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经典的句子
1、(讲解):古代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然后去为国家、人民服务),现在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给别人看(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和任用)。
2、一个小群体里,一定有可以作为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对于他的缺点,就反省自己加以改正。(论语经典的句子)。
3、译:温习已知的旧知识,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4、 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论语•八佾》
5、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6、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论语·里仁篇第四》。
7、想要广交益友,在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的世间人
8、大意: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9、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10、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1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讲解):君子胸怀坦荡,无忧无虑;小人心胸狭隘,常常忧愁哀戚。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讲解):不怕别人不了解我,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讲解):君子如果不自重,就没有威严,(别人也不会尊重你),学习的知识就不会扎实。做人重要的是讲求忠诚,守信用。不要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犯了错误,就不要害怕改正。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讲解):自己要在社会上自立,就要使别人能在社会上自立;自己要在社会上通达,就要别人也能在社会上通达。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讲解):名分正当,说话才能合乎情理,事情才能成功。指做事、说话必须理由正当而充足。
1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论语·为政》
13、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4、(译文)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强加在他人的身上。
15、更何况,杨绛更不愿意将仇恨埋在心里,既为难他人,也折磨了自己。
16、注释:夫子说,“我十五岁立志潜心做学问,三十岁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自立于社会,立身处世有了自己的思想,四十岁明达世道人情而不至于被外物迷惑心性,五十岁参悟命运,顺应天道因循之理,六十岁对于听到的人和事都能平静地容纳,明辨其旨意真伪,七十岁顺乎本心天性,不勉而中,合乎法度,自成规矩。
17、译:(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四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出另外三个角,就不再往下教他(新知识)了。
18、大意:君子不应拘泥于手段而不思考其背后的目的。
19、大意:见到一个品德能力超过自己的人,就要想着自已要努力跟他一样;见到一个不如自己的人,就要反思自己是不是有一样的缺点。
20、一个人如果立志于实行仁德的事情,便不会去做坏事。
21、(讲解):到了一年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树是后凋谢的。
22、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论语·八佾篇》
23、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成坏事。小人与此相反。
24、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篇第四》。
25、很多事情,越是急于求成,反而越达不到目的。
26、白话文释义: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2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论语》
2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9、就分享这句出自孔子的话吧。这个过程是任何人的必经之路。(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0、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31、君子以义为高尚的。君子如果勇武而无道义,这样就会犯上作。小人勇武而无道义,沦为盗贼。
32、而本次“以人为师”大师课,老师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让大家能够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33、 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新的更深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35、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36、译:(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四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出另外三个角,就不再往下教他(新知识)了。
37、(译文)已经做过的事不用提了,已经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38、译文:要想做成什么事,必须要有锋利的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