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有哪些经典故事
1、他和孔子一样,都是苦孩子,幼年丧父,由寡母一手拉扯大。
2、孟子接着问:“那四海之内管理不好,那怎么办呢?”齐宣王一顿:“这不是说的是我吗?”于是,齐宣王顾左右而言他,不回答孟子的问题了。(孟子有哪些经典故事)。
3、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0回:“松闻曹丞相文不明孔、孟之道,武不达孙、吴之机,专务强霸而居大位,安能有所教诲,以开发明公耶?”
4、天长地久,他写出了两本书,引起了轰动,别人问他读书有什么窍门。
5、经过了3年线上线下阅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今年9月开始,蒙正国文联合探知乐途精心打造(蒙正线上伴读营)!目前市面上还没有哪一款产品采用直播互动的形式,带领孩子们阅读!
6、《史记》记载一日孔子子乘着一辆马车周游列国。来到一个地方,见有一孩子用土围成了一座“城”,坐在里面。孔子就问:“你看见马车为什么不躲开呀?”那孩子回答:“人们说您孔老先生上晓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情。可是,今天我见您却并不怎么样。因为自古到今,只听说车子躲避城,哪有城躲避车子的道理呢?”孔子愣了一下,问:“你叫什么名字?”孩子答道:“我叫项橐。”孔子为了挽回面子,就想出了一连串问题来难项橐,但是都被项橐巧妙的化解。
7、孟子小时候厌倦学习,有一天不愿读书,就逃回了家。孟母正好在织布,见他逃学回来,一句话没讲,就把织布的梭子给弄断了,这意味着马上将要织成的一匹布全毁了。孟子孝顺,忙跪下来问:“您为什么要这样?”孟母告诉他:“读书求学不是一两天的事,就像我织布,必须从一根根线开始,然后一寸一寸地才能织成一匹布,而布只有织成一匹了,才有用,才可以做衣服。读书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像你这样半途而废、浅尝辄止,以后怎能成才呢?”
8、◆ 人民日报发布中小学开学全贴心攻略:孩子,请做好开学准备!
9、 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10、孔子问:您的动作真是巧啊!有什么门道吗?老人说:我确实有自己的办法,我经过六个月的练习,在竿头累叠起两个丸子而不会坠落,这样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叠起三个丸子而不坠落,这样失手的情况十次也不会超过一次;叠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就会像在地上拾取知了一样容易。我立定身子,犹如立着的断木桩,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虽然天大地大,万物品类繁多,但我一心专注于知了的翅膀,从不思前想后、左顾右盼,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这样为什么不能成功呢!
11、《史记》说孟子有著述七篇传数世,《汉书·艺文志》说有十一篇。东汉末赵岐说孟子有《性善辩》《文说》《孝经》《为政》四篇外书,则十一篇当是在七篇外又加外书四篇。赵岐认为外书四篇内容肤浅,与内篇不合,当是后人所作。(孟子有哪些经典故事)。
12、综合改革教育实践┃七大改革创新驱动平度教育实现新突破新发展
13、是啊,不要拿下流无耻当有趣。人要脸,树要皮。人不要脸,天下。
14、虽然我经常叫嚣着“我爱钱,钱使我快乐!” “好想买买买啊,买一条街,买一幢楼,买豪华游轮和飞机……”
15、 成语“专心致志”由此而来,形容做事情的时候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16、从前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早地去逝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孟子的母亲对孟子的教育很是重视,管束甚严,希望有一天孟子能成才为贤。一开始,他们住在墓地旁边。
17、为什么不能像鲁大爷那样说白话文呢,譬如:“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18、那我们今天重点讲解流行音乐会、罢免提案、五十步笑百步,这些都是在书本中可以找到的。
19、出类拔萃:“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公孙丑》)释:圣人远远超出了他那一类,大大高出了他那一群。从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孔子还要伟大的。
20、“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这是一个孝顺父母的故事。
21、三国时期有个人叫陆绩,他特别孝顺父母。6岁那年,一次他到袁术家里做客,袁术命人取出蜜橘招待他。但他没吃,而是悄悄藏在怀里。后来他向袁术行礼告辞,叩头的时候,怀里滚出三个蜜橘来。袁术大笑道:“你吃了不够,还要拿呀?”他回答说:“我没见过这么好的蜜橘,舍不得吃,想拿给母亲尝尝。”袁术听了大为惊讶,心想一个6岁孩儿便懂得克制自己,孝敬长辈,实在难能可贵。他感叹道:“小陆郎有这样的品德,来日必成为报效国家的栋梁!”的确,据有关历史记载,陆绩长大后对国家的贡献相当大。
22、孟子就说:“大王,你喜欢音乐是好事儿啊,齐国有救了。因为古代的音乐和今天的音乐是一样的。”齐宣王一听就来了兴趣,说:“你说来听听。”
23、孔子便问:“您的三个过失,可以让我听闻吗?希望您能告诉我,不要有什么隐讳啊。”
24、事半功倍:“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公孙丑》)释:所以,“事半功倍”,只有在这个时代才行。
2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26、古代有个叫黄香的人,以孝出名。他9岁时母亲去世,从此他更细心地照顾父亲,一人包揽了所有的家务事。到了冬天,他害怕父亲着凉,就先钻到冰冷的被窝里,用身体温热被子后,再扶父亲上床睡下。不像现在,可以开电热毯、开暖气,那时候他只能用自己的身体。到了夏天,为了使父亲晚上能很快入睡,他每晚都先把凉席扇凉,再请父亲去睡。
27、 孟子说:“假如有个人向大王禀告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的东西,却举不起一片羽毛;我的视力足以看清秋天野兽毫毛的,却看不见一车子的柴禾。’大王会相信这话吗?”宣王说:“不会。”
28、尊敬自己家的老人,也要尊敬别人的老人;疼爱自己的孩子,也要疼爱别人的孩子。
29、春秋时期的郯(tán)子,生性至孝,历来为人所称道,被视为德、才、威、雅的化身。在我国历史上传颂不衰的“二十四孝”中,郯子的故事被视为楷模。
30、总之,孟子的一生都是在为仁政做努力,哪一个大王实行仁政,那么他就到哪个国家去。如果和自己的理想不一样,他就毫不犹豫地离开。
31、 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孟子小的时候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32、孔子很感叹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应记着此事,这足以作为我们的借鉴啊!”
33、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34、黄香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孝心,也使他做人、求学上有所成就,后来他当上了以孝闻名的好官,人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被列为“二十四孝”之一。
35、父名激,母仉氏。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载,但魏、晋之后却传出子车、子居、子舆等多个不同的字号,字号可能是后人的附会而未必可信。生卒年月因史传未记载而有许多的说法,其中又以《孟氏宗谱》上所记载之生于周烈王四年(公元前372年),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89年)较为多数学者所采用。在六岁时到达鲁国后有一种说法是拜入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下,但根据史书考证发现子思去世时离孟子出生还早几十年,所以还是如《史记》中所记载的受业于子思的门人的说法比较可信。孟子本为“鲁国三桓”之后,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周游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孟子》有七篇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孟子》是四书中篇幅大的部头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逻辑严密,尖锐机智,代表着传统散文写作高峰。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即“人之初,性本善。”
36、惠王见到孟子就问:“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反对国君言利,所以回答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37、 这样一起学了很长时间,虽然他们两人拜同一个老师,每天一起学习,可学的效果却大不一样,一个成了棋坛高手,一个却没学到什么本事。
38、善良的人待人友爱,有礼貌的人尊敬别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尊敬他。
39、孟子小时候厌倦学习,有一天不愿读书,就逃回了家。孟母正好在织布,见他逃学回来,一句话没讲,就将织布的梭子给弄断了,这意味着马上将要织成的一匹布全毁了。孟子孝顺,忙跪下来问:您为什么要这样?孟母告诉他:“读书求学不是一两天的事,就像我织布,必须从一根根线开始,然后一寸一寸地才能织成一匹,而布只有织成一匹了,才有用,才可以做衣服。读书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像你这样半途而废、浅尝辄止,以后怎能成才呢?”孟子如梦初醒、恍然大悟,从此一心向学,再也不随便旷课,后来继孔子而成为“亚圣“。
40、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晳后走。曾晳问孔子:"你对他们三个人讲的话怎么评价?"
41、现在(蒙正线上伴读营)还在长期招生中,欢迎各位家长咨询报名。
42、孔子对驾车的人说:“这哭声,虽然听起来很悲哀,却不是家中有人去世的悲痛之声啊!”
43、孟子休妻的故事留给我们颇多的思考。孟子是上知行合一的人,作为一个社会关系专家,思想家,他的行为以他的主张为指导。他提倡遵循“礼”,对于妻子不合礼的“踞”是不能容忍的。但他把他的想法告诉他母亲,又是在践行孝的主张。而在母亲指出是他无礼时,孟子自责,不敢去妇,一方面体现他的孝,另一方面体现了儒家“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观点。孟子能成为亚圣,从生活小事可见一斑,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发展与坚守。
44、不久,孟子便离开宋国到了鲁国。这时候正是鲁平公(约于公元前322年至前302年在位)将要使孟子的弟子乐正子为政。
45、出尔反尔:“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梁惠王》)释:提高警惕,提高警惕!你怎样去对待人家,人家将怎样回报你。
46、(智慧小语)一个人如果能够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扰,集中精力,勤学苦练,就可以掌握一门过硬的本领。
47、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吆喝的样子。
48、◆ 10张思维导图告诉你,孩子成绩上不去,不是因为笨,而是这10个坏习惯在作怪!
49、《弟子规》中说:“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应顺承。”对父母长辈的责备,理应乐于听受,也要视为一种教诲。
50、《礼经》这样讲,为的是不让人措手不及,无所防备。而今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去,进屋没有声响人家不知道,因而让你看到了她蹲在地上的样子。这是你不讲礼仪,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讲礼仪。”孟子听了孟母的教导后,认识到自己错了,再也不敢讲休妻的事了。
51、 孔子长叹一声,说:"这也是我的梦想呀!"
52、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蹲在地上。孟子进屋看见妻子这个样子,就向母亲说:“这个妇人不讲礼仪,请准许我把她休了。”孟母说:“什么原因?”孟子说:“她蹲在地上。”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孟子说:“我亲眼看见的。”孟母说:“这是你不讲礼仪,不是妇人不讲礼仪。《礼经》上不是这样说吗,将要进门的时候,必须先问屋里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礼经》这样讲,为的是不让人措手不及,无所防备。而今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去,进屋没有声响人家不知道,因而让你看到了她蹲在地上的样子。这是你不讲礼仪,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讲礼仪。”孟子听了孟母的教导后,认识到自己错了,再也不敢讲休妻的事了。
53、水深火热:“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梁惠王》)释:如果燕国的百姓受水更深,受火更热(指灾难更加深了),那只是统治者由燕转为齐罢了。
54、孟子说:“比我说的还要严重,缘木求鱼,抓不到鱼也不会有什么祸患,但是您的方式一定会有灾祸,小国本来就不是大国的对手,少不可敌多,弱国也不能对抗强国,天下像齐国这样的国家共有9个,齐国的土地也就占据1/靠一个国家去征服另外8个,胜算太小,您为什么不能从根处着手呢?”
55、心悦诚服:“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公孙丑》)释:依靠道德来使人服从的,人家才会心悦顺服。
56、 梁惠王说:“晋国是天下强的国家,老丈你是知道的。到了我这一代,东面战败于齐国,长子阵亡;西面丧失了七百里疆土给秦国;南面受辱于楚国。我对此感到耻辱,愿意替死者来洗刷所有的仇恨,怎样才能办到呢?”
57、又如“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 人恒敬之。”
58、 孟子来到临淄后,到过齐国的稷下学宫,与稷下先生淳于髡过从甚密。两人曾进行过有关“男女授受不亲”的著名辩论。淳于髡问孟子说,男女之间不亲手递接东西,这是礼制规定的吗?孟子回答说是。淳于髡又说,要是自己的嫂子落入水中,她正在伸手求救,那么是不是去伸手救她呢?孟子回答说,嫂子溺水不去救她,这是豺狼般的行为。男女之间授受不亲,是礼制的规定。自己的嫂子溺水去伸手救援,是权变的做法。
59、 公孙丑问:“请问什么叫做浩然之气呢?”
60、孟子的主要思想就是:仁、义、善。《史记》说孟子有著述七篇传数世,《汉书·艺文志》说有十一篇。东汉末赵岐说孟子有《性善辩》《文说》《孝经》《为政》四篇外书,则十一篇当是在七篇外又加外书四篇。
61、 孟子这次到齐国来已经与上次大不相同。这时候,孟子已经享誉列国,到齐国来的时候,“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在这段时间里,孟子曾经多次与齐宣王论政,其中,著名的“与民同乐”“尚贤”“贵戚之卿与异姓之卿”等,都是在这一时期提出的。这时的孟子,意气风发,才华横溢,可谓高谈阔论,有时竟使齐宣王无言以对“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产生了在齐都临淄久居的念头,在他五十五岁的这年,也就是齐宣王二年,把他的母亲从邹接到了齐国。
62、 冉有回答说:"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礼乐教化,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来推行了。"
63、孟子终决定离开齐国。但他对齐宣王仍然存有幻想,因此,当孟子离开临淄之后,在齐国的画邑(今临淄区桐林田旺遗址)一连住了三个晚上,期盼着齐宣王能够派人来挽留他。结果三天过去了,齐宣王并未派人来。于是,孟子怅然离齐,郁郁返邹。
64、积沙成塔,集腋成裘,凡成大事者都是从小事一步步走出来的,福报也是做的一点一滴的好事积累起来的。
65、11.不掩人不备也:掩:趁人不备。备:准备。
66、孟子说:“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67、 战国时期,齐宣王曾聘孟子为客卿,而孟子不愿辅佐齐王,推辞而去,别人认为是孟子嫌齐王不聪明而不愿意辅佐他,孟子便给大家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68、同学们,你们看到了孟子的说话技巧了没?他首先是肯定齐宣王的爱好,然后再来引导他。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孟子,他的谈话技巧就是发现亮点,肯定他人的闪亮点。
69、孟子听完,又问道:“你和少部分人一起听音乐,与跟更多的人一起听音乐,哪一个更快乐?”齐宣王说:“应该和众人一起听音乐更快乐。”
70、(智慧小语)用孝顺的心对待父母,父母可以得到很好的孝养;用慈悲的心对待众生,众生都能得到很好的利益。用恭敬孝养父母的心做天下的事情,这个世界会因为你的存在而变得格外美好。
71、网站:www.LinZi.gov.cn/qwh/
72、这句话是说,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这里的重点就是你要自己尊重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73、平度市教体局柴生华局长新春祝辞:你的每一小步,都在成就未来的一大步
74、 曾皙说:"暮春时节,穿着新的春衣。我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孩童,到沂河里洗净自己的心灵,在舞雩台上让温暖的春风吹干身子,后快快乐乐地唱着歌走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