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章取义形容什么意思【文案23句摘抄】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3-07 08:52:02

断章取义形容什么意思

1、出处:元·关汉卿《西蜀梦》:“也不用僧人持究,道士宣科。”

2、卢蒲癸的妻子庆姜发现丈夫的行为很神秘,便问他究竟在干什么,能否与自己一起商量商量。卢蒲癸心想,我在干杀灭你们庆氏的事,怎么能与你商量呢?但经不起她一再询问,便对她说,如果告诉了她,可能不但自己难逃一死,就会坏了大事。于是庆姜说:“你的事也就是我的事。你告诉了我,我能出力就与你一起策划,不能出力也决不泄露出去。”

3、卢梭说:“人是生而自由的”,让人无限欢欣鼓舞,激动地简直要跳到天上去了,我们经常引用的就是这半句话。可是紧接着他又冷冰冰地抛出了后半句“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前半句是理想,后半句是现实,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再下一句是“自以为是其他一切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更是诛心之论,让很多人的良好自我感觉一下子就坠入谷底。

4、这很好理解,而且在今天也极为适用:商场如战场。必须有拔尖的智慧,才能成功。

5、两者的侧重点不同。“断章取义”侧重引用与原意不符。而“以偏概全”侧重看问题片面、不全面。

6、   这句话出自《论语》中的《里仁》一篇,完整语句是:“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句话的原意是:父母在世时,尽量不要出远门,如果必须的话,要安置好父母并告知出游理由。

7、总的说来,这句话是从儿童教育的角度来说的,故而前面的“难养”与其后的“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便有了内在逻辑联系:由于教育是一种调教野性、使人驯服的活动,所以调教者可以温文尔雅、好言相劝(近之),但其结果可能是受教育者毫不逊从(不孙);调教者也可以疾言厉色、施以责罚(远之),但受教育者的反应可能是日益怨恨(怨)。故而孔子的原意是:小孩子们真是难于教育啊!做大人的和颜悦色开导,她(他)会不顺从;板起面孔教训,她(他)又会心生怨恨。

8、然而,这个词语原初的旨意与现在的理解堪称大易其趣。相濡以沫语出自《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嘘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意思是说:泉水干涸了,鱼就共同困处在陆地上,用湿气相互滋润,用唾沫相互沾湿,然而,这远不如让鱼在江河湖海里彼此相忘而自在。换言之,“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才是其原本的真实含义。

9、这句话在现代是很好的,我们也常常用这句话劝别人或自己凡事要仔细斟酌。

10、   自懵懵懂懂之时起,家长、长辈、老师就给我们灌输各种名言警句以激励我们积极向上。受此影响,每个人都能脱口而出几句名言警句。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很多名言警句都是被后人断章取义之后才广泛流传的,其原句的真正意思并非如此,甚至大相径庭。

11、这篇文章总体上是好的,你不要断章取义故意挑毛病。

12、一孔之见 ( yī kǒng zhī jiàn ):从一个小窟窿里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

13、实际上,只要通读全句就会明白,孔子所说的“父母在不远游”不是的,只要“游而有方”,就是可以的。这里涉及对“方”的理解,至少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指子女出行要告诉父母家人自己的大致去处和归期等,以免父母牵挂担心;二是指子女出行要有遵循基本的规则和方法,包括要先安顿好老人的饮食起居和生活日常等才可出游;三是指子女在父母健在的情况下出行,要有明确正当的目的或目标,例如为了上进而求学,经商或致仕等。

14、(示例)巴金《怀念鲁迅先生》:“他的著作被人断章取义、用来打人,他的名字给新出现的‘战友’、‘知己’们作为装饰品。”

15、   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如果人们不修身、没有修为,就会为天地所不容。其中的为读二声。现在这句话被人们曲解为:人如果不为自己着想,那么就会为天地所不容。

16、①更大的地震又将发生的谣传,甚嚣尘上,风声鹤唳,让饱受惊慌的灾民更加不安。

17、该革命家告诉法庭,为了世界和平他将舍生取义。舍生取义的名言

18、有些断章取义偷梁换柱的文章,分明是对经典文学的亵读。

19、用法:连动式;作宾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20、再如,我们通常会认为“言必信,行必果”是褒义词,强调的是诚实守信和行动要有结果。但是,其原始出处《论语·子路》记录的全句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kēng)然小人哉。”意思是说,说话一定要守信用,做事一定有结果,这是浅薄固执的小人,非君子(“士”)之行为标准。《孟子·离娄章句》也记载了同样的意思:“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21、这句话出自出自《论语·宪问》,常常被人用以劝人放下,殊不知“以德抱怨”只是一句设问,并不是结论,孔老先生是极力反对打完左脸把右脸也伸过去的感化做法的。

22、原句:“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