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十句名言(Ⅰ)
1、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德经》
4、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5、释义——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感受可以通过命名定义、阐述描绘等方式表达出来,但是人的表达描述,和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之间,必然存在差异。
6、合抱的粗木,是从细如针毫时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一筐土一筐土筑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一步又一步迈出来的。
7、首先“反者道之动”,意思就是说矛盾的对立物是向着对立面转化的,永远是这么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就比如你修道,是得向着非凡俗的事情所努力,这样才能到达你想要的结果,才能真正修得道。
8、而一旦受到冷落,受到非议、讥讽,也会的敏感,反应强烈,坐立不安,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好像在意自己得大病一样。
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道德经》
10、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11、无:没有,不存在;未曾发生或出现过的事物。 有:存在,发生过或是出现过的事物。 无中生有:天下所有的事物,都是从无中来。后被人们用以形容那些本来没有,却凭空编造出来的事物。
1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3、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14、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15、老子在这里是想要告诉人们,“善”是符合大“道”的,善良的人因为其自身的思想和言行均是符合“道”的,并且能够坚守着自己心中的“道”,那么自然就会被大道所青睐。所以,做人做事应顺应天道,多行善事,多结善缘,做个善良的人。
16、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17、(感悟)“轻诺必寡信”的道理就是,不论你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轻易许诺,一旦许诺了就要认真去做,千万不能失信于人。
18、看过一篇新闻报道——有一位父亲,对自己的孩子视如生命,孩子冷了,热了,疼了,无不让他牵肠挂肚,每天重要的事,就是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然后再忙也要陪孩子写作业,给孩子讲故事,在他眼里,孩子就是天使。
19、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20、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老子道德经十句名言(Ⅱ)
1、了解别人的人是聪明的,了解自己的人才是高明的。人贵有自知之明,这是我们常挂在嘴边上的话,出处原来在这里。有自知之明的人才能够不断地发现自己的错误,才能够不因一点小的成就而沾沾自喜,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地完善自己。
2、《道德经》: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3、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4、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5、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摘自《老子·德经·第六十三章》
6、珍贵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他;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给他了。
7、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8、选自《道德经·第六+三章》。(译文)圣人自始至终重视细微的小事,不做什么所谓的大事,所以能够成就大事。
9、“退”并不是指隐退逃避,消极避世,而是告诉人们在成功的时候要懂得收敛、反思,不能一味前进,而是要适当后退。
10、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道德经.第九章》
11、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12、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1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道德经.第二十四章》
14、《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
15、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老子《道德经》
16、只有无为才有自然,同时无为本身也就是自然,因而,无为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既是一种生活态度又是一种人生境界。
17、高的善德,像水一样。水乃万物之源,可它却利养万物而于世无争,始终保持一种平常心态。它安处于众人不喜欢的卑下之地,所以接近于道。
1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老子《道德经》第二章
19、(翻译)那些轻易发出的诺言,必定很少有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做起来往往会遭受很多的困难。
20、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德经·第四十四章》
老子道德经十句名言(Ⅲ)
1、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2、(译文)诚信不足,就会失去信任。
3、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4、智慧的人不一定知识渊博,知识渊博的人不一定有智慧。此言有智慧与知识渊博不能画等号。这是有道理的,因为有没有智慧,那是与天赋有关;而知识渊博与否,则与后天学习努力有关。
5、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憯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老子·第四十六章》。
6、出自《道德经·第四十九章》。(译文)圣人常常没有自己的私心,而把百姓的心当作自己的心。
7、出自先秦·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8、《道德经》: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9、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0、道可道,道;名可名,名。
11、名可名,名——老子《道德经》
12、出自《道德经·第四十章》。(译文)天下的万物都产生于“有”,而“有”却从“虚无”中来。
13、老子是要告诉人们,凡事要把握一个度,只有保持“大成若缺”、“大盈若冲”的状态,才能够事物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14、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15、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经·六十四章》
16、解释:正直的人像屈服,灵巧的人像愚笨,有口才的人像迟钝,指有真才实学的人不显露自己。
17、大意: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得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18、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19、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老子·道经·第七章》
20、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老子道德经十句名言(Ⅳ)
1、(感悟)“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表面意思就是说天道对于众生一视同仁,无偏无私,无厚亦无薄,但上天又常常无意识地暗中帮助善良的人们。
2、我们平时也说“瓜熟蒂落”,又说“强拧的瓜不甜”,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也知道,“十月怀胎”。当胎儿不到时间,硬要提前把他生出来,就是“敢为天下先”。不到时间,不敢把他生出来,就是“不敢为天下先”。
3、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4、曾国藩顿时瞠目结舌。看来,经验是死的,人是活的,太相信自己的感觉,注定要吃大亏啊,凡事还是不要掺杂太多个人的主观判断,多站在客观角度,多方调查了解之后,再做出决定,这样就可以万无一失了。
5、(译文)满堂都是金玉,却无法永久的守藏。身处富贵而又骄纵无度,只能自取灾殃。
6、再大的树木,也是从一颗小树苗开始长起来的;再高的塔台,也是用泥土一点点堆积起来的。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不断努力,哪怕每次只做微不足道的一点点,若能坚持不懈的做下去,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7、解悟:正直的人,看起来却好像委曲随和;真正灵巧的人,往往低调处世,不显示自己,看起来很笨拙;真正善于辩论的人,往往不露锋芒,谨慎发言,看起来好像很木讷的样子。
8、出自老子《道德经》中: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这句话改编而成的。
9、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1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11、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12、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13、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道德经》
14、选自《道德经·第六十四章》。(译文)合抱的大树,是从很小的小树长成的;九层的高台,是用一筐筐的土垒起来的;千里的远行,一步步走才能到达。
15、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16、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8、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19、而应该全面客观的看问题
20、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
老子道德经十句名言(Ⅴ)
1、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意思是天地是无所谓仁慈偏爱的,只是任自然,将万物看作草和狗,出自战国老子的《道德经》第五章,原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译文:天地是无所谓仁慈偏爱的,只是任自然,将万物看作草和狗;圣人也是无所谓仁慈偏爱的,他对待百姓看作草和狗,任凭百姓自作自息。天地之间,不正像一个大风箱吗,静止的时候,它只是一个空虚的世界,一旦运动起来,就会运转不息,永远不会枯竭。政令多反而会行不通,不如保持内心的虚静。
3、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4、不自我表现,因此才能够通明。不自以为是,所以才能得到彰显。不自我夸耀,所以才能建立功勋。不骄傲自满,所以才能够长久。
5、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6、(翻译)功成名就的时候能够急流勇退,这才是天道。
7、(译文)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
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9、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10、所以说,一个人没必要玩那么多花样,也不用挖空心思琢磨算计,只需要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然后稳稳当当,踏踏实实的按规律做事,按规矩做人,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如老子道德经所言:执大象,天下往。
11、你那个意思在里没有,老子说过: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意思是说,善良的人和不善良的人,有道之人是会一样以善待之,那么不善良的人也会一样向善的。后面的信者也善一样的道理。
12、老子道德经十大名句如下:
13、(感悟)“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句话表明了老子对小聪明是持有批判的态度的,认为只有拥有大智慧的人才是明智之人。
14、(翻译)我有三件宝贝,持有它们并珍藏着它们:一是仁慈,二是俭朴,三是不敢走在天下人的前面。心怀仁慈,所以能勇于献身;奉行俭约,所以能够周济民众;不敢走在天下人的前面,所以能够成为天下的首领。
15、出自先秦·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七章》。
16、(翻译)的事物,看起来好像有所欠缺的样子,但是却能够永不败坏。充盈的东西,看起来却好像虚无的样子,然而用之无穷。
17、这句话似乎对我们来说难以理解,其实这句话也印证了老子一直以来的哲学思想,也就是事物的矛盾和对立转化是永恒不变的规律,也算是老子对于人世间一切规律的一种概括,我们可以去深读这两句话。
18、不与人相争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这段话充分体现了老子“柔弱胜刚强”的哲学思想。老子所谓“不争”,不是放弃一切,而是要以不争反立于不败之地。
19、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道德经》十大名言篇三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2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