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打比方和比喻【文案77句摘抄】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3-07 09:19:26

怎么判断打比方和比喻

1、句中用“好像”引出推测,是为了加强语气,说明估计的准确性。

2、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本体和喻体属于不同类事物,但有相似之处。例:这只猴子像一个小男孩那样顽皮。本体(猴子)、喻词(像)和喻体(小男孩)。相似点:顽皮。比喻句中常用的比喻词有:像、是、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彷佛、成了、变为。

3、.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在窃窃私语。

4、近课前测试时发现有些同学比较难区分比喻句,有同学在文章中一看到含有“像”、“好像”的句子就认为一定是比喻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在语文课本中,有五种“像”字句并不是比喻句。

5、在说明文中,“打比方”其实就相当于记叙文中的“比喻”,为了更好的说明某物或某事,作者通常就会采用打比方的方法来对事物进行描写,以突出事物的某个特点。如:尼罗河弯曲绵延,如同一条翠绿大蟒穿行于无边的森林之中。这句话就利用了打比方的方法,来说明尼罗河的弯曲和长的特点。

6、阅读说明文时,在把握说明对象和理清说明顺序的基础上,要理解和分析常用的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等。

7、比喻是打比方,把两个有相似点的事物,用“像”“是”等比喻词(有的也可以不用比喻词)连接起来;拟人是作仿照,把事物当作人来写,即用适合于写人的词语来写事物,不需要起连接作用的词语。

8、(12)春天迈着轻盈的步伐来到我们身边。含羞草像一个害羞的姑娘,只要在它的叶片上轻轻一碰,它就合拢起来,枝条也跟着低垂下来,好像不敢见人似的。

9、拟人是将一物比作人,是把一个事物赋予了人的属性,让事物更加的形象生动

10、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希望能与大家继续探讨。

11、表现手法:欲扬先抑或者先抑后扬。关键在对比性的喻体的选择与动词、形容词的运用,要恰当地表达思想感情。

12、  把物比做人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很容易搞错,我特意把相似的两句放在一起,让孩子看,再跟他们一起分析两者的相同与不同,这样就不大会搞错了

13、②暗喻。典型的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14、(例)求知可以改进人和天性,而实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实习尝试则可检验修正知识本身的真伪。(培根《论求知。)

15、比喻:比喻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的修辞手法。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种事物形容另一种事物。

16、明喻:是常用as或like等词将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两种不同事物连接起来的一种修辞手法。明喻的表达方法是:A像B。(会出现明显的比喻词)

17、(2)在一些重要点上,揭示事物的内涵,表现事物的属性或本质。

18、句中用“好像”表示作者由鸡的“咯咯叫”、“啄木板”,联想到对小主人的说话。

19、3 比喻是比较书面的用语,而打比方则更倾向于口头用语。

20、文辞上分为三个成份,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境)、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喻体(打比方的事物或情境)。有的辞书又将其构成增释到四个成份,即:本体、喻体、喻词和喻解。基本以3部分为主。

21、 当时在课堂上我是这样向学生解释的:“比喻是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也包括人),拟人是直接把物当作人来写。”这样的解释虽然把这两个概念有点简单化了,但总比似是而非,模棱两可要强。事实证明,只要你用比较浅显的语言向他们解释,大部分小学生基本上能分清什么是比喻,什么是拟人。同样道理,练习2中另一组句子也一样:

22、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

23、静静的湖面上布满了碧翠欲滴的荷叶,像是插满了密密麻麻的翡翠伞似的,把湖面盖的严严实实的。

24、这二者之间有相似之处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

25、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

26、但是,由于比喻句的形式多样,小学生很容易与几种句式混淆。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种辨别比喻句的方法:

27、 这里将刘备得到诸葛先生,比作鱼儿得到水。相似点:重新焕发生命活力。

28、首先我们弄明白什么是比喻句。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例如: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怎么也抓不住。这句话中把雨来比作小泥鳅。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是“像”,本体是“雨来”,喻体是“小泥鳅”。常用的表示比喻的词有:好像、仿佛、似的、好似、宛如、如、像、一般等。

29、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30、句中用“像”字引发方志敏作为例子,说明凡是当官的一定有钱。

31、2)他是以这款原始家用电脑打比方,来描述正在开展的让冷战时期舰艇实现现代化的工作。

32、那么,该如何区别比喻句和拟人句呢?今天,我们就来讲解一下!

33、 第一句是比喻,它拿“歌手”来比作“流水”,一为喻体,一为主体,主从分明。后一句是比拟,把流水当作人来写,赋予流水以人的感情、动作,物与人彼此交融,浑然一体。

34、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认知语言学家乔治·莱考夫(GeorgeLakoff)提出,从根本上讲,我们对于概念的思考方式是比喻式的。换句话说,我们不仅仅会打比喻,我们还是通过比喻本身来进行思考的。我们依赖于我们所熟悉的简单事物(比如金钱)来理解更复杂和抽象的事物(比如时间)。由于比喻在我们的思维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我们所选择使用的比喻就会极大地影响人们的认知,从而能对现实世界产生后果。比如,2015年加州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使用战争或战役比喻来形容癌症(“抗击”癌症),会让被试更少采取癌症预防性措施,比如,限制酒精摄入量和戒烟。但另一方面,战争比喻却能帮助人们严肃看待气候变化。珀切斯学院所做的一项研究发现,把阻止气候变化的努力形容为是“战争”,而不是“竞赛”,会让人们在减少碳排放问题上更有紧迫感。比喻还能增强文化上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比如,康奈尔大学的克里斯滕·埃尔默(KristenElmore)发现,将思想形容为“灯泡”,而不是“种子”,会让被试认为,像阿兰·图灵这样的著名发明家的思想更加伟大。然而,当这些比喻被用于女性发明家时,会出现相反的情况。这时,如果用的是“种子”比喻,她们的思想则会被人们认为更伟大。也许这是因为我们经常听到著名的男性科学家被他们天才般的闪念所击中的故事,比如,本·富兰克林在雷电交加的雨天放风筝时得到了关于电的灵感,或者艾萨克·牛顿在看到苹果从树上落下时得到了关于地心引力的灵感。而另一方面,我们会认为女性获得成就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就像种子播撒在花园,需要时间才能开花结果。这种刻板印象深植于我们的语言之中。我们不会有意识地注意到比喻对于我们思维的影响程度。在罪行比喻实验中,当研究人员问被试,是什么影响了人们对罪行的看法,几乎没有人提到比喻的影响。相反,被试提及的内容是所有人都能看到的,比如,关于罪行的统计数据。尽管比喻可以让复杂概念更容易被理解,但它不可避免地会简化、重塑和扭曲我们对这些概念的认知,从而在无意识中改变我们的想法。

35、比喻句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组成。借喻虽然不出现喻词和本体,但可以变换为有喻词和本体的明喻、暗喻。不管是哪一种比喻,始终都有喻体。

36、如果同时具备了这两个条件,那就是比喻句,否则就不是。

37、例如:沪教版四年级第一学期31课《太阳》中有这么一段: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6000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3000倍。

38、那片片荷叶,像撑开的一张张绿伞,有的轻浮于湖面,有的亭立在碧波之上,似层层绿浪,如片片翠玉。

39、当我们想到比喻时,我们可能会想到在学校中学到的那种比喻:作为一种诗歌技巧或一种修辞手法。但比喻不仅仅局限于诗歌的世界——它们无处不在。我们把时间比作金钱(“花时间”),把争论比作战争(“你攻击了我的论点”,“我捍卫了我的论点”),把爱比作旅程(“他们的关系走到了尽头”),把情绪状态比作方向(“他感到情绪低落”,“兴奋得像是上了天”)。有人曾经测算过,我们每说出25个词语,就会用到一个比喻。然而,因为比喻根植于我们的语言之中,人们常常忽视了它的存在。越来越多的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比喻就能对我们的思维方式产生影响。它们也能成为别人试图影响我们观点的一种工具。在斯坦福大学近的一项研究中,被试阅读了一段简短的文章,讲述了发生在假想中的一座名叫艾迪生的城市的罪行。其中一半被试看到的文章说,罪行就像“病毒肆虐”了这座城市。另一半被试看到的文章则稍有不同,说罪行就像“野兽征服”了这座城市。除此之外,其他内容都是一样的。就这么几个字眼的不同,被试对于应该怎样应对罪行的看法却大相径庭。当被问及解决方案时,那些读到“野兽”比喻的被试认为,应该用更具惩罚性的措施来解决问题,比如,判处更长时间的监禁。那些读到“病毒”比喻的被试认为,应该通过改革来解决罪行发生的根本原因。在如何解决罪行问题上,不同的比喻对被试观点所产生的影响比被试所支持的共和d或民主d对其观点所产生的影响更大。

40、 ②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这里将抱在一起的槐花比作玉雕的圆球。相似点:形成、颜色。

41、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飘浮在碧水之上。

42、Messagesfromtheunseenworld_

43、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44、另外,所使用的喻体要常见、易懂;比喻要贴切;要注意思想感情。

45、缩句法。比喻句一般都有“本体”、“喻体”和“喻词”,这种简单的比喻句好找。如《桂林山水》一文中“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这是一句典型的博喻,本体是“山”,喻体是“老人、巨象、骆驼”,喻词是“像”。但是句子长了就比较难找,所以,要将长句缩成短句,这样就容易了。如“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可以缩写成“水池闪耀光辉,好像是宝石。”它的本体、喻体、喻词的特征就很明显了。

46、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47、在语文课本中,有五种“像”字句并不是比喻句。

48、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小珊迪》)

49、我家的电脑已经替我们工作了八年了,近经常生病。(拟人)

50、(19)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51、拟人句,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情)、思想和感情(心理活动)。

52、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53、今天天气很冷,小树也在寒风中乱抖。(拟人)

54、比喻的重点是“喻”,是拿一种事物来打比方,两个事物有相似点。本体和喻体有主有从。拟人的重点是“拟”,是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写,甲乙两者彼此交融。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例子:

55、(13)微风柔和地吹,柔和地爱抚我的面孔。

56、对于小学生来说,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区别是一个普遍的难题!

57、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58、“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挑山工》)

59、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曲》)

60、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61、另外,比喻和拟人都是建筑在想象之上的,因此比喻和拟人有一种心理学上的联系,有时候比喻和拟人可交融在一起。例如:“祖国啊,母亲,长江、黄河是您的女儿!”

62、  在我记忆的沙滩上,许多琐事就像那一行行深浅不同的脚印,岁月的潮水一冲,它就无影无踪;惟有一件往事,却像岸边的一棵大树,高大挺拔,深深地扎根在我心中。

63、在比喻中,喻体是确定的:在拟人中拟体(人)没有出现 ,是虚指,可据描写拟体的词语去推断,所以拟体往往是不确定的。如性情“温柔”的,不一定是慈母,还可以是别的人。又如,“会打扮自己”的,不一定是少女,还可以是年轻妇女或小伙子或其他什么人。

64、“一片片晚霞,倒映在清澈的小河里,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

65、想获取更多语文知识,请订阅课程导报。订阅热线:0791-863656863656

66、(4)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67、句中的“轮船”和“扁舟”是同一类事物,通过比较,突出长江水的浩大。

68、  春天像健壮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腿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69、电线杆上的小鸟放开了歌喉,唧唧喳喳地唱起了一首奇妙的歌。(拟人) 

70、我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让柔和的晚风轻抚着鬓角,吹去一切郁闷和烦恼。 

71、3)拿一个化学式来打比方,比如氯化纳,是一种稳定而必要的化合物。

72、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是指将一物比作另一物。

73、   不难看出,比喻句和拟人句有相似之处,当把一种物比作人的时候,就容易将比喻句误认为拟人句了。如:河边的一棵棵婀娜多姿的柳树多像梳着长发的少女啊!这里是把“柳树”比喻成了“梳着长发的少女”,而有的同学一看到有“少女”,就误认为拟人句了。

74、“您的女儿”即“母亲的女儿”,这里又把“祖国”当成“母亲”来写了,这就属于拟人了。因此,这一句属于比喻和拟人兼用。

75、在说明文中,“打比方”其实就相当于记叙文中的“比喻”,为了更好的说明某物或某事,作者通常就会采用打比方的方法来对事物进行描写,以突出事物的某个特点。如:尼罗河弯曲绵延,如同一条翠绿大蟒穿行于无边的森林之中。这句话就利用了打比方的方法,来说明尼罗河的弯曲和长的特点。

76、打比方是指举个例子,即为了使人更好的理解,从简单的例子引申到复杂的问题。举一反三中的举就是打比方举例子的意思。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