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为什么投湖【文案56句摘抄】

admin 伤感的语录 2023-03-05 10:13:42

老舍为什么投湖

1、“岳元帅!想俺高宠,既已将身许国,理当报效皇家。今逢大敌,满营将官,俱有差遣,单单把俺高宠,一字不提,是何理也?”

2、“吓、吓、吓吓吓吓……岳元帅!大丈夫临阵交锋,不死而带伤,生而何欢,死而何惧!”

3、  会场是在天坛的柏林里。我到得相当早,可是林下已经坐满了人。

4、“如今晚儿演了革命现代戏,您念老戏词——韵白!再说,您这不是借题发挥吗?‘满营将官,俱有差遣,单单把俺高宠,一字不提,是何理也?’这是什么意思?这不是说台上不用您,把您刷了吗?这要有人听出来,您这是‘对d不满’呀!这是什么时候啊,爷们!”

5、大家知道,中国的教育历来是只颂扬正能量,而尽可能地“控负”(控制负能量)。我不知道,有多少位朋友在教科书上学习那篇《济南的冬天》时,会有老师以沉郁的语调讲述起作家的人生际遇?!我只知道,对作家的死亡探究,永远只发生在图书馆里,年少的好奇者们通过只字片语来找寻真正的答案。

6、李兰娟为什么没被授予共和国勋章或荣誉称号?(老舍为什么投湖)。

7、大衣哥朱之文为啥烂腿?大夫教你舒缓静脉曲张的运动

8、高妈劝祥子放钱:“告诉你,祥子,搁在兜儿里,一个子儿永远是一个子儿!放出去呢,钱就会下钱?没错儿,咱们的眼睛是干什么的?瞧准了再放钱,不能放秃尾巴鹰。当巡警的到时候不给利,或是不归本,找他的巡官去!一句话,他的美事得搁下,敢!打听明白他们放饷的日子,堵窝掏;不还钱,新新!将一比放给谁,咱都得有个老底;好,放出去,海里摸锅,那还行吗?你听我的,准保没错!”

9、南面的齐鲁大学,是他任教的地方;北面的趵突泉、大明湖,则给了老舍文学创作不绝的源泉;东面的山水沟大集,老舍先生观察底层人民直接的一道窗口。

10、那一天,这位才华绝伦、内心无比痛苦的作家在岸边保持着一个坐姿,一动不动,直到深夜吞噬了落日,他纵身跳下,选择被湖水吞噬……

11、“顾先生!椅子上坐。茶正好出味儿了,来一碗。”

12、在这些记录中,大概能拼凑出一个事情经过:那时老舍重病住院,但他强撑着身体要去工作,导致被人误伤又举报。

13、太平湖公园应名儿也叫做公园,实在什么都没有。既没有亭台楼阁,也没有游船茶座,就是一片野水,好些大柳树。前湖有几张长椅子,后湖都是荒草。灰菜、马苋菜都长得很肥。牵牛花,野茉莉。飞着好些粉蝶儿,还有北京人叫做“老道”的黄蝴蝶。一到晚不晌,往后湖一走,都瘆得慌。平常是不大有人去的。孩子们来掏蛐蛐。遛鸟的爱来,给画眉抓点活食:油葫芦、蚂蚱,还有一种叫做“马蜥儿”的小四脚蛇。看门,看什么呢?这个公园不卖门票。谁来,啥时候来,都行。除非怕有人把柳树锯倒了扛回去。不过这种事还从来没有发生过。因此张百顺闲在。他没事时就到湖里捞点鱼虫、苲草,卖给养鱼的主。进项不大。但是够他抽关东烟的。“文化大革命”一起来,很多养鱼的都把鱼“处理”了,鱼虫、苲草没人买,他就到湖边摸点螺蛳,淘洗干净了,加点盐,搁两个大料瓣,煮咸螺蛳卖。

14、第二天,在妻子仍然正常去上班后,他缓缓和年仅四岁的孙女道了别,然后来到了湖边。

15、老的少的男的女的,一一的上台去控诉。控诉到伤心的时候,台下许多人喊“打”。我,和我旁边的知识分子,也不知不觉地喊出来。“打,为什么不打呢?!”警士拦住去打恶霸的人,我的嘴和几百个嘴一齐喊:“该打!该打!”

16、  开会了。台上宣布开会宗旨和恶霸们的罪状。台下,在适当的时机,一组跟着一组,前后左右,喊出“打倒恶霸”与“拥护人民政府”的口号;而后全体齐喊,声音象一片海潮。人民的声音就是人民的力量,这力量足以使恶人颤抖。

17、按照巴金和舒乙的描述来推理,在1966年7月和8月,眼看着文革对一大批人的严重的迫害,眼看着和热情支持红卫兵(老舍被打发生在接见百万红卫兵并戴上红卫兵袖章五天之后),眼看着他人和自己受到暴力摧残(在老舍被打和自杀之前,已经有一大批人被打甚至被打死),老舍看重的就仅仅是“我没有问题”,以及希冀着对他的“理解”吗?他的全部焦虑就限于此?有没有别的?当作家的身体遭到残暴对待的时候,他的精神的关注也已经被文革的巨轮碾压榨干而只剩下他自己“有没有问题”和高权力者对他的态度?他已经完全接受了文革的这一整套做法和想法,只能在文革的框架里面为自己撇清?他有没有别的关怀和思考?

18、  这29人被强迫在火堆前围成一个圈子,跪下来,头顶地。站在他们身后的有数百名红卫兵。有的红卫兵拿来了舞台道具木刀、长枪和金瓜锤,对他们劈头盖脸地乱打。有的红卫兵解下腰间的军用铜头皮带,狠狠地抽打他们。当时正值盛夏,人们身穿单衣。铜头皮带打下去,一下一块血渍,打得衣服的布丝都深深嵌进肉里。这29人后有红卫兵,前有大火堆,无处躲闪。

19、在激烈的思想挣扎中,老舍选择了投湖,那么在逝去之前他是否还在坚持着他的情怀和信仰呢?应该是的,否则他绝不会以这样一种决绝的方式去与动摇抗争。

20、终于,在一次关于亚非作家的紧急会议中,老舍的名字没有出现。很多人都猜想他出了什么事,于是老舍迫不及待的出现来告诉大家,证明“我没有问题。”如果不是焦虑,他为什么会这么紧张的强调呢?

21、不过,无论溥仪“合作”那篇文章是有意还是无意,在当时和后世都对研究王国维的死因起到了极大的误导作用。

22、公司地址:江苏省泰兴市鼓楼西路与长征路交界口

23、老舍得到平反后,出版了《老舍写作生涯》一书(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该书“内容简介”说:“本书是老舍先生的一部自述文集,收录的都是作家写自己生活和创作的文章。”“本书既可以当作老舍先生的自传来读,又是研究老舍的可贵资料。”这本书中有老舍写的一篇题为《新社会就是一座大学校》的文章,原来发表在1951年10月1日的《人民文学》上。主要部分摘录如下(见该书247-249页):

24、  笔者询问是一个什么样的“上面的规定”,是哪个权力发的文件。舒乙回答不知道,只记得是那个梳小辫儿的姑娘说的。在舒乙发表的关于老舍的多篇文章里,没有提及有这样一个“规定”,也没有说火葬场工作人员告诉他有如此规定而不准留老舍骨灰。

25、真相是怎样我们无法还原,但总不该怀疑一位尽职尽责的妻子及母亲。她的冷漠和平静,大概是一种对老舍和许多人遭遇的愤怒、无奈和后的解脱吧。

26、  老的少的男的女的,一一的上台去控诉。控诉到伤心的时候,台下许多人喊“打”。我,和我旁边的知识分子,也不知不觉的喊出来。“打,为什么不打呢?!”警士拦住去打恶霸的人,我的嘴和几百个嘴一齐喊:“该打!该打!”

27、当然,让人难过的是,1951年老舍描写这种“斗争会”的时候,他热情满怀,不加思考。他为这样的新的生活形式叫好。这种“斗争会”在实践上和理论上后来都一步一步发展,到了文革时代,更加深入和广泛。文革十年,几乎每一个人不是“斗争”过别人,就是被别人“斗争”过。这种“斗争会”违反法律程序,激发人的非理性,鼓励暴力虐待,是一种对人的迫害。这种形式的发明是一种可怕的发明。不能说文革中出现的千千万万个“斗争会”都有老舍的责任,归根到底,他是受害者。但是,他曾经参与接受、确认和颂扬这一终害死了他的机制。

28、老舍是作家,在这篇文章里,他把自己从“文文雅雅”变成“高声喊打”的过程一步一步写了出来,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种斗争会的心理机制。他所经历的,可能就是15年后毒打他的一些中学生红卫兵所经历的。从他的自述中,我们看得到人的从众心理怎么被利用,人的仇恨怎么被煽动起来,人的暴力行动怎么被合理化。这套方式相当有效,显然也是文革中的“批斗会”还是用相同的模式组织进行的原因。

29、“您多余操这份儿心。粮店还卖不卖棒子面?”

30、50年代以后,老舍先生就不止一次地自认为近期的创作“不怎么好”,“没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并表示自己虽然有十几部剧本,但没有一部出色的。

31、赵清阁得知他是有妇之夫后坚定地拒绝了他,同时这段感情被胡絜青发现,这才不了了之。由此也埋下了夫妻二人感情失和的诱因。

32、“他们怎么想,我哪儿知道。反正这心里不大那么好受。”

33、  有一种解释说,不准保留骨灰不仅仅是为了进一步打击死者,也是因为技术上不许可。当时北京大批人被打死以及被打后自杀。在8月18日后,死人数一天比一天上升。根据一份“内部”的统计资料,在老舍被送往火葬场的8月25日,北京有86人被红卫兵打死。第二天,8月26日,被打死的人的数字比前一天增加了百分之高达125人。以后仍然逐日增加。此外,还有一批人象老舍一样,在被打被侮辱后自杀。这样,8月下旬每日的非正常死亡人数已经大大超过了北京的正常死亡人数。大量被打死的人和被打后自杀的人的尸体成批送往火葬场,尸体上既没有标明姓名也没有作过血迹清洗。火葬场的停尸房爆满。焚尸炉超负荷工作。也就是说,大规模的暴力迫害和杀戮造成了分别焚烧尸体和保管骨灰的困难。

34、“在文联楼门前的台阶上,有几个女学生紧围他,询问他,不时还用皮带抽打两下。我们都被迫围绕在这个会场边。当时,我不敢走开,站在旁边,心如火燎。我们中的一位作家还当场站出来,义愤填膺地批判老舍拿了美金。”

35、不定是三两个月,还是十天八天,吹了。(第一回)

36、历史如同迷雾般,将他沉进了黑暗,留下的只是猜度。那么在老舍选择自尽的那段时间里,他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苦难呢?

37、老舍一生有无数脍炙人口的作品,但作为一个作家不可避免的,就是“瓶颈期”。

38、瞎子阿炳的音乐境界如此“参透人生”成为艺术经典你能想到吗?如泣如述的华章把你带入神化的世界。他是草包的代表!也是“神”一般的传奇。

39、读了老舍的这篇文章之后,作为一个普通读者,笔者倒宁愿设想,老舍投湖前一整天在湖边思想的,不只是高权力者对他理解与否或者他自己“有问题”与否,而还有别的一些焦虑,比如,为他在15年前写的一篇赞美那种“斗争”方式的一篇短文感到的自责。15年来,他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这类“斗争会”,从“斗争”他不认识的人,到“斗争”他的同事和熟人,后,“斗争”到他自己身上,而且,这一次的“斗争”比从前的更为残暴,逼他选择了死而不是继续被“斗争”下去。在他投湖之前,他应该对这种反法律反人道的逼死了他的“斗争会”有所思考和分析,或许也感到了惭愧,毕竟他不可能已经完全变成了一个只会在“斗争会”上跟着主持人喊“该打该打”的人,他不该完全失去了理智、良心和道德感。

40、“这红卫兵,又是怎么回子事。呼啦——全起来了。它也不用登记,不用批准,也没有个手续,自己个儿就拉起来了。我真没见过。一戴上红袖箍,就变人性。想怎么着就怎么着,想揪谁就揪谁。他们怎么有这么大的权?谁给他们的权?”

41、老舍走出家门后,一直走到了太平湖畔,在那儿坐了一整天,夜里也没有回来,他自己走到了湖里,告别了人世。

42、孤独终老。当贾府败落后,人人自危,做鸟兽散。林黛玉一孤苦女子,只能心含着家族败落的忧伤,找一村野山林,孤独终老残生。

43、在这个小院,老舍和夫人胡絜青生下了大女儿舒济(以济南为名)。在文学上,老舍也写成了《大明湖》、《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和收在《赶集》里的十几个短篇。而著名的《骆驼祥子》,其早的构思也发端于济南。

44、而这样的作品也是时代所需要的,老舍先后担任文联主席等多个头衔,还因此被授予了“人民艺术家”称号。他为什么在新时代自依然有些如此饱满的热情呢?理解老舍人应该知道,就是“爱国”。

45、我觉得老舍他本人就是属于那种默默无闻暗自发光的人,从他的笔下就能看出来他写的人物都是属于那种平凡的人,但是他能把平凡的人写出他们的不平凡这才是老舍先生的伟大,就比如他笔下的《骆驼祥子》吧。

46、第一种,也就是普遍认为的说法是,老舍作为文人心气高傲,人们对他的打压太过激烈无法忍受折磨和羞辱,所以选择自杀来解脱;第二种认为他的创作达到了瓶颈,再加上当时的一些外力因素,没办法再创作出好的东西,因此对生活不抱期望。

47、采访里经历者提到:被举报的事情发生在老舍被人包扎好伤口送回文联后,他可能是不小心也可能是一气之下,抓起胸前的牌子砸出去,正好砸在别人脸上。

48、这天他进了太平湖,刘宝利已经练了一遍功,正把一条腿压在树上耗着。

49、傅光明说,我们只是无限接近事实,却抓不住真相。

50、有位叫傅光明学者曾经研究过这个问题,并且和他的夫人郑实开始十年如一日的走访。关于老舍死亡原因之他找到了许多亲眼见证过的人进行讲述,终编成《老舍之死口述实录》。

51、老舍与初恋刘小姐两情相悦。但中间老舍出国留学,待学成归来后却发现刘家破产,刘小姐一说被迫沦为暗娼,一说做了尼姑。老舍回来之后曾经找了两次刘小姐,可物是人非,刘小姐大约也是怨恨他在自己艰难的时候他并没有陪在身边,所以应付式地招待了老舍,后刘小姐身故。

52、对于这样紧张的局势和环境,老舍终究是慌了。他一定察觉到了,他无法表达出真正能表达的东西,不管是为了荣誉还是什么,他必须要迎合时代,迎合大众。这也解释了他后来的创作低谷,在老舍生前,后发表的一部作品居然是快板。

53、              ——老舍《我这一辈子》

54、由于不能获准查阅文革档案,笔者不能确定这是一个写成书面文字的“规定”,还是一个来自文革高层领导的口头命令。但是确实,在1966年8月下旬被打死和被打后自杀的人们,都没有能留下骨灰。当时北京的红卫兵中流传着一句话,“打死个人,不就是28块钱的事儿吗?”被打死者的家属被要求付28元火葬费,但是不能要求保留骨灰。比如,从笔者的调查知道,1966年8月27日被北大附中红卫兵打死的中关村中科院气体厂工人陈彦荣,1966年9月8日被打死的北京第25中学教师陈沅芷,他们的家属交了28元钱,但是没能得到死者的骨灰。事情作得如此一致,这里面一定是有某个“上面的规定”在起控制作用,才可能如此。希望有读者会提供关于这样一个“规定”的寻找线索。

55、顾止庵从死者的上衣兜里掏出一个工作证,是北京市文联发的: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