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容声音好听的成语
1、四大名著中的歇后语:看了就懂,懂了就乐
2、同:都有使人听后感到震惊之意。
3、朝阳丹凤《诗经·大雅·卷阿》比喻贤才逢明时。
4、同:都有特别看待之意。
5、易如反掌《孟子·公孙丑上》以齐王,由反手也。”又,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汉·枚乘《上书谏吴王》象翻一下手掌那样容易。比喻事情容易做。
6、同:都有掌握知识不透彻,或对情况不够了解之意。
7、倒霉—他好像一跤跌在一堆腐烂垃圾上。
8、成语释义:凤凰鸣唱,麒麟出现。比喻贤人出现。
9、(秋风萧萧):萧萧:形容风声或马叫声等。(秋风萧瑟):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秋风瑟瑟):瑟瑟:形容轻微的声音。(秋风瑟缩):瑟缩:身体因寒冷、受惊等而蜷缩或兼抖动。(秋风落叶):秋风扫尽了落叶。比喻一扫而光,不复存在。(金风飒飒):金风:指秋天的风。古时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秋为金。飒飒:风声。例:那时正是将近仲秋天气,金风飒飒,玉露泠泠。(金风送爽):金风:指秋天的风。秋风带来了凉意。(金风玉露):指秋天的景物。(秋月春风):秋天的月亮,春天的花朵。比喻良辰美景、美好岁月。
10、笔墨之林《论衡·对作》斯文萃集的地方。
11、异:前者指账目、嫌隙、隔阂等;后者指对成绩、优点等全盘否定。
12、同:都有对环境遭遇不在意之意。
13、我们看见燕子以巧妙的姿势用它的尾巴剪开空气,空气里有青草的香味,和一些可以做燕子食物的小虫。雨比细丝还细,只有在这个季节才会有这样温柔的雨,能把田里的土块湿透了、土块还不破开。不久,那连绵的山陵都着上绿色的披风,由山上一直绿下来,绿色的地毯铺到江岸,一望无际……我们只能看见这些,这些都是烘托。
14、小学语文扩句与缩句专题讲解,快为孩子收藏吧
15、异:前者侧重于规矩老实,守本分;后者侧重于墨守成规,不敢变易。
16、同:都有心里已领会,不用说出来之意。
17、(阿谀逢迎趋炎附势)
18、(死气沉沉万马齐喑)
19、名字适合:男宝宝好听度:66寓意分:86
20、(天寒地冻):形容天气极为寒冷。
二、形容男生声音好听的成语
1、(春意阑珊)阑珊:将尽,将衰。指春天就要过去了。
2、直接以字音模拟声音:
3、风风韵韵:①形容韵致、意态美好。②声音悠长婉转的样子。绕梁三日:环绕屋梁旋转三天。形容美妙动听的声音。莺声燕语: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原形容大好春光。后多形容年轻女子说笑的声音。林籁泉韵:风吹林木和泉石相激而产生的悦耳声音。泛指天籁。
4、这下惹得其他人也破口大骂那瞎眼恶棍,并用不堪入耳的言语威胁他,还想把瞎子手中的拐杖夺走,但没有成功。
5、(向阳花木)向阳的花木光照条件比较好,春天早早发育。比喻因占有方便的条件而获得利益或照顾。
6、遗惠余泽《晋书·挚虞传》前人留下的恩惠德泽。
7、小学语文18种量词的全运用方法
8、秋月春风《琵琶行》指良辰美景。也指美好的岁月。
9、(虎尾春冰)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危险。
10、(红情绿意)红:指红花;绿:指绿叶。形容艳丽的春天景色。
11、异:前者偏重崇拜;后者偏重敬佩。
12、异:前者形容房屋高大华丽而众多;后者指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看不过来。
13、“偏旁”和“部首”原来不是一回事?你再不知道就Out了
14、成语释义:形容各种乐器同时演奏的热闹情景。
15、小学语文全歇后语汇总!孩子爱的知识之一
16、同:都有与众不同,给人一种新的印象、新的感觉之意。
17、(春生秋杀)春天万物萌生,秋天万物凋零。
18、同:都有不能想象之意。
19、字正腔圆(解释):形容吐字准确,唱腔圆熟。(示例):他的字正腔圆的唱功让人佩服。抑扬顿挫(解释):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出自):宋·张戎《岁寒堂诗话》卷上:“而子建诗,微婉之情,洒落之韵,抑扬顿挫之气,固不可以优劣论也。”天籁之音(解释):与地籁、人籁相比较,天籁是音乐的高境界。天籁就是天上传来的声音,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余音袅袅(解释):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出自):宋·苏轼《前赤壁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20、唐·白居易《琵琶行》诗:“东舟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例句:及至兴官醒时哭了,绍闻听南间尚呢喃细语,呼来时,堂楼门已开了。(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三十五回)
三、形容声音好听的成语例如悦耳动听
1、(络绎不绝川流不息)
2、异:前者可形容声音巨大,也可形容声势浩大或气势雄伟;后者形容变化巨大或闹得很凶。
3、绕梁三日(rào liáng sān rì) 形容音乐高昂激荡,虽过了很长时间,好像仍在回响。 造句:这场音乐会真有绕梁三日的味道。
4、(春光漏泄)原指柳枝泛绿,透露了春天将至的信息。比喻秘密或男女的私情被泄漏出来。
5、娓娓动听(wěi wěi dòng tīng) 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 造句:在树林间突然传来了了一段娓娓动听的歌声。
6、(别具一格别开生面)
7、异:前者指嫌疑或误解消除;后者指情绪或思想消除。
8、(花香鸟语)鸟语:鸟鸣如同讲话一般。形容春天动人的景象。
9、小学语文常考50个成语造句,快为孩子收藏
10、楚辞起名,出自《楚辞》的宝宝好名字
11、(冰天雪窑):到处是冰和雪。指严寒地区。
12、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万籁:自然界中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寂:静。形容周围环境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13、(彬彬有礼温文尔雅)
14、小学词语(成语)汇总:AABC、ABCC、AABB、ABAB、ABAC、AAB、ABB七种形式
15、一写就错的200个成语,看看你都写对了么
16、我们日常使用的语言里充满了比喻。它有一定的句型,容易觉察。我们耳濡目染
17、异:前者侧重指一去不见踪影;后者侧重指一直得不到对方的消息。
18、同:都有应该承担,不能推辞的意思。异:前者侧重于道义上不允许推脱;后者侧重于责任上不可推卸。
19、音容如在:声音和容貌仿佛还在。形容对死者的想念。形容声音好听的成语。
20、同:都有因循守旧、不求进步或革新之意。异:前者偏重不求进取;后者偏重因循守旧,不肯改进。
四、形容声音好听的成语
1、小学语文易错字汇总,与孩子来个写字比赛
2、(春去秋来)春天过去,秋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3、(六神无主心惊肉跳)
4、异:前者侧重自以为了不起;后者侧重感到很有乐趣。
5、同:都有冷漠、不关心之意。
6、原来这些偏旁也是汉字,你认识几个
7、(大发雷霆怒不可遏)
8、(春风雨露)像春天的风和雨滴露水那样滋润着万物的生长。旧常用以比喻恩泽。
9、于是可以发现,许多成语乃是变形的比喻。成语“借鉴”,好像很陈旧了,“找个镜子来照照看”就新鲜些,其实两者的意思还不一样?“穹苍”,天空像一个圆形的帐篷的篷顶。“耿介”,那人的脾气好像一身铠甲从来不换睡衣。“开张”,那人的商店像一张弓般的拉开了(那人开了店,精神紧张得像一张拉足了的弓)。如此这般,也许能够“化腐朽为神奇”,找出许多比喻来用在我们的文章里。
10、漂漂亮亮,简简单单,干干净净,却是让你百看不厌,像双钩描出来的名家的字。
11、名字适合:男宝宝好听度:83寓意分:60
12、高中语文(id:gzyw11)
13、同:都指为私而玩弄手段干违法乱纪的事。
14、秋月寒江《赠别李次翁》比喻有德之人心底清纯明净。
15、(不刊之论不易之论)
16、六一”儿童节,手抄报和黑板报都有啦
17、(乔之)qiáozhī
18、有志写作者不妨马上把《琵琶行》温读一遍,专看以上各种描写方法如何轮替分布以产生总体的效果。
19、这25个成语经常用,想不到第一个就用错了...
20、名字适合:女宝宝好听度:100寓意分:73
五、形容声音好听的成语大全
1、意思是说,那些粗俗的乡野音乐很难听
2、第暂时放下要写的景象,去写那景象周围事物的变化,就是烘托。
3、(春冰虎尾)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危险。
4、280个成语之,有趣又好记,快给孩子收藏
5、异:前者强调把主次关系颠倒了;后者侧重丢掉主要的,追求次要的。
6、异:前者只限于事后回忆、追忆中体会到意趣很深;后者不仅指事后,也可以指当时。
7、洋洋盈耳(yángyángyíngěr)
8、(自鸣得意自得其乐)
9、出处:明·汪珂玉《珊瑚网·名画题跋》:“黄鹤仙翁寄余诗画;两学贤友俱有和章;明窗展玩;珠圆玉润;照耀后先。”
10、(春回大地)好像春天又回到大地。形容严寒已过,温暖和生机又来到人间。
11、珠落玉盘(zhūluòyùpán)
12、(春色撩人)撩:撩拔,挑逗、招惹。春天的景色引起人们的兴致。
13、名字适合:女宝宝好听度:83寓意分:94
14、郁郁葱葱《论衡·吉验》城郭郁郁葱葱。”《后汉书·光武纪》形容草木苍翠茂盛。也形容气势美好蓬勃。
15、(春风和气)春天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对人态度和蔼可亲。
16、人民日报公布20对“双胞胎”汉字,很多人都不认识
17、(你看,“濡”和“染”就是比喻),早有心得。日常语言里也有烘托,比较少,又往往被我们忽略了,一旦需要使用,不免生疏。其实烘托并不困难,只要养成一个习惯,那就是,如果描写不出来,或者觉得这一点儿描写还不够,你就放开你要描写的主体,围着它的四周打主意。
18、(春深似海)春天美丽的景色像大海一样深广。形容到处充满了明媚的春光。
19、异:前者重在别人遭遇苦难时用要挟、引诱等手段去害别人;后者重在要置遇难者于死地。
20、五音不全的原因是先天性的,并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走调或跑调,跑调可以纠正,而五音不全很难完全纠正过来。五音不全的原因是声带周围的肌肉发育不完整导致有些音高发不出来,另一种病因是自己耳朵辨音的能力差而导致发音不准。后一种通过训练可以改良甚至达到正常人的水平,而前一种基本无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