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诗歌鉴赏
1、《古典诗词鉴赏》43《久别离》李白
2、旅途艰险的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3、通过精读赏析,把握古代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段。
4、词一般上阕叙事写景,下阕抒情言志,每阕内也是先叙事写景后议论抒情。
5、唐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6、宋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7、《古典诗词鉴赏》57温庭筠词二首
8、《古典诗词鉴赏》50《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9、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10、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11、古代诗歌中的艺术形象都渗透着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评价,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在高考中,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主要考查角度是分析诗歌的内容,把握作者寄寓的感情,并且有时会和表达技巧、形象鉴赏结合在一起。
12、杜甫《短歌行》中:“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
13、唐李商隐《饮席戏赠同舍》:“唱尽阳关无限叠,半杯松叶冻颇黎。”
14、直抒胸臆,是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如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作者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15、指的是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它有两种表现形式:
16、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17、本课程通过有重点地解读中国古代诗词经典作品和介绍相关的专门知识,使学生深化对祖国语言的体验,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和艺术趣味,并通过积极的思考,循着这一途径努力探究中国文化的若干重要特点及其合理的发展方向,以期有利于学生的人格完善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18、思乡诗往往和思亲相结合。
19、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0、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
二、古代诗歌鉴赏大全
1、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2、A谐音双关,含蓄,富有情趣。
3、①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如王昌龄《从军行七首》:“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4、除首联外,其他三联一般仄起平收。
5、“试卷”刻划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
6、在《左传》记载:“诸侯盟,谁执牛耳?”后常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
7、东晋谢安辞官隐居东山。后指隐居。
8、诗和文后面分别有《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这样,将诗、文相对集中编排,有助于认识诗歌和散文各自的文体特征,掌握诗词格律的基础知识。同时,通过文学史知识介绍,能将已学过的作家作品贯串起来,获得对古代诗歌和散文发展概况的大致了解。
9、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盛今衰的感慨。
10、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的。
11、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12、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13、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使所描绘的生活画面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并配之以严格的诗律和铿锵的音韵。
1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15、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本词上阕通过严肃、紧张的行军气氛,侧面表现了战争的激烈。面对艰难险阻,诗人有勇猛前行的豪情壮志;通过猛烈的西风声、凄厉的雁叫声、细碎急促的马蹄声和时断时续、悲咽带涩的喇叭声,暗示战斗紧张激烈。下阕通过描写海涛般起伏的苍山、如鲜血般殷红的残阳,表现了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的激战情景,表现了作者面对激烈战争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和面对重重困境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心。
16、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投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诗意情怀。
17、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田园诗和山水诗内容有交叉。谢灵运是早写山水诗的诗人。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体,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唐宋等诗歌中的田园诗,便主要变成了隐居不仕的文人和从官场退居田园的仕宦者们所作的以田园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诗歌。田园诗和边塞诗并称唐代开元、天宝年间两大诗派。代表诗人:东晋的陶渊明,谢灵运,唐代的王维和孟浩然,宋代的杨,范成大。
18、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19、《古典诗词鉴赏》56词的演化过程
20、如果是抒情诗,则从写的景物(具体名词)中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在回答诸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欣赏这句诗”等问题时,就考虑是否应该答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借物抒情、情景交融)。
三、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模板
1、宋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憔悴老边州。”
2、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3、唐李群玉《自泮浦东游江表途出巴秋投员外从公虞》“巴歌掩白雪,鲍肆埋兰芳。”
4、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5、第三联是说红日紧贴尚未退尽的夜色在江面升起,旧年还没过完而江面上已经春意盎然。
6、韵脚:押韵是4压韵(第1句可不押韵),第3句一般不押韵。
7、莆田市迎新诗会作品丨王清铭:《村庄里的父亲》(组诗附点评)
8、离愁别绪——依依不舍的留恋情深意长的勉励坦诚心志的告白
9、(注)遵义会议后,红军经娄山关北上准备于泸州与宜宾之间渡过长江,但遇到阻碍,果断决定二渡赤水折回遵义,于是再次跨越娄山关。
10、《古典诗词鉴赏》51《过故人庄》孟浩然
11、平仄:一般一个整句是仄起平收。三四句一般是仄起平收。
12、西汉末,王莽专权,刺史蒋诩辞官隐居,在园里竹阴下“开三径”,只和羊仲、求仲两人相交。后以此代指隐士居住的地方。
13、炼字的目的在于以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事物与情感。
14、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15、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1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17、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
18、“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借用飞将军李广的典故(《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批评了当时主将的无能
19、⑶比喻——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语言深入浅出地揭示生活哲理。
20、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常见的描写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立足点的变化,有移步换景、定点换景、换点定景等;角度的变化,有俯视、仰视,远景、近景,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
四、古代诗歌鉴赏方法研究
1、(1)译文: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与那些在腐草烂泥中打滚的虫类自然不同,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丽响亮。蝉儿栖身高处,声音自然会传得很远,这并不是借助秋风的飞传。
2、残夜将去,旭日初升海上;一年未尽,江南已初入春。
3、诗人写诗不免要用到一些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借代、等修辞手法,还有一些像托物言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运用典故等的方法,这些方法无疑对理解诗歌起到很大的作用,进而更好地赏析诗歌。
4、子路随孔子出游时落了后,遇见了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由于子路的态度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5、(2)赏析: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
6、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抒情咏怀。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常见手法:用典,对比。
7、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8、李白《苏台览古》:“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9、古诗常用借代、互文和互体修辞。
10、⑻设问,一问一答,富有情趣;反问,增强说服力,发人深醒。
11、设问: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12、《古典诗词鉴赏》37南朝至唐代诗歌艺术的发展
13、学会诵读诗歌的技巡:节奉、平仄、速度、押韵。
14、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15、《古典诗词鉴赏》14《诗经》与《楚辞》的区别
16、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
17、设置的题型以两道选择题为主,每题3分共6分,常问“不恰当”的一项。常考内容(写什么)、手法(怎么写)、思想感情(为什么写)。
18、汉代京城习俗,凡送远客,都要送到长安东面的霸桥,并折柳枝相赠。后指送别。
19、比拟:拟人,拟物(把人当物写,把甲物当乙物写)
20、《古典诗词鉴赏》41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五、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1、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
2、③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变的乐舞曲,主要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唐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颦鼓动起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3、淮阳多病偶求欢②,客袖侵霜与烛盘。
4、(注)本诗是作者出任蓟镇总兵,奉调到北方守边时作。“并郡”即并州,今河北一带;“桑干”治所在今山西一带,两地离作者家乡山东不远。“底事”,何事。
5、本诗构思新颖,用语精当,借景抒情)
6、“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马嵬》),将此日发生兵变境况的危险同昔日在长生殿共诉恩爱进行了对比
7、历代咏风的诗很多,如梁无帝、唐太宗的《咏风》诗,无非是飘香、舞袖、绕梁而已。
8、在中国画的空白处,往往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诗的内容或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谈论艺术的见地,或咏叹画面的意境。
9、《古典诗词鉴赏》60《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10、★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
11、苏轼:政治上屡遭挫折,但豁达豪迈,词风豪放
1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3、鉴赏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
14、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念亲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15、”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16、后遂意“问鼎”比喻篡夺政权,今常比喻谋求夺得。
17、如说相同,都是用了”乐景写哀“的反衬手法:在情与景的对立中,更加倍写出了诗人烦恼忧愁;或说不同,《春》诗中“花鸟”与诗人情感已一同“溅泪”、“惊心”,情景融为一体,而《绝》诗中以“花鸟”无情反衬诗人的“客愁”,以景衬情,更突出首句的“愁不醒”;或说出同中有异。
18、①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
19、概括描写(总体,抽象,轮廓)具体描写(局部,确切,细致)
20、设问、反问、反语、用典、互文、叠字、反复、顶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