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不思则罔
1、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2、秋天又到了,走在大街上,世界都变了色彩,到处是一泒热闹的情景。
3、其实,对线上教学争议的背后是两种教育理念的冲突。线上教学是抗击疫情的应急之举,推动其变革是教育改革的长久之策。然而,学生的学习一定是线上、线下同步的。由此,不难看出此次争议带给我们的哲学思考:
4、明确“则罔”一词,出自于《论语·为政》中。原句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学而不思则罔)。
7、孔子此则说的是学习方法的问题,学习和思考并重,才会成就学问。王国维(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曾说:古今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8、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还说过:"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这些都是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 西方的哲人康德也说"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这与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以说是惊人的一致。
9、这句话出自孔子的《李生论善学者》,说明在学习中,思考的重要性。
10、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12、出处:《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3、孔夫子那句:“不耻下问”,谁都会张嘴读,但是做起来真真是难。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所以,凡不明白的要不耻下问。
14、②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线上教育是新生事物,它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汲取了线下教学中合理的、积极的因素,并不断创新,因而前途是光明的。但它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从小到大,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因此,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15、“则罔”一词中“则”意思是“就”。“罔”是一个通假字,同“惘”,“迷惑而无所得”的意思。
16、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17、原文: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
18、 儿子领着伯乐到门外,指着一只癞蛤蟆说:“父亲,这就是我找的千里马。你看它和《相马经》中写的一样,只是蹄子还不够大不够端正罢了!”
19、这是一句我们都熟悉的名言,当然也因它出自孔子之口而更加使人警醒。就读书学习而言,只学不思,不去理解和实践,其结果就是茫然而不知所学,这样糊里糊涂的学来的文化知识和技能只能是像复印机一样复印出来,如此循环往复,个人就会一无所获,反而是让自己陷入迷茫而难以自拔。尤其是对于学生来说,学到书本上再多的知识,如果没有时间去思考和实践的话,再多的知识也就是应付考试,拼记忆而已,这样的学习方法也只会是空耗精力,学得一身僵死的书本和教条。
20、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择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