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关于孝的名言【文案84句摘抄】

admin 说说大全 2023-03-15 18:45:31

论语中关于孝的名言

1、所以《孝经》上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作为子女,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珍惜自己的身体健康,这才是为父母尽孝的第一步。如果自己三天两头生病住院,即使给父母金山银山,他也吃不香睡不着觉呀!

2、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

3、  10) 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出自《劝报亲恩篇》。

4、如果服从命令,就会表现得像禽兽一样野蛮;不服从命令,则显得文明而富有修养;那就不应该服从命令,而应该“犯上”。

5、对于这里孔子所说的父母唯其疾之忧,历来有三种解释:父母爱自己的子女,无所不至,唯恐其有疾病,子女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这种心情,在日常生活中格外谨慎小心,这就是孝。

6、  深恩未报惭为子,浅薄不消羞作人。——《格言集锦》

7、(译文)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有一定的地方。”(论语中关于孝的名言)。

8、在孔门儒家,孝悌为仁之本。古人也常以“仁孝”并称。孔子很重视的这个孝,是以礼为其主要内容的。孝子对父母生前的起居和死后的葬祭,都必须合乎礼,才算得上孝;没有礼,也就没有孝了,没有仁了。

9、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歌德

10、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11、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12、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13、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14、  注释: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

15、鲁国的大夫孟懿子问孔子怎样才算是孝。孔子说:“行孝就是不要违背礼的准则。”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说:“孟懿子问我怎样才算是孝,我告诉他说,不要违背礼的准则。”樊迟说: "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16、点评:即使在孔子时代,也有很多人都认为,孝顺父母,就是照顾父母的饮食起居,让父母有吃有喝就行了。但对于犬马,也照样被人养得好好的,如果对父母不恭敬,那养父母和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17、趁早多把美味的东西敬奉父母,父母在世的时光就像黄昏时的太阳一样不多了。(论语中关于孝的名言)。

18、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里仁》

19、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0、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2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22、也许有些人觉得“孝顺”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其实不然。“孝顺”也是需要学习的,而不仅仅是你所认为的“孝顺”就是“孝顺”。如果按照夫子的说法去做,我们觉得更轻松,家庭更融洽,那么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23、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24、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25、子游问孝,孔子说:今日为孝的人,认为能养活父母,就算孝顺了。然而,那些狗啊、马啊的,也能养活;如果不对父母尊敬,养活父母和养活狗、马有什么区别?

26、①孟庄子:名仲孙速,鲁国大夫。②其他可能也:犹谓别的事情其他人也可以做到。

27、我们有些人,就是被这句话的前半句所束缚着,觉得父母还在的时候,自己不能够远游,结果没有能够去外面的世界好好的看看,去体会江湖之大,海洋之阔。

28、子曰:“父母在,不远游①,游必有方②。”(《里仁篇第第十九章》)

29、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30、一是说狗守门、马拉车驮物,也能侍奉人;二是说犬马也能得到人的饲养。

31、子曰:父母在,不远游,远游必有方。——《论语·里仁》

32、  注释: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

33、  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春秋〗孔丘

34、大孝终身慕父母。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轲

35、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36、  注释: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

37、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38、对于“无违”,大部分学者都是认为无违“礼”,可是朱熹在这里就硬是解为:不背于理,天理的理。礼然后被朱熹解释为“天理之节文,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

39、  5)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40、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4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42、在古代,父亲在世的时候,他作为一家之长,是有的。而作为儿子,在家族中还是没有话语权的,所以我们只能通过他的志向来看这人是否孝。等到父亲过世了,儿子亲自主持家庭甚至家族的事情,就可以通过观察他的行为方式来判定了。

43、  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出自《劝报亲恩篇》。

44、子曰:“出则事公卿①,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②,不为酒困③,何有于我哉④!”(《子罕篇第第十六章》)

45、当你抱着孩子,喜欢的不要不要的时候;你是否想过,你小的时候父母对你也是这样的。

46、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47、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清)李毓秀《弟子规》

48、  孔子出来后对子贡说:“刚才,国君问我:‘儿子服从父亲就是孝,对吗?臣子服从君主就是忠贞,是吗?’一连问了三次,我都没有回答,你怎么看?”

49、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子曰

50、万恶淫为首,百行孝为先。——明 佚名《增广贤文》

51、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意思是: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出自《劝报亲恩篇》。

52、  孝敬父母经常可以代替高贵的感情。——孟轲

53、毕竟,时代不同,知识水平不同,看问题的方法和做事的风格也不同。如果意见不同,我们也要耐心地和父母去沟通、解释,时间长了,也就理解了。

54、  18) 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 意思是: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出自《四言》。

55、  注释: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

56、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57、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58、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59、后,朱叔叔还通过提问《论语》经典语句的形式发给我们很多小礼品。还提醒我们说,我们比孔子学习的时间要早很多,我们有成为圣人的条件,所以要好好学习。

60、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多年不改变忘记父亲的教诲,就可以说尽孝了)

61、①游:指游学游宦,亦即去远方从师或谋职。②方:指去向,场所。有方,即有一定的去处,而不他往,俾父母有事,召之即回。

62、一个共同的思想,就是不仅要从形式上按周礼的原则侍奉父母,而且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孝敬父母。

63、翻译:有子说:“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人,却喜欢触犯上级的,是很少见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的人,更是从来没有的。有德行的人总是力求抓住这个根本,根本建立了便产生了仁道。孝敬父母、敬爱兄长,这是仁道的根本。”

64、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子曰

65、  15) 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 意思是:你对父母孝顺,你的子女对你也孝顺;你敬重别人,别人也敬重你。出自(宋)林逋《省心录》。

66、《论语》中,关于“孝道”方面的言辞,虽然不多,但孔子对于“孝”的理解和阐释,却很透彻。

67、  注释: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

68、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69、子贡问道:“怎样才可称得上‘士’呢?”孔子说:“能用羞耻之心约束自己的行为,出使不辜负君主的委托,这就可以称作‘士’了。”子贡说:“请问次一等的‘士’是什么样的?”孔子说:宗族的人称赞他孝顺,乡里的人称赞他友爱。”子贡说:“请问再次一等的‘士’是什么样的?”孔子说:“说话一定要诚信,做事一定要坚定果断,这虽是耿直固执的小人,但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了。”子贡说:“现在的执政者,您看怎么样?”孔子说:“唉!这些器量狭小的人,哪里能数得上呢?”

70、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71、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孔子《论语》

72、曾子曰:幸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曾子说:“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出自(春秋)《礼记》。

73、札记》说:“盖言禽兽亦能相养,但无礼耳,人养亲而不敬何以自别于禽兽乎?”这前半句谓禽兽亦能相养,自是不足取;但后半句指出“不敬”就是“无礼”,却颇为中肯。“敬”是近于“礼”的。孔子已经明确指出,人类之孝的总则是“无违”于“礼”,生前“事之以礼”(五章);到了孟子、荀子、王船山、张謇等,更声称有没有“礼”就是人与禽兽之别了。

74、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75、曾子曰:“慎终①,追远②,民德归厚矣。”(《学而篇第第九章》)

76、这就是朱熹为了他的理学,而强行解释。其实在朱熹集注里面,有很多处强塞理的地方。我们如果读朱熹的集注需要注意的地方。所以有些人说《大学》经过朱熹补传后,已经不是孔子的《大学》了,而变成朱熹的《大学》了。其实对于《论语集注》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

77、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78、孔子说的这句话,只有做过父母的人,才能深刻体会到。俗话说“母子连心”,其实父子也连心,每次孩子生病的时候,是父母忧愁难受的时候,父母宁可自己生病受罪,也不忍心看着孩子生病受苦,当时父母心中所想的,就是只要孩子能够健健康康,一切都不重要,一切都可以放弃了。

79、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出自(明)《增广贤文》。注释: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情绪舒畅。

80、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顺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爱儿子。出自《大学》

81、现如今,虽然不可能做到三年,甚至也不可能做到几天,但我们永远不能忘了父母的养育之恩。

8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83、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