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为法造句
1、 有法知不染,无言谁敢酬?(裴迪《夏日过青龙寺》)
2、近年来因为强调传统文化,不少古语也进入了普通话。如“砥砺前行”,如果在5年前用这个词,肯定会认为是文言词;这确实是文言词,但现在日常口语中也已经用得很多。“鸿鹄之志”也是古语,但因为有人读错了字,反而使这个词语普及了。一些文言的句式,也用得不少,如“唯利是图”“唯你是问”,一般文化程度的人都能说,也都能明白其意,虽然不一定明白其结构关系。
3、夏天美中不足是太热了,抬头望着那太阳,就会感到眼睛痛,等低头就感到眼前直冒金花,感觉头昏脑涨,这就是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所以我讨厌紫色。(不足为法造句)。
4、作为一个年轻的大国,中国不能没有自己的核力量,否则就不能有真正的独立。
5、世上十分之九的诗作都是出自不足三十岁的人之手,而其中相当一部分又是二十五岁以下的人写成的。门肯
6、 A.国安:惠民、利民,国庆:庆民,国富:富民、兴民,国兴:强民,国强:安民
7、 D.一些肠道细菌会使人体重增加或者直接造成肥胖,今天的人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体内有更多的肠道细菌,从而会在同等量的进食下吸收更多的热量(不足为法造句)。
8、诗词是语言的艺术。所以诗词的语言不仅是优美的,含蓄的,还应该是凝练的,这是诗词所独有的美,与一般的文学语言和口语有着很大的不同。诗词要通过极其精炼的语言,尽可能地揭示事物的本质,能够让读者感受到意象真、意境美、意趣高、情感深、情怀广、情志远。
9、(29) 李坚在《陈寅恪二三事》一文中,提及陈寅恪曾在黑板上书写过若干西方历史学家的外文名字,其中就有“德国考据学派史家兰克(Ranke)及英国剑桥学派史家阿克顿(Acton)”(《追忆陈寅恪》,页248)。而阿克顿实即兰克在英国的传人,曾主编《剑桥近代史》,1919年陈寅恪在美国哈佛大学注册,其专业是世界史,就购买了这部十多册的巨著(参见余英时《陈寅恪史学三变》,载《中国文化》第16合期,1997年),并修习了“歌德之《意大利之旅》”和“现代德国史”两门课程(参见林伟《陈寅恪的哈佛经历与研读印度语文学的缘起》,载《世界哲学》2012年第1期)。俞大维也曾转述陈寅恪的话:“研究中西一般的关系,尤其于文化的交流、佛学的传播,及中亚的史地,他深受西洋学者的影响。”(《怀念陈寅恪先生》,《追忆陈寅恪》,页8)事实上,这些早年研修西洋史的知识背景对他后来从事的中国文化研究,也同样具有虽不明显但并非不重要的作用。
10、 余非避喧者,坐爱远风清。(梅尧臣《夏日晚霁》)
11、 C.国富:利民,国安:安民,国庆:庆民、强民,国兴:兴民、惠民,国强:富民
12、关于历史研究与文学研究的关系,他那篇《小说中的“历史性细节”——以打狗为例》论之甚详,不必再来饶舌。另一篇《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与中国现代历史研究的互动》更不啻这方面的宣言,有志于现代(包括当代)文学研究的青年同行们值得认真一读。但我想说的第二点是:一切流派的批评家和文学研究者都将“美学—历史批评”悬为高境界,历史离不开美学(司马迁离不开文学),这个殆无疑义,但审美的文学批评离不开精深的历史研究,却并非人人都有深刻的体认。读王彬彬的文学研究与文学批评文章,对文学研究之史学化的必要性应该会感受更深。王彬彬从历史研究里打了一个滚,再回头研究文学,这在普遍缺乏历史研究基本训练的文学研究界顿时就显得鹤立鸡群。
13、 13以上所述的两种特殊形式,都可以证明“二四六分明”的口诀是有毛病的。墨守这口诀的人,将会牺牲了唐人所发明的两种“高格调”,因为这里五言出句的第四字和七言出句的第六字都是“不分明”的。但是,看轻这口诀的人,如果不加深究,将会因看见唐宋诗人在这种地方“不分明”,就认为任何地方都可以“不分明”,于是变了完全不讲诗律。
14、七言长古篇法……旧题乃篇末二句缴上起句,又谓之“顾首”、如《蜀道难》、《古别离》、《洗兵马行》是也。
15、 6丑类特殊形式是在aB式的联语中,把a式出句的腹节下字改为仄声,同时把B式对句的腹节上字改为平声。换句话说,在五言里,就改为
16、 从形式上看,小说有章回体味道,采取单标题:“初相见”、“后房的意向西装少年”、“恋的转变”等。作品主要以故事情节带动结构,叙述者甚至于直接出面评论,类似说书人。甜姐得到苏雨指示,不能让梁济川怀疑,于是阿甜便和梁济川日夜厮守,还依依不舍地送别他。这时候,文中评论到,“梁济川只当她真得一心向他,哪知这样一位花娇玉媚的美人,却是断送他性命的刽子手呢。常言说得好,色字头上,是个刀字,又说女人是祸水。看来古今聪明人物,都打不破这个美人关,何况是利令智昏的汉奸呢?”在语言上,小说吸取了传统说书的手法,较为特别的是,小说中大量采用了地方口语粤语,更加富于地方感。《红巾误》一炮打响,在香港本土读者中深受欢迎,单行本一版再版。
17、(82) 《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林华译,中信出版社2013年版,页5
18、 如果国强只去了富民家,国安只去了惠民家,那么国富可以去谁家?
19、 也有提出不同看法的,胡春冰在发表于1940年11月8日《国民日报》上的《关于新式风花雪月》一文,质疑了杨刚的“香港文艺青年”这个概念。文中认为,杨刚所谓的“香港文艺青年”是一个很“暧昧”的概念。“香港文艺青年”若指本地港人而言,则难以成立,因为本地港人从事新文艺者只是“极少数”,“若以真正香港的社会文化以及前一个时期的教育而论则‘老式风花雪月’的影响极深,恐怕还谈不到‘新式风花雪月’。”就此而言,杨刚所说的“香港文艺青年”其实并非香港本地人,而主要是指外地流亡到香港的青年。从杨刚提到的香港文艺青年往往抒写家乡沦落之恨这一点上,可以佐证这一点。前面提到的首先质疑杨刚一文的马频,就自认不是香港本地人,而是流浪在香港的外地青年。胡春冰的文章,在此和马频的文章有了呼应。
20、 东辕有遗恨,日日物华清。(宋祁《中秋新霁》)
21、(103) 借用美国学者哈瑞·刘易斯(HarryR.Lewis)的一本书名——“ExcellenceWithoutaSoul”。
22、 实秀说:目前只有两条路可走,不是俄国的共产,便是意大利的法西斯蒂,然而法西斯蒂不过是资本主义到了没落时期的一个回浪!我问说:然则你的意思也是以为社会主义者若要走的,便有向左边了。他说:是的。
23、以“豹翁”為筆名的蘇守潔是用古文寫黑幕小說的,色情氣味很濃。遣詞造句往往詰屈聱牙,以示古拙。所用的字有時連一般字典裡也沒有。他的讀者大都是三十歲到五十歲的男性中年人。
24、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25、我们的痛苦固然重要,但如果我们能为别人分到你痛苦,那么我们的痛苦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26、这其实是避重就轻图省力气的一种写法,他的做法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其实投机取巧,不足为训。
27、“若只論寫作技巧,那些名家畢竟是大師,身手不凡;但他們的作品對典型的香港市民缺乏吸引力,而當時一切報刊所努力爭取的讀者正是人數眾多的典型香港市民。”
28、他对巴特勒先生的事业不满意,总觉得其中有些东西不足为训。
29、 值得注意的是许地山的观点。许地山是香港“文协”的,然而他自1935年起任教香港大学,对于香港的了解远甚于南来作家。在许地山的《论〈反新式风花雪月》(《大公报·文艺》1940年11月14日)一文中,我们看到,许地山并没有把“新式风花雪月”归结于香港人,而是将“香港文艺青年”直接转换成了“中国青年”。在“新式风花雪月”的根源上,他也没有像杨刚一样归结于香港的历史,而是归结为中国古代的“型式文章”和“八股”。许地山甚至并不赞成“先进作家”去指导香港青年,而主张青年自己去闯,“要靠‘先进作家’来指导,不如发动‘后进作家’去自闯途径。他们不能传递真文艺底的大明灯,反而把自己手里的小蜡烛吹灭了。”
30、香港南來左翼文學儘管聲勢浩大,但給人感覺只是內陸文學在香港的一個空中延伸,與香港本地少有關聯。傑克、平可、張吻冰等香港本地新文學作家,能夠瞭解香港讀者心理,創作出形式上通俗,內容上也反映抗戰等當代生活的新文藝作品,才大受讀者歡迎。奇怪的是,這些作品卻完全不被當時的左翼文壇所看好,也不被後來的香港文學史所注意,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31、《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奇离惝恍,似无门径可寻。细玩之,起首入梦不突,后幅出梦不竭,极恣肆幻化之中,又极经营惨淡之苦,若只貌其右句字面,则失之远矣。一起淡淡引入,至“我欲因之梦吴越”句,乘势即入,使笔如风,所谓缓则按辔徐行,急则短兵相接也。“湖月照我影”八句,他人捉笔可云已尽能事矣,岂料后边尚有许多奇奇怪怪。“千岩万转”二句,用仄韵一束以下至“仙之人兮”句,转韵不转气,全以笔力驱驾,遂成鞭山倒海之能,读云似未曾转韵者,有真气行乎其间也。此妙可心悟,不可言喻。出梦时,用“忽动悸以魄动”四句,似亦可以收煞得住,试想若不再足“世间行乐”二句,非但叫题不酲,抑亦尚欠圆满。“且放白鹿”二句,一纵一收,用笔灵妙不测。后来慢东坡解此法,他人多昧昧耳。
32、 安得乘槎更东去,十洲风外弄潺湲!(徐铉《京口江际弄水》)
33、 (选D)(解析)遇到“前提”、“假设”,是加强类题,考虑搭桥(在论点、论据之间建立联系)、必要条件(没它不行)。论点:带水进考场的学生,要比不带水的学生在考试中表现得更好。无论据,因此无法考虑搭桥,考虑必要条件。A项题干讨论“表现得更好”,选项说明“决策速度变慢,但不会影响准确性”,则不能“表现得更好”,排除。B项“水分很重要”,但不带水进去,不一定缺水,如进入考场前喝了1L水,即使不带水进入考场,也不会缺水,排除。C项“思绪暂时从考试上脱离出来”则不能“表现得更好”,排除。D项如果不考虑“本身实力因素对考试成绩的影响”,有可能带水进考场的是好学生,不带水进考场的是次学生,与是否带水无关,因此需要排除“本身实力因素对考试成绩的影响”,当选。
34、 从第五期开始,《文艺青年》成立“试靶场”,“用来献给初拿起来文艺的笔枪,在工厂,在学校,在商店的青年朋友的,希望要学习写作的朋友努力这块园地。”这个栏目后来发表了《乡亲》(第五期),《回忆一章》(第六期),陈淦波的《生命的代价》(第七期),青芒的《娱乐的另一角》、志平的《英灵的召唤》(第八期),马锡的《在一个煤矿里的人》(诗)、王铭峙的《谈新年》(第十一期)等文章,其中包括散文、诗歌、政论等,都是试笔之作。
35、(85) 以上引文分别见彼得·盖伊著,刘森尧译,《历史学家的三堂小说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页1
36、(7)要证明这一点,口说不足为凭,还应有事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