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名词解释【文案51句摘抄】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3-16 17:30:49

楚辞名词解释

1、就是当名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

2、知言养气说:孟子在《孟子·公孙丑上》中说:“我知言,我善养浩然之气。”由此提出了“知言养气说”。孟子认为,作者必须首先具有内在的精神品格之美,养成“浩然之气”,才能写出美而正的言辞。这里的“养气”当是指培养自己的高尚思想情操和道德品格。“养气”了,才能“知言”,即知道如何写出好作品。这种思想影响到文学创作,就特别强调一个作家要从人格修养人手,培养自己崇高的道德品格。知言养气说的“气”抓住了人的内在本质的蕴涵,因而被后人广泛地引入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形成了中国古代文论史上以气论文的悠久传统,并引导作家从“养气”入手去指导创作,其影响是积极的。

3、词初称为“曲子词”,了解音乐的词人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来写词,称为填词或倚声。

4、延安大学考研群/ 511626929   上海大学考研群/ 166583910

5、由d项人建立的一个政权。唐朝中和元年(881),拓跋思恭占据夏州(治今陕西横山),封定难节度使、夏国公,世代割据相袭。公元1038年,李元昊建国时便以夏为国号,称“大夏”。又因其在中原之西,宋人称之为“西夏”。其统治范围大致在今宁夏、甘肃、新疆、青海、内蒙古以及陕西的部分地区。1227年被蒙古所灭。西夏文化深受汉族河陇文化及吐蕃、回鹘文化的影响,并积极发展儒学,弘扬佛学,形成具有儒家典章制度的佛教王国。

6、“文章”的概念是汉代出现的,当时指文辞,其含义略近于我们现在所说的文学作品。西汉文坛的文学形式主要是散文和赋。“两司马”是指西汉著名的作家司马相如和司马迁。“文章两汉两司马”意思是说,西汉散文以司马迁为代表,赋以司马相如为代表。他们二人分别在散文和赋的创作领域中取得了高的成就。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说:“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7、(9) 感到,感觉,察觉 (perceive)

8、楚辞,其本义是指楚地的歌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二是诗歌总集的名称。楚辞的创作手法是浪漫主义的,它感情奔放,想象奇特,且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

9、是主语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看作这个用作意动的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

10、词:早出现于唐,宋代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婉约派)苏轼辛弃疾(豪放派)

11、每联的出句和对句必须是相反类型的。也就是对句的平仄对立。失对:诗歌中不合乎对的规则的现象。

12、以动词为谓语、叙述人或事物的行动变化的句子。

13、由司马迁提出,他通过分析历史上许多伟大人物的事迹揭示了一个真理: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真正伟大的作品,大都是作家坚持自己的进步思想或正确的政治主张,在遭到反动势力迫害后,为了抗争迫害而坚持斗争、发愤著书的产物。“发愤著书说”对后来韩愈的“不平则鸣说”、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说”都有很大的影响。

14、29,太康体:晋武帝太康时期的诗体。以潘岳、陆机、张载、张协、陆云等为代表。其诗讲究雕章琢句,追求词藻,流于轻靡,诗风繁缛华丽,代表着当时诗坛的主流。

15、《左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儒家六经之一的《春秋》编成,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五十四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中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16、又叫“平水韵”。它是唐宋以来形成的专门为科举考试时写格律诗而编写的一本官修韵书,它具体规定了哪些字属于同一韵,共分106韵。每首格律诗都必须在同一平声韵中选用韵脚字。南宋时江北平水人刘渊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与此同时金人王文郁著《平水新刊韵略》,所以《诗韵》又叫“平水韵”。“平水韵”中平声韵共有30个。

17、一个句子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然后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以便补救,合起来叫做救拗。

18、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是博学多才的科学家,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卓越的工程师、出色的外交家。沈括晚年以平生见闻,撰写了笔记体巨著《梦溪笔谈》,详细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达到的辉煌成就,被英国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19、三峡大学考研群/ 324711486   长江大学考研群/ 312017051

20、曲的—种体式。元明两代盛行,有别于“剧曲”。多用于抒情、状物、写景,是继诗、词之后兴起的新诗体。无宾白科介,只能清唱。分小令与套数两种。

21、是主语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和状态。

22、①子谓《韶》:“尽美也,又尽善也。”谓《武》:“尽美也,未尽善也。” 

23、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的并称。二人为嫡亲兄弟,河南洛阳人,均出生于黄州黄陂县(今湖北红安)。程颢字伯淳,又称明道先生,官至监察御史里行。程颐字正叔,又称伊川先生,曾任国子监教授和崇政殿说书等职。二人都曾就学于周敦颐,并同为宋明理学的奠基者。二程的理学思想对后世有较大影响,南宋朱熹正是继承和发展了他们的学说。他们的著作收入《二程集》中。

24、赋:汉朝时,以楚辞为基础的文体,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期恢弘的气度。代表作:《子虚赋》《上林赋》(西汉司马相如)《二京赋》(东汉张衡)

25、六义说:是关于《诗经》分类的一种说法,“六义”说源自《毛诗序》,《毛诗序》因承《周礼》“六诗”说,提到“诗有六义”的说法。“六诗”,即风、雅、颂、赋、比、兴,源于《周礼》中的一段话。《毛诗序》中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日风,二日赋,三日比,四日兴,五曰雅,六日颂。”其分法与《周礼》相同,只是把“六诗”叫做“六义”。“风、雅、颂”是指《诗经》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赋、比、兴”是指《诗经》的三种基本表现手法。

26、《楚辞》是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一种诗歌体裁。

27、以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为谓语,表示判断。在古汉语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而是在谓语后用语气词“也”来帮助判断。如“董狐,古之良史也”。有时在主语后用语气词“者”表示提顿。现代汉语中主谓之间一般用“是”。

28、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29、复兴儒学: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尊道、礼佛、崇儒”,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北宋时,儒学展开复兴的运动。

30、风骚:“风”指《诗经》中的《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诗经》和《楚辞》是我闻古典诗歌的两大典范和旅帜,故文学史上往往将其并称为“风骚”。后世诗人或受《诗经》现实主义影响,或受《楚辞》积极浪漫主义影响,使诗歌创作沿着《诗经》或《楚辞》所开辟的两条道路前进。因此而发展形成了我国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种不同的优良传统,习惯上称为“风骚”传统。

31、校勘学术语,简称“衍”,也叫“衍字”。用来指明古籍中多出了文字的现象。如“‘汉水以为池’,‘水’字衍”。

32、河北大学考研群/ 291293071   河北经贸大学考研群/ 317852013

33、B、指事: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如上、下、本、末、亦、刃。

34、古代的一种文体。表示对死者的纪念。文章正常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序言,序是死者的姓氏,爵位和生平事迹。第二部分是铭文,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赞颂。

35、是中国古代全面、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36、为了便于说明一定道理而把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加以比较,这种修辞方式就叫做映衬。

37、又叫今体诗。是指唐代形成的讲究平仄押韵对仗的有严格格律要求的诗歌。唐代人就将这种新产生的诗叫今体诗或者近体诗,而将不讲究格律的诗歌称为“古诗(唐人又称之“古风、往体”)”。格律诗又可细分为律诗和绝句两大类。律诗又分为七律、五律和长律(排律),绝句又分为七绝和五绝。所谓“七”、“五”都是就每句字数而言。

38、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与张虚若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现,可说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志。

39、如同朱骏声所说是“本无其义,依声托字”,与本义不相。如解通邂(解逅即邂逅)。

40、含愁更奏绿绮琴,调高弦绝无知音。——卢仝《有所思》

41、朱熹:南宋理学之集大成者,认为理就是“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认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

42、25,建安风骨:建安诗坛,指汉末魏初时期诗歌。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奠基的阶段。此时期作家众多,诗作丰富,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并形成了被称为“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43、中南民族大学考研群/ 321556813   湖南工业大学考研群/ 292887492

44、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以其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45、太原师范学院考研群/ 636185226   四川师范大学考研群/ 569277009

46、文艺复兴:14至17世纪由正在形成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

47、《楚辞》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有极其深广的影响,几乎每个文学领域,各个不同的体裁的文学都不同程度存在它的身影。

48、①泛指古人所作的诗歌。②特指与唐代才形成的格律诗不同的(也就是不讲究格律的)古人所作的诗歌。它包括唐以前人的诗作及唐以后人们仿古的诗作。一般来说,唐代以前的诗统称为古体,又叫做古风,它用韵而比较自由,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又可平、仄互押,可以转韵、通韵;有平仄的区别,但不很讲究,不讲声病;有骈偶而不讲求严格的对仗,可骈可散,对仗的位置也不固定,不求工整,不避用同字;字数可以五言、七言、四言、三言、五七杂言、三五七杂言等,但以五言常用。总之,古体诗不像近体诗有规矩极严的格律,只是用韵时一般要求双句押韵。古体的名称出现在近体诗流行之后。文人们在使用古体形式写诗时,往往摹仿汉魏六朝时期的古诗,在字数、用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尽量避免律化,故意多用拗句、多犯孤平、多用非平声字押韵,这样也就形成古体诗的一些自身特点,如句末多用三平式、三仄式或仄平仄、平仄平等形式。

49、就是说反话,让听者自己去领会正面的意思。运用这种修辞方式的句子有两层意思,句子的表层意思跟作者要表述的正面意思总是相反的。

50、用上句的末尾作下句的开头,又用上句的开头作下句的末尾,运用语序的回环往复形式来表现事物间的相互关系修辞方式叫作回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