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耻下问的成语故事【文案90句摘抄】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3-14 07:30:42

不耻下问的成语故事

1、有一次,孔子到太庙祭祖,有不明的地方就向别人发问,旁边的人看见了,忍不住说:“难道你不是圣人吗?为什么还要别人呢?”孔子听了谦虚地说:“不懂就问嘛,有什么不好呢?”

2、(提示)原来形容马跑得很快。现在形容进步快或发展迅速。

3、传说吕洞宾等八位神仙途经东海去仙岛,只见巨浪汹涌。吕洞宾提议各自投一样东西到海里,然后各显神通过海。于是铁拐李把拐杖投到水里,自己立在水面过海;韩湘子以花篮渡水:吕洞宾、蓝采和、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也分别把自己的萧、拍板、纸驴、鼓、玉版、竹罩投到海里,站在上面逐浪而过。八位神仙都靠自己的神通渡过了东海。

4、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我们不能像“南郭先生”那样弄虚作假,要有真才实学才能站稳脚跟。(不耻下问的成语故事)。

5、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好学。耻:羞耻。

6、东汉时,章帝想给皇太后的娘家亲戚们封官赐爵。太后知道后,表示坚决反对,她对章帝说:“我娘家那些人呀,就知道把持权利,只会吃喝玩乐。我曾经看见很多人去他们那里请安问候,门前的路上,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你给他们加官封爵只能有害于国家。”(不耻下问的成语故事)。

7、  老师傅捋了捋胡子说:“普普通通的三间房子,几根大柁几根二柁多少根檩子多少根椽子”鲁班张口就回答:“普普通通的三间房子,四根大柁,四根二柁,大小十五根檩子,二百四十根椽子。五岁的时候我就数过,师傅看对不对”老师傅轻轻地点了一下头。

8、陶渊明十八岁那年为自己写了一篇文章,取名《五柳先生传》。陶渊明文章的开头是这样的:先生不知道是哪里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他的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而就以五柳作为自己的号了。先生喜爱闲静,不多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很喜欢读书,似对所读的书不执着于字句的解释;每当对书中的意义有一些体会的时候,便高兴得忘了吃饭。生性爱喝酒,可是因为家里贫穷,不能常得到酒喝。亲戚朋友知道我这个情况,所以时常备了酒邀我去喝。而我呢,到那里去总是把他们备的酒喝光。

9、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谦虚好学。耻:认为……可耻。

10、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

11、当时,楚国联合了陈、蔡等国,兵力强;晋国联合了齐、宋等国,兵力弱。应该怎样作战呢?晋文公的舅舅子犯说:“我听到过这样的说法:对于注意礼仪的君子,应当多讲忠诚和信用,取得对方信任,在你死我活的战阵之间,不妨多用欺诈的手段迷惑对方。你可以采取欺骗敌军的办法。”

12、为了实现当年的诺言,晋文公下令撤退九十里。楚国大将子玉率领楚军紧逼不舍。

13、这个假期,我读了《成语故事》,我积累乐许多成语,意思我也懂。

14、草地上有一群鸡。其中一只大公鸡,夸耀自己强壮,羽毛金黄亮丽,为出众。另一只芦花大公鸡不以为然,说自己打起鸣来,声音嘹亮,才是优秀的。就在他们互不服气,要打起来的时候,一只仙鹤突然从天而降,落在鸡群中,两只公鸡相形见绌,不再争斗了。

15、你们如果喜欢《成语故事》的话,可以去找来读一读。

16、张载在一篇文章中说:“贫穷卑贱和令人忧伤的客观条件,其实可以磨练人的意志,用来帮助你达到成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

17、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18、这本书真好看,又能让我们明白许多道理,还能够让我们了解历史故事,所以我提议大家都去买这本书。

19、昨天晚上,我读了成语故事当中的“老马识途”这一篇。

20、那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園,虚心好学,为人正直。当时社会有个习俗,在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要给其另起一个称号,叫“谥号”。按照这个习俗,孔園死后,授予他的溢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園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

21、《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很多历史知识、文学知识,还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

22、记得有一次音乐课上老师要我们回家好好练习新学的歌,我回去没有好好准备,心里想反正唱歌是大家一起唱的,老师不会发现的,可是第二天的音乐课上,老师请了几个同学起来单独唱,我被叫到了,结果我结结巴巴地没有唱出来,同学们听了都笑了,我脸一下子涨得通红,心里想我以后再也不滥竽充数了。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一定要踏踏实实地学习,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23、(示例):方宰淄时,松裁弱冠,过蒙器许,而驽钝不才,竟以~为羊公辱。◎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折狱》

24、他去世后,被授予“文”的谥号,因此后人又称他为孔文子。孔子的学生子贡心中不服,就询问孔子为什么孔圉可以谥号为“文”。孔子回答说:“孔圉聪敏又勤于学业,不因为向学问和地位比自己低的人求教而感到羞耻,因此,才可以用这个‘文’字作谥号啊!”

25、甚:很;解:了解;理解。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个大概。现多指学习、办事等不认真;不求深入了解。

26、我之所以喜欢这本书,是因为它告诉我很多知识和道理。比如愚公移山的故事讲述了愚公想要移走太行山和王屋山,别人都觉得是做不到的事情,但他并不以为然,带着自己的子孙们去挖平这两座山,日子一长,两座山终于挖平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坚持努力,积极向上,像愚公移山这样坚持到底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也要像他们一样坚持不懈,努力到底。我还记得有一次,我弹古筝弹的不是很好,断断续续的,然后我就一直练习,练到不再断断续续、流畅为止我才停下来,经过我的努力,终于把曲子弹得顺畅好听了,我想这就是愚公移山那样坚持不懈的精神吧。

27、言而有信出自《论语十二章》:“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28、有一次,他问孔子说:“孔圉的学问及才华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还很多,凭什么赐给孔圉‘文公’的称号?”孔子听了微笑说:“孔圉勤奋好学,脑筋聪明又灵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对方地位或学问不如他,他都会大方而谦虚地请教,一点都不因此感到羞耻,这就是他难得的地方,因此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并不会不恰当”。

29、今天,我读了两个成语故事,它的名字叫《铁杵磨成针》和《画蛇添足》。

30、读完这个故事后,我查看了字典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比喻艺术创作在关键处或说话在关键处加上精辟词语,可以使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31、张载年轻时喜欢研究兵法。范仲淹很欣赏他的才学,劝他说:“读书人有自己的事业可做,何必非要谈兵呢?”张载便专心致志做学问。后来张载中了进士,先后当过几任地方官,因为他敢于直言,触犯了执政大臣,49岁就辞官回家,在家读书治学。

32、一次,孔子去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礼仪式时,他不时地向人询问。有人嘲笑他不懂礼仪,孔子听到这些后,毫不在意,并且说:“遇到不懂的事便问个明白,这才是要求知礼的表现啊!”当时卫国的大夫孔圉为人耿直,并且谦虚好学。

33、解释:对于别人给自己施与恩惠表示感激,并想办法报答。图:谋求。

34、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

35、战国中期,魏国有一个农民在地里耕作时,得到一块一尺见方的玉。他把玉献给魏王。魏王叫老玉工鉴定,老玉工说:“恭喜大王得到了一块罕见的宝玉。”魏王问:“这块玉值多少钱?”老玉工说:“有钱也买不到,用五座城池的代价,也只能看一下而已。”魏王大喜,重赏了献玉的人。

36、  鲁班提斧子进屋去见师傅。老师傅又说:“试试你磨的这把刨子,你先用斧子把这棵大树砍成一根大柁,再用刨子把它刨光;要光得不留一根毛刺儿,圆得像十五的月亮。”

37、近,我读了许多书,不过让我印象深的是《成语故事》。在这本书里,写了各种各样的故事,有为人处世的、坚强意志的、求学求知的等等,这本书还图文并茂,每个成语既有出处、解释和例句,又有精彩的故事,十分有趣。

38、相传,东汉时的班超奉朝廷之命出使西域,先到鄯善国商对此进行破坏。班超察觉到这个情况后,认为必须消灭掉这些人,并比方说:“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夜他就带了一些壮士,攻入匈奴行营,杀死匈奴秘史和随从。第二天,他再去与鄯善国王谈判,终于完成使命。“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常用作“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39、在楚国的一个练武场上,许多射手在比武射箭,有个射箭能手养由基,连续几次射中靶心,有好事者说:“射中靶心,还算不了什么。能射中百步之外的柳树叶子,那还差不多。”养由基站稳脚步,张弓搭箭,一箭射在了百步之外的柳树叶子上,大家都拍手叫好。

40、(典故)古代,有一个叫黄檗的传佛禅师,身边有许多弟子。他接纳新弟子时,有一套规矩,即不问情由地给对方当头一棒,或者大喝一声,而后提出问题,要对方不假思索地回答。而且每提出一个问题时,都要当头棒喝。黄檗禅师的目的,是考验对方对佛教的虔诚和领悟程度,告诫对方一定要自己悉心去苦读深究,弄清佛法的奥妙。黄檗禅师的这种古怪的传教方法,后来便被佛门采用流传。

41、孔子如此真诚地称扬赞叹孔圉,恰恰表现出孔子自己的谦虚,其实孔子本人也是一位身体力行不耻下问的人,江湖上也流传着很多孔子不耻下问的故事。

42、当差的说:“刘邦不好儒学,假如有人儒冠而去见,他便会摘下你的儒冠,溺尿其上,还要大骂一通,所以你千万不要儒服见他。”

43、有一天,农夫正在地里干活,突然一只野兔从草丛里跑了出来,野兔因见到有人而受到了惊吓。它拼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农夫地头的一颗树桩上,折断脖子死了。农夫便放下手中的农活,走过去捡起死兔子,他庆幸自己的好运气。晚上回到家,农夫把死兔交给妻子,妻子做了香喷喷的野兔肉,两口子有说有笑美美地吃了一顿。第二天,农夫照旧在地里干活,可是他再也不像以往那么专心了。

44、唐李商隐名作《锦瑟》云:“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诗中额联即用此典。

45、我以后一定要做到上课认真听讲,不撒谎,好好学习,认真完成作业,希望我能弥补我之前的过错。

46、他去世后,被授予“文”的谥号,因此后人又称他为孔文子。孔子的学生子贡心中不服,就询问孔子为什么孔圉可以谥号为“文”。孔子回答说:“孔圉聪敏又勤于学业,不因为向学问和地位比自己低的人求教而感到羞耻,因此,才可以用这个‘文’字作谥号啊!”

47、春秋时期,齐国相国晏婴奉命出使楚国,楚王存心侮辱他,不给他走正门,说齐国没人就派这个矮人来。晏婴说齐国街上的人摩肩接踵,挥汗成雨,挥袖成云。齐国的出使规矩就是无能的使臣只能去见无能的国君。楚王自取其辱,只好隆重接待。

48、这个故事告诉我,任何事情都是有规律的,不能违背自然界的规律。比如说拔苗助长的故事,禾苗需要时间、水分和养分、阳光等等才能慢慢地长大,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生长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这就是规律。而那个人违背了这种规律就一定会失败的。

49、我从小就爱听故事,暑假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成语故事》,我一下就被它的内容吸引住了。读完这本书后,让我懂得了许多学习的道理。

50、意思是说孔園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51、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但是他却不认为孔圉配得上那样高的评价。有一次,他问孔子说:“孔圉的学问及才华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还很多,凭什么赐给孔圉‘文公’的称号?”

52、这本书有些经典的故事是我们从小就理解到的,可是,我们仍然有可能照样“守株待兔”和“揠苗助长”等等。难道这是家长提醒的不够吗?是教师教育的不够吗?不!那都是我们自我一时的不慎而铸成的错误。我们读了这本书的故事后,会更清楚的记得一些教训,本能的吸取一些教训,这是仅有好处没有坏处的。

53、(出处)《战国策·齐策一》:“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宋史·李显忠传》:“入城,宣布德意,不戮一人,中原归附者踵接。”

54、那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音yu),虚心好学,为人正直。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在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一个称号,叫谥(音shi)号。按照这个习俗,孔圉死后,授于他的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

55、  鲁班转过身,拿斧子和刨子来到门前。他一斧又一斧地砍去了大树的枝,一刨又一刨地刨平了树干上的节疤,足足干了十二个白天十二个黑夜,才把那根大柁刨得又圆又光。

56、我还知道了一些关于一的成语有一目十行、一字千金、一窍不通、九牛一毛,还有一些关于不的成语不寒而栗、不拘一格、不翼而飞、不耻下问,还有一些关于安的成语,安居乐业、安然无恙、安步当车。

57、诸葛亮要求第三天夜里调拨二十只战船,四周摆满草把子。

58、目无全牛指技艺达到精通纯熟的地步,它讲了在战国时期有一位叫庖丁的厨师,他解剖牛的技艺十分高超,把刀分牛分得好,哪是肉,哪是筋骨,下刀的时候在筋骨之间的缝隙中游动,连闭着眼也可以解剖牛的身体,这可是他练了几十年才到的境界。这让我知道了我们要过多年的探索和一朝一夕的实践才能获得成功。

59、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60、尽善尽美出自《论语十二章》:“尽美矣,又尽善也。”

61、由此可见,张良的确是“孺子可教”啊!我们也要学习张良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当然,我喜欢的故事还有很多,如:鹬蚌相争、愚公移山、水滴石穿等。

62、打渔郎说:「还不是因为你们吴国要来攻打我们郑国,我们这些打渔的人通通被叫来这里。我们的国君郑定公说:『只要谁能够请伍将军退兵,不来攻打郑国,我就重赏谁!』希望伍将军看在我死去的爸爸曾经救过您,不要来攻打郑国,也让我回去能得到一些奖赏。」伍子胥带着感激的语气说:「因为你爸爸救了我,我才能够活着当上大将军。我怎么会忘记他的恩惠呢?我一定会帮你这个忙的!」伍子胥一说完,马上把吴国的士兵通通带回去。打渔郎高兴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郑定公。一下子,全郑国的人都把打渔郎当成了大救星,叫他「打渔的大夫」,郑定公还送给他一百里的土地呢!

63、他去世后,被授予“文”的谥号,因此后人又称他为孔文子。孔子的学生子贡心中不服,就询问孔子为什么孔圉可以谥号为“文”。孔子回答说:“孔圉聪敏又勤于学业,不因为向学问和地位比自己低的人求教而感到羞耻,因此,才可以用这个‘文’字作谥号啊!”

64、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东汉时,有个人叫乐羊子,在外出学习过程中想家了,就中途放弃学业回了老家。到家后,他的妻子听了他回家的原因,拿起一把剪刀,将织布机上未织完的布一刀剪断。乐羊子觉得剪断的布很可惜,妻子却说:“一匹布是一根根丝线积累起来的,我将它剪断,从前的努力就白费了。中断的学业又何尝不可惜呢?这和剪断织丝又有什么两样?”乐羊子听了,恍然大悟,又回到老师那,继续学习。

65、(提示)比喻在做某事之前,已有了充分的准备和把握。也作“成竹在胸”。

66、暑假里我读了很多的书,其中我喜欢的一本书是《成语故事》。

67、如:汗流浃背,形容恐惧或害怕,还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安居乐业,形容安定的生活,快乐的工作。华而不实,只开花不结果,形容比喻白表虽好看,却没实际内容。名落孙山,名字落在孙山的后面,指考试未中或落选……

68、刘邦大骂道:“你这迂腐的儒生,天下被秦害苦了这么长时间,你还讲什么助秦攻打义军,真是莫名其妙!”

69、  老师傅说完就走出去了。鲁班拿起这一件,看看那一件,一件也舍不得放下。他把模型一件件擎在手里,翻过来掉过去地看,每一件都认真拆三遍安三遍。每天饭也顾不得吃,觉也顾不得睡。老师傅早上来看他,他在琢磨;晚上来看他,他还在琢磨。老师傅催他睡觉,他随口答应,可是不放下手里的模型。

70、其中一饭千金给我的鼓励大,它讲的是古时候,有一个叫韩信的人,常因为吃了上顿没了下顿而烦恼,只好靠钓鱼为生,有一天因没有钓到鱼而饿昏了过去,有一位老太太看见了,走过去把自己的饭给他一半,韩信吃了,清醒了一点,就这样,老婆婆每天都把自己的饭分给韩信一半,可有一天,韩信说:“您的大恩大惠,来日必报。”说完,边去投奔刘邦去了,在刘邦那里,他打了不少胜仗,后被受封楚王,在这时,他想起了他的誓言,想完,便把她请了过来,给了她一千两黄金。

71、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城濮之战。晋国取胜后,与齐、鲁、宋、郑、蔡、莒、卫等国会盟,成为诸侯霸主。

72、我还学会了如何使用这个成语造句: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

73、读完了整本书,这本书启示了我:人生就像大海,困难、挫折与艰辛,可是是海岸上泛起的一朵朵小小的浪花。

74、杨时和游酢去请教教师,游酢要敲门时,杨时说:“让教师在休息一会”,于是他们便在外面等候,不一会儿,下雪了,越下越大,他们的身上挤满了雪,当教师推开门看见大雪中屹立着杨时和游酢时,感动得说不出话来。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以颂扬尊师敬道的可贵精神。

75、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名叫《成语故事》的书,他是围绕着一个成语来说的一个故事,终把成语的意思写在终一段。比如说:亡羊补牢,故事写了楚襄王当上了国君很开心,整天吃喝玩乐,敌军打下了都城,在内的不少土地也被占领了,他还沉迷在享乐之中,到快要攻入城池,他心里才后悔万分,于是他去请回庄辛向他道歉,期望能够挽回局面。庄辛告诉他只要把破掉的羊圈赶紧补上就不算迟,只要齐心协力,还是有期望的。楚襄王终用了庄辛的方法,终收复了大部分的地盘。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在收到损失之后,要想办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

76、“城狐社鼠”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倚仗别人的权势,为非作歹的坏人。

77、唐玄宗时期的宰相李林甫品德很恶劣,他一方面巴结皇帝及其身边的人,另一方面对其同事和下级官员又大耍两面派手法。对于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他就拉拢、结交,结d营私。而对于有学有识或被皇帝重用、厚待的人,他则一手遮天,千方百计阻挠皇帝对他们的任用。李林甫就是这样一个阴险狡猾,诡计多端的人,因此人们都称他是“口有蜜、腹有剑”。现在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嘴上花言巧语,实际上居心不良,嘴甜而心毒。

78、公元前633年,楚国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第二年春天,晋文公派兵攻占了楚的盟国曹国和卫国,要他们与楚国绝交,才让他们复国。楚国被激怒了,撤掉对宋国的包围,来和晋国交战。两军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对阵。

79、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

80、成语,是我国的一种特殊的词汇,它一般以四字的为主,当然,也有六字的,如“此一时彼一时”等,也有八字的,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等,甚至有其他字数的。今天要说的成语,它的背面都有一个小故事,如刚刚所说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既然说到了这个词,那就给大家讲有关这个的故事吧!

81、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成语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使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传承下来的,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谚语相近,但是有一定的区别,而成语故事可以从一个故事中想出一个成语,这个成语代表的意思就与故事相同,而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也有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82、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人们都尊奉他为圣人。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83、(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用来讥讽人无能

84、(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黄檗运禅师法嗣;临济义玄禅师》:上堂,僧问:lsquo;如何是佛法大意?rsquo;师竖起拂子,僧便喝,师便打。

85、孔子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86、读完这个成语故事,我觉得如果这位农夫不那么心急,秧苗也不会枯死了。

87、春秋时候,吴国的大将军伍子胥带领吴国的士兵要去攻打郑国。郑国的国君郑定公说:「谁能够让伍子胥把士兵带回去,不来攻打我们,我一定重重地奖赏他。」可惜没有一个人想到好办法,到了第四天早上,有个年轻的打渔郎跑来找郑定公说:「我有办法让伍子胥不来攻打郑国。」郑定公一听,马上问打渔郎:「你需要多少士兵和车子?」打渔郎摇摇头说:「我不用士兵和车子,也不用带食物,我只要用我这根划船的桨,就可以叫好几万的吴国士兵回去吴国。」是什么样的船桨那么厉害呀?打渔郎把船桨夹在胳肢窝下面,跑去吴国的兵营找伍子胥。

88、就这样,我迷上了成语故事,只要有时间我就会把《成语故事》这本书拿出来看,后来,我知道了许多成语故事的意思和由来。《成语故事》像一条船载着我到成语的海洋遨游,它像一位不会说话的老师,默默的教我学习成语。它还像一把金钥匙,让我打开了学习成语的大门。生活中,我们不能缺少书籍,让我们都与好书交朋友吧!

8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出自《论语十二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