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打破砂锅问到底歇后语下一句(文案100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3-20 05:32:20

二十句打破砂锅问到底歇后语下一句合集

1、炒了的虾米——红人(仁)

2、想知道这些有趣的歇后语都来自哪里吗?

3、寿星齐仙鹤——没路了(没鹿了)

4、打破砂锅——问(璺)到底

5、读音:dǎpòshāguōwèndàodǐ

6、百日不下雨——久情(晴)

7、黄连水洗头——苦恼(脑)

8、1程咬金的斧头——就这三下子

9、心愿嫁郎郎不归,不及江潮不失期。

10、听到屋里董胖子喝醉酒的声音,(他)瓮声瓮气地说:“走吧,老张,在家使唤奴婢,骑骡子压马的,犯不着伺候他们!哼,‘浅碟子盛水’,我算是一眼看透啦!”(《红色交通线》176页)

11、出处:清·鼓养鸥《黑籍冤魂》:“此物非不可尝;苟文人墨客;浅尝辄止;用以悦性陶情;有何不可?”

12、真是石头碰在钢板上,硬碰硬地吵起来,谁也不肯让一步。(《三号闸门》85页)

13、湿水棉花——没得谈(弹)

14、意思:形容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深不透。

15、“岔”与“杈”同音相谐。指事情不顺利,总出现意外。

16、(1)引的构成。例如:

17、歇后语是汉语熟语宝库里面的一员,具有格式基本固定、内容生动显豁幽默等特点,对于加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起到重要的修辞作用。歇后语不仅普通话有,汉语方言同样有异常丰富的表现。本次讲座介绍歇后语的基本性质和特点,并将普通话的一些歇后语与粤语做比较,希望增加同学们对汉语语言丰富性的认识,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内容分为四节(即:歇后语的性质、歇后语的结构和语法功能、歇后语的修辞功能和作用、歇后语的语域与变异)。

18、“引”“注”在语法构成上具有多样性,可以是名词性的短语,也可以是谓词性的短语,我们先来看“引”的构成。

19、也有说应该是“打破沙锅璺到底”,璺读作wèn。因为和问同声,所以就改用问字了。璺就是沙锅上的裂纹,沙锅磕坏了打坏以后就会有裂纹一直延伸到沙锅的下面。就是比喻解答问题应该追根究底。

20、“行”与“航”同音相谐。指对某种事情或工作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的人。

四十句打破砂锅问到底歇后语下一句合集

1、打破砂锅问到底穆桂英下山——寻宝,

2、问:您觉得您讲国宝跟别人讲国宝,有什么不同?

3、马勺子吊起来当锣打——穷得叮当响(述补式)

4、酱菜缸里泡石头——一言(盐)难尽(进)

5、徐庶进曹营——(徐庶)一言不发(承前(引)省)

6、狗头上长角——装样(羊)

7、“我当初戏说了一句:可能还有一件瓷母,结果它真的就出现了。2014年9月17日,美国斯金纳拍卖行。”马未都在书里介绍。一开始,大家以为这是假的,后来拍卖行找到了它在上世纪60年代的一份拍卖资料,证明了它的真实性。这件在市场上流通的瓷母品相不是很好,瓶身有3处长深裂纹,行话叫“璺”。“这字写起来比较复杂,有句歇后语叫‘打破砂锅问到底’,这‘问’就是谐音,意思就是说把砂锅打破了以后,一条璺一直裂到底。”

8、语出《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9、咳,真是老鼠钻风盒,两头受气。(《大路向阳》239页)

10、1八级工拜师傅——精益求精

11、由于定语的节奏要求比较紧凑,所以形式上的停顿往往省略,如上例。

12、炒咸菜不放酱油——有言(盐)在先

13、豆芽炒虾米(小虾)——两不值(直)

14、“严”与“盐”同音相谐。指程度深、影响大,也指形势危急。

15、③定语。歇后语也可以做定语,起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或多个形容词。例如:

16、铁公鸡——一毛不拔(名词性短语)

17、李世民当时多重视这马呢?贞观十年(公元636年)李世民下诏,命当时的大画家阎立本先画出六骏。你现在在市面上看见的阎立本的画可都是假画啊,甭打开,一听就知道是后人伪托的。阎立本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大画家,但无一真迹存世。

18、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表现力独特,给人以深思和启迪,体现出了绝妙的汉语言艺术。

19、广州歇后语“屎坑关刀”(茅厕里的大刀),下句便是闻(文)不能闻,舞(武)不能舞。(羊城晚报2009年8月25日A13版)

20、飒露紫、白蹄乌、特勒骠、青骓、什伐赤说的都是颜色。

六十句打破砂锅问到底歇后语下一句合集

1、(羊城晚报2009年5月27日A4版)

2、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扩展资料: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歇后语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

3、拼音:dǎpòshāguōwèndàodǐ

4、刘备三顾茅庐——尽找明白人,

5、脱了毛的牙刷——有板有眼(偏正式)

6、癞虾蟆跳水井——不懂(噗咚)

7、从狭义来看,俗语是具有自己特点的语类之不同于谚语、歇后语,但一些俗语介乎几者之间。俗语来源很广,既来自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也和诗文名句、格言警语、历史典故等有关联。问(纹)到底纹和问谐音,(典故):“打破砂锅——问到底”。因为“纹”同“问”同音,当打破砂锅时,眼见从锅边直到锅底裂开长纹,“问到底”是“纹到底”之谓也。歇后语打破砂锅后面是:问到底。打破沙锅——问到底的解释:亦作“打破砂锅璺到底”。比喻追根究底。亦作“打破砂锅璺到底”打破砂锅歇后语的下一句是问到底。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8、歇后语尽管多以句子的形态出现,但在具体语言运用中,常常是以句子成分的身份出现的,所起的作用类于词。那么,歇后语可以作哪些句子成分呢?

9、释义:宋·黄庭坚《拙轩颂》:“寻找灵巧尚且得不到,笨拙又从哪里来呢?打破沙盆一问,狂子因此眼开,本想卖弄聪明,结果做了蠢事。给蛇画足,更何况头上安头,屋下安屋,毕竟灵巧是有剩余的,而笨拙却不充足。”

10、大风地里吃炒面——张不开嘴(带补充成分的述宾式)

11、“她们开玩笑不敢对强的小伙子”是原因,构成因果复句,“‘雷公打豆腐,找软的欺’,她们就找到了王成义”是结果,但在这句中又是一句复句,歇后语其实隐含着一个省略的前提“(由于)王成义很软弱”,是大小原因套成的多层复句。

12、中国足球便是“今天一个决策,明天一个决策,不明白就瞎整”……直如“三水佬看走马灯——陆续有来”。(羊城晚报2009年8月7日A13版)

13、“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下一句歇后语是:不撞南墙不回头!“打破砂锅问到底”歇后语还有:猪八戒生孩子——难住猴儿哥儿了;难死猴哥儿;难住猴哥了;难死猴哥捏了头的苍蝇——乱蹦乱撞三十夜的灶王爷上天——一天来回茶馆里摆龙门阵——想起什么说什么;想到哪里说到哪里南苑的蚂蚱——海扑三九天生人——动手动脚的;冻手冻脚的阎王爷当木匠——鬼斧神工三伏天的雷阵雨——一会儿的事三九天吃梅子——寒酸孙悟空借千钧棒——下海头顶落大雪——天花乱坠夏天的火炉——挨不得小母牛走独木桥——左一个牛B右一个牛B热锅浪格的蚂蚁——团团转刘备惊怀——天公作美

14、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15、骑自行车下坡——踩(睬)都不踩(睬)

16、双方各自开出的条件差距太大,湿水棉花——没得谈(弹)。

17、快来这本《小学生歇后语词典》里面找答案吧!学习更多歇后语,让自己的语言6到飞起~

18、“打破沙锅问到底”根据歇后语的分类应该属于谐音类歇后语,也就是将歇后语中凡带有谐音字的归入一类,再将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质分为三类,所以歇后语一共分为以下四大类:

19、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种意义。看到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子才能恍然大悟,因而也更饶有兴味。有的书把它列入“双关语”一类,也是有道理的。

20、牵著羊进照相馆——出洋相(出羊相)

八十句打破砂锅问到底歇后语下一句合集

1、10提着马灯下矿井--步步深入

2、肉锅丢进河——昏昏沉沉(荤荤沉沉)

3、打破沙锅问到底(dǎpòshāguōwèndàodǐ)“打破沙锅问到底”,这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沙锅即泥烧制成的锅,多为人们用作熬制中药或冬季煲汤的器具,这种锅稍不小心极易破碎,而且一碎就会一裂到底。“打破沙锅问到底”实际应为“打破沙锅纹到底”,即裂纹直到底部,后来竟变成“问到底”了。其原意是“打破砂锅璺到底”,璺读作wèn。因为和问同声,所以就改用问字了。璺就是沙锅上的裂纹,砂锅磕坏了打坏以后就会有裂纹一直延伸到砂锅的下面。就是比喻问题追根究底。出处宋·黄庭坚《拙轩颂》:“觅巧了不可得,拙从何来?打破沙盆一问,狂子因此眼开,弄巧成拙,为蛇画足,何况头上安头,屋下安屋,毕竟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4、举例:巴金《团圆》:她为什么不回到文工团去?不过我也并非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扩展资料近义词:打破砂锅璺到底

5、后边扎小辫——违法乱纪(尾发乱系)

6、粤语方言:打破沙锅问到底,粤语方言表达为“打烂沙煲问到笃”,这句话,民国至今在广州番禺等地盛行,属于地方方言文化特色。后来随着后现代电子科技文化的冲击影响,电视、网络咨询发达。广州方言大部分受到外界分化,尤其是香港方言通过电视台传播,成为粤语通用的学习工具,香港语言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电视崛起的时代,通过电视传播整个广东各地,严重影响了粤语结构,打烂沙煲问到笃一词,因为电视语言文化不常提及,而没落,被近义词点解甘多问题、啰嗦等词语取代。

7、老母鸡抱空窝——不简单(见蛋)

8、十两纹银——一定(一锭)

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事情是从头做起,从点滴的小事做起,逐步进行。

10、[典故出处]当代·张周《步履艰难的中国》第四章:“追根求源,倒溯黑幕,岑长进现出了面目。”

11、马未都:这个水下文物,我们现在说水下文物,主要是海里的,河里的水下文物也有,像四川出土的重庆出土的张献忠的文物。海底的文物现在据初步估计有一万艘船在历史上沉没了,这里面不仅仅有中国船,还有外国船。像我们曾经打捞出来的黑石号,它就是一个阿拉伯船,底下文物很多。我们的海岸线比较长,从南海到东海都有打捞出来的文物,但那个文物相对来说都是商业文物,特别能反映时代的特点。

12、歇后语在韵律上前后两部分通常会有所停顿,停顿的作用相当于“是”、“等于”。但在语用时前一部分往往可以独立运用,后一部分隐去不说(故称为“歇后”,“歇”即“略”也),熟悉歇后语的听者(即具备文化背景者)即可意会,当然亦可以前后两部分一起使用。

13、电视机里放录音机——多响了一层缺牙啃西瓜——道道多潭柘寺的和尚——没数瞎子吃羊肉——块块好大流子的弟弟——二流子老太太走路——慢腾腾麻线穿针眼——过得去就行

14、听评书掉眼泪——替古人担忧

15、(造句举例):我们必须绞脑筋,打破砂锅问到底。★陶行知《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路》

16、“其实每件文物它都很传奇。”马未都说。

17、见了强盗喊爸爸——认贼作父(兼语式)

18、解释:璺,坼裂。谐声为“问”,今径改用“问”。比喻追根究底。亦作“打破砂锅璺到底”或“打破砂锅问到底”。

19、猫头鹰见他没有开口,便失望地说:“咳,你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呵!……”(《云飞峰》148页)

20、10推小车上台阶--一步一个坎

一百句打破砂锅问到底歇后语下一句合集

1、歇后语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部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半部解释说明,像谜底。在一定的语境中,通常只要说出前半截,后半截“歇”着不用说,就可以领会和猜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2、语域:歇后语的使用场景,多见于文学类的语体,如小说、散文、话剧等,非文学性的文体较少使用,这跟歇后语的性质(口语色彩较强烈的定型结构)和特点、作用(形象、诙谐、讽刺)密切相关,所以,一些文体(如公文、论文等)极少使用歇后语,因为口语色彩会减弱这些文体的书面语的特性,也会降低其严肃正规的色彩。当然,在新闻语体的社会新闻中,由于日益强调趋向民众、趋向读者,有时也会见到歇后语的使用的,如:

3、(3)“引”“注”关系的复杂性

4、拼音:qiǎnchángzhézhǐ

5、(拼音):dǎpòshāguōwèndàodǐ

6、“动”与“冻”同音相谐。心:本指事物的中央或内部,转指心思。指思想感情等发生了波动,或产生了某种想法。

7、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8、空棺材出葬——目(墓)中无人

9、兄妹俩小时候,左边是哥哥张容,右边是妹妹张宜。

10、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11、提示一下:都是谐音歇后语哦~(关注我们,留言“歇后语”,验证答案)

12、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老鼠,主、宾)

13、一脚踢翻煤油炉——散伙(火)

14、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15、[成语解释]本:根本;溯:探求。追究根本,探索源头,比喻追寻根源。

16、(拼音代码):dpsd

17、例句:我们提倡刻苦学习,深入钻研,~是学不到什么东西的。

18、打破沙锅——问到底属于歇后语。相关的还有:打破沙锅问到底——追根到底打破沙锅问到底——追根求源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19、(1)形象化:在歇后语中,后一部分是本义所在,是语义表达的重点,但是如果没有“引”的烘托与寓意,那么“注”就会显得过于直白和乏味。例如我们形容某人对文字表述甚为严谨、苛刻,可以用“咬文嚼字”之类的字眼,不过感觉比较文绉绉,假如使用歇后语的表达,则形象性立马显现:“老鼠钻书箱——咬文嚼字”,这其实便是比喻的功效。

20、整个旅程,我们树枝做拐杖——光出岔(杈)子了,不是迷路,就是爆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