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名言佳句
1、亮再不能兴兵讨贼,悠悠苍天何薄于我。——诸葛亮(罗贯中名言佳句)。
2、 解释:张郃守关,轻视前来攻打的张飞,说“人皆怕张飞,吾视之如小儿耳,此去必擒也”,罗贯中由此发出“自古骄兵多致败,从来轻敌少成功。”的感慨,对下一个故事张郃轻敌,终遭失败的预示,也告诫人们做事切不可骄傲轻敌。
3、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刘安
4、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王阳明》
5、终身所约,永结为好。琴瑟再御,岁月静好。——《诗经》
6、 解释:当刘备被吕布逼迫的无路可走,终投靠曹操的时候,荀彧向曹操建议”刘备,英雄也。今不早图,必有后患“,可是郭嘉却提出”方今正用英雄时,不可杀一人而失天下心。“这样宝贵的意见,而曹操也采用了郭嘉的见地。由此可见曹操的深谋远虑,谋划的长远,不因大失小,有政治家和思想家的气度和风范。
7、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8、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9、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辛弃疾》
10、上盈其志,下务其功;悠悠黄河,吾其济乎!——罗贯中《三国演义》
11、 意思是说,对善于用计谋但缺乏果断的人,是不用担心的。作为掌管国家大事的权臣来说,不仅要工于心计、善于计谋,还要果断行事,如果遇事犹豫,不能决断,一旦丧失良机,那就后患无穷。董卓想废掉刘辩而立刘协为帝,对此专权唯袁绍敢站出来说话,他一气之下弃官而去。董卓问周毖、伍琼:“袁绍此去若何?”伍琼答曰:“袁绍好谋无断,不足为虑;诚不若加之一郡,以收民心。”董卓觉得有理,提拔袁绍为渤海太守。这句话警示后人要有勇有谋,当机立断。
12、身在山东心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1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
14、 一日纵敌,万世之患。---《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
15、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曾国藩》
16、 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
17、 魏国灭掉蜀国后把蜀主刘禅安置在魏都洛阳,封为“安乐公”。一次,大将司马昭赐宴与刘禅,席间故意安排蜀地歌舞。刘禅身边的人尽皆悲伤,以为耻辱。惟独刘禅面带喜色。司马昭见此情景,就故意问他:“颇思蜀否?”刘禅答道:“此间乐,不思蜀也。”他的行为连司马昭都感叹道:人只顾享乐,却如此无情的,没有比刘禅更严重的了。“乐不思蜀”此后成为成语,用来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常用来讥讽那些忘本的人。
18、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论语》
19、 解释:刘备夺取西川时候,派黄忠攻城,可是魏延却要抢攻,黄忠魏延后要求比武,谁赢了谁攻城。刘备制止了两人的比武,说“两虎相斗,必有一伤”。即便是一家,也常常互有不服气,要将他们的明争暗斗化解,是需要一定智慧的。
20、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罗贯中《三国演义》
21、蘅芜君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22、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周瑜
23、 隳,毁坏。这是关羽劝慰兵败后的刘备的话。此话道理深刻,因为在战斗中,胜负并不能决定事业的成败,一时的不顺也不代表永久的跌倒,关键是不能因之而丧失创立大业的志气。如果由手暂时失败而丧失了信心,那么就会导致希望的破灭。
24、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25、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26、龙游沟壑遭虾戏,凤入牢笼被鸟欺。——罗贯中《三国演义》
27、上盈其志,下务其功;悠悠黄河,吾其济乎!——《罗贯中》
28、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29、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增广贤文》
30、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
31、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道德经》
32、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
33、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曹操
34、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杜甫》
35、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曾国藩》
36、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
37、 胜负兵家之常,何可自隳其志。(第三十一回)
38、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朱熹》
39、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40、 解释:当陶谦死前将荆州让给了刘备,谋士荀彧变向曹操进言:“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要求曹操夺取徐州。要想治理天下,在创业初期必须经营好自己稳固的”根据地“,壮大自己的势力。
41、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
42、施耐庵(1296约1371),名子安(一说名耳),本名彦端,汉族,兴化(今江苏兴化县)人,原籍苏州,元末明初文学家、小说家。博古通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一切技术无不精通,36岁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闭门著书,与门下弟子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终写成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施耐庵于元延祐元年(1314年)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年)登进士不久任浙江钱塘县尹。施耐庵故里江苏兴化新垛乡施家桥村有墓园、纪念馆,有《施氏家薄谱》存世。
43、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死相公者。”——《张岱》
44、 解释:各路诸侯联合讨伐董卓,董卓采纳了李儒的意见,决定将国都由洛阳迁往长安。杨彪对此持反对意见,并且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由此可见封建独裁者罪恶之一斑,他们做事完全从自己角度出发,根本不考虑普通百姓的死活。
4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