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桃花源记的成语及意思【精品文案100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3-18 20:57:31

一、出自桃花源记的成语

1、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

2、《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自号▁▁▁▁▁,浔阳柴桑人,▁▁▁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生活在一个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时代,本文原是《桃花源诗并序》中的“▁▁▁”。

3、今义:男子的配偶,指妻子。

4、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qiǎn)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5、“都”来闻讯之意。“悉如外人”的“悉”和“咸来问讯”的“咸”,还有“皆出酒食”的“皆”都是“都”的意思

6、介绍桃花源人来到桃花源原因的语句是▁▁▁。

7、与陆游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个成语是豁然开朗。

8、(拼音):luòyīngbīnfēn

9、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⑴。黄绮⑵之商山,伊人亦云逝⑶。往迹浸复湮⑷,来径⑸遂芜废。相命肆农耕⑹,日入从所憩⑺。桑竹垂余阴,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⑻。荒路暖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⑼,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⑽。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⑾,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⑿。淳薄既异源⒀,旋复还幽蔽⒁。借问游方士⒂,焉测尘嚣外⒃?愿言⒄蹑轻风,高举寻吾契⒅。

10、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11、桃花源人为外面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花源外的人们一直过着痛苦的生活而叹惋。从侧面表现了现实生活的黑暗、苦难。

12、有好奇心,背信弃义,追名逐利。

13、讨论并归纳: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

14、描写渔人初见桃花林感受的句子是渔人甚异之。

15、津古义:渡口,这里问津指探访后遂无问津者今义:口液

16、明确: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顺序来叙事。

17、朋友,出自《桃花源记》的成语有:落英缤纷阡陌交通怡然自乐世外桃源豁然开朗黄发垂髫无人问津鸡犬相闻

18、能辩证地看待作者在文中寄托的社会理想。

19、(解释)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世外桃源是一个人间生活理想境界的代名词,相当于西方的极乐世界或者天堂。千百年来,主义者无不苦苦追寻、刻意营造自己想象中的“世外桃源”。

20、这节课,我们走近了陶渊明,了解了陶渊明。虽然陶渊明向往的理想社会还带有这样那样的局限性,但他对理想的追求,对黑暗现实的否定,还是值得肯定的。岁月流逝,沧海桑田。多少年过去了,于东晋时代相比,如今的中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同志有这样的诗句:“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原来自认为遥不可及的愿望,经过百般付出和努力是可以实现的。同学们,让我们为建设自己心目中和谐的、理想的桃花源而努力吧!

二、出自桃花源记的成语及意思

1、落英缤纷:落花繁多的样子。

2、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渔人)就看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这类(东西)。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3、作者通过《桃花源记》把自己的人生和社会理想加以美化,美在何处?

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儿一一详细地告诉他们,他们都感叹起来。

5、教学难点:理解评价作者心中的理想社会

6、(解释):问津:询问渡口。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

7、熟读并背诵课文,用自己的话叙述这个故事,可以适当地加进自己的想象。(写练笔本上)

8、课堂总结(播放ppt32)

9、“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桃花源”就是作者记的对象。

10、(村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11、与“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意境相似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2、刘熙载《艺概·书概》:“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

13、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

14、世外桃源: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后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15、v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16、沿着:缘溪行/便扶向路

17、(所闻:厌恶战争、不满外界生活与世隔绝)

18、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写作《学习仿写》

19、欲穷其林穷,形容词活用动词,走到尽头。

20、①.渔人怎么发现桃花源的?

三、出自桃花源记的成语有什么

1、(拼音):shìwàitáoyuán

2、(用法)宝玉豁然开朗笑道:“很是,很是。

3、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4、桃花源人来到此地的原因是什么,交代这个原因有何作用?

5、太守派人寻找桃花源的结果是▁▁▁▁▁▁

6、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7、如:世外桃源:比喻理想中环境幽静、不受外界影响、生活安逸的地方。现用来比喻一种虚幻的超脱社会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境界。

8、积累文中常见的文言词语,背诵并翻译全文;

9、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故事曲折回环。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中心思想)

10、(出处):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何论魏晋。”

11、(拼音):yíránzìlè

12、讨论并归纳: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3、②其中(人们)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14、(出处):晋·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5、表明桃花源与外界间隔之久的句子是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6、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二课《回延安》

17、反映了作者主张和平,向往安定、美好的生活,寄托了他的政治抱负,反映了人民的愿望,表达了他对封建社会的抨击和批判。

18、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自己表明了桃花源居出原因的句子是

19、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20、本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描绘出一幅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以此来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了当时人民厌恶战争的情绪和追求和平生活的美好愿望。

四、出自桃花源记的成语有哪些?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七课《大雁归来》

3、诣太守(yì)浔阳(xún)驎之(lín)

4、生按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5、鲜美古义:鲜艳美丽芳草鲜美今义:(味道)新鲜

6、内容剖析,进一步理解文章

7、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8、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

9、表现桃花源人民生活安定恬适的句子是▁▁▁▁▁▁,▁▁▁▁▁▁。

10、生活情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1、“鼎足而立”这个成语出自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其中,记载谋士蒯通去游说韩信,他想说服韩信在楚汉之间保持中立,三分天下,于是说道:“莫若两利而倶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韩信念及与刘邦的感情,没有采纳蒯通的建议,结果落得兔死狗烹的下场。“鼎”是古代的一种器物,也是很重要的礼器,一般用青铜制成,三足两耳,虽然也有四足的鼎,但数量不如三足的多。在“鼎足而立”这个成语中似乎只考虑了三足的鼎。所以,“鼎足而立”是用鼎的三只足来比喻三方分立的局势。与“鼎足而立”近似的有“三足鼎立”、“鼎足之势”等。

12、世外桃源解释: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豁然开朗解释:豁然: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怡然自乐解释: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鸡犬相闻解释:每家鸡和狗的叫声互相听得到,表示很近的距离,也表现一种和睦的景象。阡陌交通解释: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黄发垂髫解释:指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象征,所以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落英缤纷解释:落花纷纷.缤纷,纷纷.

13、表明桃花源与外界间隔之久的句子是▁▁▁,▁▁▁。

14、不知有汉,何论魏晋

15、缘古义:沿缘溪行今义:缘故,缘分

16、与世隔绝:和世俗隔绝。

17、怡然自乐 读音:(yíránzìlè) 释义:怡然:喜悦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出处:晋·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8、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9、尤侗《西堂杂俎》三集卷三《苍梧词序》:“文生于情,情生于境。”

20、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五、出自桃花源记的成语

1、点击播放“字词释义”课件,结合学生课前预习,对各段中的重点字、词、句进行解释。(学生汇报)

2、本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结尾写刘子骥是否多余?

3、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可是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这些说明了什么?(暗示桃源是虚构的。)

4、(解释):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5、率妻子邑人(率领)(妻子和儿女)(同乡的人)

6、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7、目的是暗示桃花源是自己虚构的。

8、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两处)

9、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10、豁然开朗: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11、四人小组一起解读而后集中解难,或者让老师提问,学生答疑,五个段落分类处理。一段一段地讨论,落实,主要在字词及内容的疏通,领悟。

12、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怡然自得、无人问津、鸡犬相闻、黄发垂髫。

13、3桃源人听到渔人叙述外界的变化后,为什么“皆叹惋”?

14、缘溪行(沿着、顺着)

15、(拼音)shìwàitáoyuán

16、《桃花园记》虽然只有短短五百字,但文字优美,易读易背。其中许多金句流传千年,成了人们书写文字的成语。例如:怡然自乐。豁然开朗。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乃不知汉,无论魏晉。无问津者。等等。

17、所闻:避秦时乱,来此绝境(与世隔绝之久)

18、明确:“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原句)

19、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20、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黑暗社会的否定和批判。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