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的三个女人
1、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其中只有三个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2、(张邦梅著,中信出版集团,2017年4月)(徐志摩的三个女人)。
3、当时林徽因可是文学界有名的才女加美女,身边的追求者个个都是才子、精英,所以这才促成了徐志摩一意孤行想要离婚。
4、徐志摩这样形容陆小曼:“她一双眼睛也在说话,睛光里荡起,心泉的秘密。”
5、时人讽刺她举办“太太客厅的沙龙”是为了博得异性爱慕,徽因还不至于肤浅到这种地步,她更享受的是彼此思想碰撞的愉悦。
6、要说三个女人当中,爱徐志摩还得是陆小曼,虽然林徽因也始终对徐志摩深有怀念,但是像陆小曼那样将徐志摩的画像放在正堂,画像前的花长久不败,林徽因是万万做不到的。(徐志摩的三个女人)。
7、01跟张幼仪生了俩儿子,却千方百计和她离婚。用句俗语来说,当时的徐志摩那是高富帅的典型代表,吃瓜群众见到这种人,肯定是各种想揍他一顿,因为他的人生似乎太顺利。
8、“终于得见了,幼仪,我欠你,对不起,但我不后悔。”
9、随着夏日的热浪来袭,我身上出现了有小生命的征兆。在硖石的时候,我想要也需要生孩子;而在沙士顿,我不知道要怎么办。怀孕期间我要怎么料理家务?我能在这儿养孩子吗?我有必要回硖石吗?为了要怎么样把这消息透露给徐志摩,我左思右想了好几天。有天下午,我趁郭君出门时跟他说了大概。
10、张幼仪同意在文件上签字的理由是:她在法国就已经打定主意,不再只凭过去的价值观行事。“我是未来新式女子中的一员。虽然做出这么不孝的事情让我感到痛苦,可是我还是对徐志摩说,我愿意在未事先征得我父母许可的情况下签字。”
11、1955年4月1日,一代才女林徽因香消芳尽,绝尘而去。时年51岁。她用她裹挟着自己一生的清冷婚姻,玉成了无数男人心中的妄想。她只能冰凉地活在民国传奇里。得到林徽因噩耗的金岳霖凄然写道:“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由梁思成设计的墓碑上刻着她生前已千百次的自语:“这里长眠着林徽因,她是一位建筑师、诗人和母亲。”
12、一个是自己苦苦追寻一生,后自己为此送命的女人
13、其实,对于张幼仪来说,这段婚姻又何尝不是强塞给她的,本在苏州第二女子师范学院里成绩优异的她,没有毕业就被家人接回家,从此多了一个冷漠的丈夫,这更是对张幼仪梦想的惊扰。
14、1926年回国,1927年在苏州大学教德语。1928年,任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副行长、云衣公司总经理。他于1949移居香港,并于1954年与苏继志医生结了婚。1972年,苏继志博士去世后,幼儿园搬到美国与家人团聚。他于1988年在纽约去世。
15、他叫徐志摩,是四哥帮我发掘他的。四哥在担任浙江都督秘书的时候,有一部分公务是视察当地学校。几个星期以前,他到杭州府中学堂视察的时候,对其中一个学生的作文印象极为深刻。这篇文章题为《论小说与社会之关系》,将梁启超的文笔模仿得惟妙惟肖。四哥后来告诉我,他翻过数百份模拟梁启超文章的学生作品,但此前没有一篇捕捉到他文字间那种优雅的文白夹杂风格。
16、总结:徐志摩到底为了谁而丧生?徐志摩的死,是一场悲剧。当时有两种传闻,一种是说徐志摩赶着去北平听林徽因的一场演讲,还有一种是徐志摩赶着去上课挣钱。
17、0花三分钟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翡翠的“灰”?
18、如果你是陆小曼,便永远不缺宠爱你的人,但也有可能缺乏应变世事的能力,到老都还是一株温室之幽兰;
19、1924年泰戈尔访华期间,徐志摩和林徽因共同担任翻译,之后徐志摩陪同泰戈尔去了日本,林徽因和梁思成到了宾夕法尼亚大学。
20、这样的家族,比徐志摩的家族更有势力,因此徐志摩的父亲也极力撮合这门亲事。
21、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是国民政府元老,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更是当时著名的学者。一来二去,这两个人就确立了恋爱关系。
22、她才不屑于变成谁谁谁呢,她只想纵情恣意地活成自己。
23、在感情方面,林徽因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虽然徐志摩早就想同张幼仪离婚,但是促使这一切终发生的则是林徽因与徐志摩的热恋,徐志摩为了摆脱有妇之夫的名头,从而顺理成章的追求林徽因,才会毅然决然的抛弃刚生下自己第二个儿子的发妻。
24、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林徽因(中国建筑师、诗人、作家、教师)
25、风情万种是她,骄纵任性是她,豪爽热情亦是她。很多男人巴结她,很多女人嫉妒她,她照单全收。
26、她认真地拜师学画青绿山水,也写诗词散文,生命初的灵气又回来了。
27、可以想象,这时候的张幼仪在经济上是独立的,也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地带来了人格上的独立,作为学识渊博的女性,在那个时代能当名校教授,银行副总裁人和服装公司的经理,不唯有学富五车的渊博知识,尤应有过人的智慧与胆识,可想而知,在职场上的张幼仪是很优秀的女性,个人能力与林徽因、陆小曼应在伯仲之间。
28、徐志摩打心眼里瞧不起自己的这个老婆,一边瞧不起吧,一边还跟人家生孩子。结婚第三年就生了儿子徐积锴。
29、第三个女人,陆小曼,因为胡适的引荐走进了徐志摩的人生。
30、徐志摩出生于1897年,他父亲是一个很有钱的浙商,所以他才有到北平念大学、出国留洋的条件。1918年徐志摩离开北平赴美留学,先后在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社会学、经济学和历史学,1919年受国内“五四”运动的影响,产生了学习文学改造社会的理想,1921年他横渡大西洋,到英国康桥大学(后改名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学习政治经济学。也就是在这时,他认识了林长民父女,开始追求他的“白月光”——民国女神林徽因。遇见林徽因,也就是撞上缪斯,从此开启了他诗歌创作灵感的源泉。
31、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
32、陆小曼与徐志摩认识的时候,已经是有夫之妇了。
33、1922年秋,徐志摩的一首《笑解烦恼结——送幼仪》和他的《徐志摩离婚通告》一起刊出,他终于成了中国离婚第一人。
34、后来,还是人家张幼仪——那个被徐志摩逼着离了婚的“土包子”,带着儿子到济南给他收尸,把他埋葬掉了。
35、▲张幼仪身穿黑色旗袍于上海拍下这张肖像(约1937年),时任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副总裁。
36、徐志摩在剑桥大学学习的经历,奠定了他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风格的基础,开始了新诗创作。
37、林徽因出国游学的经历让陆小曼自感是“乡下孩子”,林徽因的知性优雅更是让小曼全盘否定了自己的魅力。
38、解放前夕,张幼仪赴香港,1953年,香港中医苏纪之向张幼仪求婚,她写信到美国征求儿子徐积锴意见。儿子回信:“母如得人,儿请父事”。
39、▲左起依次为张幼仪的大姐夫、裹着小脚的大姐,以及张幼仪的公婆当时四人结伴游杭州。大姐与张幼仪的公婆过从甚密,二老因此曾说:但愿大姐嫁给了他们的儿子徐志摩。
40、内心深处,她一直耿耿,一辈子都拿林徽因和陆小曼跟自己做着比较。
41、 酒和水的相恋,注定是一个美丽的错误。
42、林徽因对自己的父亲林长民说:“徐志摩的爱是如此的热烈如此的不顾一切,面对离婚都可以这样的轻描淡写,那他以后会不会遇到同样让他不顾一切的事情呢?”
43、在二哥跟七弟的帮助下,她先去了法国,之后又去了德国柏林,并于1912年顺利生下了次子彼得。
44、1921年,16岁的林徽因前往欧洲,会见了当时在英国学习的徐志摩。当时,徐志摩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徐志摩学识渊博,语言优雅,外貌英俊,吸引了林徽因。徐志摩也被林徽因的才华和美貌所吸引,并受到高度赞扬。
45、徐志摩给凌淑华写了不少暧昧的信,可惜陈西滢的出现,打断了这场没有开局的爱情。不过徐志摩没有死心,恰逢陆小曼的出现,所以他分别给这两个女人写信。
46、可张幼仪的家世并不差,这不是一段高攀的婚姻。若硬要说高攀,那高攀的是徐志摩才对。
47、那些年间我坏的遭遇,发生在1937年夏天日本人入侵上海的时候。好多顾客跑来银行,我的现金准备短缺,不得不请求大一点儿的银行接受我们银行那栋建筑的所有权状,作为现金预支的抵押品。接着就有个顾客跑进服装行找我,要提光我才想尽办法为银行保住的四千元。
48、几个星期以前,他到杭州府中学堂视察的时候,对其中一个学生的作文印象极为深刻。这篇文章题为《论小说与社会之关系》,将梁启超的文笔模仿得惟妙惟肖。四哥后来告诉我,他翻过数百份模拟梁启超文章的学生作品,但此前没有一篇捕捉到他文字间那种优雅的文白夹杂风格。
49、1922年,徐志摩出国后返回北京,经常与朋友王庚见面。王庚的妻子陆小曼对徐志摩影响很大。徐志摩和卢晓曼在北京相识相爱。当徐志摩爱上卢晓曼时,他写了一篇热情洋溢的《爱梅小扎》,揭示了他的爱人挥之不去的感情。
50、这些年来这么努力,无论家务还是工作都颇拿得出手,自己也曾引以为傲,到了男人那里,怎么就失却了做女人的魅力?
51、回国后的张幼仪成为了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副总裁。
52、真正的美人,熬得过岁月!风华绝代,一代传奇,唯有她林徽因!
53、徐家决定让我去和徐志摩团聚的时候,我已经读了一年书,但这个决定和我进一步的学业没有一点儿关系。我想,我公婆之所以决定送我出去,是因为他们也怀疑徐志摩出了岔子。他放弃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业跑去欧洲,已经让每个人大吃一惊了。
54、回国后的张幼仪成为了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副总裁。
55、徐志摩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追求林徽因了,可他没有想到自己对张幼仪的态度为这位冷静睿智的女子敲响了警钟。
56、张幼仪被熟知的身份,是徐志摩的原配,是桩西式离婚案的女主角。
57、1921年徐志摩结识了游历欧洲的林徽因,此时,林徽因才16岁。
58、由政界风云人物张君劢为自己的妹妹张幼仪提亲,徐志摩把从未谋面的新娘娶进了门。
59、可是张幼仪生活在一个封建守旧的家庭里,自幼就没怎么读过书,跟饱读诗书的徐志摩一比就差了很多。这在古代也就罢了,一般家庭都这么个样子,可是他们生活在民国时期。
60、好在,她们都坚持了自我,并且始终保持着从容优雅的风度,繁华富贵享受得,大风大浪承受得,她们才是真正的贵族名媛。
61、拥有平常心,不必总拿对方的优点来跟自己的缺点比较,才能真正地活出自我,从而成全自个儿。
62、林徽因写悼念文章说:“志摩的动人的特点,是他那不可信的纯净的天真,对他的理想的愚诚,对艺术欣赏的认真,体会情感的切实,全是难能可贵到极点。”
63、如果你是张幼仪,可能没有那么好的异性缘,也许会吃一些苦,但你勇敢坚强,后活成了一丛经霜之素菊;
64、他才华横溢事业有成,婚姻却很不幸。这种不幸可能也是他草率对待婚姻的结果吧。
65、四哥张嘉璈二十八岁即出任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副经理,是上海金融界的实力派。
66、1915年,由政界风云人物张君劢为自己的妹妹张幼仪提亲,徐志摩把从未谋面的新娘娶进了门。实际上这次婚姻,也是由家庭包办,张幼仪是上海宝山县罗店巨富张润之之女与徐家也是门当户对。
67、张幼仪与第二任丈夫共同生活了28年后,苏医生去世,张幼仪赴美来到儿子家,度过她人生后岁月,于1988年病逝于纽约。
68、陆小曼的出现,使得自卑感又一次爬上了心头。
69、▲张幼仪与兄弟姐妹于1927年齐聚上海参加双亲丧礼。
70、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去参加林徽因的演讲会。为了省钱,他选择了便宜的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由于大雾,飞机撞上开山而遇难。
71、当年日本侵华,作为被国家保护的社会精英,他们迁徙到了四川李庄。
72、就在徐志摩出事的前几天,他和陆小曼又大吵了一场,她抓起烟枪砸在他的脸上,徐志摩摔坏了金丝边眼镜……他负气离家出走,正好林徽因发来电报要他主持她在北平举办的一次古建筑学术研讨会,于是徐志摩急急忙忙又要飞北平了。
73、谁都无法拥有的人生,但三位女子却也都经历了巨大的命运转折。
74、那些年间我坏的遭遇,发生在1937年夏天日本人入侵上海的时候。好多顾客跑来银行,我的现金准备短缺,不得不请求大一点儿的银行接受我们银行那栋建筑的所有权状,作为现金预支的抵押品。接着就有个顾客跑进服装行找我,要提光我才想尽办法为银行保住的四千元。
75、当时四人结伴游杭州。大姐与张幼仪的公婆过从甚密。二老因此曾说:但愿大姐嫁给了他们的儿子徐志摩
76、张幼仪说“去德国以前,我凡事都怕;去德国以后,我一无所惧。”
77、认识徐志摩后,她就被徐志摩的文采和幽默深深吸引,与徐志摩来往得十分频繁,感情也日益加深,对丈夫也越来越厌烦。
78、梁思成挺可怜的,为了躲避徐志摩的尾随,不得不想尽各种办法,结果一不小心骑摩托车把腿摔断了。徐志摩心里肯定欢喜,他认为林徽因是不会嫁给一个瘸子的,没想到林徽因居然对梁思成照顾的无微不至。
79、的确如此,徐志摩的一生,就如林语堂所说,他整个的人永远活在他文字里。
80、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前夫王赓都是梁启超的学生,也是好友。
81、再后来,她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可谓是独立能干的时代新女性。
82、你总是问我爱不爱徐志摩。你晓得,我没办法回答这问题。我对这问题很迷惑,因为每个人总是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的家人可称为“爱”的话,那我大概是爱他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爱他。
83、但纵是被家人百般宠爱的他,也没有避开包办婚姻。面对这样的婚姻,鲁迅选择了供起“母亲的礼物”,胡适选择了用爱化解“外在的不般配”,而徐志摩选择了把所有的冷漠和残忍赐给原配妻子张幼仪。
84、他说:“如果是你张幼仪告诉我,你担保这笔钱,那我相信你。我不相信别人的话,可是你讲的话我信。
85、林徽因就像是大观园里的“探春”,明白生活的残酷,清楚知道裹着生活烟火气的爱,才是实在的爱。这是“宝玉”一样的徐志摩,给不了的。
86、在林与梁的感情上,梁思成之父、徐志摩之师、梁启超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知道徐志摩还热恋着林徽因,从柏林办完离婚手续回到英国,不见了林徽因,一定会找到国内。也是怕两人旧情复炽,使梁家下不了台,于是送梁、林二人去美国留学,避开徐志摩,想等他们把事情淡忘后再举办婚礼,其实这也是明智之举。其间,志摩还写下这样的句子:“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87、离开徐志摩后的张幼仪,经历了贫穷、丧子、世人嘲讽,却活出了另一个自己。
88、他摇摇头说:“你会找到地方的,这种事在西方是家常便饭。”
89、彼得去世后,徐志摩曾写过一篇悼文,对这个当初要打掉,而后只见过一面的儿子,表达了让人闻之心酸的父子之情,让人无法相信徐志摩只见过这孩子一次,就敢于写下一篇文字悼念他。
90、当时林徽因也表态:我不是个感情随意的女子,你必须在我与张幼仪之间作出选择。
91、张幼仪是徐志摩的原配,两个人因为家族联姻而在一起,徐志摩是不情愿的,但是那个年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在完成父母心愿之后,在和他生完一个孩子之后,徐志摩就出国留学,将刚过门的妻子遗留在家中,但是在他出国的期间,他爱上了林徽因,之后便与张幼仪分开,离婚后的张幼仪变得强大,曾接管经营过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扭亏为盈。
92、这样的配置,徐志摩是远远高攀不上的,可是当时的凌淑华,只是燕京大学的学生。感情受挫的徐志摩很幸运,在泰戈尔的推荐下,徐志摩再次向凌淑华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93、他如同大观园中“贾宝玉”一样,一心只想找到心意相通的“林黛玉”,却从来没有想过,“薛宝钗”一样的张幼仪,才会让他的浪漫落地,生根发芽,永存于世。
94、直到徐志摩出事,陆小曼才幡然醒悟,在《哭摩》中写到“我一定做一个你一直希望我能成的一种人”。
95、徐志摩为了使妻子心喜,就一味迁就她。虽然在口头上常常婉转地告诫陆小曼,但效果不大。
96、同年,入农工民主d,担任上海徐汇区支部委员。
97、1926年10月3日,徐志摩在北京的北海公园举办了一场轰动当时的婚礼,在证婚人梁启超说出“前无古人”的特殊证婚词后之后,徐志摩终于掀开了陆小曼的红盖头。
98、 从此酒的醇香淡然,
99、 彼时徐志摩已锋芒外露,才华横溢,诗妙文趣。这么知识渊博,闻名遐迩的达人雅士,又岂是一个情窦初开,涉世未深,对世间男欢女爱充满好奇的豆蔻少女所能抵挡的?两个人应该在那个时候相聚增多,谈诗论情,博古论今,感情增深,互倾爱慕的。
100、如果要感叹的话,只叹息他的生命太短暂了,还没有来得及开出绚烂的花。
101、也许是徐志摩随着年龄的增长,懂得了如何在围城中生活,也许是因为陆小曼是自己争取来的结果。徐志摩把自己的柔情都留给了陆小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