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勤奋的故事有哪些(第1段)
1、悬梁刺股(xuánliángcìgǔ)
2、苍蝇终于明白了:靠自己辛勤劳动换来的成果,享受起来才真正快乐。
3、名人刻苦勤奋的事例2:
4、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在竹简上写字,一根竹简多则几十个字,少则八九个字,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通过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按次序编连起来才后成书。通常,用丝线编连的叫"丝编",用麻绳编连的叫"绳编",用熟牛皮绳编连的叫"韦编",其中为熟牛皮绳为结实。像《周易》这样厚重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通过熟牛皮绳编连起来的。
5、是朝气和青春好的证明
6、刘绮燃荻读书。梁代时彭城人刘绮,“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折之,燃荻为灯”,发奋读书。
7、我们曾手折纸花,瞻仰先烈,也曾携手防疫,共克时艰;我们曾塑作泥壶观微雕,奉为己任传非遗;也曾看尽旧物追新技,谋求进步学本领。却未曾中途言弃,亦未曾屈服于疫情与坎坷。创新、活泼、团结,正是我们奋斗的底气,适应环境、开拓思维,也正是我们成长的标记。
8、孙敬"头悬梁"的故事:
9、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南北朝·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元帝在江、荆间、复所爱习;召置学生;亲为教授;废寝忘食;以夜继朝。”
10、伙食是每月两三升米和少许菜金,要自己离校背米,要精打细算地购买时蔬。学生们每天饥寒交迫,和他们相同遭遇的老师也是如此,甚至还要艰苦。流亡教师虽然有的拖家带口,但是每个月的津贴收入只比学生多3成。艰苦的条件让师生中疫病丛生,疟疾、结核、寄生虫病,甚至现在看来毫无杀伤力的腹泻,无时不在夺取师生们的生命。
11、释义: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12、南齐有一读书人叫江泌,他白天要工作,只有晚上有时间读书,但家贫买不起灯,只好利用有月光的夜晚读书。他每当读到月亮西斜时,就搬一张梯子搁在墙脚下,站在梯上读,月光逐渐下坠,他也一级一级升高,一直爬到屋顶。有时读累了,一不小心从梯上掉下来,他连忙爬起来,连身上的泥土也顾不得拂掉,又爬到梯上,继续读下去。
13、晷(guǐ):日影或者指一种古代的计时工具。
14、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
15、文稿:19食品质量与安全张海烁
16、用萤火虫照明读书,借着雪光读书。形容好学,抓住一切机会、利用一切条件刻苦学习。
17、发愤忘食: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18、解放后,小老板一边精练针灸技艺,一边深造进修西医。因为名声鹊起,60年代初他调入了卫生部直属医学院。1982年去世的时候,他已经是主任医师、副教授。
19、知府正在房内喝茶,听说有个叫蔡锷的孩子找他反映情况,觉得新奇,便走出来问道:“你有什么情况要反映呀?”
20、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后来他远渡重洋,到比利时去留学,由于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关于勤奋的故事有哪些(第2段)
1、韦:熟牛皮;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绳把写书的竹简编联起来,就叫“韦编”;三:概数,指多次;绝:断。泛指勤奋读书,刻苦治学。
2、恰好,村里一户有钱人请了家庭教师,教他的公子读书。苏步青有空,就在窗外听听,随手写写画画。想不到,那位公子没学好,苏步青却因此学到不少知识。他的叔叔见他这么想学习,便拿出钱,说服苏步青的爸爸,把他送到百里之外的一所小学去读书。
3、世界总是千变万化的,而我们恰好能从一些小小的故事之中,去感悟这个世界上的某些道理。下面是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名人勤奋的故事。欢迎阅读参考!
4、诸如此类的例子,在中国人民持续了近一个世纪的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数不胜数。类似的例子我家都有,相信很多人家跟我们一样,有着前辈跟随革命事业和新中国的成长脱胎换骨、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换来一个美好国家的幸福体验。
5、孙权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为什么你就没有时间呢?”
6、正当他欲行轻生的时候,恰巧有一位老人从附近经过,老人问他为什么要走绝路,他说自己得不到社会的承认,经过十年寒窗,竟没有人欣赏并重用他。
7、某天晚上,匡衡很希望在睡前读一读书,但由於家中穷得连灯油也没有,根本没法点灯读书。正当匡衡发愁时,忽然发现丝丝的光线,正从墙壁的缝隙中透射过来,原来这是邻居的灯光。
8、讲的是匡衡,西汉的著名学者匡衡,出身於农民家庭,生活十分贫困。他从小就很渴望读书,可是父母没有能力供他上学,甚至连书本也买不起,匡衡只好向别人借书来看。
9、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
10、其实好多民工都知道这所在建的房中有一套是奖励给他的,他们便给他的父亲介绍起这座房子的布局、样式。正当他们热烈的交谈的时候,他开着车又回来了。民工们将目光转向了车里的他,他笑着下了车,怀里抱着几条上等的好烟。“不好意思,师傅们,刚才我什么也没有带,就去买了几条烟,大家辛苦了,来,抽烟,干活的时候千万要注意安全……”他一边发烟,一边道歉,一边叮咛。这突如其来的举动使在场的民工都愣在了那。好长一段时间,突然在人群中爆发出如潮水般的掌声,旁边的父亲眼里噙满了泪水,他为有这样没有因为荣誉而改变自己的儿子而骄傲……
11、夙夜不懈:夙夜:早晚,,朝夕;懈:懈怠。形容日夜谨慎工作,勤奋不懈。
12、说起自己的创业,陶先生说,创业的路上哪有一帆风顺,4年期间,经历的风风雨雨,三天三夜都说不够。印象特别深刻的一次,公司刚成立,上海客户预定的真丝面料颜色就出了问题,为了尽量降低客户的损失,陶先生自己连夜开车到上海,把不合格的丝绸返厂,第二天晚上再把合格产品送到客户手中,让客户很是感动。关于奋斗,可能自己做事时的死磕到底,就是胜利的源泉。
13、金医生的求学生涯是幸运的,尽管艰辛,但直到他毕业,家乡至少还摆得下一张平静的书桌。比他晚几年的青年学子,在国破家亡中,拼死保卫着来之不易的求学之路。金医生的校友胡讲师,年仅12岁就成为了亡国奴。国难当头,还是一个孩子的他放弃了回到农村的父母身边“小乱避城、大乱避乡”的轻松模式,跟学校里的几个进步师生结伴前往不知道终会退守到哪里的“大后方”,继续学习救国的本领。
14、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15、吕蒙问:"可我不知道应该去读哪些书?"
16、诸葛亮(181—234)是西蜀的丞相,他以神机妙算而闻名。他为子孙的打算,也是算计得比较久远的。他在给哥哥诸葛瑾的信中曾特意说到他的儿子诸葛瞻:“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正器耳。”
17、司马光从小到老,一直坚持不懈地学习,做官之后反而更加刻苦。他住的地方,除了图书和卧具,再没有其他珍贵的摆设。卧具很简单:一架木板床,一条粗布被子,一个圆木枕头。为什么要用圆木枕头呢?说来很有意思,当读书太困倦的时候,一睡就是一大觉。圆木枕头放到硬梆梆的木板床上,极容易滚动。只要稍微动一下,它就滚走了。头跌在木板床上,“咚”的一声,他惊醒了就会立刻爬起来读书。司马光给这个圆木枕头起了个名字叫:“警枕。”
18、诺贝尔到了8岁才上学,但只读了一年书,这也是他所受过的的正规学校教育。到他10岁时,全家迁居到俄国的彼得堡。在俄国由于语言不通,诺贝尔和两个哥哥都进不了当地的学校,只好在当地请了一个瑞典的家庭教师,指导他们学习俄、英、法、德等语言,体质虚弱的诺贝尔学习特别勤奋,他好学的态度,不仅得到教师的赞扬,也赢得了父兄的喜爱。然而到了他15岁时,因家庭经济困难,交不起学费,兄弟三人只好停止学业。诺贝尔来到了父亲开办的工厂当助手,他细心地观察和认真地思索,凡是他耳闻目睹的那些重要学问,都被他敏锐地吸收进去。
19、磨穿铁砚: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比喻读书用功,有恒心。
20、由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金医生的还乡梦终没能实现。日寇的铁蹄南下,大学和附属医院西迁大后方。金医生与万亿同胞共赴国难,他报名参加了红十字会,后携家带口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成为了延安中央医院的妇产科主任,并在1942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解放后,金医生辗转了多个岗位,离休时是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
关于勤奋的故事有哪些(第3段)
1、邻居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说:“既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气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
2、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3、当年是乱世,很多人家流离失所。小老板是苦出身,心善,经常关照街头讨饭的一个带有两个孩子的女乞丐。时间久了,邻居看出端倪,顺势说媒,女乞丐就成了老板娘。
4、爱迪生12岁那年,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爱迪生开始在一趟列车上做报童。他每天凌晨早早登车,常常是晚上9点钟方回到家里,尽管累了一天,他还不肯休息,在实验室里一呆就是半夜。后来,他觉得卖完报的空余时间浪费掉了实在可惜,正巧列车上有一间吸烟室未被利用,经车长同意,爱迪生就把自己的实验室搬到了列车上,利用一切闲暇来做实验。
5、南朝时期,有一个叫顾欢的孩子,好学。因为家中贫穷,所以不能进乡中的学校学习。但他却不放松自己,整天跑到校舍后去听先生讲课,而且听到的知识从不遗忘。晚上则点亮松枝或燃着稻糠,用来取光学习,从不间断。经过多年勤奋自学,顾欢终于成为一个博学多才、对社会有用的人。《太平广记》卷一七五《李琪》记载,唐代李琪为母亲守墓期间,点燃稻糠或柴禾取光,在夜间苦读,竟读完了数千卷书。后人因以“燃糠自照”为勤奋学习的典故。
6、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名文不识大户人家,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用书资助匡衡。
7、另有率领湘军打入破太平天国首都天京的被称为接近圣人的曾国藩,小时候并不聪明,背诵一篇文章背了十遍、百遍,在他家后院角落里的小偷一直在等着他入睡,结果他迟迟不肯入睡只因背不过文章,小偷实在没有耐心了就出来当着曾国藩的面洋洋洒洒的背出了曾国藩背了几十遍背不过的文章,然后潇洒离身而去。
8、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童年不幸,天花病差点夺走了他的生命,虽然他体弱多病,但是在母亲的教导和鼓励下,顾炎武勤奋苦读,以过人的毅力手抄资治通鉴,终于成为一代大学者。
9、中华民族推崇的人生理想,是追求有所作为;看重的立身之本,是真才实学;认定的成才之路,是发愤学习。中国人重视读书、勤奋好学,已成为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中国民间有许多关于学习的格言,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活到老,学到老”等,也流传着很多古人珍惜时间、发愤苦读的故事。
10、这说的是古代几个人勤奋学习的故事:
11、囊萤映雪。晋朝的车胤,家里很穷,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夏天的晚上,车胤用纱布做成一个小口袋,捉一些萤火虫装进去,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光亮看书;晋代的孙康家贫,晚上也点不起灯,就在冬夜坐在严寒的雪地里,利用白雪的反光苦读诗书。
12、时代的磨砺摧毁了我这位有幸亲手迎接和建设新中国的长辈的健康,他没能见到80年代。家中对他的认识,甚至比不上拥有传记的、素不相识的名人。
13、晋代时期,车胤从小就好学不倦,因家贫没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在夏夜他见室外飞舞着萤火虫,就用白纱布袋把捉来的萤火虫吊在书本上方,借着微弱的光线进行读书。
14、“墨池”。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自幼苦练书法。他每次写完字,都到自家门前的池塘里洗毛笔,时间长了,一池清水变成了一池墨水。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池塘称为“墨池”。王羲之通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著名的书法家,被人们称为“书圣”。
15、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1850年,他出国考察学习。两年的时间里,他先后去过德国、法国、意大利和美国。由于他善于观察、认真学习,知识迅速积累。很快成为一名精通多种语言的学者和有着科学训练的科学家。回国后,在工厂的实践训练中,他考察了许多生产流程,不仅增添了许多的实用技术,还熟悉了工厂的生产和管理。
16、作为团队负责人以项目《基于RGB色彩体系的食品中蛋白质快速检测方法》获2021年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二等奖。
17、匡衡凿壁偷光。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
18、老人从脚下的沙滩上捡起一粒沙子,让他看了看,然后就随手扔在地上,对他说:“请你把我刚才扔在地上的那粒沙子捡起来。”“这根本不可能”,他说。
19、引锥刺股:锥:锥子;股:大腿。晚间读书时想睡觉,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20、孟轲刻苦学习的故事
关于勤奋的故事有哪些(第4段)
1、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因为不断翻阅,导致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十分勤奋。
2、战国时的苏秦,夜以继日地读书,实在太累了,就用锥子刺腿来使头脑清醒;
3、任伯年,清朝后期著名画家,上海人。他能成为一个大画家,完全是靠他幼刻苦勤奋得来。任伯年的父亲也是一位画家,在父亲影响下,他从两三岁开始读书时,就喜欢看父亲作画。十二岁时,父亲不幸过世,家中也随之贫寒,任伯年因此也失学了,到一家扇子店当学徒。一天干活下来很累,但不管多累,他每天仍坚持画上几笔;没有钱买纸,他就用废纸作画。店中老板知道后,看他的画也的确不凡,让他专门为扇面作画。从此,任伯年学有所用,画画的积极性更高了。后终于成了一位著名画家。
4、新进门的娘仨因为长年乞讨落下了病根,经常害病,小老板没少请一位擅长针灸的老中医为其诊治。出于省钱的目的,小老板向老中医讨教了不少,老中医不吝赐教,时候久了娘仨再生病,小老板自己就能用针扎好了。
5、典故出自《晋书·祖逖传》《资治通鉴》。
6、自己开店之后,青年意识到了自身文化的不足,他是一个大字不识的文盲,连记账都记不了。于是青年开启别样的扫盲模式,但凡看到文化人模样的客人光顾,就说几句好听的,求对方教会自己认一个字。经常为了学会一个字,小老板要向客人磕头下跪。
7、另一部“濑宁”,这部电影应该值得每个小学生,学习的必修课,从小树立着为国家奉献的精神,作为一名合格的少先队员,有着忘我的精神。
8、名人刻苦勤奋的事例3:
9、“囊萤”:晋代车胤(yìn)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10、关于刻苦读书的成语和故事
11、广东省第七届“联盟杯”本科高校英语写作大赛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一等奖;
12、名人勤奋好学的故事有:凿壁偷光,西汉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终成一代名相的故事。牛角挂书,唐李密骑在牛背上,把《汉书》挂在牛角上,边走边读。韦编三绝,孔子为读《周易》而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闻鸡起舞,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青时每次和好友刘琨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凿壁偷光: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就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
13、有志者事竟成。经过勤奋学习,牛顿为自己的科学高塔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不久,牛顿的数学高塔就建成了,二十二岁时发明了微分学,二十三岁时发明了积分学,为人类科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14、囊萤映雪(nángyíngyìngxuě)
15、明朝着名散文家、学者宋濂自幼好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有一次,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但老师并不在家。宋濂并不气馁,而是在几天后再次拜访老师,但老师并没有接见他。因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冻得够呛,宋濂的脚趾都被冻伤了。当宋濂第三次独自拜访的时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当宋濂几乎晕倒在老师家门口的时候,老师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耐心解答了宋濂的问题。后来,宋濂为了求得更多的学问,不畏艰辛困苦,拜访了很多老师,终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散文家!
16、摩西奶奶用一生为我们证明了,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除非你不自己不想开始。她曾在一张明信片上给粉丝回复:做你喜欢的事情,上帝会高兴地帮你打开成功之门,哪怕你现在已经80多岁了。
17、隋朝时的李密专心向学,分秒不愿浪费。有一次他要去绥山,怕途中耽搁太多时间,出发之前他用蒲草编织成鞍子放在牛背上,把要阅读的书挂在牛角上,一边骑牛一边读书,十分专注。连当时大臣杨素经过,也丝毫没有察觉。勤学专注之功令人敬佩。
18、夙:早;兴:起来;寐:睡觉。早起晚睡。形容勤奋。
19、在列车上做报童的日子里,他还学会了使用印字机,自己创办了一份独具特色的报纸。然而,这样的日子没有坚持多久,不幸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在一次行车中,由于列车震动过大,一瓶白磷摔在地上自燃起来,多亏及时扑救才没有发生大的损失,气急败坏的车长狠狠地抽了他一耳光,并把他的所有物品扔下了列车。
20、我们要把握时代和自己的命运
关于勤奋的故事有哪些(第5段)
1、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孙康,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夜晚不能读书,他就想尽办法刻苦地学习。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顾天寒地冻,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读书。
2、范仲淹的母亲谢氏,身世坎坷,吃尽许多苦头,饱尝过多酸辛,因此把太多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谢氏以孟母自励,悉心教子;范仲淹以颜回自律,发愤成才。举凡古代刻苦攻读学有所成的故事,母亲和继父都对范仲淹一一讲过。
3、▌来源:共青团中央知乎官方账号
4、在不懈的努力下,1869年,爱迪生的第一个发明——自动数票机问世了,他欣喜的把机器抱到了国会,遭到的却是无情的拒绝,资本主义制度下,选票上玩花招是必然的,他们不需要清醒的机器。
5、苏步青,1901年生,我国着名数学家、学者,曾任复旦大学名誉校长。他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就在地里劳动:放牛、割草、犁田,什么都干。那时他想,这辈子肯定没有读书的机会了。
6、“包子铺老板会看病”的消息不胫而走,一条街上的穷街坊开始上门求医。小老板不敢草菅人命,趁着老板娘和孩子能撑起店里的生意,先后投考了本地和无锡名医开办的针灸学校,拿到了毕业文凭,申请到了行医资格,把包子铺改成了医馆。
7、这样的大老粗要跟复杂的工业生产流程规章、事无巨细的工业生产事务打交道!凭着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掌握矛盾论、实践论,西南联大毕业的工程师后说他“懂业务”;文革时他在批判他的大字报上写驳斥,厂里的工人老师傅围观喝彩。
8、释义:是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通常指教师或学生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9、汉朝时,有一人叫匡衡,勤奋好学。家里很穷,白天必须干活,晚上他才能读书。但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他的邻居家一到晚上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对邻居说:“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
10、由于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痛苦。
11、十几年后,董老保存下来的外语卡片,上面抄录了一万零五百多个单词,甚至连剧目单、会议签到卡上面也写下了外语单词。
12、蔡锷跨前一步,对门卫说:“请你进去通报,就说邵阳有个叫蔡锷的向你们老爷反映个情况!”
13、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终于成为着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有一次,他想买一部明代的笑话书《谑浪》,跑遍北京城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时值冬日,他顶风冒雪,连续十八天跑到图书馆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14、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15、苏秦回到家中,他的哥哥、嫂子、弟弟、妹妹、妻子都讥笑他不务正业,只知道搬弄口舌。苏秦听了这些嘲笑他的话,心里感到十分惭愧,但他一直想游说天下,谋取功名,于是请求母亲变卖家产,然后再去周游列国。
16、文具是自己买一个钢笔尖,绑在竹枝条上自制的蘸水笔,墨水用颜料清水自己兑制。甚至连晚自习桌上照明的自制土油灯都要两到四名学生合用……
17、老婆婆慈祥地说:“是的,铁棒子又粗又大,要把它磨成针很困难。可我每天不停地磨,总有一天,会把它磨成针。孩子,只要工夫深,铁棒也能磨成针!”李白听完这番话,一下子明白过来,只要有恒心,什么事都能做成,读书也一样。
18、车胤,字武子,晋南平(今安乡、津市一带)人。车胤自幼好学不倦,可是由于家庭贫困,没有钱买灯油在晚上读书。因此,到了晚上,他只能背诵诗文。一个夏夜,他在屋外诵书,忽然看到原野里如星星一样的萤火虫在空中飞舞。他突发奇想:萤火虫的光亮在黑夜里不正如灯一样吗?这样我就能够彻夜苦读了!
19、圆木警枕(yuánmùjǐngzhěn)
20、李密牛角挂书。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