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不推崇心学
1、他说:你家如果有个家传的宝贝,你会天天拿着到处跟人家晒,发在朋友圈里面到处说吗,肯定不会,你肯定得把他好好的用锦盒包着,放在书房或者哪里不要显露出去。有识货懂的人来了,你就给他展示一下告诉他。
2、昔建安风骨,魏晋风流,世崇清谈,俗媚风雅。弄玄虚互捧相高;逢乱世于国何益?
3、能够受到如此的推崇,与王阳明心学的内容是分不开的。
4、因为历史的原因,阳明心学在中国的大地上一度很少被提及,反而在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发扬光大,影响了一代锐意革新的志士。(为什么中国不推崇心学)。
5、有一种说法是:中国有两个半圣人,一个是孔子,一个是王阳明,半个是曾国藩。如此评价,可见王阳明的地位之高。(为什么中国不推崇心学)。
6、 王阳明说“晓得”是第一义,“记得”的第二义,二者有境界高下之分。因为记得只是你记住了书中的话,晓得则是你从自心中发现了书中的那些道理,这就是读书以发明本心。王阳明的回答是:“只要理解了就行,为什么非要记住?其实,理解已是次要的了,重要的是使自己的心的本体光明。如果只是求记住,就不能理解;如果只是求理解,就不能使自心的本体光明了。”
7、《明史》评:“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
8、几乎所有跟随王阳明学习的人都或多或少的接受了心学的某些观点,尤其是关于知行的观点。
9、在儒家2500年的历史上,其实公认的只有所谓“两个半”圣人。孔子,王阳明各算一个,而晚清名臣曾国藩,只能算半个。(至于曾国藩为什么只能算半个,我们随着“阳明心学”以后慢慢聊。
10、中国封建时间太长,分为很多个阶级,每个阶级都有自己的理念。皇权,士族,平民。由于阶级的不同精神理念也是不同的。你说的主流精神是权力阶层的还是人数阶层?
11、 薛侃这回如堕云里雾里,更不知王老师的话是什么意思了。
12、王阳明一生的历程,自称为:“初溺于任侠之习,再溺于骑射之习,三溺于辞章之习,四溺于神仙之习,五溺于佛氏之习。正德丙寅始归正于圣贤之学。”他的一生遭际坎坷,颇具传奇色彩,童年的王阳明“贵人语迟”,六岁才能开口说话,长大后从政,因为上书直谏,受到宦官刘瑾的迫害,被廷仗并贬谪到贵州的龙场驿,正是在龙场驿的三年困顿生涯,使他创建了自己学说的基础。后来平定宁王叛乱,又受到朝中权贵的排挤,不得不退回绍兴老家讲学。
13、此之“大作一人”,非是自大狂,而是进入与天地合德的境界,于是此时之心学,恢复了早期儒学阳刚雄健的人生姿态,恢复了儒学的“大丈夫”风采:“仰首攀南斗,翻身倚北辰,举头天外望,无我这般人!”
14、 薛侃肯定地回答:“那玩意儿肯定是恶的。”
15、我听他说完,有点气,我说:你这人思想很偏激,现在咱们很多人的文化追求高了很多,对王阳明对很多灵魂之学对咱们国学传统精髓,都有了追求,这是好事,难道你希望大家都只是赚钱打游戏吗?即使不懂,又怎么样?还不能学吗,谁不是从不懂到懂呢?
16、我说:照你这样一说确实也有点道理,但是我不同意,我觉得人人都有学习王阳明的权利。他说:好东西随便拿出来泛滥,是会被别人用坏的,因为不会用的人或者说不想好好用他的人太多了。真正想用他或者说与他有缘的,他自己会去找他。真跟他有缘,真正能跟王阳明心学有缘的人,他自己修到了一定的时候,可能就拿起书本来看那么一两句就明白了。这个时候他就能跟王阳明灵魂合一隔着时空对上话了。
17、明代名将和明士还有很多,见人见智各人认同,上面是个人觉得的明代为国为民比较出名,还有很多的人没有他们贡献这么大,但只要是为国为民而胜都可算明君、名士和名将智列。
18、“心即理”直承陆九渊。这一思想很明显地体现于王的一个论断:“心外吾物”。也正由此语,他被认为是中国主观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心外无物”一说,颇近似于佛家的一段机锋:
19、心学之一大特点即是“扩充法”:找着善根良心,然后让它象核裂变式的、极限挥发,灵魂深处爆发革命。所有在陆九渊为心学打下一个基础后,开始了艰辛的探索“善根”的过程。他自以为没有陆的天纵之才,所以也似朱熹那般,遍访名家,希望得其心道,然而结果每每令他失望:所遇“名贤”,十有八九皆以程朱为儒家正统,推崇“知而后行”得“迂腐理论”,王于是叹道:“都是些举子学,不是身心学。”直到十八岁那年他碰到了名儒娄一斋。
20、我说为啥呢?他既然这么好,把他推广开来不好吗?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他,越来越多人了解他,越来越多的人去认识他,不是有利于咱们的传统文化精髓吗?
21、然而,“致良知”几个字听上去平淡无奇,真要实践却是要付出大的代价。
22、 人必须在事上磨练,在事上用功才会有帮助。若只爱静,遇事就会慌乱,始终不会有进步。“那静时的功夫,表面看是收敛,实际上却是放纵沉沦。”
23、自古及今文承武备者寥寥,王阳明文成不第之时,悟道贬谪之所。荡流寇,绥清玉宇;平叛逆,社稷复安。以不世之功而远谗毁;扬知行合一而箸心学。遂成莘莘学子,学习之典范。学而博古,思则通今,明阴阳而知顺逆;料在人先,法取自然,驭常情知行合一。
24、他说:你别听他们瞎忽悠,知行合1万个人里面有9999个人是不明白的。那都是附庸风雅瞎说的。有那么一两个明白了,也做不到。做不到那就还是算不得明白。
25、無善無惡是心之跟本,近乎於《人之初,性本善》!有心才有思,而《心》作為人之器官豈不是物?唯心論者是先有思惟後有物質,而陽明先生是知行合知需在人成長過程學而認識,繼而行與知統一!人之出生成長豈不是先有人而學識知?有善惡是人之德行,善德即為道德乃君子之行!惡為乃小人之為!格物有物才以格,格物而致知!即為研究剖析,也稱科學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