天道”,不妄为而可以有所成就。

9、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10、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11、(对应通行本第六十六章)注:江海之所以为百川之王,因它处于百川下,所以能成为百川王。圣人被众人推到身前,是因其把自身利益放在众人之后。圣人被众人尊重,是因其言行尊敬重视众人。因此,圣人虽在上位,人民不觉得有负担,虽然被推到身前,人民不觉得受损害。所以天下人乐于拥戴他而不厌弃。因为圣心无私、与人无争,故无人能跟他争。

12、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13、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14、《四书五经》之(大学)全文及译文!

15、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16、道可道(可以语言交流的道),

17、事实上它一直都存在,而且一直存在我们的四周。

18、小道童又问:“要十年吗?师父,如果我加倍苦修,又需要多久开悟呢?”

19、0爱与崇敬:500

20、所以,从虚无的角度,可以揣摩他的奥妙。从实有的角度,可以看到他的踪迹。

四十条精选道德经原版全文及译文

1、《道德经》中说,不知常,妄作凶。人不能妄动妄作。世上许多人钻营忙碌了一辈子,究竟为谁辛苦为谁忙?到头来自己都搞不清楚。

2、外其身而身存(置之身外反而让人民依赖他的存在),

3、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4、更进一步,二十世纪的后期,物理学的前沿理论—弦论,这是理论物理学的一个高峰,就可以用来描述引力和所有基本粒子,比如说电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等等,看起来好像是基本粒子,但实质上都是很小很小的一维弦上的不同的振动模式,他们把这个称之为宇宙弦,每一条宇宙弦的典型尺度是普朗克长度。

5、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6、《道德经》全文及译文,值得收藏!

7、(解释)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很糟糕的。有道的圣人没有缺点,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正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所以,他没有缺点。

8、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9、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

10、(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

11、弗洛伊德的“快乐原则”说,论述了文明给人类带来物质利益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精神带来了极为沉重的压抑,这是文明之一大缺憾。然而他所说的人类天生的追求快乐的原则,也正是建立在人和自然的谐合关系上。今天,人们在生活需求和文化思想方面涌动的“回归自然”潮流,不也是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解释了古代学家们对宇宙自然竭力尽智地探索的原因吗?由此我们也可理解老子哲学里尊崇自然,否决知识,追求“小国寡民”的政治生活,以及对“道”纯朴本性和神秘的原始动力的渲染的历史原因所在了。

12、(解释)自古以来凡是得到一的:天得到一就清明,地得到一就安宁,神得到一就有灵,洼坑得到一就充盈,万物得到一就繁衍滋生,侯王得到一就能为天下的首领。他们都是从得到一才能达到的境界,天不能保持清明,恐怕要破裂;地不能保持安宁,恐怕要废弃;神不能保持灵验,恐怕就要消失;洼坑不能保持充盈,恐怕要枯竭;万物不能繁衍滋生,恐怕要灭绝;侯王不能保持高地位,恐怕要垮台。所以,贵以*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所以,侯王自称为“孤家”.“寡人”“不*”。这不是以*为根本吗?难道不是这样吗?所以,追求过多的荣誉就没有荣誉,不想做高贵的美玉,要做坚硬的基石。

13、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14、假使我这一介凡夫有一点能力,我将始终将道德的研究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只有偏离了自然法则的研究,才是我怕的。一条大路本来相当平坦,但一些人总喜欢走小路。朝廷本有良好的规章,但田地却是一片荒芜;国库中本来空空如也,然而一些政客却打扮得极其华贵;身上本来带着利剑的武士,却厌起饮食来了;百姓本来丰衣足食,却偏偏有些人又偷起了享玩之物。这些现象并不是自然法则下的产物。

15、《道德经》原文每天去琢磨,和生活实践密切结合,从实践中深刻理解《道德经》阐述的核心价值,在不同的事物中的不同表现形式,处处体会万物道相通的真谛,自然就可以背诵《道德经》了。

16、道者万物之主也,善人之宝也,不善人之所葆也。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贺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卿,虽有拱之璧以先驷马,不若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也?不谓求以得,有罪以免与?故为天下贵。

17、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18、0宁静喜悦:540

19、(解释)道是万物的主宰,是善人的法宝,恶人也受它的保护。美好的言词能换取人们的尊敬,善良的行为可以见重于人。即使有不懂为善的人,怎能把他们抛弃呢?所以树立天子,设置大臣,虽然先献美好的玉石,后献珍贵的车辆,还不如把道作为献礼。古时所以为什么要重视这个道?不是说有求即能得,有罪即能免吗?所以被天下所重视。

20、其次的统治者,人们亲近他、赞誉他。

六十条精选道德经原版全文及译文

1、但是,一些真正的道家高人是知道的,比如张三丰《无根树》,

2、曰余食赘行(必然犯余食赘行的毛病)。

3、知道什么是雄强,却安于雌弱,甘愿做天下的溪涧。

4、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

5、贪慕荣华富贵是人的本性,如何才能使人们不过分贪图富贵呢?老子认为,荣华富贵终归要回复为无,人们只有懂得这个道理,才能泰然处之,面对外界的事物,做到无所容无所不能容。

6、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7、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8、美言可以获得人们的尊重,美行可以令人效仿。不善之人,为何要弃之那?

9、敚穆(寂寥)独立不改,可以为天下母。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

10、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

11、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12、对高深的理论研究有几种态度:高的境界是,不要认为它是客观存在的,它只过是一种抽象的理论罢了;其次是对它顶礼膜拜;再其次是畏惧它;第四类是不相信他,甚至侮辱它。还有的是相信这一说法,但依据又不足,有的人则是完全不信那一套。有的人认为这里面蕴含着深奥的、极有价值的理论。总之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一个人事业上有所成就时,连一般百姓都认为这是我自然而然的奋斗结果,与这高深的道理毫无关系。

13、孔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史书记载周太史儋会见秦献公时,曾预言说:“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有的人说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的人说不是,世上没有人知道哪种说法正确。总之,老子是一位隐君子。

14、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

15、故能敝而新成(所以才能敝弃陈旧获得更新)。

16、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17、孰能安以久(什么方法能保持安静状态长久)?

18、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19、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

20、——有天体的运动,就有“道”的的存在,现在称之为环境对局部事物的影响,老子将环境这种感性认识上升到了形而上的抽象认识,这也是一切科学研究所运用的方法。不过,他对这种认识还比较朦胧。至于“挫其锐,解其纷”,属于“德”的范畴,属于运动中的自然调节。

八十条精选道德经原版全文及译文

1、我刚才引用的无根树大家应该看到了,讲的明确了。

2、动善时(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3、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塞其兑,闭其门,和其光,同其尘,挫其锐,解其纷,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4、《心经》全文注音及翻译(建议收藏!)

5、失者同于失(失落者喜欢同失落在一起)。

6、和曰常,知和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

7、“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这一句出自于: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意思是:孔子去了周地,要向老子请教礼的问题。

8、被儒教阴魂附体的道教啊,你们已经骗人两千年了,你们还要再骗多久啊!

9、我们这个星球目前的实际统治者,不是人类,而是蜥蜴人,在两千多年前,它们就全面摧毁了我们这个星球的上古文明,嵌植入了我们这个星球的文明核心,鸠占鹊巢,全面操控。

10、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信不足,案有不信,猷呵,其贵言也。成功遂事,而百姓谓我自然。

11、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12、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13、早在几十年前,德国的一批环保人士已经用他们的“同情心”上演过一场生态灾难。他们曾经因为不忍心看野猪在忍饥挨饿,所以每年都会去一片森林里投放大量的饲料,尤其冬天,整个野猪群的食物有40%都来自人类的饲料,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

14、其中有信(这就是你确信无疑的感悟)。

15、民之饥也,以其上食税之多也,是以饥。百姓之不治也,以其上之有以为也,是以不治。民之轻死也,以其求生之厚也,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贵生。

16、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17、希言自然(少发号令也是符合自然的)。

18、(解释)名声与身体相比哪个亲切?身体与财产相比哪个重要?得到和丧失相比哪个有害?所以,过分的吝惜必招致更大的破费,丰厚的储藏必有严重的损失。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到侮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可以长久安全。

19、所以曾国藩考秀才考了七次,但是一旦开窍,后面的路就越来越顺。中了秀才的第二年,他就中了举人;又四年,高中进士。这样才有他一生出将入相,没有起伏蹉跌,实属罕见。

20、走马以粪:粪,耕种,播种。此句意为用战马耕种田地。

一百条精选道德经原版全文及译文

1、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2、飂兮若无止(却有着无法遏止的生命动力)。

3、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4、哪些人能在混浊中保持本心的澄明?能注意守静就能渐趋本心的澄明;哪些人能使安稳得到长久的维持?懂得灵动权变就能渐得长久的安稳。保持这种生存方式的基本点就是不去追求"无不具足"。正因为没有"无不具足",所以能历久而常新。

5、夫物芸芸(天地万物芸芸众生),

6、原文: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7、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8、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9、活着的人是具血肉、富有韧性的柔弱之躯,一旦死亡,又变得直挺坚硬,生长的草木总是柔软脆弱,一旦死去,又变得枯萎干裂。所以坚强与死同类,柔弱与生共伍。由此可见,军队过分强盛就必然会毁灭,木太硬必然容易折断。追求强大是下策,依靠柔弱才是上策。

10、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11、洼则盈(身置低洼处才会获得盈满),

12、稻盛和夫: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13、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

14、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

15、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16、由自然法则所形成的道,常常没有名称可言。侯王们若能把握这一自然法则,万物就会变化成天下有用之物。若某一事物发展过旺盛,就淡化它的名位设法稳定它,一旦淡化了它的名位,该事物就不会再有大的发展。对人而言,没有大的发展欲望,就会达到世界的安宁,天下就会正常。

17、但是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

18、得之若惊(得到了无比惊喜),

19、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故从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乐得之;同於德者德亦乐得之;同於失者失於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0、喜欢杀人的人,就不可能得志于天下了。吉庆事以左边为上,凶丧事以右边为上。偏将军在左边,上将军在右边,就是说用办丧事的规矩来处理。战争杀人众多,要带者悲痛的心情参与,就是战胜了也要用办丧事的规矩来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