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行
1、⑻其他:寒舍(谦称自己的家),见教(称对方指教自己),见谅(请对方谅解自己)。
2、 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3、 文言文还经常出现同义词或者近义词,比如这两个词语,它们的意思,都是——(陈太丘与友期行)。
4、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至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5、生:我也觉得,元方很有礼貌。当朋友骂他的父亲“非人哉”的时候,他只是用语言委婉地回击了对方,如果是我,别人骂我爸爸,我可能会和他打架。
6、师:仁者爱人,相信,并且帮助弱者,这就是仁。因为陈太丘仁者爱人,以德服人,所以,才出现了“自是一县无复盗窃”这样路不拾遗的美好局面。元方和季方受父亲的言传身教,也德才兼备,被朝廷重用。父子三人号称“颍川三君”,他们的头像被挂在城墙上成为百姓学习的典范
7、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5)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6)?”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7)!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9)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8、江仆射:从江仆射不让王丞相两子,要求公平比赛的表现上可以看出他谦虚谨慎、懂礼数、知进退等优点。
9、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10、师:元方是不是和友人吵、胡闹?是不是随便胡说?
11、师:好的,今天,老师和大家就一起来聊一聊《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人物。既然是故事,就有情节,我们来看看陈太丘与友人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先读一读。
12、师:这时候,袁公给11岁的元方出了一个难题:“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这句话的意思是:不知道是我学习了你的父亲还是你的父亲学习了我。为什么说这是一个难题?
13、译: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丢下别人自己离开了。
14、生:元方应该是失礼了。“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友人已经感到惭愧了,元方就不应该那样做了。
15、师:再读课文,想一想,你能够原谅元方的不宽容吗?
16、希望同学们在生活当中也可以恰当使用,彰显自己的礼仪,增强文化底蕴。
17、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说:“诚信是天下的关键。”孔子也说:“做了个人,却不讲信实,不晓得那怎么可以。譬如大车子没有安横木的犁,小车子没有安横木的辄,如何能走呢?”正因为诚信是一个人立身行事的根本,是事业成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