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言文名句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2、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3、(译文)(孔子的弟子子贡向孔子问仁时)孔子说:“一个工匠要做好自己的工作,一定要先使他的工具精良。”
4、李密是蜀汉旧臣,晋武帝司马炎灭蜀,征召李密为官,李密推辞不受,写下这篇感情真挚的《陈情表》,司马炎也为之感动,还赐给李密两个奴婢帮忙照顾祖母,并吩咐郡县帮助供养。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7、夏完淳是明末的抗清英雄,14岁随父抗清,后来兵败被俘,死时年仅16岁。《狱中上母书》是夏完淳在狱中写给生母和嫡母的绝笔信。
8、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9、(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10、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1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唐刘禹锡陋室铭)
1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
13、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14、(译文)孟子说:“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15、(译文)(孔子的弟子子贡问食、兵、信三项哪项重要时,孔子)回答说:“自古以来谁都免不了死亡,如果人民对于当政者失去信心,这个国家便站不起来了。”
16、砧声又报一年秋。江水去悠悠。塞草中原何处?一雁过淮楼。天下事,鬓边愁,付东流。不分吾家小杜,清时醉梦扬州。
17、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18、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19、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孟子·离娄上》)
20、点击上方蓝字关注,领取名言名句摘抄小短句
二、高中文言文名句
1、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3、夷、叔齐那样的人吧?”
4、不要加到他们头上,如此罢了。”
5、初生之犊不惧虎。——罗贯中《三国演义》
6、(译文)(孔子的弟子子张向孔子问仁时,孔子)说:“庄重、宽厚、信实、勤敏、慈惠。庄重恭敬就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大众的拥护,诚实就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勤敏就会工作效率高,慈惠就能更好地使唤人。”
7、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8、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9、(译文)(孔子的弟子子贡向孔子问孔文子为什么称“文”时)孔子说:“(孔文子)聪慧灵敏,爱好学习,肯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年龄轻的虚心求教……”
10、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明夷待访录·原臣》
11、(孟子)曰:“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蚀,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孟子·公孙丑下》)
12、且提壶,花间竹下长引着凤凰雏,梦短梦长俱是梦,年来年去是何年
13、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14、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15、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16、(子)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从,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
17、1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唐·杜甫《曲江》)
18、0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19、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
20、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
三、文言文名句 励志 经典语录
1、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孟子》
2、子夏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颜渊》)
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译:读书的目的应该是掌握了知识后为社会和大众服务,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升官发财。)
5、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欧阳修《秋声赋》
6、(译文)(孔子的弟子子贡问怎样才可以称之为“士”时,孔子)回答说:“言语一定信实,行为一定坚决……”
7、双慈在堂,下有妹女,门祚衰薄,终鲜兄弟。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八口,何以为生?虽然已矣。淳之身,父之所遗;淳之身,君之所用。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但慈君推干就湿,教礼习诗,十五年如一日;嫡母慈惠,千古所难。大恩未酬,令人痛绝。
8、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10、(译文)孔子说:“一个君子以那种说得多、做得少的事为耻。”
11、结尾船夫的一句: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文情荡漾,余味无穷。
12、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新五代史·晋书》)
13、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14、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陶渊明《桃花源记》
15、(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太孤单,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作伴。”
1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17、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18、(译文)孔子(在回答弟子司马牛问什么是君子时)说:“扪心自问,没有什么觉得惭愧的,又有什么忧愁和恐惧呢?”
19、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20、(译文)孟子说:“获得天下有方法:获得了百姓的支持,是获得了天下。获得百姓支持有方法:获
四、文言文名句 爱情
1、颜色要考虑温和,自己的容貌态度要考虑端庄恭敬,说出的语言要考虑忠诚老实,对待工作要考虑严
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3、看他春归何处归,春睡何曾睡?气丝儿怎度的长天日?把心儿捧凑眉,病西施。
4、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5、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
7、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9、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10、(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一切均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去处理问题,就会招来很多人的怨恨。”
11、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李密《陈情表》
12、章,事情就办不成……”
13、(译文)(孔子的弟子)子夏(在与孔子另一弟子司马牛谈话时)说:“四海之内的人,都是兄弟啊
14、爱饵衔钩,悔在鸾刀。
15、面的六律,便不能端正五音;……如果不实行仁政,便不能把天下治理好。”
16、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
17、芭蕉叶上雨难留,芍药梢头风欲收。画意无明偏著眼,春光有路暗抬头。
18、(译文)孔子说:“一个有道德的君子讲的是团结协调,而不是勾勾搭搭。而那种没有道德的小人,却是勾勾搭搭,不讲团结,不顾大局。”
19、(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九种考虑:看的时候要考虑看得明白,听的时候要考虑听得清楚,脸上的颜色要考虑温和,自己的容貌态度要考虑端庄恭敬,说出的语言要考虑忠诚老实,对待工作要考虑严肃认真,遇到疑问时要考虑如何向别人请教,将要发怒时要考虑发怒后有什么后患,见到可以得到的名利要考虑自己是否应该得到。”
20、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
五、文言文名句
1、生而为英,死而为灵。其同乎万物生死,而复归于无物者,暂聚之形;不与万物共尽,而卓然其不朽者,后世之名。
2、(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誉,就不知对他怎么办了(对这个人就不可交往)。”
3、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
4、半夜,一个女人收到了一条短信,内容如下:
5、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6、明事理而不妄取,尚名节而不苟取,畏法律而不敢取。
7、(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8、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
9、(译文)(孔子的弟子宰予犯了错误)孔子说:“以前我听到别人说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今天我对别人说的话,不但要听,还要考察他的行为,才能相信。”
10、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苏洵《心术》
1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12、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3、(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14、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15、弱水三江,取一瓢足饮,多则无益;米粟万种,仅三餐裹腹,无欲为高。
16、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孟子》
17、肯随声附和。小人只是盲从附和,却不肯表示自己的不同意见。”
18、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19、官阶有大小可大亦可小,人品有高低求高不就低。
20、《鱼我所欲也》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桃花源记》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