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萨特名言【文案74句摘抄】

admin 说说大全 2023-03-19 06:37:17

存在主义萨特名言

1、《密室》。这部戏只有三个演员,同时自始至终同时在舞台上。大致情节是:三个人,一男两女,他们死后被安排在一个房间里。每个人都需要其中另一个人,而每一个又都妨碍另外两个人彼此依靠,后终于没有任何一个人达到自己的愿望。戏剧中的台词“他人,就是地狱!”成为萨特为人熟知的一句话之一。   (存在主义萨特名言)。

2、正是由于它具有时间性,“自为的存在”就不像“自在的存在”那样是一种“是其所是”的存在,而是一种总是显示为“不是其所是和是其所不是”面貌的存在,人是什么只是指他过去是什么,将来并未存在,现在是一个联系着过去和将来的否定,实际上是一个虚无。

3、小说家的主要任务是提供新鲜多样的环境,让人物去超越自己生存的环境,选择做什么样的人。因此,人物的典型化被退居次要的地位。

4、14)乔伊斯说:每一个人的一生都是许多时日,一天接一天。我们从自我内部穿行,遇见强盗,鬼魂,巨人,老者,小伙子,妻子,遗蠕,恋爱中的弟兄们,然而,我们遇见的总是我们自己。

5、人生就是人际关系,每当我们不理解人际关系时,或者人际关系变得复杂时,我们就会寻找生命更的意义。

6、20)内心贫乏和感到自己无用,促使我抓住英雄主义舍不得放下。

7、认为你无法反驳或不去反驳,就是承认自己是错的。

8、萨特除了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还是一位社会政治活动家,一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甚至被哲学家福柯称为“法国后的公共知识分子”。萨特是二战之后创办了颇有影响力的《现代》杂志,还担任过法国第三大报《解放报》的主编。1967年,他和英国哲学家罗素等人,一起组织了一个国际战争罪法庭,要调查和审判美国在越南战争中犯下的罪行。他们引用了纽伦堡审判中首席检察官罗伯逊法官的一句话:“如果某些暴行是罪恶的,无论暴行的实施者是美国还是德国,它们都是罪恶的。”

9、避免滑坡谬误:每一步的论证都拿出充分论据,不能忽略条件,含糊其辞地连锁推理。

10、说到萨特,还有一位哲学家加缪就不得不提,就是那位写《局外人》,《鼠疫》,《西西弗的神话》的作家和哲学家。加缪曾经和萨特是好友,一开始并不出名的加缪后来因为萨特的帮忙下,成为了巴黎文化界的名人,甚至还先于萨特,在1957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萨特和加缪一起创办过报纸,二战期间还一起进行过地下抗德运动,1951年加缪写了《反叛者》一书,书中加缪宣扬“纯粹的反抗”,加缪在书中反对革命暴力,导致了两人关系走向了破裂。

11、22)内心贫乏和感到自己无用,促使我抓住英雄主义舍不得放下。

12、人是注定要受自由之苦的。因为他并没有创造自己,但却是自由的。因为一旦被扔进这个世界里来,他就必须为他所做的每一件事负责。

13、以比喻作为论证手段,实际是偷换概念。涉及比喻与类比的区别。比喻不可作为类比使用。

14、存在主义是在上个世纪40年,也就是二战之后,慢慢流行起来的,在二战结束之后,战争的阴霾还没有完全散去,在这种充满恐慌和消极的社会大环境中,萨特关注到那些逃避现实的年轻人,他们迫切地想要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他们的生命的意义。

15、在一个向别人提出的问题中悄悄地置入自己的倾向和结论。

16、情侣吵架中,经常出现:你不说话,就是承认了。

17、《禁闭》的故事情节简单,三个有着不同故事背景的人物死后进入了地狱,在“一间陈设为第二帝国时期风格的客厅“中相遇。三个人刚开始互相隐瞒自己罪恶的过去,试图用谎言修饰,但是随着三个人物之间的冲突不断加强,他们终于讲出实话,并且试图通过控制他人达到自己的目的。三个人当中,加尔森是一个因为在战争中逃跑被抓被判以枪毙的胆小鬼,在家中他又虐待妻子,和一个混血女人搞外遇,并将其领回家过夜。伊奈司是一个女同性恋,她讨厌自己的表兄弟,并且诱拐走了表兄弟的情人,终导致了其表兄弟的惨死。但是伊奈司并不因此而自责,她反倒是对着弗洛朗丝,这个她从表兄弟那里拐过来的姑娘每天念叨说“哎呀,小宝贝儿!是咱们害死了他。”伊奈司的这些话使弗洛朗丝陷入深深的自责和懊悔中,半年后的一天夜里,她打开了煤气和伊奈司同归于尽。伊奈司是一个极度自私的人,在剧中她自己评价道:“我活着就得让别人受痛苦。一把火,一把烧毁人家心灵的火。”相比于其他两人,埃司泰乐也毫不逊色,她嫁给了一个富有的老人,却和一个没有钱的年轻人有了外遇并且两人有了一个女儿,可是埃司泰乐把自己的女儿从阳台上扔了下去,成为了杀死自己亲生孩子的凶手,并且这一恶行也致使她的情人罗杰精神的奔溃,终在自己的脸上开了一枪,结束了生命。这三个看似生前完全没有关联的人,却被“鬼使神差”的安排进了地狱的同一间房间。

18、人是注定要受自由之苦的。因为他并没有创造自己,但却是自由的。因为一旦被扔进这个世界里来,他就必须为他所做的每一件事负责。

19、SartreOnTheater:Sartre,Jean-Paul,PantheonBooks,NewYork

20、通常体现在不准确解读对手的观点,将其观点极端化标签化,归类于某个公众痛恨的理念。

21、 《什么是文学》:是他纲领性的文艺理论著作:什么是文学?萨特以为写作就是揭露,揭露即变化,当你写一对象,即说穿了这对象,并改变其性质了。如果这对象还安于现状,那就是佯装不知,就是在明知故范。故对象呗揭穿,不安于现状,就该去改变。

22、更通俗地说,人在一开始时无所谓本质,人之初是个无,他什么也不是,直到后来,他才成为他自己所创造的东西。萨特所说的“存在”是指个人的存在,纯粹意识活动的存在,而所谓“本质”,说的是人所具有的那些具体的特质和规定性。

23、我们可以做许多白日梦,可以失败,可以哭泣,但也可以光芒万丈。

24、萨特重新回到笛卡尔“我思”的分叉路口进行审视。此前的哲学包括康德哲学,都是理念先于创作,本质先于存在。认为“人性”的概念普遍适用于任何人,人具有相同的基本性质,人的本质先于我们在经验中所遭逢到的历史存在。而作为无神论存在主义者,萨特在笛卡尔“我思”的路口选择了另一条道路,拒绝上帝造物。他的出发点便是:存在先于本质,主体必须作为一切的起点。

25、我活着,是因为我诞生了。我诞生,是因为我的父母孕育了我。我自己并没有要求诞生。但一旦我诞生了,活着,就必须适应周围的环境,追求尽可能好的结果,并尝试着给一开始就被扭曲的自由以正确的方向——这是每一个人都希望去做的。我说自由被扭曲了,是因为父母在孕育我们的时候,就决定了我们的命运,他们设想我们将成为这样或那样的人,有这样或那样的职业等等诸如此类的希望或寄托。我们的自由被扭曲,也受教育的影响,受新闻和媒体每天提供的信息影响。

26、不同语境下,一些语词会出现微小的变化,促使外延变化,从而影响整句的含义。

27、即便是聪明的人,也会做出随大流的判断,就是因为“谁谁也曾这样做”是容易被记起来的,有时可能会成为信息。

28、人首先存在,碰到各种遭遇,世界起伏不定,然后限定自己。因为,人在开始时一无所有,只是后来才成为什么。

29、名人名言并不一定是真理,也要受到逻辑的考验,而不能直接拿来支撑某个论点。

30、克尔凯郭尔的思想具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他主张用内心体验的方式直接领悟自己的存在,上帝的存在,并且直接与上帝勾通。他相信,人的一生是在忧心忡忡中度过的,当人遇到危机的时候,这种忧虑就变得特别严重。只有当人处于极度的孤独、恐惧、空虚、绝望状态的时候,人对自身的认识才会深刻起来,才能真正领悟到自己的存在。他还认为,人对自身的认识就是认识到自身是罪人,认识到自身是有缺限的人。

31、存在主义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7月—1918年11月)之后。随着现代时期的到来,人进入了历史中的非宗教阶段。此时,虽然人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权利、科技、文明,但也同时发现自己的无家可归。随着宗教这一包容一切的框架的丧失,人不但变得一无所有,而且变成一个支离破碎的存在物,没有了归宿感,认为自己是这个人类社会中的“外人”,自己将自己异化。在他迫切的需要一种理论来化解自己的异化感觉时,存在主义就应运而生了。

32、英国:培根、霍布斯、洛克、贝克莱、休谟、斯宾塞;罗素、维特根斯坦;

33、所有的人把时间花在了互相解释以及庆祝他们意见相同上。我的天,他们是有多看重”所有的人意见相同“这件事。

34、面对荒诞,我们必须“反叛”(revolt),加缪这一说法略有比喻意义。“反叛”就是意识到命运的毁灭性,虽本应服从却拒不服从。因而西西弗虽被判永远从事重复劳动,且自己也完全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却发现“构成其痛苦的清醒同时也圆满了他的胜利”。于是加缪说出了这样著名的话,我们必须想象西西弗是幸福的,因为“达到地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就是活到了”。

35、13)但丁说:爱情对我的身体影响如此巨大,我完全交出主动权,像一具行尸走肉。

36、23)为了使我被别人认识,我应该拿自己的生命冒险。我的位置将不是一个聚焦点,而是一个出发点

37、若拥有的自由,如何使价值/道德的构建成为可能呢?“存在主义是一种使人生成为可能的学说”,我理解为萨特认为可以用其找到某种行为准则。“道德的选择与一件艺术品的构成是可以相比拟的”,没有先天建立的规则,但在创造的过程中,在创造的意志和完成的艺术品之间,价值就会出现。

38、克尔凯郭尔猛烈地抨击黑格尔,他憎恨黑格尔的理性主义辩证法体系。他特别重视个人的主观性,因此他打算提出自己的“存在”哲学。

39、这些学派都表现出了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关注人类自身的存在。比如伊壁鸠鲁学派就以快乐哲学而著称,他们主张人们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和快乐;比如斯多葛学派以禁欲主义而著称,他们主张人们去追求清心寡欲,淳朴自然的简单生活,放弃对肉体和世俗幸福的追求;另外,犬儒学派也主张人们去追求低欲望的,简单而幸福的生活方式。

40、只有当我们放弃对的模仿,也不再需要别人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什么才是正确的,我们才能够深刻理解真正的生命。

41、本世纪五六十年代,萨特的存在主义风靡西方世界,影响巨大,萨特的名字几乎成了存在主义的代名词。然而存在主义哲学却并非萨特,在萨特之前,早已有了存在主义哲学。

42、唯心主义是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之一。同唯物主义相对立的哲学思想体系。

43、本书的前三部分是要解决现象学本体论的基本观点问题:萨特确定了存在的范畴,确定了自为的存在的结构与特性及其存在规律。

44、摄影 | 诗歌 | 文化 | 艺术 | 哲学 | 人生

45、意识不是其所是。“不是其所是”的结构使得一切趋向本质存在或是“是其所是”的原本结构称为不可能,而这个不可能性并不是隐瞒着的意识,相反,它正是意识的本质”。举例:“假如我使自己沮丧,那是因为我不是沮丧”。因此,意识乃是不断地逃离它自己。在内省中我试图决定我是什么,我决心不加犹豫地做我真正的自己—即使这件行为意含着到后我要使自己去寻求各种途径来改变自己”这种“持续的诚实”的努力之本质乃是不断将自己脱离自己。人性的实况结构即是,是其所不是并且不是其所是。

46、萨特承认自由选择是“无目的”、“无着落”的,为选择而选择,为行动而行动,“除行动外,别无现实”,存在主义所遵循的格言是“不冒险,无所得。”

47、如:花瓶被打碎了,而在之前有个小孩进来玩,所以是小孩打碎了花瓶。

48、生活给了我想要的东西,同时又让我明白这一切没什么意思。即使得到了自己的爱,也依然会感到空虚。

49、1980年4月15日,萨特去世了。在巴黎,数万人走上街头为萨特送行,这是在作家维克多·雨果逝世之后,法国出现的隆重的送葬场面。当时的法国总统德斯坦,还以公民身份加入了他的送葬队伍。

50、早在丹麦神学家克尔凯郭尔(1813—1855)那里,就已出现了存在主义的萌芽。克尔凯郭尔1842年在柏林曾听过德国大哲学家谢林(1775—1854)讲授关于存在的课,也研究过大哲学家黑格尔(1770—1831)。然而使克尔凯郭尔深感失望的是,这些大哲学家们忙于建立抽象的思辩体系,再也不去观察、领悟和体会人的具体性,忽视了“人的存在”。

51、我们试图模仿先人遗留下来的传统,遵照的指示,跟随圣人的脚步,我们形成对已知的依赖和对的恐惧,但失去了自由的意志,这样的头脑不可能去清晰地思考生命的意义。

52、这里将“爱情可以用钱获得“转移到了”爱情可以用钱支撑“。

53、存在主义不是游戏,不是闹着玩的。不然就失去了它和对手之间平起平坐的地位,也就失去了它自称的建立理由。要批判过去的哲学不能处理存在的困扰与痛苦,那么存在主义当然就得证明:第这种困扰与痛苦之所在;第存在主义的确能对这种困扰与痛苦提出解决。

54、胡塞尔现象学从布伦塔诺(Brentano)构想的“意向性”(intentionality)概念出发。根据布伦塔诺的观点,所有意识状态指向一定的内容,尽管该内容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可能抽象也可能具体。以怕鬼之人为例,此人的恐惧必然指向某物,即鬼,不管我们信不信鬼的存在,这一点总是真的。同样地,如果人相信明天会下雨,那么人的信念也是指向明天会下雨这种可能性而非事实。

55、奇特得让我们不能放过,不能不追究的是,《异乡人》和《存在与虚无》两本书中都找不到一点战争的影子。没有战争的描述,也没有关于战争的讨论。这不能解释为萨特、加缪不在意战争、不思考战争,恰巧相反,他们的存在主义根本就是以战争世代的遭遇为其庞大且普遍困扰、痛苦背景的。

56、 《存在与虚无》:1943年萨特完成并出版了他的哲学专著《存在与虚无》 。萨特希望把自己多年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思考写进这本哲学专著中。写作是在艰苦的环境下完成的。因为煤炭短缺和电力供应不足,萨特就到住所附近的一个咖啡馆,用乙炔照明来写作。书问世后在知识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57、一度看来,他们好像是对的。真正改变世界的,不是萨特的哲学系统,刚好相反,是那些不读萨特哲学著作,用行动来实践存在主义信条的人。不过时间拉长一点,当二十世纪都过完了,回头看,唉,他们似乎也没有那么对。

58、加缪坚持,西西弗的命运体现了劳动的无用和无望。我们就像西西弗一样终其一生,一无所得。正如罗素诗意的文字所言,“所有时期的一切劳动、一切付出、一切启发以及一切如正午般明亮全盛的人类智慧,都注定会随着太阳系的终结而走向灭亡,人类所有的成就也都必然会埋葬于已然毁灭的宇宙之废墟下。”

59、 洛克:对于经验论哲学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60、尤其面对生活中痛苦、罪恶与死亡的「终境遇」时,人要关心和重新检视人的处境。人的「存有」就是人自我作自由决定的能力,由于自我所能形成的事物是无限的,藉着自由决定的行动,自我才不会受限于外在现象或昧于真相。

61、每个社会、每个时代,总有一些接受菁英教育的人,会产生反抗菁英教育价值的态度,提出质疑菁英教育意义的主张。正因为自身是菁英教育的受惠者,他们提出的批判、质疑格外引人注目。萨特是毫无疑问的哲学菁英,而他却起而带头批判、反对法国学院里所教的哲学内容。

62、神与国王都有痛苦的秘密,那就是——人是自由的。

63、20)在我们之间存在着必要的爱情;但同时我们也认识到,需要偶然的爱情。

64、不是不可这样推论,而是要严格对待每一步,不能一笔带过。

65、个案论据,在心理学又称“鲜活性效应”。以与人有关的事件作为论据,能加强说服力。原因在于与人有关的事件容易被唤起。当需要做出一个判断时,更容易想到发生过类似事件的那个人。

66、“提起地狱,你们便会想到火刑、烤架、……啊,真是莫大的玩笑、何必用烤架呢!他人就是地狱。”

67、好的工作不是做你认为难的,而是你擅长的。

68、明星公关文中经常使用的技巧,将人物塑造为可同情的,这样观点就会朝该人物偏移。

69、 其它三本著名文学评传:《波德莱尔》、《圣徒谢奈》、《福楼拜》

70、赞美好事是好的,但对坏事加以赞美则是一个骗子和奸诈的人的行为。——德谟克利特

71、忠诚,即使是深深的忠诚,也从不会是洁白无瑕的。

72、人有选择的权利,人通过选择获得自己的本质。

73、21)我自称是受百姓拥护的救星,其实私下里为了我自己得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