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农业谚语及其物候知识(文案100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3-23 01:04:36

农业谚语及其物候知识(前二十句)

1、南风刮到底,北风来还礼。

2、“苏湖熟,天下足”这句谚语,反映太湖流域地区成为宋朝重要的粮仓。简介农业生产技术以江浙一带进步,四川次之。江浙农民深耕熟耨,使土细如面。

3、其实,早在2006年,由我馆申报,“二十四节气”就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非遗”项目。从中国“非遗”到世界“非遗”,二十四节气走过了11年。

4、江苏城镇失业人数及失业率

5、二十四节气承载着天文气象、农桑工艺、自然博物、幼学算术、饮馔养生等传统知识和民间智慧,与信仰礼仪、诗词歌赋、说唱戏文、时令谚语、民间美术、棋艺书画等文化表现形式交融共生。激发了当代中国人的文化创造,城市雕塑、建筑装饰、音乐舞蹈、文学影视创作、儿童绘本,乃至新兴的数字化知识产品,饱含节气文化的滋养而别开生面。

6、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曾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千百年来,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既是中国人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见证。

7、蛤蟆叫咚咚,家家浸谷种。

8、⑴茶叶生长的有利条件:

9、栽树好,栽树强,又挡风沙又遮凉。

10、(名师点睛)该题组以区域农业分布图为切入点,重点考查农业区位因素这一主干知识,内容涵盖农业区位优势、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生产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等。通过区域农业分布图所展示的信息,将考查重点放在区域问题的分析能力、区域发展条件的比较分析能力等方面,并要求学生通过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分析,对区域农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做出推测判断。

11、小麦收获后,秋作物要抢时播种,据试验玉米播种每推迟一天减产2%以上。所以有一早三分壮,一晚三分薄,五黄六月争回楼之说。

12、C.价格倒挂:“三多并存”现象的谜底

13、床上困勿得,田里了勿得。

14、知识归纳|区域地理(初中地理)知识点背诵口诀,有图有技巧!

15、春曝死鬼,夏雾做大水。

16、夏至后压,一担苗,一担薯。

17、春雾曝死鬼,夏雾做大水。

18、秋分天气白云多,到处欢歌好晚禾

19、气温与农业清明热得早,早稻一定好。

20、春旱不算旱,秋旱减一半。

农业谚语及其物候知识(前四十句)

1、记者: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气象预报精细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二十四节气”是否过时了?

2、五句农业谚语如下;春雷响,万物长。

3、您在节目的开始就以“节气歌”的方式完整地说出了二十四个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大寒以后,立春接着到来,天气渐暖。至此地球绕太阳公转了一周,就完成了二十四节气的一个循环。

4、标题填入题,标题应具有概括性,纵观全文可知,文章首先提出我国面临着“三多并存”的问题,接下来分析了“三多并存”产生的原因,后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根据文章大意可知恰当的标题应该是A,B选项只谈到了解决对策,不全面;C“价格倒挂”并非文章重点内容;D只谈到了问题本身,不全面,因此本题答案为A。

5、喜鹊搭窝高,当年雨水涝。久雨闻鸟鸣,不久即转晴。鸟往船上落,雨天要经过。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蟋蟀上房叫,庄稼挨水泡。蚊子咬的怪,天气要变坏。蜻蜓千百绕,不日雨来到。蜜蜂采花忙,短期有雨降。腰酸疮疤痒,有雨在半晌。枣花多主旱,梨花多主涝。晴天不见山,下雨三五天。燕子低飞,蚂蚁搬家,鱼儿水面来换气儿,大雨马上就来到。猫洗脸、青蛙叫雨必下。螳螂乱飞,有阵雨。蜘蛛结网,久雨必晴。乌龟背冒汗,出门带雨伞。

6、二十四番花信风不仅反映了花开与时令的自然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这种现象来掌握农时、安排农事。

7、雷电声光测天1早雷下大雨,下雨不过晌1雷打天顶不雨不大,雷打云边大雨降1响雷雨不凶,闷雷下满坑1急雷快晴,闷雷难晴,1昙天西北闪,有雨没多远1雷声像拉磨,狂风夹冰雹1春雷十日阴,春雷十日寒1露水闪,来日晴1东闪空,西闪雨,南闪火门开,北闪连夜来

8、物候现象有明显的地带性差异。

9、只要勤动手,肥料处处有。

10、春天为四季之首,是生命降临的标志,而立春又是春天的第一个节气。民谚云,“立春阳气生,草木发新根”,因此,立春也是农事耕种启动的重要时令。随着时代的变化,以朝廷为主的迎春仪式逐渐被世俗的鞭春习俗所代替。在立春节气,古代有迎春、鞭春、进春、唱春、拜春、尝春等官方和民间的仪式活动。唱春劝农耕,打牛盼收成。

1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7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12、朱定真:我认为没有过时,即便是现代科学,虽然监测手段进步了,预报精细化提高了,但对天气现象的把握仍然没有达到准确。二十四节气是千百年来长期观测天气气候与生产生活的经验规律总结。现代气象学常使用统计学原理,从尽可能多的样本中找出规律,这与古人总结二十四节气的原理是一样的,因此这种方法到今天也不过时。

13、夏季光照充足,降水稀少,土壤肥沃,有便利的灌溉条件.

14、立冬蚕豆小雪麦,一生一世赶勿着。

15、撒手人寰不见娘,泪如雨,哭断肠。

16、①农时方面,如“白露早,寒露迟,早春种麦正适时”;“枣芽发,种棉花”

17、B.走出我国粮食“三多并存”的困局

18、立夏东风少病遭,时逢初八果生多。

19、(5)说说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

20、冬月才初,又思春花梅绽。

农业谚语及其物候知识(前六十句)

1、“蚂蚁搬家蛇过道”

2、农业谚语是在人民群众中在农业生产中,广泛流传的一种固定的语句。它用简单通俗、精练生动的话语,总结出丰富的种植经验,反映了深刻的道理,体现出广大劳动人民超凡的智慧,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3、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风不刮,草芽不发。

4、夏风渐来绿荫漫,燕子绕梁,莺飞麦浪翻。

5、(2)物候观察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6、粪草粪草,庄稼之宝。种地无巧,粪水灌饱。庄稼要好,肥料要饱。

7、“南风送大寒,正月赶狗不出门”

8、青杏泛黄心滋酸,樱桃熟透入坊间。

9、①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区域,草原优良;

10、春天刮风多,秋天下雨多。

11、 雷打惊蛰前,四十九天不见天。

12、⑤分析人士认为,解决“三多并存”考验,国家一方面要改革现有的粮食收储制度,遏制价格倒挂趋势;另一方面,则应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努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升劳动生产率,向现代农业转变。

13、人补桂圓红枣,田补河泥水草河泥、水草:属有机肥料。比喻农田需要施有机肥料,因为有机肥料能改良土壤。

14、(名师点睛)土地利用类型的形成与地形环境密切相关,湿地分布区海拔相对较低,河流源头的海拔较高,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与生产力水平、土地政策相关,容易开发的地区开垦为耕地的时间早。农业生产的大规模经营不能靠扩大耕地面积,只有依靠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让少数人从事农业机械化生产。所以要加大资金的投入。

15、(2015•福建卷)图1示意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模式。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6、掏钱难卖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17、雨浇上元灯,日晒清明种。

18、燕子爬地蛇过道,蚂蚁搬家山戴帽。

19、苍山远,天涯思还,鸿雁征云间。

20、冬至天阴无日色,明年定唱太平歌。

农业谚语及其物候知识(前八十句)

1、霜降腌白菜。立冬不使牛(北方)

2、(2016年9月22日秋分日作)

3、 一些水文气象现象,如初霜、终霜、结冰、消融、初雪、终雪等。

4、说到二十四节气申请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也是一波三折,先后经历了2009年和2011年两次请报失败。为“二十四节气”的存续力和代际传承,在文化部、农业部的领导下,在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的指导下,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作为协调单位,我馆再次作为牵头单位,协同相关社区、群体于2014年5月成立“二十四节气保护工作组”。

5、枣儿塞住鼻窟窿,提着耧腿耩豆种。

6、毛留喜:二十四节气以前不过时,现在不过时,将来也不会过时。因为二十四节气不是一成不变的,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完善,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一些局限被修正,另一些新的东西会不断加入进来,比如说有新的农业技术、新的农事活动就会随之产生新的节气农谚,所以二十四节气不会过时。

7、人怕老来穷,稻怕寒露风。

8、本模板来自网络,在此为大家做一个整合,每天只发一个部分的内容,方便消化吸收,需要注意的是,这部分模板以概念为主,故还需同学们结合模板多加实战练习,Fighting!

9、五月南风下大雨,六月南风井底干。

10、龟背潮,下雨兆。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泥鳅静,天气晴。猪衔草,寒潮到。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根据二十四节气来判断天气及播种、收割、收获的农谚:雨打清。

11、头伏萝卜二伏芥,数罢三伏种白菜。

12、秋天沤青粪,麦子打满囤。

13、重阳无雨看立冬,立冬无雨一冬干(赣)

14、四季东风下,只怕东风刮不大。春起东风雨绵绵,夏起东风并断泉;秋起东风不相提,冬起东风雪半天。开门风,闭门雨。东风下雨东风晴,再刮东风就不灵。南风刮到底,北风来还礼。东风急,雨打壁,南风腰中硬,北风头上尖。旱刮东风不下雨,涝刮西风不会晴。南风转东风,三天不落空;雨后西南风,三天不落空。

15、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农业物候知识,即使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仍然要惊叹于古人的智慧!

16、(资料分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面的题目。

17、新华网北京12月2日电(李海韵)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消息传出后,瞬间刷爆了朋友圈,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话题。

18、星星眨眼,下雨不远;星星闪烁,风力变强。

19、日头落土火烧云,明天日头晒死人。

20、(2015•浙江卷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农业谚语及其物候知识(前一百句)

1、朝起红云不过午,晚起红云晒破土。

2、重阳无雨看冬至,冬至无雨晴一冬(闽)

3、(名师点睛)本题组以珠江三角洲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引起的地理环境变化为背景,分析判断湿地减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变化。第一小题抓住“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即湿地减少,地面建筑物增加,选对不难;第二题注意区别“花基、菜基”和“桑基、蔗基”的差异,“花基、菜基”主要面向城市市场,经济效益高,需要的劳动力多;第三小题分析时主要结合材料“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指出了转变的主要原因即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产业发展方向的变化。

4、叶片是制造有机物的工厂,没有叶片农作物就会减产。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散养畜禽较多,畜禽啃青给农作物的产量造成了很大影响,为禁止畜禽啃青,很多村成立了护青队。禁止畜禽啃青成了当时农村的一项重要工作。

5、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6、二十四节气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反映季节的,如“两分两至”和“四立”,用于划分一年四季;第二类是反映气候特征的,如反映热量状况的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和大寒五个节气,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暑程度,还有反映降水现象的雨水、谷雨、小雪和大雪;此外,白露、寒露和霜降虽然表现的是水汽凝结现象,但反映的却是温度的逐渐下降过程;第三是反映物候现象的,如小满、芒种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种情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与农业气象关系密切,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的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7、柳树发芽暖洋洋,冷天不会有几长。

8、春来寒气远,日暖和风近。

9、您觉得申报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10、古代天子对四季开始都重视,在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当日,会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分别到东郊、南郊、西郊和北郊开展迎春、迎夏、迎秋、迎冬以及祭祀、封赏活动。

11、若然此日天晴好,来岁农夫大发财。

12、立春阳气转,雨水雁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13、麦收在犁上,秋收在锄上。

14、日远地自偏,秋晚风渐寒。

15、春雨贵如油。 一年四季春为首。

16、种地没啥巧,只有勤锄草。

17、(立春日如在上年十二月内谓之早春,若播种莫过早也不过迟,按季节行事。)

18、七十二候的起源很早,对农事活动曾起过一定作用。但是,由于确定物候的始见单位较小而实际气候及地区差别又很大,其中有些物候描述不那么准确,所以,很难广泛应用。现在黄河流域物候现象已发生变化,其他地区的物候更是千差万别,因此,需要不断发展物候学,制定新的自然历,否则,一味机械地照搬古书是行不通的。

19、毛留喜:现在二十四节气仍然发挥重要作用。我是做农业气象工作的,我们了解到在广大农村地区,二十四节气对农事活动的指导仍深受农民朋友们的认可和喜爱。一些农谚如“立春春打六九头,春播备耕早动手”、“谷雨雪断霜未断,杂粮播种莫延迟”等节气谚语朗朗上口广为流传,成为农民安排农事的依据。

20、(解析)试题分析:从图中乙地位置分析。(甲地位于埃及北部,其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水分条件较好的地中海沿岸和尼罗河沿岸及三角洲,主要种植棉花、水稻、小麦等,从气候角度分析,该地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光热资源丰富,且日较差大;从水源角度分析,临近河流;地形为平原,土壤肥沃。)乙地位于中亚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所以农业主要集中在盆地边缘的绿洲,主要种植棉花、水稻、小麦等,所以从气候分析,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温差大;有高山上的冰雪融水,提供灌溉水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