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尔哲学思想
1、 第二条:“把我所考察的每一个难题,都尽可能地分成细小的部分,直到可以而且适于加以圆满解决的程度为止。”(分析)
2、因为你不可能认为一个什么都不是的东西在思考、在否认,这种思维活动需要一个主体来承担,所以,这个“在思维”的东西是确定存在的。因此也就有了那句著名的“我思固我在”。(笛卡尔哲学思想)。
3、 笛卡尔在这里所说的“我”是指一个思想的主体。他解释道:“严格地说,我只是一个在思想的东西,也就是说,我只是一个心灵、一个理智或一个理性。”(6)这个“我”是超越形体的,因为“我”完全可以想象自己没有形体、不能摄取营养和走路,但是却无论如何也不能想象“我”没有思想。思想是“我”的一种本质属性,“我”思想多久,就存在多久,“我”只要一停止思想,自身也就不复存在了。笛卡尔把思维的“我”确立为哲学的起点,表现了近代哲学中自我意识的醒。
4、勒内·笛卡尔(公元1596年3月31日—公元1650年2月11日),出生于法国安德尔-卢瓦尔省的图赖讷拉海(现改名为笛卡尔以纪念),逝世于瑞典斯德哥尔摩,法国著名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神学家。
5、水平方向:ρ=a(1-cosθ)或ρ=a(1+cosθ)(a>0);垂直方向:ρ=a(1-sinθ)或ρ=a(1+sinθ)(a>0)。
6、(6)《十六一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162页。
7、勒奈·笛卡尔(ReneDescartes,1596—1650年)出身于法国都棱省拉爱伊镇的一个贵族家庭,早年在由亨利四世创立、由耶稣会神父经办的一所欧洲著名的学校——拉夫赖公学里学习。但是当他修完了全部课程之后,却“发现自己陷于疑惑和谬误的重重包围,觉得努力求学并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越来越发现自己无知”但是早年的教育却培养了他对数学的浓厚兴趣,这种兴趣伴随了他一生,并且使他在数学方面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从学校毕业后,笛卡尔决心要在“世界这本大书”里去寻找学问。为此他游历了欧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对各地的风俗人情进行了广泛考察。1618年,笛卡尔在荷兰自费从军,参加了三十年战争。在1619—1620年那个寒冷而无战事的冬天,笛卡尔把自己关在巴伐利亚的旧式住宅里,天天偎在温暖的火炉边进行形而上学的沉思。据他自己说,当他度过了这个严寒的冬季从屋子里走出来时,他的哲学思想已经基本形成了。1629年,笛卡尔卖掉了自己的贵族世袭领地,来到当时具有自由宽松气氛的荷兰定居,在那里潜心从事哲学与科学研究。他的主要著作《谈谈方法》(1637)、《第一哲学沉思集》(即《形而上学的沉思》,1641)、《哲学原理》(1644)等都是在荷兰发表的,这些著作在当时都被罗马教廷列为禁书。笛卡尔在荷兰定居达21年之久,1649年应瑞典女王克丽斯蒂娜的盛情邀请前往斯德哥尔摩,由于不习惯当地寒冷的气候而染上肺炎,于次年辞世,年仅54岁。
8、(2)笛卡尔著,王太庆译:《谈谈方法》,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5页。
9、具有影响力的自然神论者还有约翰·托兰德(JohnToland,1670—1722年)和马修·廷德尔(MatthewTindal,1655-1733年)。这些新一代自然神论者拒绝接受任何超自然的启示真理,他们确信凡在启示中的无不已在理性之中。以洛克信徒自居的托兰德在1696年出版的《基督教并不神秘》一书中,直截了当地否定了启示的神秘性,强调启示和奇迹必须合乎理性,信仰同时就是认识通过对《福音书》的历史考证及其神秘化过程的辨析,托兰德断言:福音书的教义作为上帝的语言是不可能违背理性的,在基督教中“不存在任何神秘”。
10、尽管笛卡尔是唯心主义者,但他并不否认只有头脑中首先要有关于这些东西的观念存在,大脑才能够想象出这些东西的各种组合。例如带有翅膀的马或者人鱼,我们在现实中都没见过,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出来。首先我们要有关于翅膀和马或人和鱼这两种观念印在大脑里,才能通过想象构建出这一在现实中的不存在的合成物。笛卡尔认为就算一个荒诞到的画家可以自己捏造出新奇到我们连这一类似物都没见过,但至少构成这一观念上的物体的颜色应该是真实的吧。
11、下列不属于易出现机械性伤害的是()。A.A、碰撞和刮蹭的伤害B.B、物体坠落打击的伤害C.C、电动机械设备不按规定接地接零答案:C--------------------------------
12、笛卡尔的“怀疑”方法,后来被认为在哲学上和科学上都十分重要。
13、他另起炉灶,在亚里士多德之后,第一次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哲学体系大厦。
14、与培根一样,笛卡尔也强调方法的重要性,但是与培根重视经验归纳法的做法相反,笛卡尔将理性演绎法当作获取真理性知识的途径。理性演绎法是从一些“不证自明”的公理出发,遵循严格的推理规则,一步一步清楚明白地推演出各种命题或定理,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在这种演绎的过程中,只要作为大前提的公理和推理规则是确实无误的,推出的结论一定具有普遍必然性。在笛卡尔那里,这些公理和推理规则本身就是建立在“天赋观念”的基础之上,而“天赋观念”则以上帝的来作为。
15、是不能的,因为我们在梦里的时候,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和感觉到身体的存在、甚至能感觉到光和热,但实际上,这些东西都是不存在的,所以,我并不能确定我的身体作为一种物质是存在的。
16、果树整形修剪有哪些调节作用?答案:参考答案:①果树整形修剪可调节果树与环境的关系。整形修剪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充分利用空间和光能,调节果树与温度、土壤、水分等环境因素的关系,使果树适应环境,环境更有利于果树的生长发育。②调节树体各部分的均衡关系。果树植株是一个整体,树体各部分和器官之间经常保持相对平衡。修剪可以打破原有的平衡,建立新的的动态平衡,向着有利于人们需要的方向发展。整形修剪可以利用地上部与地下部动态平衡关系调节果树的整体生长。调节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之间的均衡,调节同类器官间均衡。③调节生理活动:调节树体的营养和水分状况;调节果树的代谢作用,调节内源激素。--------------------------------
17、对心胸卑鄙的人来说,他是嫉妒的奴隶;对有学问、有气质的人而言,嫉妒却化为竞争心。
18、 天赋观念潜在发现说:天赋观念是潜存在我们心中的,需要学习和训练才能把它们从其他观念的掩蔽和混杂中发现出来。
19、即使如此,笛卡尔一直有个想法,即认为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的东西都是不存在的,没有形状大小,没有天地,没有颜色。而我的思维是存在的,我可以将这些东西都想象出来。笔者总结到,上帝使我具有关于这整个世界的所有感觉,我听到、看到、触碰到、闻到和舔到的所有通过感官接受的这些所谓外部东西的感觉只是恰好和我心中本来就有的这些感觉重合,因此我才会推测出这些外部事物的存在。其实这些东西都是不存在的,这只不过是在我思维中本已经存在的感觉与观念。这就是“我思,故我在”的雏形。
20、因为在这句话中,还有另外一个隐喻,那就是:我们可以凭借理性或者理智去追求真理。
21、1300-1500年的文艺复兴,是在接近一千年的中世纪之后,发生的带有必然性的文化解放和思想解放运动。它从根本上动摇了曾经坚如磐石的宗教统治和文化思想禁锢,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2、 笛卡尔在《方法谈》中提出了四条规则,以理性演绎的正确进行。
23、第二个是开普勒,1571-160他是布刺的学生。开普勒的伟大功绩,是1609年发表了行星运动三定律中的两条,1619年又发表了第三条。这是具有开创性的科学贡献。
24、其次,由于地理大发现,西欧开始世界性的殖民征服,欧洲贸易也走向世界,这为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巨大机会和坚实的基础。
25、但当这块蜜蜡放到火炉旁边被加热之后,它开始融化变成液体。
26、我们怀疑所有的物质都是不存在的,我们的脸、手、和所有感官都是虚幻的,就像我们在梦里的确看到了一些人和物体,但实际上它们都是不存在的一样;我们也怀疑所有的知识观念、思想和记忆都是错误的甚至是不存在的。
27、而且,笛卡尔对“思维的东西”进行了定义:一个思维的东西,就是一个在怀疑、在领会、在肯定、在否定、也在想象和感觉的东西。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称之为心灵的东西,比物体更加可靠和稳定,笛卡尔列举了一个蜜蜡的例子。当蜜蜡刚从蜂房里取出来,它的颜色、形状、硬度、味道,甚至敲击的声音,都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知到。
28、因此,笛卡尔还在世的时候就受到了两个唯物主义者的诘难,一个是伽桑狄(1592年—1655年)另一个是霍布斯(1588年-1679年),这两个人复兴了古希腊伊壁鸠鲁的唯物主义,与笛卡尔展开了一场大论战,笛卡尔在《第一哲学沉思集》第3组、第5组诘难中分别做出了回复。
29、车站铁路公安部门办理的临时身份证明一式两联,载明持有人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件号码,一联为公安留存,一联供旅客购票、退票、中转签证、验证检票以及乘车使用,由旅客自行妥善保管,站车应收回。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
30、而以上这些观点并不能说明他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因为后面他会说明,这一切的在思维中已经存在的观念以及思维本身,都是上帝创造出来的。这也正是他的“天赋论”的观点。
31、莫尔,1478-15是个英国爵士,他写了《乌托邦》。或许他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受到了启发,描写了南半球一个岛屿的“理想”状态。
32、在罗马教廷的统治衰落之时,1520-1570年,欧洲发生宗教改革运动。尽管力推改革的新教和延续千多年的天主教争斗多年,并未分出胜负,但大的成果,是让科学界和知识界包括很多底层的民众,知道了宗教并非是的真理,社会也不可能完全按照教义的原则来发展。三在笛卡尔之前,欧洲已经涌现了一些思想界的旗手性人物。
33、再次,随着航海技术的迅速提高,带动了造船业、木材业、钢铁业等等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也有了意想不到的突飞猛进进步。
34、简单的办法,就是将整筐苹果全部倒出来,然后一个个去确认哪一个是好的,然后把它重新放回篮子。
35、但是,当我否定和怀疑所有事物都是不存在的时候,是不是就什么都不存在了呢?连我自己和上帝本身都不存在了呢?当然不能。因为当我能说服自己相信什么东西,当我可以想到什么东西;我可以否定其他东西存在,我就具有否定存在的能力,我就首先是存在的。同样我无法否认自己的存在,因为当我否认怀疑其他存在时,我就已经存在。这就是“我思,故我在”的内涵。
36、还在读书和写作,总觉得还应该写点更好的东西。
37、笛卡尔在《谈谈方法》中把他的方法论归结为四条:
38、 笛卡尔从普遍怀疑出发,确定了心灵、上帝和物体三个东西的存在,他称之为“实体”。他说:“所谓实体,我们只能看做是能自己存在而其存在并不需要别的事物的一种事物。”因此真正符合这个定义的实体只有上帝。笛卡尔又说,“实体”的定义可以在相近的意义上运用于不同的对象。所以从相对的意义上说,心灵和物体也可以称为实体,除了上帝之外,它们不需要任何其他东西而存在。
39、那就姑且假定我现在是在梦中,我在这里打字只是虚幻的假象,我们真正的身体(手)并不是在做这件事。同上理,就算我现在盯着电脑的眼睛,我正在敲键盘的手以及我正在思考的大脑等都是幻想出来的,但总得有更简单的更一般的东西(手、眼睛和大脑对应带翅膀的马;这更一般的东西,虽然我们不知道是什么,代表了翅膀和马)是真实存在的来构建了我的眼和手。由于这些东西我们才得以形成了我们思维中存在的东西的一切形象,这些东西是不会错的(笔者大概比喻成构成物质的原子)。因此笛卡尔得出了一结论,所有关于复合事物的研究学术——物理学、医学等(带翅膀的马)可能都是一些简单事物被想象拼凑起来的,因此都不能完全可信。而关于那些简单而一般的东西的研究学术——数学、几何学(马和翅膀),却都含有某种确定无疑的东西。因为,不论人醒着还是做梦,二加三永远等于五的数目,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永远是两个直角的和。这都是不会不可靠和错误的。
40、(12)笛卡尔著,庞景仁译:《第一哲学沉思集》,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74~75页
41、他还是西方现代哲学思想的奠基人之是近代唯物论的开拓者,提出了“普遍怀疑”的主张。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并为欧洲的“理性主义”哲学奠定了基础。笛卡尔为世人熟知的是其作为数学家的成就。他于1637年发明了现代数学的基础工具之一——坐标系,将几何和代数相结合,创立了解析几何学。同时,他也推导出了笛卡尔定理等几何学公式。值得一提的是,传说著名的心形线方程也是由笛卡尔提出的。
42、笛卡尔确立哲学研究方法论四原则,将数学方法移植到哲学,哲学像几何学一样,确定无疑的公理。我认为,先哲的科学性,使得哲学成为一切邪教欺诈愚昧的照妖镜。
43、笛卡尔的自然哲学观同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是完全对立的。他认为,所有物质的东西,都是为同一机械规律所支配的机器,甚至人体也是如此。
44、“元善”:程伊川“天理”思想特点及哲学旨趣
45、上帝是不是真的存在这些基本的问题,都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并一一证明它们的正确性。
46、当女王听到笛卡尔去世的消息时,十分悲痛,下令将他安葬在一座教堂的公墓里。女王说:“他对我们荣耀地改变信仰贡献良多,上天有意借他……使我们获得启蒙”。
47、感官人生是混杂的,动物一样持有;但现在我剥下来蜂蜡的衣裳,凭精神感知它赤裸的本相。
48、 第三条:“按照次序引导我的思想,以便从简单、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一点一点逐步上升到对复杂的对象的认识,即便是那些彼此之间并没有自然的先后次序的对象,我也给它们设定一个次序。”(综合)
49、笛卡尔哲学的第一个命题是“Deomnibusdubitandumest”(“怀疑一切”),即抛弃一切现成的假定和设定,对一切事物和观念都进行怀疑。不过,笛卡尔的这种怀疑并非是为怀疑而怀疑,他的目的是要从怀疑中找到确实可靠的东西。怀疑主义者却是对一切都抱有怀疑,唯独对“怀疑一切”这个命题深信不疑。
50、这一天是笛卡尔思想上的一个转折点,也有些学者把这一天定为解析几何的诞生日。这一年他23岁。
51、笛卡尔关于身心交感的这种解释并没有使问题真正得到解决,因为心灵既然是一个没有广延的、无形的精神实体,它又如何能够通过一个占有空间的有形器官——松果腺——与身体发生相互作用呢?除非笛卡尔承认心灵也是物质性的,这样才能使身心交感成为可能,但是这样一来,笛卡尔就将背离二元论而走向唯物主义;反之,如果坚持心灵是与物质实体完全不同的精神实体笛卡尔又无法真正解决身心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事实上,身心交感说与心物二元论在理论上是直接相矛盾的。这种矛盾不仅折磨着晚年的笛卡尔,而且也成为笛卡尔之后的唯理论者共同面对的一个难解之结。
52、小李和小王是同事,近心理上却是冰火两重天。小李因圆满完成工作定额任务,不仅领到了全额工资,还得到了相当于月工资25%的奖励。小王则因未完成月工作定额任务,只领到了80%的月工资。他们所在企业的工资制度即泰勒所倡导的()A.A.绩效工资制B.B.计件工资制C.C.岗位结构工资制D.D.差别计件工资制答案:D--------------------------------
53、这种轻视感性的思想,自然会受到洛克的猛烈批判,马克思说:“洛克关于人类理智起源的著作(《人类理解论》)适时地在海峡那边出现了,这部著作就像人们翘首以待的客人一样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洛克的唯物主义就是在这个时候输入法国的,而这个主要的传播者就是伏尔泰。
54、在古希腊语中,哲学就是“爱智慧”,而哲学家就是一群热爱智慧和追求真理的人,我们都知道,哲学是对人类基本和普遍的问题进行研究的一门学术,是研究知识中的知识,比如宇宙的本源、人性的善恶以及社会的道德伦理等等。
55、 其实,这个故事不可信的地方是,笛卡尔并没有死于黑死病。但在历史上,笛卡尔和克里斯蒂娜的确有过交情。1649年克里斯蒂娜来信邀请笛卡儿到她的宫廷去,做她的哲学教师。克里斯蒂娜聪明过人,多才多艺,精通几国语言。她爱好科学和哲学,想把著名的文学家、科学家、思想家都请到她的宫中,以提高她的王朝在世界上的威望。
56、上帝的存在构成了“天赋观念”的合理性根据。笛卡尔认为,我们的所有观念无非具有三个来源:“在这些观念里边,有些我认为是与我俱生的,有些是外来的,来自外界的,有些是由我自己做成的和捏造的。”(11)第一类即所谓“天赋观念”,它包括几何学的公理、逻辑学的基本规律,如“两点之间直线短”“事物不能既在此处又在彼处”之类的命题,此外,关于上帝的观念也是天赋的。第二类是指由感觉提供的观念,例如我们所听见的声音、看见的太阳、感受到的热等等,笛卡尔承认这类观念是“不以我的意志为转移的,因为它们经常不由我自主而呈现给我”。第三类是一些关于现实世界并不存在的东西的虚假观念,如美人鱼、飞马、妖怪等。在笛卡尔看来,由感觉得来的观念虽然不是完全虚假的,但却是相当不可靠的,因为感觉本身并不能为判断这些观念的真假提供证据。笛卡尔举例说,一座塔,远看是圆形的,近看却是方形;一根插在水中的木棒,眼看是弯的,手摸却是直的;黄疸病人看一切东西都是黄的,而水肿病人虽然体内水分过多却时常感觉口渴。这些现象都说明,我们无法用感官来断定真假,只有依靠理性才能使我们获得真理性的知识。因此,只有与生俱来的“天赋观念”才是真正的知识的来源和前提,所有真理性的知识都是以“天赋观念”为依据而清楚明白地演绎出来的。
57、(1)参见约翰·托兰德著,张继安译:《基督教并不神秘》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80页。
58、同时他又认为,除了机械的世界外,还有一个精神世界存在,这种二元论的观点后来成了欧洲人的根本思想方法。
59、是不是存在一个妖怪(不是上帝,因为上帝是至善的,不会有欺骗)。他拥有大的力量来欺骗我。因此笛卡尔要认为天地、空气、颜色、形状、声音以及他所看到的所有外界事物都是妖怪用来欺骗我的假象,我要把自己看成本来没有手,没有眼睛,什么感官也没有,而却被恶魔欺骗错误地相信我有这些东西。如果用这种方法我还不能得出什么真理,那至少我有能力不去下判断。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要小心从事,不去相信任何错误的东西,并且做好准备去对付这个大骗子的一切狡诈手段。这也就是笔者开头所说的笛卡尔怀疑论的起因。
60、那如何才能找到这个可靠又正确的支点呢?笛卡尔讲了一个著名的“烂苹果”隐喻,他说,如果你有满满一筐苹果,但担心里面有一些苹果烂掉了,而且你怕这些烂苹果会影响其他好的苹果,因此你想找出这筐苹果中烂掉的,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做?
61、数码存储器的操作要分为()步进行。A.A.4B.B.3C.C.5D.D.6答案:B--------------------------------
62、(7)笛卡尔:《书信集》,转引自路德维希·费尔巴哈著,涂纪亮译:《费尔巴哈哲学史著作选》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172页。
63、(11)笛卡尔著,庞景仁译:《第一哲学沉思集》,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37页。
64、在所有可怀疑的命题中,笛卡尔发现了一个毋庸置疑的命题,那就是:“我思想,所以我存在”。——作为思想者,我可以怀疑我所思想的一切事物的真实性,但我不能怀疑我的思想本身。
65、确定性原则;分析原则;综合原则;普遍性原则。
66、同样的,如果我们怀疑在我们的思想中,有一些错误的思想和信念,为了防止这些错误污染其他正确的真理,简单的做法就是先将我们所有的信念全部否定掉,然后再去一个个重新审视它们的正确性,这就是著名的“烂苹果”隐喻。
67、这里的“我思”,思考或者思维,其实也可以理解为理性。
68、原载于《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年1月,第49期。发表版与本文略有删减。
69、既然想知道我自己是什么,那就先看看之前的我觉得自己是什么。首先从定义上,我是一个有理性的动物。但如果这样理解,我就会继续追问理性是什么,动物是什么,那就陷入了无限的追问中了。接着,那就从实体上,我是一个由头、手臂、肉体和骨骼组成的所谓身体,这一身体可以认作是一物体。但物体是要以其他方式,不是被它自己,而是被在它以外的什么东西的压力和接触推动的。但是身体却为何可以在不被其他外力接触和压力的情况下自动呢?
70、另两个人是埃拉斯摩和莫尔。这两个人,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哲学家。
71、在自然哲学领域,笛卡尔持一种机械唯物论的立场:笛卡尔的物理学以广延为物体的根本属性,以相对位移的机械运动来说明一切自然事物和现象,将宇宙看做是一部大机器,认为动物也是自动的机器,与灵魂不同的身体也是机器,从而为近代机械论的自然观奠定了基础。
72、第一是确立了主体的独立地位,并建立了主体与客体相对而存的“两分法”,
73、越是希望好好利用今后的时间,就越应当精打细算,好好安排。
74、伏尔泰在1726-1728年间流亡英国,接触到了英国的唯物主义思想,写出了《哲学通信》,其中的第13封信件详细的介绍了洛克的经验认识论,伏尔泰说:
75、笛卡尔与朱熹对知识的确认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但二人在面对知识的确定性方面又存在着不同。笛卡尔对知识的反思,意在重新恢复上帝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朱熹对天理的强调,意在回归孔子以来的儒学。笛卡尔的整个知识论体系终要回溯于上帝,找到“我思故我在”这个确定无疑的本体论存在;而朱熹将他的思想基础界定为太极、天理、人性,找到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工夫根基。实际上,笛卡尔和朱熹达成的一个共识是:认识论必须先确立知识来源的有效性,并捍卫这个根基,使知识的发展才能成为可能。朱熹虽然没有笛卡尔的“怀疑的方法”,但他的格物致知之说却含有“怀疑的成分”。可以说,朱熹的方法是一种以“不确信的自我感知”来观察世界万物。他们的知识论思想终要触及到知识论的作用,即知识论是为伦理学服务。促使知识成为人达到的大幸福的工具。
76、 由此可见,理智直观的作用是为演绎提供进行推理的基本原理,演绎就从这些基本原理出发,形成一个具有普遍必然性的推理过程,终形成科学知识的体系。
77、 笛卡尔还说,既然我并不是完满的,那么我就不是存在的实体,必然有一个更加完满的实体作为我的依靠,而我的一切都来源于他,因此上帝是存在的,而我的存在在我的生命的每一时刻都完全依存于它。
78、 笛卡尔认为在所有的知识真假难辨的情况下,妥当的办法就是对一切知识和观念都采取怀疑的态度,通过普遍怀疑来寻找无可置疑的真理。
79、笔者从三个方面将笛卡尔证明“我思故我在”哲学思想的过程将大家展现出来。他提出“普遍怀疑”原则。这一原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于反对教会统治、反对崇尚、提倡理性、提倡科学起过很大作用。笛卡尔堪称17世纪及其后的欧洲哲学界和科学界有影响的巨匠之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始祖”。他的有些思想在现在看来也许是很片面很极端的。当然不能忘了哲学是神学的婢女这一大前提,上帝是所有西方哲学理论的基础和源头,所以可能大家在读起来有许多不以为然之处。但他不接受前人奠定的基础,另起炉灶,努力缔造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却是从亚里士多德以来从未有过的事,是科学的进展带来的新自信心的标志。他的著作散发着一股从柏拉图到当时的任何哲学名家的作品中全找不到的清新气息。这种质疑与创新意识是我为此作文的目的所在,也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的地方。
80、 物体的本质属性是广延,所谓“广延”指的是具有长、宽、高三向量的形体。
81、从方法论上来说,英国经验论哲学由于坚持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来源于感觉经验这一基本原则,为了解决经验的归纳如何能够得到普遍必然性的知识这个关键问题,它或者向唯理论的“天赋观念”说妥协,或者把经验论推向不可知论,从根本上否认普遍必然性的知识。相反,大陆唯理论把自明的天赋观念或原则当作一切普遍必然性的知识的前提(这是唯理论的基本原则),为了解决天赋观念或原则的来源这个关键问题,它就不得不求助于上帝,以上帝作为整个知识系统和形而上学体系的终。因此,如果说把经验论的基本原则推向极端必然会导致对上帝存在(以及精神实体和物质实体)的怀疑论,那么把唯理论的基本原则推向极端则必然会导致以上帝作为一切天赋的观念、原则和秩序的根本的形而上学独断论。
82、在哲学上,笛卡尔是一个二元论者以及理性主义者。他是欧陆“理性主义”的先驱。关于笛卡尔的哲学思想,著名的就是他那句“我思故我在 ”。他的《第一哲学沉思集》(又名《形而上学的沉思》)仍然是许多大学哲学系的必读书目之一。
83、当我如此清楚分明地领会了这块蜂蜡的这个我,是不是对我自己的认识也更加真实清楚了呢?因为,由于我断定这个蜡的存在,那么既然我能作出这个存在性的断定就因此能确定,能作出断定的我也是存在的。但是,这并不能断定蜂蜡存在。认识外界事物不可靠感官,必须凭精神。
84、而实际上,当我们思考“我是什么”的时候,我们有两个层次的理解。
85、对于笛卡尔来说,上帝的存在不仅在认识论上了我们观念和知识的真实可靠性,而且也在本体论上成为整个世界(包括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由以确立的逻辑基点。笛卡尔认为,在一切真实可靠的天赋观念中,上帝是第一个主要的观念,“一切知识的可靠性和真实性都取决于对于真实的上帝这个的认识,因而在我认识上帝以前,我是不能完满知道其他任何事物的。而现在我既然认识了上帝,我就有办法取得关于无穷无尽的事物的完满知识,不仅取得上帝之内的那些东西的知识,同时也取得属于物体性质的那些东西的知识。”(12)于是,笛卡尔就运用演绎法从上帝这个“十分伟大能力的观念”中推出了心物两个世界的存在。
86、笛卡尔从睡梦中醒来。躺在床上仔细琢磨着这些梦的启示。他觉得这些梦证实了他的研究道路是正确的。辞典象征“全部科学的综合”,诗集象征“哲学和智慧的结合”,诗句“……我要走什么路”是一位智者的忠告,而“Estetnon”即毕达哥拉斯的“是与否”表示了人类科学中的真理和谬误。他认为,是“真理的精神”通过梦向他开放通往所有科学宝库的道路。它使笛卡尔放心,他对科学的兴趣不是与神意相悖的,他的努力不会是徒劳的。
87、在回到法国后,伏尔泰的哲学思想进一步发展成熟,在隐居期间写作了《形而上学论》。伏尔泰果断的放弃了那种滥用理性,在纯思维领域中玩弄逻辑游戏的经院哲学,他大胆的说:“毫无疑问我们的初观念乃是我们的感觉。”
88、因此,这就是“我思,故我在”的另一方面,即刚刚说我能领会自己存在,但不能简单容易地想象出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存在的合理性。
89、 笛卡尔通过普遍怀疑确定了“自我”的存在,那么“我”是什么呢?一方面,我因为怀疑或思想才能存在;另一方面,如果我停止了思想,我就不存在了。所以,我发现只有一种属性属于我,与我不可分,这就是思想。因此,“严格来说我只是一个在思维的东西,也就是说,一个精神、一个理智或一个理性”。这就是说,“我”是一个心灵实体,这个实体的全部本质或本性只是思想,它不需要任何地点以便存在,也不依赖任何物质性的东西。笛卡尔所说的“思想”范围很广,它包括一切意识活动,诸如怀疑、领会、肯定、愿意、想象、感觉等等。
90、(8)《十六一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1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