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详细资料
1、夜读经典|文不加点,这个“点”是指标点吗?
2、我从这样的角度理解你,并相信这样才能比较公平地接近历史事实的你,也是在今天还可以提供巨大启发的你。你有方正、有矛盾、也有正直热情等多重面相,你绝不是传统刻画单调的孔子,而是一个活泼充满生命力的人,敢于挑战传统,敢于思考新事物新原理的人。(孔子的详细资料)。
3、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4、那孔子有没有直接跟学生们说,怎么交朋友呢?有两个地方。
5、《春秋穀梁传》,《春秋》三传之儒家“十三经”之一。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体裁与《公羊传》相似。其作者相传是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鲁人穀梁赤,起初也为口头传授,至西汉时才成书。晋人范宁撰《春秋穀梁传集解》,唐朝杨士勋作《春秋穀梁传疏》。《春秋穀梁传》在西汉宣帝时曾经盛极一时,是研究先秦到西汉时期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6、难道我们吃饭,还要问别人没有筷子,没有碗怎么办?肯定是自己去拿筷子,拿碗!换而言之,没有邮箱,就去注册一个邮箱。
7、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
8、秦始皇焚书,只是烧毁了齐、楚、燕、韩、赵、魏的一些史书和儒家术士的书,医术、农书没有烧,国家图书馆的书没有烧。孔子几乎把周朝图书馆的藏书烧光了,正如郑板桥所说“始皇之烧,正不如孔子之焼也!”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历朝历代,如此焚毁书籍者绝无仅有。我们不禁要问:作为人们心目中的圣人、大学者,为什么对文化的破坏这么狠心,这么残忍,怎么下得了手?(孔子的详细资料)。
9、西汉以后,孔子学说的传播迅速扩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对社会各个层面产生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10、“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泰伯》)
11、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全面、系统地介绍孔子一生的主要行迹、思想、对中国的贡献以及对世界文化尤其是对东亚文化圈所产生的巨大影响,配有300余幅彩片,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和功绩,其中的很多图片是明清时代的珍贵资料照片,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12、子路曾在邵地做官。当时掌握鲁国实权的季氏命令人们在五个月以内修筑一条运河。而邵地正好被这条计划中的运河穿过。
13、孔子30岁时开始招收学生,开办起民间私学。就办学的规模、具有明确的教育目的与系统的教学内容,以及对于后世的影响等方面来讲,孔子无疑是中国私学第一人。他在中国创立起第一座“杏坛”,打破了中国商周时期“学在官府”、教育为贵族垄断的格局,这是孔子一生重要的事情,也是中国文明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伟大创举,当然也是孔子仁学思想的体现。他在毕生的教学生涯里,逐渐形成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以“仁爱”为核心的政治伦理思想、“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欹”的中庸思想、“立于礼、成于乐”的礼乐思想、“己欲立而立人”的立人思想。
14、然后,你才出场。也是个老人,在室内不安地踱步。听见外面有杂沓的脚步声,慌忙出来,在庭中遇见了赶来的使者。什么客套礼仪都没有,焦虑地劈头就问:“仲由,是仲由的消息吗?”使者一拜,说:“子路,回不来了。”
15、孔子晚年致力教育,修《诗》《书》《礼》《乐》,序《周易》(称《易经》十翼,或称易传),撰《春秋》。后人合称之为《六经》。
16、《论语》共20篇,许多篇主题相对集中。但作为《论语》首篇,《学而》的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几乎覆盖了孔子思想的方方面面,包括学、仁、孝、礼、信、道、为政等,其重点是孔子的学习理念和哲学。
17、从《论语》看,孔子对于音乐的重视,可以说远出于后世尊崇他的人们的想象之上;这一方面是来自他对古代乐教的传承,一方面是来自他对于乐的艺术精神的新发现。艺术,只有在人们精神的发现中才存在。可以说,就现在所能看到的材料看,孔子可能是中国历史中第一位明显而又伟大的艺术精神的发现者。
18、2011年1月11日在天安门广场东侧,中国国家博物馆北门树起了5米高的孔子青铜像。不过,由于巨大的争议,立了整一百天后,孔子像被悄悄移至国博西侧北庭院内
19、《孔子与儒家哲学》收录梁启超两文,即《孔子》和《儒家哲学》。其中后者原本是他在清华国学院的讲课稿,由其弟子周传儒记录,主要围绕学术界及读者所关注的重点问题,讲述了儒家发展的历史。尤其是他注重哲学与经学的结合,关注哲学与人生的联系,讲述中常洋溢着充沛的感情,因而极具感染力。他出入于学问与社会之间,讲述简洁明了,观点明确新颖,常有发前人所未发之见。
20、孔子治史思想的一个重要主张就是“直”,即研究历史要实事求是,不但要重视根据,而且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为政》),他竭力反对那些狂妄不直的人,说:“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泰伯》)他这种一以贯之的主张,也反映到他的治史态度中。
21、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孔子提倡“诗教”,即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把文学艺术当作改变社会和政治的手段,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并且孔子认为,一个完人,应该在诗、礼、乐修身成性。孔子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的文艺理论影响巨大。
22、于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孔子,穿越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埃尘,霭霭然向我们走来。
23、 如果说培养前三种素质是练内功,那么“信”的确立才能真正完成由内及外的过渡。这样,文、行、忠、信四个方面就呈现出一种客观可靠的逻辑关系,即由知到行,由行到事功。从人的发展角度来说,就是由智识德性的精神发展到自我价值的现实达成。
24、孔子自知将不久于人世,长叹作歌长吟道,“泰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
25、子贡来看望老师,孔子拄着拐杖正在门前散步,看到子贡进来,说,阿赐,你怎么这么晚才来看我呀?
26、经济方面:孔子主张轻利重义、“君子不言利”的经济思想;对于被统治的平民百姓孔子又有仁政富民的经济思想,但这主要是针对农业生产。
27、你不会知道,当然不会知道,而且也没几个人知道,我曾经以你为题材,写过一部完整的电影剧本,二十二岁大学毕业那一年。想象中的那部电影,老老实实就叫做——《孔子传》。
28、在中国人心目中,郑板桥是个响当当的名字。他写的“难得糊涂”,既表现了极聪明的人性,又体现了真草隶篆书法的综合艺术。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生于公元1693年,死于1765年。他是康熙年间的秀才,雍正十年的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二甲第88名进士,做过山东范县、潍县县令。他主要的成就在于他的书画和诗文,以及他不凡的气质与节操,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巨擘。郑板桥致仕以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2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0、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
31、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又字季路。春秋末鲁国卞之野(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为人亢直鲁莽,好勇力,事亲至孝。除学六艺外,还为孔子赶车,做侍卫,跟随孔子周游列国,他敢于对孔子提出批评,勇于改正错误,深得孔子器重。子路的言行在《论语》中出现过四十一次。是孔子弟子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个
32、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33、你生于公元前551年,距离平王东迁约过了两百年。西周时的封建宗法不再有实质功能,然而旧规矩却还没有被遗忘、被取代。
34、孔子焚书这么大的历史事件,何以后世鲜为人知?我思来想去,这大概是后世的文人学者遵从孔子“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歪理,为“圣人”孔子讳(隐瞒)的结果。孔子所篡改过的历史,以及他所创立的儒学,经过历代统治者,特别是宋、明、清的大力倡扬,使儒学成为了中华大地上影响大的学说,不少错谬的历史认知代代相传。鄙人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受着马列主义、思想的教育,但笼罩在神州大地上的儒学惯性依然十分强大,潜移默化着每一个中国人。我亦曾是儒学的忠实信仰者;孔圣人也曾是我心中的神。苏俄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每读一本书就像上了一个阶梯。”一本本的书使我看到了历史的真相,一本本的书使我提高了思想认识,我开始用伟人教导的辩证法、唯物主义、实事求是的原则认识事物,看待历史,产生了诸多疑问:为什么高举“仁义道德”旗帜的孔圣人只许自己讲学,不许别人讲学,上任鲁国大司寇七天就迫不及待地杀了讲变革思想的少正卯,还残忍地暴尸三日,学术的民主在哪里?仁义道德在哪里?为什么用陶俑、木俑代替了惨绝人寰的活人陪葬,孔圣人要大骂“始作俑者其无后也”,恶毒地诅咒开始作俑的人断子绝孙?为什么晋国将破除世卿世禄制度的军功制法条铸在鼎上,孔子要大声哀叹“民在鼎上,何以为贵?”顽固地维护不平等地旧制度?等等,等等,诸多的疑问,动摇着我对儒学的信仰,淡化着孔子在我心中神的地位。书籍,记载着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史。书籍,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孔子肆无忌惮地大量烧书,践踏、亵渎着中华民族的灵魂,“惨然而汩人心,乱莫大焉!”用孔子自己的话说,是可忍,孰不可忍?我开始深深思考,孔圣人高举的“仁义道德”的旗帜到底是红还是白?于是,我想到了“民族魂”鲁迅先生写的《狂人日记》上的箴言: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35、 在《季氏》篇中,孔子将“言思忠”列入“君子九思”之这里的“忠”就是强调说话要能前后相顾、贯彻始终,而不可侈言放行。
36、历经春秋、战国、秦统一六国,一直到汉朝建立,二百馀年一直传承不绝。
37、第一种是装腔作势的朋友,有些人喜欢装腔作势、爱好门面,他跟你来往是看中了你的某些条件。
38、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孔子提倡“诗教”,即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把文学艺术当作改变社会和政治的手段,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
39、《国家人文历史》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欢迎广大读者分享到朋友圈。
40、《春秋》笔法讲究微言大义,以至于《春秋》之义行,使历代天下乱臣贼子都为之忧惧。谁都不愿在史书上留下一个骂名。
41、孔子不仅欣赏音乐,而且对音乐曾作了一番重要的整理工作。所以他说:“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子罕》)这是使诗与乐,得到了它原有的配合、统一。《史记·孔子世家》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这种陈述也是可信的。
42、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 (30) 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43、孔子的为学之道揭示了人类学习的本质,2500多年前的孔子、孔门之教似乎还在当下。孔子被后世称为“圣人”(高深的智慧,高尚的品德),我认为他首先是“学圣”。今天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与孔子时代有天壤之别,但亘古不变的是,学习仍然需要“时习”,仍会“有朋来”,仍然有“人不知”之境,在学习过程中仍然有“说乐”“愠恼”的情绪体验,学习对生命的价值是永恒的。所以孔子的为学之道乃是本体、通义,不受时限,思接千载,义通古今。
44、后来曾点问你笑子路什么,你回答:“治国应该要有礼,子路讲起话来大剌剌的,所以笑他。”你笑子路,但并没有否定子路的志愿。另外一段,你对其他学生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那是你的感慨,觉得自己的理想无法实行,那干脆漂流海上算了;若真有这么一天,大概只有一个人会跟着你,就是子路。
45、你自己说:从十五岁开始认真学习了原有的贵族教育内容,然后“三十而立”,三十岁而有了自立的能力。在你之前,“三十而立”的“立”指的是找到一个贵族主人,用自己学会的能力来服务主人;但你的“立”却不是,你在三十岁时成了一个老师,这是你在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突破。
46、孔子说,我一向不怨天,不尤人。一直相信,只要坚持修养,日求精进,总会上达天理的。世人不了解我,我没有怨言。我相信上天是了解我的。
47、鲁哀公十四年春,哀公与群臣在郊外打猎,叔孙氏的车夫鉏商捉到了一只怪兽,谁也叫不上名来,大家都认为这不是个好兆头。
48、孔子死后,葬在鲁城北泗水岸边,弟子为他服孝守墓三年,这叫“心丧”。
49、再一段回忆。子路在城中奔跑,上气不接下气。遇到人就问:“有没有看到我的老师?”“有没有看到仲尼?”“有没有看到一个个子很高,额头突出的人?”……问了好几个,终于有一个想了想,点点头:“刚刚在那个方向,有个人看起来好像迷路找不到家的狗一般,就是个子高高、额头突出的。”子路立即谢过,赶忙朝那个人指引的方向去,跑了几步,却忍不住笑得停了下来,“哈哈哈,原来老师像一条迷路找不到家的狗……哈哈哈……”
50、孔子说,将来后世之人了解我的思想,要靠这一部《春秋》;要怪罪我,恐怕也是因为这一部《春秋》。
51、有人靠写作投稿年入百万千万,有人靠交钱买奖上刊发表,能不能赚到钱,有也没有一个肯定以及确定的答案。
52、 “信”则“任”,“任”了才有平台,有平台才能有为,才能推行自己的主张,施加自己的影响,从而实现个人价值。所以立“信”是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