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黑格尔哲学的核心是什么(文案100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3-23 00:59:48

黑格尔哲学的核心是什么(第一篇)

1、于是,我们发现了这样的事实,绝大多数的浪漫派以正统的有神论而告终,施莱格尔改宗天主教,谢林后来也改宗为正统基督教。浪漫派的“合题”,不管是在施莱格尔的“讽刺”观念,或者是诺瓦利斯的“魔幻唯心主义”中,自由主体的本质正是创造性,无限的创造力,这是来自于费希特的唯心主义的观念,所以在浪漫派那里意义是无限变化的,黑格尔以“恶的无限性”进行谴责,这里“带着相当多的梦游者本能来运动的”(《黑格尔》第71页),黑格尔这样批评他们。

2、当然,老子说“道可道,道”,涉及了“意/宇宙大道”和“言”的关系,但是还没有清晰化;“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才说出了一些中国特色。

3、“反思的因素”。“反思”,就是反过来追溯其原因,返回它的根据,追溯它的来龙去脉,反思的思想在黑格尔那里很关键。“米娜发的猫头鹰直到傍晚才起飞”,“米娜发”是古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雅典娜,栖落在她肩上的猫头鹰是思想和理性的象征。猫头鹰不选择在蓝天里翱翔,而是在薄暮时降临,恰恰说明人的思想和理性总是自甘孤独、意味深沉的,其实讲的就是反思。怎么反思呢?通过一种逻辑与语言的连贯性,语言记载我们思想。这是辩证法很重要的思想。这体现在对语言、逻辑的重视。西方哲学家都很重视语言。辩证法的词源“dialectic”在古希腊本意是交谈辩论的意思,通过语言交谈发现矛盾,在语言的反思过程中揭示矛盾。

4、本书译事本来是姜佑福君承接下来的,但是由于他诸事缠身,遂在译了一部分之后,邀我加盟,约定各译一半,后来,他职务变动,更是日不暇给,无心眷顾翻译一事,又和我商定,接下来由我单独负责译完。具体地说,本书导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三章前二节由姜佑福翻译,经我校订,剩下所有部分都由我翻译。感谢我的学生姜超,通读了译稿,并在行文上提出许多有益的意见。尤其感谢本书责任编辑罗庆兄,他的敬业精神和耐心,让我在翻译、出版过程中感觉愉快!由于我们对于黑格尔的理解、我们的外语能力以及翻译过程颇多曲折,译文容有错误,还请方家、读者不吝赐教!◼

5、黑格尔把宗教精神看作从自然宗教、艺术宗教和天启宗教的发展过程,相当于东方古代宗教、希腊罗马宗教和基督教三个阶段。天启宗教是神圣本质的自我展示,首先显示在耶稣的历史中,接着显示在宗教社团的祈祷仪式里,后显示在德国哲学家们的辩证神学中,但辩证神学中仍然存在善与恶、思想与表象的矛盾,没有达到精神的和解,还必须继续发展知识。知识把此前一切意识形态环节中早已出现的概念,以概念本身的纯粹形式坚持下去,为逻辑学提供确实可靠的纯范畴。

6、黑格尔哲学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过自然、社会和思维体现出来的精神,揭示它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实际上是在探讨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在唯心主义基础上揭示二者的辩证同一。

7、黑格尔说这个先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而独自存在的精神就是上帝,其实黑格尔本人不信基督教,为什么黑格尔将这么重要的精神说成是上帝呢?其实,“上帝”一词在哲学家们那边不是并非基督教中的“上帝”,可能是哲学家们都想让自己创设的这种“范畴”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吧。另外,在当时的时代背景,这个“上帝”可以保护哲学家们免受迫害。

8、莱布尼兹的单子观念是自我展示的主体观念的胚胎。但是对赫德尔和赫德尔之后重要的哲学家是斯宾诺莎,尽管斯宾诺莎看起来远离表现主义的主体性观念,然而整个启蒙运动把斯宾诺莎推向了普遍生命力的某种的泛神论,有限的主体迎合了普遍生命力的一种泛神论。终在斯宾诺莎和莱布尼兹的哲学支持之下,

9、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精神哲学》的翻译出版,《哲学全书》以系统的形式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我们对黑尔哲学体系的理解将会更加全面和深刻,但愿将会超越以情绪化的爱恨来对待黑格尔的时代。

10、当然两种观点之间存在着深刻的亲和力,正如泰勒所言“表现主义理论把我们引向了自由状态下的人的圆满,这种自由正是自我决定的自由,而不单单是独立于外在的影响。但是,高级,纯粹,无条件的关于自我决定的自由的见解是康德的见解。”费希特明确的表达了这种指导思想:

11、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

12、但是,那时我们有的研究叔本华和尼采、有的研究海德格尔,而我则主要研究刚刚被介绍进来的伽达默尔,所以,当时并没有认真阅读黑格尔的《精神哲学》原著。后来我考入杨祖陶先生门下,研究德国古典哲学,博士论文做的是谢林,依然没有专门研究黑格尔,好在无论谢林还是伽达默尔,都与黑格尔哲学关系紧密,才一直没有远离黑格尔。

13、有疑问的首先是《精神现象学》。这本书的确黑格尔成为哲学家的标志,也是黑格尔影响大的两本著作之一(另一本即《法哲学理》),马克思说,这是黑格尔哲学全部秘密的发源地。从这个说法中,我们可以明确的是,《精神现象学》确实具有程碑式的意义,但无法说明它与《精神哲学》究竟是何种关系。

14、其实黑格尔的每一个概念都是动态的,运动的,变化发展的概念,而且只是在概念自身内部进行。

15、一个方面是:从无规定开始,思维对它进行了抽象,而这样一来,思维把这个无规定性的,抽象为了有,而这样一来,它就是作为“有”的那种发生。

16、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

17、一晃二十年的光阴过去了,我等当年的研究生现在已成为大学教授,张先生、杨先生却早已成为白发苍苍的老人。以八十岁高龄,长期患有腰肌劳损等病,又不会电脑打字的杨先生硬是一笔一划地译出了黑格尔的这本《精神哲学》,实在让学生感动不已!当打开人民出版社张伟珍女士寄来的这本书时,读到的却是如此深沉而又不失晓畅的文笔,真让我激动得热泪盈眶。

18、他的这一哲学思想就是指如何宽厚待人,如何培养人的自信心和如何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这种沟通是人际沟通,它存在于一般的人际关系中,如朋友关系、亲缘关系、分工合作关系,或竞争、压制、相互支持关系等。

19、(2)(3)参见MartinGessmann:Hegel,Herder,Freiburg.Basel.Wien,S.26-S.

20、在布兰顿看来,康德的规范转向是他在思想史上的革命性贡献,但是真正阐明了规范来源的却是黑格尔。缺乏历史感成为康德的“硬伤”,而黑格尔正是以其社会历史性阐明了规范来源问题。在《先哲旧闻》中,布兰顿将黑格尔提供的洞见简明地描述为“对黑格尔而言,所有的先验设定都是社会的规定物”。这个观点成为罗蒂所称的分析哲学的黑格尔阶段的关键论述。布兰顿进一步主张,黑格尔将规范性的基础放置在社会性的承认实践当中,所有概念承诺作为社会性成果都是立于相互承认的基础上,通过承认概念在语言和精神概念之间就建立起了特定联系。概念、规范和相互承认之间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从而形成了布兰顿的规范语用学理论,建立起对规范来源的系统性说明。

黑格尔哲学的核心是什么(第二篇)

1、一场不应错过的纪念

2、围绕这个基本命题,黑格尔建立起令人叹为观止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主要讲述精神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黑格尔在论述每一个概念、事物和整个体系的发展中自始至终都贯彻了这种辩证法的原则,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惊人的大胆思考之一。

3、作为这样的一种,黑格尔就说,它就是“纯有”,一般也称之为“有”。而这个“有”,它对思维而言,只不过是对这个“”的一种肯定,也就是说,这个作为开端的“有”。而这个有,它只不过是说“”已经是被思维所“摄入”,作为思维的对象。这样的一种“摄入”,就是一种抽象,在这种抽象中,把那个“无规定”的“”的“无规定性”给否定了。换言之,作为一种对象,它作为思维的对立面,就呈现为一种“对象性”——直接性,而这个直接性,它把“无规定性”给否定了。从这个意义上讲,直接性作为“有”是对“无规定性”的一种抽象或者说是一种“转化”。

4、这样的一段话里我可以发现这样的两个问题,一个是“生命之流和主客体分离的统一”另一个问题是一代人的渴望,渴望即是这种统一的渴望,而渴望之下蕴涵着两个渴望“表现主义的渴望”亦即“单纯的生命之流”和“主体和客体分离的统一”的渴望亦即激进自主性的统一。

5、(1)雅克·懂特《黑格尔传》,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53页。

6、家庭是直接的、自然的伦理。家庭的基础是婚姻,男女两性之爱是精神的统一。家庭作为一个人格,具有占有财产和延续的实在性;家庭作为繁衍和教育子女的社会单元,决定了子女在社会中的独立人格。当家庭培养的独立人格成为公民,伦理进入市民社会。市民社会中的人丧失了家庭之爱,其社会道德是诚信和职业道德。市民社会通过自下而上形成的社会组织而进入国家。国家是客观精神的高体现。

7、麦克库恩柏克的政治哲学(郭飞译)

8、人们研究黑格尔,更多是从研究马克思的角度研究黑格尔,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之而黑格尔也直接影响了马克思。马克思早年是青年黑格尔派,了解些黑格尔有助于理解马克思主义,而要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必须尽力去理解黑格尔的辩证法。

9、理念阶段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包括生命、认识的理念和理念三个范畴。生命是直接形式的理念,只有把生命纳入辩证法的范畴,才谈得上认识。认识包括理论理念与实践理念,认识的目的是扬弃两者的片面性,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真理。

10、 黑格尔以辩证法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提出唯心主义概念,即是包含在主观精神和客观精神之上的精神。他认为整个世界的进程是精神的自我发展。这种自我发展经过三个阶段:

11、人们排除了原因和秩序,把握住了自己的生活环境,再加上现代世界随着科技的发展而日益的“祛魅”(马克思.韦伯语),一切在十八世纪达到了高潮,随着启蒙运动的激进的对象化,终,宗教发展“世俗化了的”,艺术世界“对象化了的”,有了坚定的哲学和科学的基础后,政治学上自由主义和功利主义统一了整个时代,洛克,霍布斯,边沁们可以随心所欲着对人按照唯物主义的原则做兽性占有的解读,整个的思潮泰勒评价道是“科学重建世界的狂妄的乌托邦希望。“

12、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

13、比如说“爸爸”或者“妈妈”这个概念,它进入我们的映像里的第一个阶段一般是正能量的,亲切,安全,保护,依靠等等!但是随着我们的成长,“爸爸”或者“妈妈”这个概念在我们的映像中进入了第一次的否定阶段,约束,严厉,责备,暴力等等,负能量的东西越来越多,带来了和前一阶段对立的感觉。“爸爸”和“妈妈”已经不是前面的“爸爸”,“妈妈”了!好爸爸好妈妈随着不停的量变,发生了后的质变,成了坏爸爸,坏妈妈!

14、《精神现象学》[徳]黑格尔著贺麟译商务印书馆

15、黑格尔的理念:

16、这是黑格尔精神哲学高的“理想”,高顶峰。如果我们仅仅从这高处去理解黑格尔的精神哲学,那么显然并不能够领略它的魅力。黑格尔精神哲学独特的魅力,在于它对各种精神现象、尤其是低等的、病态的、无意识的、非科学的精神活动的深刻把握力和理解力,在这方面,恐怕至今无人能与之比肩。在《精神哲学》中占了二分之一篇幅的“人类学”部分,探究的就是“精神”的“灵魂”阶段,从“自然灵魂”、“感觉灵魂”到“现实灵魂”,后才过渡到“精神现象学”的“意识”阶段。

17、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

18、关键问题并不是布兰顿或皮平甚至平卡德(TerryPinkard)这些当代研究黑格尔的学者是怎样背离或选择性地利用了黑格尔,而是这种研究现状与研究路径反映出当代英美分析传统与大陆传统之间融合的一种新的出路,而这种出路的很大一部分资源由黑格尔提供。虽然麦克道威尔曾直白地说过,“对分析阵营的哲学家而言,从黑格尔的观念那里获得对其自身思想的滋养是不太寻常的”,但当代分析哲学中正在发生的研究现状无疑显示出对黑格尔思想的再释与激活。

19、希尔激情社会:亚当·弗格森的社会、政治和道德思想(张江伟译)

20、《雅典娜神殿断片集》[徳]施莱格尔三联书店

黑格尔哲学的核心是什么(第三篇)

1、弗莱斯沙赫论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张亚萍译)

2、华东师大出版社/2019/

3、近来、朋友圈,听取“蛙声”一片

4、精神分为艺术、宗教和哲学。三者都以精神的无限性作为对象,所不同的是它们把握的方式。艺术在直接性中把握,以感性形象化的方式呈现真理,因而是对精神的具体的直观。宗教以表象的方式把握真理,在人与上帝的关系中呈现。哲学是艺术与宗教的统哲学以概念的方式把握真理,完全达到了精神的自由和真理。

5、辩证法作为的、真正的科学方法不是外在形式,而是事物固有的矛盾。矛盾是推动整个世界的原则。黑格尔辩证逻辑的三段形式为正题、反题、合题。反题是对正题的否定,合题是对反题的否定,而当合题表现为正题时,又被更高级的反题否定,如此螺旋式上升,直到达到目标。否定的原则是辩证法的轴心,正反合的三段式不过是否定原则的表面形式罢了。否定的东西构成了真正辩证法的东西,但辩证法的否定不是单纯的否定,而是获得具体规定性的扬弃。扬弃否定前一阶段的消极因素同时保留其积极因素,因而是推动事物向新的、更高的阶段发展的转折点。辩证法从对立面的统一中去把握对立面,这个方法本身就是对象的内在原则和灵魂。

6、迈尔斯洛克:为政治理性而斗争(刘敏译)

7、精神的自我实现,自我否定,自我超越,自我实现。在初的《精神现象学》中,探讨的是人类意识的发展进程,到了《哲学全书》,及开始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系统,通过《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逐步将世界囊括在其以精神或称为理念为核心的庞大系统中。

8、这样两种渴望在赫德尔和康德那里被推向了各自的极端,另一个层面的渴望出现了,一个属于费希特,谢林的渴望,属于早期浪漫派施莱格尔,荷尔德林,诺瓦利斯的渴望。当然也是属于黑格尔的渴望,这个渴望是一个“合题”,赫德尔和康德的“合题”。

9、科斯格罗夫维多利亚时期的法学家戴雪评传(何永红译)

10、海德堡时期(1816-1818)黑格尔开始了教授生涯,德国的教授不像今日中国教授以课题和发表论文为主业,而是以给大学生上课为主业。黑格尔在海德堡大学给大学生讲授了哲学史、法哲学、美学、人类学、心理学、逻辑学和形而上学,他为这些课程编写出的讲课提纲,被冠之以《哲学科学百科全书概论》(一般简称为《哲学全书》)于1817年出版,后来在1827和1830年重版了两次,并作了重要修改。除了这一标志其完整哲学体系的著作外,黑格尔还发表了政论文《评1815年和1816年符腾堡王国等级议会的讨论》(一般简称“等级会议”论文),坚持要从自然法立场确立君主立宪制,批评邦议员们从实证法立场要求恢复法国革命前的旧法制的错误要求。

11、朱炳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在逻辑

12、邓安庆,男,江西瑞昌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13、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指出,“黑格尔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使保守派感到欣喜若狂,而使激进派感到愤怒,因为黑格尔并没有得出‘凡是现存的都是要灭亡’的结论,这是黑格尔的保守性,但按照黑格尔的辩证法必然要得出这样的革命性结论,这是黑格尔哲学的革命性。其实,黑格尔用保守性的话语说出了革命性的结论。黑格尔哲学的双重性(保守性与革命性),与德国资产阶级的双重性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是对德国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性)的反映”。

14、这个总的论调使史密斯能做许多有趣的事情。他能把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呈现的成熟的政治思想与《精神现象学》中的早期论点联系起来,在《精神现象学》中,为承认而斗争的概念是起到如此核心的作用。他能从更正统的自然权利传统区分出黑格尔式自由主义,又在黑格尔身上保留了权利这一独特的现代范畴。他通过将黑格尔的贡献关联于当前对权利研究兴趣的复苏——尤其是这种复兴拒权利的形式/程序性叙述,而更倾向于实质性的——从而展示黑格尔理论贡献的生命力。后,通过强调黑格尔式探究的对话或商谈程序,他能将黑格尔的哲学方法与他的政治教诲联系起来。

15、所谓的分享渴望,其实质以逻辑学的方法进行表示,就是在表现主义主体性和激进启蒙对象化两个对立的命题下,寻找一个“合题”,可以说自康德以降的思想家们都在构造这个“合题”。

16、也就是说,这个自身是作为实有的“同一性”,而这个同一性,就是对那个“非有”的否定。

17、精神现象学:说明精神是如何在人的意识中显现的

18、博比奥霍布斯与自然法传统(朱学平译)

19、和霍尔盖特一样,拜塞尔突出了自由概念在黑格尔政治哲学中的核心地位。但是他并不是借此向自由主义投降,而是——尤其是通过比较康德和黑格尔的自由概念——要说明黑格尔自由概念的复杂性和深刻性,其核心要点有四:黑格尔的自由是质料性的和具体的,它首先关涉特定共同体的伦理(ethos)和生活方式,而非形式的和抽象的自我;自由的主体是精神,是主体间的自我,而非独立的自我;自我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而非纯粹的理性,也包括人的欲望与情感;和康德所设想的自我的独立性是一种幻相,自由的自我必须依照自己的本性和作为整体的宇宙的必然性而行动。

20、精神原理的活动就是一个有限主体性和宇宙精神活主体统一的过程,这就是一种费希特和斯宾诺莎的综合,因为康德哲学对于主体的有限性的规定在费希特那里被推向了,而宇宙精神的原理对于自然的奠基活动则可以从斯宾诺莎那里的哲学找到。

黑格尔哲学的核心是什么(第四篇)

1、可能马上有人会反驳说,这是以偏概全。把“精神哲学”作为黑格尔体系的标志,那么,将如何看待它与黑格尔其他著作之间的关系呢?

2、另一方面是:从有开始,我们来看这个有的本质,它是作为“无规定性”本身,而这样的一个过程,就是思维把“有”消解为“无”。而这样的一个过程,就是有的消灭。

3、赫德尔的如下理念:我的人性是的,而不是均等于你的人性的;这种性只有通过我自身才能得到揭示。

4、关于理性在“合题”中的地位,对于浪漫派而言是被排斥的,因为对于谢林而言,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统一只能在艺术中发现,被返现的一定是充分直观的产物,是艺术创造力的见解,而不是被理性所充分理解的事物。但是正如上文所言,这种纯粹直观中的自身与自然的统一定会导致自身失落于强大的生命之流中。

5、随着这种虔诚派的理性因素,在德国的启蒙运动中,表现主义思潮的渴望得到了充分的表达,这种表达在赫德尔那里得到了集中的表达。赫德尔激烈的反对启蒙运动的人类学,他认为这是一种人性“对象化”的过程,反对把精神分解为不同的官能,反对把人瓜分为肉体和灵魂,反对脱离情感和意志的精细的理性观念,赫德尔激烈地反对一切“对象化”的理论,包括从霍布斯到孔狄亚克的语言学意义理论,亚里士多德的概念又被重建了起来,生命是一个表现,是一个意图的实现,某个理念的实现可以被理解为了自我的实现,然而正如泰勒所言“这种观念是现代的,它超越了亚里士多德显示了和莱布尼茨的关系”。

6、古希腊城邦似乎提供了现代人已经令人惋惜地失去的榜样……公民不仅拥有高程度的孟德斯鸠意义上的美德(vertu),他们时刻准备着为了他们的城邦奉献出他们的一切;而且他们还精于安排他们的生活,并且在生活中找到表现自己的机会/同一于城市。在城市中得到表现的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因此古代城邦把充分的自由和深刻的公共生活统一了起来,它因此成为了表现主义者的理想

7、站在潮头的青年学生,往往心目中都容易形成革命理想,黑格尔也亲身感受到了这种理想在图宾根神学院激起了一阵反抗的微风。这一“微风”在黑格尔这位依据自身(soiparsoi)为原则、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身上,随之变成了一种反叛的激情。他们从法国人为自由而斗争的波澜壮阔的画面中体验到了那种“不自由,毋宁死”的豪迈,他们对大革命者的崇拜,随之上升到了一种爱国主义的高度。这种爱国主义乃是一种从被专制主义破坏的传统道德中的觉醒:蔑视世俗的利益和权力,将身心献给普遍性,为了自由、平等和博爱的革命理想,大公无私、忘我牺牲、勇往直前、积极上进。正统神学的假话已经无法“灌输”进入他们的大脑,康德、斯宾诺莎、卢梭、孟德斯鸠成为滋养黑格尔精神的养料。

8、许多人认为,黑格尔的思想,象征着了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顶峰,对后世哲学流派,如存在主义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9、 其次,黑格尔综合了以往辩证法思想的成果,系统地提出了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和一系列范畴,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还有现象和本质、形式和内容、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等一系列范畴。

10、Miss徐应该会一直记得上课时坐在角落里看《小逻辑》的秦大神。

11、黑格尔的核心思想是:万事万物,包括思想、宗教、艺术、科学、经济、制度、社会,都始终处在变化之中。事物变化的基本原因在于任何情形内都包含着矛盾因素.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就是“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乔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是著名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美学家、辩证法者,出生于德国斯图加特市。

12、生命是自我在本能的欲望中追求自身满足,这是初步的自我意识,当一个自我承认欲望对象也是与自身相等同的自我,自我意识就成为类意识。黑格尔从相互承认的欲望中出发,阐述自我意识的生命本质和社会存在。在世界历史中展开自我意识从自在的主奴关系到自为的自由意识和苦恼意识的发展。

13、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任何事物内部都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就像老子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形式上具有的特点,从量变开始,质变是量变的终结。

14、图宾根时期(1788-1793)是学徒时期,也是其哲学和神学思想孕育时期。每一个取得助学金而进入图宾根神学院的学生,学制5年,2年哲学,3年神学。这所公爵们建立的神学院,目标当然是培养为正统宗教和公爵服务的神职人员,宗教、政治和意识形态的狭隘目标明确,因此学院实行的是严格的管理,各种清规戒律限制着理性精神的公开运用。但这毕竟是一个启蒙时代,尤其是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个体自由、反对专制、发展科学、遵从理性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

15、本质初只在内部反映自身,分为同差异、矛盾三个环节。同一不是抽象的、形式的同而是包含着差异的具体的同一。外在的、杂多的差异与内在的同一相互反思,不仅同中有异,而且异种有同。而本质的差异就是对立,在对立中,双方相互对立、否定和排斥‘(同时又相互依存、互相包含,这种关系就是矛盾,它是双方的扬弃。扬弃有舍弃和保存的双重意义。矛盾的双方被扬弃的结果产生根据,根据既包含同一又包含差别在自身内作为扬弃了的东西,并把它们降低为单纯观念性的环节。矛盾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事物只因为自身有矛盾,它才会运动,才具有动力和活动。

16、黑格尔对国家的神化是有前提的。他承认现代国家与市民社会相分离,国家存在的前提是:国家通过君主的经验单一性表现出来,而市民社会通过人民的经验普遍性表现出来。二律背反在现实中造成了专制君主与人民的对立,需要君主立宪制把这两个极端联系起来。他把三权分立制度改造为君主的决断性权、政府的行政权和等级会议组成的立法权的统一。君主权是君主立宪制的顶峰和起点,政府和等级会议是君主权的两部分。革命或专制的极端主张都仅仅从情绪和主观想法出发,既不合理,也无现实性。

17、米娜发的猫头鹰在黄昏起飞。

18、黑格尔说,真理不是一块铸成了的硬币,可以现成拿过来就用。真理不是对个别事实的简单判断。哲学的真理是科学,而哲学如果没有体系,就不能成为科学。黑格尔反对两种真理观:一种是独断论,另一种是怀疑论和折中主义,认为哲学无真理。真理是一个由低到高的发展全过程,历史上后起的体系要比以前的体系更加高级,它克服了以前体系的缺点而保留其优点;当它被更新近的哲学体系推翻后,又以同样的方式保留自身的优点,因而成为真理的一个环节。真理是主体与课题、思维与存在的同这是哲学思维正确的出发点。

19、黑格尔把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精神并不是超越于世界之上的东西,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因此,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过程,就是精神本身。他认为:“观念”是宇宙之源,万物之本。世界的运动变化乃是“观念”自我发展的结果,认为他自己的哲学就是“观念”的高表现。他认为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是一个过程,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而其内部矛盾乃是发展的源泉。

20、加拿大著名的社群主义哲学家查尔斯.泰勒在其梳理黑格尔思想的思想史著作《黑格尔》中曾经这样判断黑格尔哲学的核心部份:

黑格尔哲学的核心是什么(第五篇)

1、黑格尔哲学起点的“合题”

2、从前,黑格尔沾了“马克思主义”的光,在我国知识界几乎无不晓,而如今,有些受分析哲学影响和研究数理逻辑的人却把他贬得一文不值:所谓凡是黑格尔说得明白的,都是毫无创建的废话,凡是他试图有所创建的,都是他无法说清楚的“黑话”。但在杨先生翻译《精神哲学》中,我们既看不到“废话”,也听不到“黑话”,有的只是流畅、严谨而思辨的哲学话语。

3、问题到了这里,我们就好解释了。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把实有做一个现在,那么,这个时候,那个实有就存在一个前者,还存在一个后者。作为这个前者的就是那个“自在之有”,这个自在之有,作为一个尚未被规定的有,它正在走向现在的“实有”。作为这个实有的后者,它就是那个自为之有,作为这个自为之有,它作为同一性,就是把那个“非有”规定为“自己”。这样就是把那个“非有”中不是现在“实有”的东西给释放出来,而这样一来,这个实有,它就是一种“变”,在这个变中,它仍然保持自己的这个“自己同一性”。

4、从前的那种“无规定性”,现在被规定为是一种同“有”对立的一种“非有”。而这种非有,仍然保持这个它的那个“无规定性”。而不过这个无规定性,只是相对于“实有”现在的直接性——而这个直接性现在被规定为是“质”。这样一来,那个质,作为直接性的,就是作为外在的“有”,而那个“非有”,作为无规定性的“”,它就作为“内在的”“有”,作为内在之有,被规定为“自身”。这样一来,这个实有,就转变为了“某物”,作为这个某物,那个“非有”是作为内在之有,不过这个非有,因为它不是有,所以这个自身,就是对这个“非有”的一种“否定”。

5、到了这个阶段仍然没有完结,“爸爸”或者“妈妈”这个概念在继续地完善,当我们有一天经历了某些事情之后,忽然感觉到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约束,严厉,责备,暴力等等都是出于对我们的爱之后,“爸爸”“妈妈”这个概念在我们头脑的印象里进入了第二次的否定的阶段,又回到了好“爸爸”和好“妈妈”了!

6、辩证法、历史和认识论的统一

7、由于上述理由,我们认为,把拜塞尔的《黑格尔》介绍到汉语学界,虽然有些费力不讨好,但仍有必要。据笔者所知,近十余年来黑格尔研究在国内逐渐成了显学,两套黑格尔著作集的编译工作正在稳步进行之中。也许这本书在“要康德,还是要黑格尔?”早已不是问题的年代算是一个小小的窗口,既可以作为学生的入门书,让他们大致了解黑格尔哲学的粗糙轮廓,也可以作为研究指南,让汉语学人管中窥豹,从中瞥见英语学界黑格尔研究状况之一斑。

8、这三大理论也是一个正反合的逻辑关系,量变质变的规律是事物内部的规律,而否定之否定的规律,是事物发展规律,而这三大规律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其余两个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展开的形式。

9、哲学博士,现任职于云南大学。

10、在古希腊的辩证法那里——辩证法那个词本来就是古希腊的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他们提出来的——他们在论辩的过程中就采用了“逻各斯”,“逻各斯”的意思就是谈话,互相交谈。那么互相交谈把它记录下来,对语言采取了一种严格的甚至是崇拜的态度。

11、黑格尔的《逻辑学》提炼出了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而这三个规律内部也是一个正反合的逻辑关系,量变质变的规律是事物内部的规律,而否定之否定的规律,是事物发展规律,而这三大规律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其余两个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展开的形式。

12、: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13、这种传统的观念在经历了漫长的中世纪之后终于被另一种渴望所压制,这就是以启蒙运动为代表的激进的对象化的渴望,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在英国法国,17世纪科学的发展,伽利略和牛顿促成了洛克、霍布斯、笛卡尔的“认识论转向,知识论转化为了对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思考,在更激进的倡导者手里变成了一种彻底的原子论和机械论和唯物论,在伦理学领域演变为一种激进的唯物主义,爱尔维修,霍尔巴赫,休谟和边沁就是代表人物。

14、黑格尔哲学的关键是他这句名言,理解了这句话,也就打开了进入他那宏大体系的大门。“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即所谓的“存在即合理”,在黑格尔那里,理性不仅仅是主观的理想性,而且是事物的本质,而事物是符合自己的本质的,所以合乎理性的东西一定会成为现实;而只有合乎理性的东西才能“称”为现实,因而一切现实的东西就都是合理的。同样,按照黑格尔的辩证逻辑,一切都是暂时的,都是要变化的,那么凡是现存的,都是要走向灭亡的。按照黑格尔的逻辑,历史就是变化必然发生的舞台,变化总是从不完整朝向完整发展——朝向整体性、同一性和自由。

15、客观精神是以自由意志为前提的普遍精神,也就是人类精神所创造的社会、国家、政治法律制度、风俗习惯和伦理道德。

16、自然界是自我异化的精神。异化不仅指背弃自身,转变为异己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指必然地在与自身不同的领域发展;发展的必然性也是异化的应有之义。自然界是精神必然要经历的领域,不经自然界的发展过程,精神就没有外在的丰富多彩的形态,就不能终成为真正自由的精神。

17、理性是意识和自我意识的统意识第一次发现世界是它自己的现实世界。这一阶段经历了观察理性、行动理性和立法理性三个阶段。

18、对于青年浪漫派而言,他们在费希特的哲学里找到了依据,自由的,创造的主体性观念被吸收,但是他们也摒弃了费希特严格的道德意图,施莱格尔甚至认为费希特哲学的创造物是一种“讽刺”,而他们出色的从其中摆脱了出来,在加上狂飙突进运动中席勒《美育书简》的主导直观和波墨、斯宾诺莎和歌德对于自然的见解,浪漫派形成了与自然融合、与生命融合的宇宙诗学,这一切在施莱格尔的《雅典娜神殿断片集》,在诺瓦利斯、荷尔德林的长诗里得到了酣畅淋漓的表达。于是,我们可以这样表达浪漫派为实现理念的统一而构造的合题,“创造的主体性的激进观念同他们自己的关于自然的诗的见解的统一”,而给予这种合题深刻哲学表达的思想家就是谢林。

19、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矛盾运动过程具有的特点,矛盾运动是生命力的表现,其特点是自我否定、向对立面转化。因此否定之否定规律构成了辩证运动的实质,就像老子说的:“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一样,任何事物,永远有向对立面运动变化的趋势和内在动力。

20、黑格尔认为正确的标准错误处:直观的标准即认为正确的前提是自明的;2逻辑的标准,即认为正确的前提具有可以通过逻辑论证的必然性。他说,哲学的起点只是就研究哲学的主体的方便而言,至于哲学本身无所谓起点。为了研究方便的目的而设定的起点,必须贯穿于始终;起点不仅仅是起点,它还是终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