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战争的成语有哪些
1、鼓衰力竭:鼓:战鼓声;衰:微弱。战鼓声音微弱,力量已经用尽。形容**接近失败时的惨状。也形容文章的末尾松懈无力。
2、(兵犹火也,不戢自焚):戢:停止。战争就象玩火,不在适当情况下及时止息,就会把自己烧掉。
3、“这个世上哪有那么多事情是‘一定,必须’的?你这样太专制了!”我愣住了......一时竟不知如何反驳
4、A项:正确。公元前203年,刘邦出兵攻打楚国,项羽粮缺兵乏,被迫提出了“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的要求,从此就有了楚河汉界的说法。
5、04 扑克牌是根据历法原理制成的,其中大小王分别代表?
6、鲁僖公二十八年(前632年,晋文公四年,楚成王四十年,卫成公三年)春天,奔赴救宋前线的晋文公,为了先讨伐曹国,向卫国借路。
7、出自:宋·辛弃疾《满江红》:“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忤休重说。”
8、(励兵秣马):励:磨利;兵:兵器;秣:喂。磨好兵器,喂饱马匹。指准备战斗。
9、上六:天子颁赐爵命,封为诸侯可以开国,封为大夫可以立家,对小人则不要任用。
10、此时,楚成王手下吆五喝六的小弟一大堆,他已经成为霸主候选人NO.1霸主候选人。
11、介胄之间:介胄:古代作战时将士们穿戴的铠甲和头盔。借指在**中或战场上。
12、(兵连祸深):兵:指战争。战争连年不断,灾祸持续相结。
13、 原来,是齐顷公请自己的母亲萧同叔子在幕后观摩这次外交大会,没想到老人家见到郤克的驼背瘸腿,实在忍不住了,就在帘子后面哈哈大笑起来,《左传》是这么记载的:“春,晋侯使郤克徵会于齐。齐顷公帷妇人使观之。郤子登,妇人笑于房。”
14、(前赴后继):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
15、当时随着齐桓公之死,天下都处于“无伯”的状态,国际形势变化莫测,大国谋求争霸,中小国家的生存环境极其严酷。
16、(弹雨枪林):弹下如雨,枪立如林。形容战斗剧烈。
17、就是在这样恶劣的大环境里,鲁僖公倾出其无穷心血。
18、(狼烟四起)狼烟:古代边防报警时烧狼粪腾起的烟。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
19、而楚成王看出了晋国围卫救宋的打算,对救卫漫不经心,只派一支小股部队去救卫,很快就被击败了,楚国对卫国援助实在有限得很;
20、(弓弩上弦,刀剑出鞘):弦:弓上的牛筋绳子;鞘:装刀剑的套子。弓张上弦,刀拔出鞘。形容做好了战斗准备。
21、(运筹制胜):指拟订作战策略以获取战斗胜利。
22、(槊血满袖):指奋槊进击,血染征袍。形容英勇战斗。
23、(赤壁鏖兵):鏖:激战。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伐吴,孙权联合刘备军队联合抗曹,联军于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的一次激战。泛指激烈的战斗。
24、(摩拳擦掌):形容战斗或劳动之前,人们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
25、(坚甲厉兵):加固盔甲,磨砺武器。指作好战斗准备。
26、楚国的楚成王,野心勃勃,实力强大,齐桓公还没死的时候,他就收服了郑国,逼得齐桓公收缩势力,暂避锋芒,齐桓公一死,他又把宋襄公狠狠的收拾了一顿,逼宋国签订城下之盟,成为楚国小弟。
27、 郤克一回到晋国,就要求对齐国用兵,晋景公考虑到不能因小失大,当时没有答应,然而,郤克心里一直惦记着。
28、(枪林弹雨)枪杆象树林,子弹象下雨。形容战斗激烈。
29、对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太师职之。桓公是以纠合诸侯而谋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昭旧职也。及君即位,诸侯之望曰:‘其率桓之功。’我敝邑用不敢保聚。曰:‘岂其嗣世九年,而弃命废职,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以不恐。”
30、D.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以此为题材
31、虽然很无耻,但他所做出的选择是对鲁国好的选择,这就够了,不是吗?
32、C项:正确。琵琶曲《十面埋伏》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垓下决战的情景。汉军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取得胜利。
33、(兵戈抢攘):兵戈:武器,指战争;抢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混乱。
34、(浴血战斗):浴血:浑身都是血。浑身是血还在奋勇战斗。形容顽强地拼死战斗。
35、(执锐披坚):执:拿着;锐:锐利,锋利,指兵器;坚:指铠甲,古代军人护身的战衣。身穿铠甲,手持武器。形容投身战斗或作好战斗准备。
36、《易经》在诉讼之后是师卦,“师”指众人也指战争,颇能符合前面的描述。师卦的组合是“地水师”。这是一阳五阴的格局,主爻显然是九二。
37、(鸣金收兵):用敲锣等发出信号撤兵回营。比喻战斗暂时结束。
38、(生力军):指新投入战斗的精锐部队。也用来比喻新加入某种工作或某种活动能起积极作用的人员。
39、(枪林刀树):犹言刀枪林立。形容激烈战斗的场面。
40、(鞍马劳倦):指长途跋涉或战斗中备尝困乏。